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孙权明明打了胜仗,为何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

夷陵之战,孙权明明打了胜仗,为何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65 更新时间:2024/2/18 23:24:00

夷陵之战,孙权明明打了胜仗,为何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孙权打了胜仗还求和,听起来是有点匪夷所思,未免也太怂了。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孙权这事儿做得确实没错。

当时夷陵之战刘备虽然输了,但是却远没有达到败亡的程度。而东吴虽然赢了,但也没有再进一步的实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夷陵之战后,吴蜀两国之间保持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蜀国原本是一路高歌猛进,结果疏忽大意,被陆续一把火烧回了老家,损失惨重,中生代将领冯习、张南等人身死,刘备也是卧床不起。当时蜀汉跟东吴可以说是旧怨未了,再添新仇。

蜀国向来是以兄弟情谊为重,最讲义气,大家心中都很不服,叫嚣着要报复。但是很显然,元气大伤得蜀国没有那样的实力,总之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而反过来东吴这边,虽然是胜了,但是其实自己损失也不小。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陆逊是靠火攻取胜,其放火烧山,击溃了蜀军。

但这里的火攻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直接一把火把蜀军放里面给烤了,满山的大火并不是为了烧死敌人,而是让敌方阵营大乱。大火烧开之后,蜀军大乱争相逃命,东吴众将这才趁势掩杀,一举破敌。

在古代的冷兵器作战时代,想“无伤”取胜基本不可能,所以东吴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再加上在先前富池口之战等战役中,蜀军对东吴确实是比较占优,给吴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正是因为前线失利,陆逊才能说服众将主动退守,不然双方就直接正面硬刚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夷陵之战后,蜀军虽然退却,但并没有退多远,就驻扎在秭归。

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三国志·先住传》

这有点让孙权心里没底,鬼知道这冲过去会不会被翻盘?

不管怎么说,继续攻打蜀汉完全是弊大于利。益州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多山林之地,江东大军虽然士气正盛,挟大胜之威,但是不擅长打山地战这是不争的事实。益州是蜀汉的大本营,对于蜀汉的军队更是有着主场优势。一旦江东大军陷入战争泥潭,胜负未可知啊。

所以,两军在边境开了一段对峙期,而这期间,也没有求和不求和的,基本上就互相打嘴炮。一个说我要报仇,一个说我赢了你的听我的。

真正让孙权改变态度的是曹丕。

三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其中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制衡”。在三国前期,曹魏一家独大,剩下的孙刘只好联合起来谋求生存。

后来蜀汉综合实力突出,刘备也领兵攻打东吴,这时的曹吴又达成了同盟关系。孙权知道,如果此时曹魏乘机发难,自己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所以早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就早早的联系到曹丕,表示称臣。

即公元221

年农历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挥兵东征孙权。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而曹丕也乐得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所以魏国当时接受了孙权求和的请求,但是没有派兵支援东吴。

事实上,当时谋士刘晔曾经建议曹丕伐吴,但是被曹丕否决了。

这才有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只有吴蜀两国唱大戏。

但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夷陵之战后,曹丕觉得时机成熟,以孙权不是真心称臣为由,出兵攻打东吴。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三国志·吴主传》

这下孙权可慌了,这时候要是刘备跟着夹击自己,那可就麻烦了。于是赶紧派使者找刘备,看看妹夫是个什么态度。刘备当时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也没啥心思来找孙权麻烦,所以态度还算可以。后面因为对魏战事不利,孙权再度派人去找刘备,安抚一下,希望前妹夫不要背后捅刀子,刘备同样应允。

事实证明,孙权的担心是很对的。因为魏军从当年九月一直战至第二年的三月才退,这一战整整打了六个月!

