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刘备喜欢狗马音乐漂亮衣服 喜怒不形于色

真实的刘备喜欢狗马音乐漂亮衣服 喜怒不形于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94 更新时间:2024/3/10 19:00:32

前面已经引用了《三国志》对刘备的介绍。我们再来看看《资治通鉴》。《通鉴》写刘备出场是这样的:涿郡刘备,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年少时,父亲过世,家境贫寒,和母亲一起靠卖鞋子为生。身高七尺五寸,双手垂下来可以过膝盖,两眼往侧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少有大志,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曾和公孙瓒一起师从卢植,因此这时前往投奔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进攻青州,有功,公孙瓒就让刘备担任平原相。刘备年轻时和河东关羽、涿郡张飞关系很铁;于是刘备就用关羽、张飞担任别部司马,分统刘备手下。刘备和这两个人晚上就睡在一起,感情如同兄弟。大庭广众之中,两人随侍刘备左右,一站就是一天。追随刘备,不怕艰险。

网络配图

常山赵云一次率领常山队伍来公孙瓒这里,公孙瓒问他:听说你们常山人都愿意跟随袁绍,为什么你一个人能够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形势混乱,谁也不知道前途如何。老百姓如同被倒挂起来的受罪样子,所以欧文们想的就是寻找仁政,倒不是说我看不起老袁而特别待见您。刘备一见赵云,就认为他是个奇男子,好好结交一番,于是赵云就跟着刘备去了平原,为刘备支持骑兵。

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在《通鉴》这段文字之后写道:“刘备事始此”。

我们可以看出,《资治通鉴》描述的重点,第一是刘备的出身背景、相貌和个性的特征。比如耳朵大或是耳朵靠前或双眼分布比较靠外侧,总之,其特点是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大耳朵,相貌不凡。和我们这些看不到自己耳朵的俗人当然很不一样。从小性格沉稳,话不多。第二是他与关羽、张飞、赵云的关系。如果和正史《三国志》的原文作一比较,可以看出,刘关张的关系等,也就是《三国志》述及刘备出场时所没有的部分,才是《通鉴》作者所特别要强调的地方。

我们已经引述《三国志·先主传》中陈寿对刘备的个性特点的概括:“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这是《通鉴》撰写者面对的基本材料,《通鉴》是如何选取使用的呢?

前面的一些不大好听的话就删去不取了,比如删去“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等等,再加上“有大志”,删去“善下人”。“有大志”是必然的,也可以从刘备儿童时代做游戏的故事中推断出来,这是旧时代看人的要点。“善下人”一句删除了,应该不是一时疏忽或不慎遗漏,而是编撰者有意的省略,因为这与《通鉴》下文所记他与关、张、赵的交往有所重复,这些都是刘备“善下人”的实例。

“善下人”,就是善于以礼待人,甚至是屈己待人。刘备善于以礼待人,不只是能为他出力的猛将,如关、张、赵之辈,就是一般流离失所的百姓,刘备也能表现出诚意,这在大动乱的时代是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也是他受到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鉴》在写刘备出场时引用了赵云的话,其中有“仁政”二字。这两个字的评价出现在这里,体现了《资治通鉴》作者的匠心独具。

网络配图

如果我们把刘备和曹操的特性加以比较,一为“仁德”,一为“智诈”,二人差别十分明显。《通鉴》“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一句,《三国志》的《先主传》没有提及,卷《张飞传》说他,年轻时和关羽一起追随刘备。看来,司马光是把这句讲张飞的话改写后用于刘备了。也许还有一种可能性,司马光的时代还能看到一些较早的材料,不过我们今天看不到了,尽管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张飞传》还说:关羽年长几岁,张飞把他当哥哥侍奉。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关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故事传说的由来啦。大家很容易拿小说的故事来评估历史,这本身也说明了《三国演义》是民间最成功的历史书写。

从《通鉴》看,已经特别看重刘关张的关系。“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水乳交融相当亲密。附带说一句,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也有关于别人评价刘备的记载,这些人关注刘备把他看做不平凡的人物:刘备十五岁的时候,他母亲让他外出求学,,与同宗族的刘德然、辽西的公孙瓒一起师从名儒九江太守卢植。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小刘备,其资助力度于自己的儿子刘德然竟然是一样的。刘元起的太太看不过去:“虽然都姓刘,毕竟各自一家,哪能老是这样帮人家的孩子啊!”刘元起说:“我们宗族里面能有这样的孩子,这可不是普通的孩子啊!”中山商人张世平、苏双都是大款,从事马匹交易,往来经过涿郡,见到刘备,看出他不是一般人,也拿出黄金财物资助刘备。在刘元起、张世平、苏双这些人眼里,刘备是一位值得大力培养资助扶持的杰出青年,这是政治上的希望工程。他们的看法,应该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未必都是史家阿谀奉承之词。

但是,也应该注意,《三国志·先主传》提到的刘元起、张世平、苏双诸人的身份、地位、见识、知名度、话语权等等实在是无法与桥玄、许邵等夸奖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舆论界精英相提并论的,何况他们评论刘备和曹操的分量也有明显差别。

《通鉴》在刘备出场之时不取人们的赞誉之词,应该是经过思考后的适当处理。因为,很明显,写上这种档次的评语赞扬对于刘备并不会添加多少光彩。对刘备的评价,《世说新语·识鉴》有一条,很有意思,但不大为人所重视,介绍给大家: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如果让他在中原,只能是个动乱因素,不会成为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家,倒是有机会割据一方的话,能够成点气候。以之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相比,刘备的气概就不如曹操了。所以,这一条材料很少有人注意,更少被人引用。在情感上多少有些倾向于刘备的《资治通鉴》等书自然不会随便转述了。

