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斩华雄为何只要了一杯温酒?有什么原因

关羽斩华雄为何只要了一杯温酒?有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51 更新时间:2024/1/19 7:10:1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华雄的头凯旋归来,举杯饮酒时,酒,还是温热的。

网络配图

这名马弓手,名叫关羽;这个故事,史称“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与酒有关的故事,还有“煮酒论英雄”。但凡三国人物喝酒时,都要“煮酒”或“温酒”,即使在两军对垒的危急时刻,曹操敬关羽的“壮胆酒”,也都是热的。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假托皇帝诏书,召集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兵临城下,却被对方手下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一名马弓手主动请缨。上阵之前,曹操特为他热了一杯“壮胆酒”,此人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这人就提了华雄的头凯旋归来,举杯饮酒时,酒,还是温热的。

这名马弓手,名叫关羽;这个故事,史称“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与酒有关的故事,还有“煮酒论英雄”。但凡三国人物喝酒时,都要“煮酒”或“温酒”,即使在两军对垒的危急时刻,曹操敬关羽的“壮胆酒”,也都是热的。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原来,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喝温酒。温酒不伤脾胃,能够起到保健作用。同时,经过温热的酒,喝起来更加绵甜可口,可以让人体会到“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的意境。此外,温酒还有加热灭菌的功能。

因为常常要温酒,便有了专门用来温酒的温酒器。关于温酒器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汉代,人们把这种温酒器叫“樽”,直到唐代,李白仍在他的诗中吟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由于气候原因,三国时期南北方的饮酒习惯略有不同。

南方人用一种极为雅致有趣的酒杯喝酒。据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三国曹魏时代,郑公悫及其幕僚们发明了一种碧筒饮。所谓碧筒饮,就是采摘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再将叶心捅破,使茎叶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酒香夹裹着莲香,实在是香冷美妙的天然饮品。

网络配图

受碧筒饮的影响,唐宋的能工巧匠,用金、银、玉、瓷、琥珀等质材,模仿荷叶的形状,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酒杯,世称“荷叶杯”。

魏晋不愧为“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除了充满想象力的碧筒饮,更有巧夺天工的鹦鹉螺杯。现藏南京博物馆的鹦鹉螺杯,高10.2厘米,宽13.3厘米,敞口外撇,纯粹依照鹦鹉螺壳的自然形态制成。看上去,仿佛一只栩栩如生的鹦鹉,转过头来梳理自己的羽毛,又像是把头插入翅中酣然睡去的鸟儿。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鹦鹉螺杯。鹦鹉螺产自印度尼西亚的深海和中国的南方海域,它外形美丽,数量稀少,是极其珍贵的物种,迄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历史,有“活化石”之称。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只鹦鹉螺杯不仅美丽非凡,还有藏酒的妙用。原来,鹦鹉螺壳内有许多隔层,隔层间有小孔相通,倒酒时,酒从小孔流入每个隔层中,使人不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无形中,为那些不擅饮酒的人提供了藏酒的机妙。

因其自然天成的美丽,鹦鹉螺杯在历史上享有盛誉,骆宾王的“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李白的“鸬鹚勺,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都是对鹦鹉螺杯的赞美。

而在北方,人们更喜欢用可以温酒的铜酒樽。曹植的《七》诗:“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写的就是铜酒樽温酒,那热气腾腾的景象。但,为什么“浮蚁鼎沸”呢?

网络配图

原来,三国时期,以蒸馏法造酒的技术尚未发明,人们饮用的,一般是用黍或大米酿成的酒。这样酿出的酒,酒面上会浮起一层淡绿色的糟沫。文人墨客便把这层糟沫,称为“浮蚁”或“绿蚁”。诗中的“浮蚁”,指的就是酒糟。

说到酿酒方法,还有曹操的一份功劳。东汉末期,曹操发现家乡一位已故县令的家酿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便将此方献给了汉献帝。后来,这种家酿法成为酿酒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补料发酵法。

倡导了家酿法的曹操,在青梅煮酒之后,横槊赋诗,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千古绝唱。当历史的烟云散尽,诗人的吟唱远去,铜酒樽、碧筒饮、鹦鹉螺杯,一件件与酒有关的文化符号,又将我们带回那个到处是酒香、到处见英雄的年代。

标签: 关羽

更多文章

  • 北宋初期为何将关羽和张飞一起从祀典开除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飞

    死后寂寞五百年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为刘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公元219年战败被俘,被孙权斩首。直到41年后,关羽才被刘禅想起,追封为“壮缪侯”,此后不久,蜀汉灭亡。网络配图在两晋和南北朝时代,史书总是关、张并举,一些武将对关羽、张飞的崇拜也主要集中在“万人敌”的武艺绝伦,并没有上升到