要知道,半年的时间,不可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孙权在做出通盘的考虑后,主动派人去刘备那里试探,主动派人去与刘备和好。不仅是很正常,也是很有政治眼光的一个行为。

再往后,刘备就挂了,诸葛亮主政。诸葛亮的态度大家再清楚不过,至始至终,都是坚定的联孙抗曹,所以这事儿就算完了。

所以总结来说,打了胜仗的孙权之所以率先低头,还是由于当时形势所迫。玩政治的,就不能太在乎面子。

标签: 三国

更多文章

  • 东吴最厉害的两大使者,其中一个狠怼刘备获嘉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刘备,曹操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期间,魏、蜀、吴三方的关系非常有意思,它们既是敌对关系,又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瞬间结为同盟。而在这三方势力当中,东吴在其中的位置非常特殊,始终都是两边摇摆的角色。先期为了抗拒曹操与刘备结盟,后来又为了荆州效忠曹氏力克蜀军,并不

  • 揭秘:刘备一生最大的两个错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刘备的奋斗经历吧,像他的先祖刘邦那样,从一个卖草席的普通人,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年代里,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与身边人的不离不弃,在乱世之中,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刘备的一生,就像明末清初的著

  • 刘备从曹操那骗了5万兵马,那些士兵不会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看似一句客气话,其实不然,他俩是东汉末年绝对的枭雄,不过曹操说这话的时候,刘备还属于一个寄人篱下的小角色,身为大汉皇叔的他,自然不敢在奸雄面前暴露太多野心,也就是这样刘备安稳

  • 刘备个诸葛亮交情很深 他真的想将实权交给诸葛亮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诸葛亮

    还不知道:刘备真的想将实权给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这段历史可谓是耐人寻味,这段历史也一直是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无论是从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兄弟情,还是刘备,曹操,孙权之间的智谋斗争,每一段历史都值得去品味。在这三雄之中,刘备在其中的名声最

  • “衣带诏”的主人公是谁?刘备参与“衣带诏”行动为何中途逃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刘协,刘备

    “衣带诏”的主人公是谁?刘备参与“衣带诏”行动为何中途逃跑?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衣带诏指的是东汉末期,汉献帝发动的一个,想要推翻曹操的指令,只是很可惜,最终这个计划还是失败了。这一点在一些三国题材的电视剧当中都有所展现,那么这个衣带诏上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写了写什么呢?为什

  • 三国时期的孙刘曹三方是如何养兵 就数刘备的手段最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刘备

    还不知道:三国时期的孙刘曹三方是如何养兵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群雄奋起,各路英雄争霸,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大家野心勃勃毫不相让,都想一统天下,有识之士汇聚一方,文韬武略自然不在话下。不仅有慧眼识珠、知人善任、阴险狡诈的主公们,也有足智多谋

  • 刘备率几万大军伐吴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单纯的为关羽报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率兵伐吴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汉中称王,其手下将领关羽发动樊城之战,但随即就被吕蒙所击败,更惨的是关羽在此战役中被杀身亡,这意味着刘备集团彻底的丧失了荆州,只剩下益州一块地盘。两年后,刘备蜀中称帝,不久便发布诏令亲征东吴,打得旗号

  • 汉献帝在得知刘备在南方称帝 为什么会大笑起来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献帝,刘备

    还不知道:汉献帝得知刘备称帝为什么会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今天咱们来说说这个纠结的皇帝,汉献帝刘协。其实刘协一直是个很有想法的皇帝,但是生逢乱世之中却被别人左右,是个悲催的傀儡皇帝。但是幸运的是,他有个好的结局,这在三国时期已经很难得了。在汉献帝退位之后

  • 都知道刘备当初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 为什么突然之间选择称帝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刘备

    还不知道:刘备为什么突然之间就想称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三国时期,应该就是刘备阵营中的人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三国的时候,刘备可以说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并且在中国的历史上,刘备也可以算做是创业的第一人,所以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是给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 他是刘备错失的一员武将 投靠曹操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蜀汉

    还不知道:刘备错失人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刘备是最“惨”的一员,与孙权、曹操相比,年过半百的刘备仍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正史中,刘备的人生要比三国演义还要惨。不过这一点没有让刘备放弃自己的人生,反而是吸引人才,为自己谋划了一席之地。最终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