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孙权忙着抢地盘的时候,曹操在干嘛?做了一件大事

刘备孙权忙着抢地盘的时候,曹操在干嘛?做了一件大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03 更新时间:2024/2/17 19:48:37

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身上有非常的浪漫的一面。否则,他也不会成为一名诗人。而他的身上也有非常注意实用的一面。当年打下荆州的时候,曹操发现刘表养了一头上千斤的大牛,每天需要吃很多的饲料,但这头牛却什么也做不了,他就把这头牛杀了,用来犒劳士兵。事情虽然不大,却可以看出曹操的性格。这是治理国家,征伐天下所必须的,也是曹操在面对边境问题上,最常用的一种选择。

边境问题,历来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如果边疆时常有入侵、骚乱,那整个国家就会沉浸在战争状态里,不适合发展。当时曹操需要面临的边境问题其实有不少。除了蜀国、吴国这两个老对手,因为处于北方,所以,曹操还面临着匈奴、乌桓、鲜卑、羌等游牧民族的入侵。面对这些边境上的问题,曹操采取的方式各有不同。像乌桓,曹操直接出兵征讨平乱。羌族,则是威逼利诱。不过,我们要今天要讲的,却是曹操对匈奴的举措。

匈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北境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李牧就曾依靠赵国长城,击败过匈奴。而到了秦、汉时期,中国近五百年的时间里,双方交手了无数次。最后的结果就是,匈奴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南匈奴,一部分是北匈奴。北匈奴向西走,去往欧洲。南匈奴则留在河套地区。

虽然南匈奴选择接受汉朝,但时常不安分。尤其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南匈奴王想趁着这场大乱,多捞点好处。他们屡次出兵劫掠。从粮草、流民,以及金银财宝,反正只要是有用的东西,他们统统都要。大才女蔡文姬就是夹杂在流民中,被匈奴一起抢走。最后是曹操听到蔡文姬的消息,才让人花重金,把蔡文姬从匈奴那里赎回来。

当时曹操的实力还非常有限,他还没有实力去跟匈奴叫板。周围大大小小的争夺者,随时都可能把没成功的曹操,摁死在萌芽中。但时间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一个人得到成长的机会。终于有一天,曹操拥有了中国大半个北方,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如何处理匈奴,成了曹操必须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强大后的曹操,对于匈奴有着自己的考虑。他没有采取汉朝传统的办法,直接派出官员管辖,而是选择对匈奴进行拆分。曹操把匈奴分为五个部分。他把这五个部分,分散的居住在不同地方,再派遣官员去管辖。这样一来,管辖匈奴,就会容易许多。

不过,这只有第一步。为了更方便管辖,曹操允许匈奴内部选出自己管事的人。这样一来,被分散的匈奴,就不容易闹事。为了进一步分散,曹操还使出了一招釜底抽薪的招数。他下令,允许匈奴底层人员,自愿加入汉朝国民。当然,会有各种好处福利招待。

这可以让匈奴人数下降不少。靠着这些招数,在整个曹魏时期,匈奴都没有再次作乱,而是得以和平的周围其他人生活在一起。如果当时曹操没有平息匈奴,以及乌桓等叛乱,谁也无法想象,中国后来会面临怎样的局面。从这一点上讲,曹操那个“治世之能臣”的评价还是不错的。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刘备病逝前,吩咐诸葛亮一件事,若诸葛亮听从的话,历史将会被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诸葛亮

    汉末三国,刘备作为蜀汉的建立者,可谓是从一穷二白到夺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可想而知,这其中的过程有多么艰辛,相比于曹操,孙权等人,刘备可谓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最终却也笑傲了三国, 这其中无疑有他非常人般的努力,还有其识人用人的眼光。《三国志》中记载:“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

  • 刘备一生那么多次失败, 为何夷陵一败就会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三国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27岁涿郡起兵的刘备,一生可谓颠沛流离,在赤壁之战前,基本居无定所,时刻依附着别人。而且经历的战事,基本都是失败告终。直到遇到诸葛亮,凭借赤壁之战击败曹操之后,才开始拥有自己的地盘,随后入川作战,拿下益州,夺得汉中,成就一番王业。那么刘备一生那么多次失败,为何夷陵一败就被气死?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投奔刘备是败笔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曹操

    话说诸葛,就出师表和隆重对来说,眼光与才气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但为何,作为如此聪明之人,难道不明白北强南弱,甚至是联吴抗曹也难以统一北方的道理?(南北经济、人口早已决定力量对比),为何诸葛亮没有选择实力更胜一筹的曹操,而选择一无所有的刘备呢?确实 跟身边的朋友讨论起三国 有人就会说,孔明好蠢,刘备那么

  • 宁可冒险也要夺回荆州,这才是刘备的战略眼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荆州

    在古代条件下,南北割据对峙的时候,战略要点一般是三个,江淮地区,荆州地区,汉中地区。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地理通道,其它地区都是崇山峻岭,或者江河湖海限制,只能走这三条通道。所以,南北割据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南北双方的战争主要就是在这三个地区进行。北方能先夺取这三个地方,就有机会突破南方的防线,统一南

  • 曹操和刘备各有一个养子,一个保曹魏力压诸葛亮,一个被挥泪所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封,曹真

    在乱世中,似乎特别流行收养子,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末五代时期的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个个都是能力非凡之辈,但是除了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最有名的莫过于第十三太保李存孝了,号称五代时期的战神。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也有养子,原因不尽相同,当然不是像李克用那般把能力非凡的少年收为养子了

  • 刘备最信任的人既不是关羽张飞,也不是诸葛亮,而是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刘备作为三国时代的枭雄,成就了一番霸业,其慧眼识人的能力自然不会差。凭借刘备的独到眼光,蜀汉在发展阶段就网罗了一批猛将谋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要问在这些左膀右臂里面,刘备最信任,最放心的人是谁,可能大家都会说是关羽张飞,或者诸葛亮,毕竟这些人和刘备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其实这些都不是刘备真正的心腹

  • 为什么刘邦凭借益州能够打败项羽,而刘备却一直被压着打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刘邦

    三国志中,刘备经常称自己为中山靖王后代,汉室宗亲,俺么刘备自然也是刘邦的后代。相比较来说,刘备与刘邦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知人善任、都愿意放权、都施行仁政,这是两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刘备和刘邦也有不同之处,就是刘邦做事果断,而且没有假仁假义、妇人之仁,;刘备则不同,非常在意天下人对其的评价,所以经

  • 卢毓是刘备师傅的儿子,为什么坚定支持司马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卢毓

    卢植声著海内,朝廷几次征召他去当官,他都不愿意出仕。卢植不想当官,却非常喜欢教化家乡子弟,他教出来两个著名的学生,一个是公孙瓒,一个刘备。公孙瓒大家都知道,他是割据幽州的三国诸侯,刘备一直“以兄事之”。卢植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死于非命,老三名叫卢毓。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卢毓是“十岁而孤”。公孙瓒是

  • 刘备死后,手握实权的诸葛亮为什么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三国

    说起诸葛亮,无数人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刘备集团智囊的核心,刘备能从一个“常败将军”转身成为皇帝,诸葛亮的功劳如果是第二,恐怕没人敢认第一。刘备经夷陵大败后,抑郁成疾,白帝城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 董和是什么人?东汉末年刘备手下官员董和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和

    董和字幼宰,是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今重庆)人。东汉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后来,他先后被益州牧刘璋任命为为牛鞞(bǐng)、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蜀地物产丰富,当时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到婚娶丧葬时,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董和以自身的行为节俭来为众人做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