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布深受部下爱戴 被曹操所杀全因刘备私心

吕布深受部下爱戴 被曹操所杀全因刘备私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04 更新时间:2023/12/9 6:09:04

王之野心,而只是企图割据一方,作一个诸侯罢了。例如,他答琅玡相萧建的一封信颇能说明其抱负。“(吕)布与(萧)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

网络配图

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从中可见,“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乃当时的实情,但吕布并不想割据称王,这和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确实非常相似,操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当然,吕布所拥有的地盘和政治军事实力并不能同曹操相比,但他其时身为徐州牧,也是一方诸侯,其势力并不逊于袁术。而且袁术称帝时,吕布“止之,而使不通章”同上。。这说明吕布的理想是做个汉朝的臣子,并无不臣之心,而且他还力图恢复汉朝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吕布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时,吕布曾向曹操建议:“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吕布自视甚高,有不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的傲气。在不经意中说出,他欲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对吕布的这番话,“太祖有疑色”《三国志》卷七《吕布传》。,说明曹操颇有几分赞同。

吕布的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处。可以说,还是深得部下爱戴的。例如,他战败后,手下大将高顺等不降,陈宫慷慨赴死,都说明他颇得人心。当曹操兵围下邳城时,“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网络配图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从“左右不忍”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吕布和部下的关系是融洽的,否则当此危急关头,手下人何不卖主,将吕布的人头献给曹操,以获取荣华富贵。吕布在大难临头之际,“令左右取其首诣操”亦足以说明他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了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级呢。至于他后来“下降”,是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吕布对操言道:“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可见其在言辞间还是有一股霸气。

其实,曹操本不想杀吕布,“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献帝春秋》。但刘备却在旁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曹操一向主张唯才是举,善于选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驭将,自古少有”《三国志》卷五十二《诸葛瑾传》。如果操不杀吕布,让其为己效力,也许会使吕布成就一番功业。

吕布为何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吕布盘踞的徐州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自曹操为父报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后,长期的战乱使徐州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缺乏巩固的根据地及可依靠的后方,制约着吕布集团力量的发展。从主观上看,吕布行事优柔寡断“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同②。部将高顺忠心耿耿,吕布不能用;谋士陈宫屡出奇策,吕布不肯信。高顺常谏吕布:“‘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陈宫被俘后也对曹操说:“但坐此人(指吕布——笔者注)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擒也。”《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鱼氏典略》。二人的确说出了导致吕布败亡的致命伤。

总体来看,吕布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颇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无割地称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并无大恶,从未有过类似于曹操的屠城坑卒残暴之事。所以我认为陈寿作出的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的评价并不十分公允。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没有诚信。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者多矣,岂独吕布哉!刘备、张绣马超公孙渊等哪一个不是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与他们相比,吕布缺乏的仅是权术和战略眼光,所以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标签: 吕布

更多文章

  • 揭秘刘备为何要冒充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三国志》中有一个情节值得琢磨: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日:“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此情节一眼即可看出是陈寿杜撰的。刘子敬的担心确在情理之中,因为平常百姓乘“羽葆盖车”属于谋反大罪,是要被灭门的,然而一个懵懂小儿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的。陈寿的杜撰

  • 刘备的儿子为什么不如曹操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论“官二代”,刘备和曹操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后人所俘,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较多,所以儿子生下一大堆,据说有二十五位。捡骨干的两

  • 揭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赵云

    有人说赵云是匹夫之勇的,有人说赵云没有战略眼光的,赵云在汉水的那个空营计,足够表现赵云的智了。还有,赵云懂得联吴抗曹,懂得以民为本,那就是他卓越的战略眼光。但现实中不可否认赵云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下面是网友对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原因的看法。网络配图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原因三点一、赵云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

  • 三国历史上的刘备为什么要让马超做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马超是小说中的五虎上将之一,此人曾与张飞鏖战,与曹操手下大将许褚也有恶战。不过归顺刘备时间较少,为刘备立的功也比较小,这和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根本没法比。不过刘备对马超似乎很客气,一开始就封为平西将军,赐爵都亭侯。刘备自领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刘备称皇帝,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

  • 历史真相: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导读:“三顾茅庐”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件大事,说的是刘备和关于以及张飞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的事迹,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探究一下历史的真相。网络配图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

  • 刘备入川为什么不用诸葛亮随行?刘备有何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刘备要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诸葛亮才见他,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刘备见到诸葛亮,两人有一番谈话,诸葛亮说:曹操已经强大,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孙吴政权已历三世,只能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吞并它。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而刘表却不能够守住,这是上天用来资助刘备的。西川是个天险之地,刘邦

  • 刘备的一统梦为何是败在两个好兄弟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说起刘备的一生,简直像做梦一样。想当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平息黄巾之乱,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得到过徐州、小沛,见过皇帝,骗了个皇叔当,青梅煮酒时候被曹操认为是天下匹敌的英雄。刘备手下大将都是三国一流的角色,可是这么混混沌沌几十年,却是几乎每战必败,到头来一点成就都没有,竟然只能

  • 讨伐东吴:刘备伐吴为何要御驾亲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

    导读:古代皇帝带兵出征叫做御驾亲征,不过御驾出征的事情还是很少的,光是皇帝亲征那动静就够大的,一般皇帝坐在京城里遥控指挥,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不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一般都不会亲征。为何刘备讨伐东吴时要御驾亲征呢?这是当时诸侯的习惯性做法网络配图汉朝末年,由于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而另立了刘协,引起了关

  • 真实的刘备喜欢狗马音乐漂亮衣服 喜怒不形于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

    前面已经引用了《三国志》对刘备的介绍。我们再来看看《资治通鉴》。《通鉴》写刘备出场是这样的:涿郡刘备,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年少时,父亲过世,家境贫寒,和母亲一起靠卖鞋子为生。身高七尺五寸,双手垂下来可以过膝盖,两眼往侧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少有大志,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曾和公孙瓒一起师从卢植,因此

  • 三国里人人喜欢的英雄刘备 竟然是个奸诈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人人眼中的英雄刘备,恐怕许多人都认为刘备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他没有野心,不像曹操那样,野心勃勃。可是我对他的看法不同。一,其实刘备这个人很聪明,但是他的野心确实是不比曹操要小,只是那时的人们眼拙看不出来罢了。网络配图首先就是在被曹操追杀的时候,他几乎是带着全城的百姓,因怕曹操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