  • 关羽之死的几个谜团 细细想来这可能是一个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

    提起关羽自不必多说,即使平时没有看历史的爱好或习惯,即使没有读过三国,即使没有看过相关的影视剧,你也应该知道被人们尊称为“武圣”,义薄云天的关羽名字。作为忠肝义胆赫赫有名的蜀汉“五虎上将”之首的将军,征战沙场勇猛无比的打仗能力也无需多提,可是关羽的兵败麦城死于非命,着实令人惋惜。那么,关羽的死真的只

  • 三国演义中关羽美髯公的美称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

    美髯公——关羽胡须是男性特有的象征,它在男子汉的美容和风度上有特殊的作用。在我国京剧舞台上,胡须的多少、长度简称通行证,往往与剧中人的年龄、身份、性格有密切的关系。网络配图胡须在《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中也不例外,如虎须张飞、短髯庞统、长髯曹操、紫须孙权、黄须曹彰、白髯王朗。其中描写最细的要算"美髯公

  • 揭秘:曹操竟与关羽争夺二手美女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美女

    在《三国志》的《蜀书》和《魏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曹操与刘备带领大军在下邳围攻吕布,吕布派出秦宜禄出城向河内太守张杨求救。关羽听说秦宜禄长相非常出众的妻子杜氏还留在下邳城内,便多次请求曹操:“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 ”谁料曹孟德亦是好色之徒,他见关羽迫不及待的样子,怀疑杜氏异常美貌,等到城

  • 揭秘三国演义隐藏剧情 关羽到底死于谁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

    公元219年,蜀汉大将关羽在与曹操对峙于襄阳之际,东吴吕蒙偷袭荆州,致使关羽腹背受敌,在撤退途中遭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最终被杀。这就是正史中关羽的死亡过程。而小说《三国演义》补充了更多细节:关羽在骑马撤退途中,被东吴伏兵设置的绊马索绊倒,最终被俘杀。正史也好小说也罢,似乎都交代清楚了关羽的死亡是因

  • 原来“关羽”在三国里是个非死不可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关羽为什么会死呢下面小编来带我们一起去讨论一下。网络配图 首先在孙权和关羽之间他们两个是有一些个人的“恩怨”的。原来孙权曾为自己的一个儿子派使者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见到孙权的使者之后不只拒绝了孙权的恳求还辱骂了东吴的使者,过后孙权得知之后怒形于色。史书记载“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

  • 三国演义中的惊人谜团:貂蝉、关羽各占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貂蝉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很多人都爱看,而且翻拍了很多次,最为著名的就是1994版鲍国安、唐国强等主演的那一部,至今无人超越,不知道三国迷们发现没有,其实在三国演义里有很包袱并没有抖开,小编在这里主要跟大家分享三个不明。网络配图1、关羽来历不明关羽是战神,喜欢他的人想必不在少数,但是关羽在《三国演

  • 刘备称王后唯一可以接近他的武将:竟不是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将

    从诸葛亮北伐至死都是由汉中出发来看,魏延在汉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关羽蜀汉大将魏延的冤死,《资治通鉴》早就公正的下过定论:他没有叛蜀意图。但明代以来《三国演义》的扭曲、丑化与巨大影响,使他冤了五、六百年,直到民国后才为他“沉冤昭雪。网络配图魏延冤案要从刘备说起,先主半生戎马打天下,第一器重的将才,其实

  • 关羽败走麦城没有掉进陷坑三国历史会不会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

    我们都知道关羽一时大意,让吕蒙白衣渡江夺了荆州这个重要的军事重地,才有关公败走麦城这一段三国历史。今天老崔在这里大胆假设一个:如果关公的赤兔马没有掉进陷坑里,让他成功逃脱。三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呢?问题来了,影响关公顺利逃脱的重要交通工具当然是战马了,然而当时赤兔马年龄究竟有多大了呢?马在5—10岁期

  • 上千年来关羽的墓竟然无人敢盗 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

    近些年,盗墓题材的小说和电视剧十分火爆。比如说鬼吹灯,盗墓笔记掀起了一股探险盗墓的风潮。在我们现代很多人印象里,盗墓是个大发横财的职业。只要盗得一古墓,就可以吃半辈子了。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君王将相的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只有极少知道墓地所在之处而没被盗的陵墓。那么将近1800年了,关羽的墓为何至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