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上策?

揭: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上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253 更新时间:2023/12/19 1:56:49

导读:刘备在决定夺取成都时,像庞统征求意见,庞统给他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而刘备选择中策没有选择庞统认为的上策,这是为什么呢?

庞统给刘备出的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杀掉,夺取白水关,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荆州结合起来,再想办法图川。刘备最终采取了庞统献上的中策。

网络配图

上策太险,一旦不成会全军覆没

庞统的上策是:“暗中选派精锐兵马,日夜兼程从小路捷径奔袭成都。刘璋没有战略才能,又向来缺乏守备措施,我们大军突然到达,一举便可平定成都。”实行这个计策的关键点在于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在不被敌人觉察的情况下兵临城下,同时要一战解决问题。但实行这个计策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万一中途有个变故,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是兵马问题,刘备本来兵马就不多,再要从中挑选出来一部分,能有多人兵马攻城?即便是刘璋这个人再无能,平常缺乏守备措施,这力量相差悬殊,列阵交战都没有任何胜算,何况是要攻城!再说了,刘璋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总不能连一个忠勇之将也没有吧?其次是行军路线,直取成都要绕过白水、涪城、绵竹、雒城才能到达成都。要想绕开这条大道走捷径小道,一旦暴露行踪就会遭到攻击。至少,战役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再就是一战解决问题,雒城离成都只有五十里,战役稍一迟延,必将遭到前后夹击。就刘备这点儿兵马,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定是全军覆没,连一个退路都没有。如果是刘备亲自带兵前来,出现意外将无路可走。假如刘备留在葭萌,精兵已经分走,剩下些弱兵同样不是招架挨打吗?所以,刘备是要考虑风险的,这种冒险行为刘备不采纳应在情理之中。

虽然说打仗就要冒风险,过去不是有个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吗?但这两个战例都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进行的,和刘备所处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项羽破釜沉舟,是诸侯都在避战,也就是等着章邯各个击破,而章邯一旦得到赵地,项羽等联军只能是被动挨打,失败的后果就是灭族。韩信的背水一战,走的是井陉口,本来就没有退路,还不如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刘备有退路,因为刘璋是要送他走。一旦开打,两人就撕破脸,不成功可真是进退无路了。

还有,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庞统仅仅从战役层面来考虑问题,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取得成都;而刘备是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既要夺取成都,还要考虑获取益州全境,将荆州和益州连成一体。所以,在庞统看来这是上策,在刘备这里并不一定就是上策。

中策最终实行,实际最为稳妥有利

庞统的中策是让刘备率领大军来到白水关,号称是要返回荆州,然后通知白水关守将前来作别。白水关守将是杨怀和高沛,两人本来就敬佩刘备的威名,建议打发刘备走的意见又是他们提出来的,听到刘备要走,心里必然高兴。这样一来,两人就会轻装前来,只要他们来,就将他们扣押,趁机收编他们的军队,进而兵发成都。刘备同意了这个中策。

网络配图

刘备入川是得到刘璋手下张松法正等人暗中支持的,张松暴露后,被刘璋杀掉。刘璋命令各关将领不要再把文书传送给刘备。刘备将白水关督军杨怀和守将高沛招来,以这个理由将他俩杀了。刘备进入关内,将守关将士的妻子儿女押做人质,趁机收编了这只部队,让黄忠和卓膺带领他们向成都进攻。在绵竹,督军李严又率领众将投降了刘备,刘备军力更加强大,很快来到了成都很近的雒城。在雒城,刘备围而不攻,一年后雒城破,刘备来到成都城下,十几天后刘璋出城投降。

实际上,刘备走这条路线最为有利,攻下白水关,刘备既得了地又得了兵,攻下绵竹,刘备同样是既得了城又得了兵。围困雒城一年,虽然时间长了一点,并不是刘备没有能力早一点攻下来,实际是刘备的一种策略,那就是让刘璋不能分兵,腾出时间给诸葛亮、张飞等人攻城略地。等到成都打下来,益州的大部分城池已经掌握在刘备手中了。可见,这条路线是既稳妥又获利最多。

其实下策之外还有下下策

庞统的下策是让刘备率军退回到白帝城,连接荆州积蓄势力,慢慢图谋杀回成都。实际上,这个下策也不是一无是处,白帝城也属于蜀地,来到这儿后,马上从荆州调兵掠城占地,同样能够得川。由于刘璋昏暗无能,北部又有一个张鲁要防,他很难做出一个防住刘备的战略计划。即便是真要出兵应战,益州内部大臣将领各怀鬼胎,也很难说那时候就不会出法正、李严,来一个像绵竹一样的临阵倒戈。而这样计策的实施,虽然是慢一点,倒也稳妥。所以说,这下策也有可取之处。