网络配图

讲到《资治通鉴》对于刘备的描写,还想再次提出《三国演义》的刘备出场来对照着谈一下。《三国志》是写得相当不错的正史,《资治通鉴》是出色的编年体史书,而《三国演义》虽然只是小说,却是中国最成功的历史书写。

《三国演义》刘备出场则是这样的: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重重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小时候就把桑树当车盖的故事,是根据《三国志·先主传》改写的,两书目的相同,都是突出刘备的不同凡响。师事卢植以外,小说特地加上儒学大师郑玄,大概也是为了渲染刘备的相当不同凡响吧。这等细节,当是文人所为。概括的介绍,倒是没有。

真正对于刘备的刻画,还是从接下来的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的。这是小说与前两部史书的最大不同。《三国志》比较平实,因为作者对于刘备及其蜀汉政权怀有很深厚的感情,记事及史论比较客观;《资治通鉴》虽然纪年以曹魏为正统,但对于刘备方面则给予较好评价;《三国演义》则保留有较多的民间色彩和江湖气息。刘关张的结拜是江湖人的典范。刘备的故事则是经典的大哥故事。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国里人人喜欢的英雄刘备 竟然是个奸诈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人人眼中的英雄刘备,恐怕许多人都认为刘备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他没有野心,不像曹操那样,野心勃勃。可是我对他的看法不同。一,其实刘备这个人很聪明,但是他的野心确实是不比曹操要小,只是那时的人们眼拙看不出来罢了。网络配图首先就是在被曹操追杀的时候,他几乎是带着全城的百姓,因怕曹操屠城

  • 揭密:赵子龙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子龙

    导读:在三国中,我们发现,赵云的官职和地位都比较低,他死后才封侯,而且他一生中参与的战役都寥寥无几。那么赵云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独当一方呢?真的是因为赵云只是刘备的贴身护卫吗?网络配图有人说赵云是匹夫之勇的,有人说赵云没有战略眼光的,赵云在汉水的那个空营计,足够表现赵云的智了。还有,赵云懂得联吴抗

  • 揭: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上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导读:刘备在决定夺取成都时,像庞统征求意见,庞统给他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而刘备选择中策没有选择庞统认为的上策,这是为什么呢?庞统给刘备出的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杀掉,夺取白水关,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荆州

  • 刘备口口声声要匡扶汉室可为什么还要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刘备生前,发动一切战争的口号都是以"匡扶汉室"的名义网络配图说的很好听,可这就是一句空话,是为自己找一个光面堂皇的借口罢了,使自己能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刘备于221年称帝。可他既然是匡扶汉室,为何要自己称帝?第一,他非汉世嫡系(先不说他那个自编的什么皇叔是真是假,即使是真,也不知道拐个多少个弯,不然,也

  • 刘备口口声声要匡扶汉室,为什么还要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

    说的很好听,可这就是一句空话,是为自己找一个光面堂皇的借口罢了,使自己能在政治上处于优势网络配图第一,他非汉世嫡系(先不说他那个自编的什么皇叔是真是假,即使是真,也不知道拐个多少个弯,不然,也不至于连上学都要靠别人资助)第二,汉献帝尚活在人世(死于229年)既然是以汉的名义成立国家,皇帝自然要由汉世

  • 遗憾!刘备在白门楼为什么不招降张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

    导读: 在尊刘贬曹的思想下,我们对刘备错失人才总是会感到惋惜,张辽就是其中的一个,按照当时白门楼时关羽和张辽的交情,刘备极有可能招募到这样一位勇猛战将,但是却最终送给了曹操,刘备当时为何不招降张辽呢?三国武将中,与关羽关系比较好的魏国名将,就是张辽和徐晃。尤其是张辽,和关羽还有渊源。当吕布白门楼被绞

  • 吕布与刘备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三姓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

    张飞本一粗人,却也能骂出形容一个人人品的词来,可见,在三英战吕布前,有关吕布三姓家奴的“雅称”早已被同一时代的文人给坐实了!吕布以其独有的行为方式为自己挣来的“三姓家奴”的名号,但凡懂点三国知识的人都清楚这一“桂冠”的具体来历:一、吕布因武力超人,被丁原重用,并拜丁原为义父。就因为被重用,并非石头缝

  • 比刘备更正统的皇叔 揭秘三国出色的情报参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晔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从小就胆识过人,汝南名士许邵躲避战乱到扬州时就评价说刘晔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刘晔能文能武,为人机巧,胆识过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天下局势、敌情的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过人之处,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情报参谋之一。网络配图刘晔从小就很有胆识,十

  • 猇亭之战:为什么刘备不带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猇亭之战,蜀汉举全国之兵力70大举伐吴,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蜀汉战力从此大减,如此重要大规模战争,且为刘备亲征,竟然不带上军师诸葛亮,这是何原因?网络配图原因一,诸葛亮反对东征,猇亭之战前因关羽被孙吴所杀,历史上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南郡治所江陵,当时的江陵守将为南郡太守糜

  • 偶然发现的中山靖王墓 刘备自认老祖宗极尽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

    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工兵团在陵山主峰东坡开凿隧 道,其中一处施工地点就在距山顶30米左右的地方。当隧道深 入开凿到20多米处的时候,底部岩石突然下陷,出现了一个 直径约为1.5米的洞口。好奇心人皆有之,况且这是一群年轻 力壮的大小伙子,这个 洞口的出现引起了这些 人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有个胆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