网络配图

除了这上中下三策,庞统还暗示了另一种情况,这就是等待不作为,也可以称之为下下策。庞统的话是这样说的:“如果犹豫不决,长久滞留此地,就将深陷困境,于理是难以长久的。”庞统这话虽然有让刘备赶快决断的意思,但说的也是实情。当然,刘备是战略家,又是从无数阵仗中拼杀出来的人,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刘备这个人好像没有多少本事,只不过是沾了皇叔名号的光,武靠着关羽、张飞的帮衬,文靠着诸葛亮的谋划,才让他有所成就。可真要回到史实当中看看,刘备还真不愧是天下枭雄,并不是浪得虚名。取成都用的虽然是庞统说的中策,可实行起来却是一种大框架大战略。也难怪他能在打下成都后短短时间内拥有益州全境,这就是一个主公和谋士的区别。

不管是上策还是中策,刘备用的都是庞统的计策,只不过是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这不像有些领导,一定要把下属的意见换一个说法,或者是换一个说法变成他自己的意见才来实行,一定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实际上,能用人的领导才是最高明的领导,也是最有才能的人。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刘备口口声声要匡扶汉室可为什么还要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刘备生前,发动一切战争的口号都是以"匡扶汉室"的名义网络配图说的很好听,可这就是一句空话,是为自己找一个光面堂皇的借口罢了,使自己能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刘备于221年称帝。可他既然是匡扶汉室,为何要自己称帝?第一,他非汉世嫡系(先不说他那个自编的什么皇叔是真是假,即使是真,也不知道拐个多少个弯,不然,也

  • 刘备口口声声要匡扶汉室,为什么还要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

    说的很好听,可这就是一句空话,是为自己找一个光面堂皇的借口罢了,使自己能在政治上处于优势网络配图第一,他非汉世嫡系(先不说他那个自编的什么皇叔是真是假,即使是真,也不知道拐个多少个弯,不然,也不至于连上学都要靠别人资助)第二,汉献帝尚活在人世(死于229年)既然是以汉的名义成立国家,皇帝自然要由汉世

  • 遗憾!刘备在白门楼为什么不招降张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

    导读: 在尊刘贬曹的思想下,我们对刘备错失人才总是会感到惋惜,张辽就是其中的一个,按照当时白门楼时关羽和张辽的交情,刘备极有可能招募到这样一位勇猛战将,但是却最终送给了曹操,刘备当时为何不招降张辽呢?三国武将中,与关羽关系比较好的魏国名将,就是张辽和徐晃。尤其是张辽,和关羽还有渊源。当吕布白门楼被绞

  • 吕布与刘备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三姓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

    张飞本一粗人,却也能骂出形容一个人人品的词来,可见,在三英战吕布前,有关吕布三姓家奴的“雅称”早已被同一时代的文人给坐实了!吕布以其独有的行为方式为自己挣来的“三姓家奴”的名号,但凡懂点三国知识的人都清楚这一“桂冠”的具体来历:一、吕布因武力超人,被丁原重用,并拜丁原为义父。就因为被重用,并非石头缝

  • 比刘备更正统的皇叔 揭秘三国出色的情报参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晔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从小就胆识过人,汝南名士许邵躲避战乱到扬州时就评价说刘晔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刘晔能文能武,为人机巧,胆识过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天下局势、敌情的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过人之处,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情报参谋之一。网络配图刘晔从小就很有胆识,十

  • 猇亭之战:为什么刘备不带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猇亭之战,蜀汉举全国之兵力70大举伐吴,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蜀汉战力从此大减,如此重要大规模战争,且为刘备亲征,竟然不带上军师诸葛亮,这是何原因?网络配图原因一,诸葛亮反对东征,猇亭之战前因关羽被孙吴所杀,历史上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南郡治所江陵,当时的江陵守将为南郡太守糜

  • 偶然发现的中山靖王墓 刘备自认老祖宗极尽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

    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工兵团在陵山主峰东坡开凿隧 道,其中一处施工地点就在距山顶30米左右的地方。当隧道深 入开凿到20多米处的时候,底部岩石突然下陷,出现了一个 直径约为1.5米的洞口。好奇心人皆有之,况且这是一群年轻 力壮的大小伙子,这个 洞口的出现引起了这些 人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有个胆大的

  • 张飞被害之后刘备竟然只说了这四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飞

    导读:桃园三结义,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张飞、关羽是刘备的好兄弟。然而,当张飞被手下杀害后,刘备的表现异常,这所谓的好兄弟看来只是表面上的。然这个好兄弟死了之后,刘备却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网络配图当然,咱们都知道,他不可能只讲了四个字,他肯定是嚎啕大哭、呼天抢地、一把鼻涕一把泪——我的好兄弟

  • 揭:诸葛亮“弃曹操投刘备”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导读:诸葛亮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三国时期三足鼎立,诸葛亮选择了投效刘备而不是曹操或者孙权,这是为什么呢?古往今来,一直有很多人不明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缘由。曹操网络配图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

  • 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其实一点都不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禅

    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刘禅出生在乱世纷争的东汉末年,母亲是刘备起义后的第一位夫人甘夫人。据说在刘禅出生之前,甘夫人梦到了北斗七星,所以取了小名阿斗。刘禅于公元223年继位,改年号为建兴,总共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直到西晋的大军灭了蜀汉。虽说刘禅后来是个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