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和刘备等人死后孙权还活了29年 孙权为何一点作为都没有

曹操和刘备等人死后孙权还活了29年 孙权为何一点作为都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4/1/13 23:44:29

对孙权后半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孙权从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开始,到自己病逝,他继续活了近30年的时间。

先后熬死了曹丕、诸葛亮、蒋琬、司马懿等当世之英杰,也熬死了曹叡和公孙渊这些比他晚一辈的人。

说他是三国时期第一能熬,实质名归。

但是在这二十九年中。孙权却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这与他早期的锐意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很难理解。

这里就对曹操和刘备死后,孙权的所做所为,以及他的心里想法做一个陈述总结。说说孙权晚年的那点事。

公元219年,孙权干了一件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大事——偷袭荆州。

这是他一辈子干的最成功的一件事,也是他一辈子干的最失败的一件事。

说他成功,是因为孙权在多次谋求淮南合肥失利后,他的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与曹魏的实力差距是巨大的。东吴不应该跟曹魏死磕了,而是拿下荆州,徐图自保。

于是,在此之后,他派兵偷袭荆州,重锤了刘备的上升势头。

并且他不再以谋求曹魏的土地为自己的第一诉求,而是以劫掠人口、财货为主要目标,力图缩小自己与曹操的差距。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孙权很成功。因为东吴的地盘和人口都扩大了一倍,而刘备对东吴的压力也锐减。

但是,让孙权没想到的是。曹魏方面对刘备根本看不上。之前关羽在荆州时,魏国还派重兵防着关羽。

等于关羽替孙权分担了一部分的压力。然而当关羽被孙权杀死后,魏国的压力就全部压倒东吴身上了。

夷陵大战之后,曹丕以孙权对自己不恭敬为借口,迅速调集了曹仁、张辽、张郃、曹真和曹休等一干曹魏大将征讨东吴。

这一战下来,曹魏和东吴都是精锐尽出,动用的总兵力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要多。双方大战六个月,最终以曹魏退兵收场。

这一战,曹魏用事实证明了一件事:虽然是三足鼎立,但是蜀汉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曹丕选择挥师南下瞄准孙权。如果蜀汉忍着不出兵,孙权只能自己单挑曹魏。

孙权瞬间傻眼了……

因此在公元223年,也就是刘备病死白帝城的那一年。孙权在打退曹魏的入侵后,他迅速与蜀汉复通了关系。双方缔结同盟,关系恢复到了吕蒙偷袭荆州之前。

在此之后,一直到蜀汉灭亡前夕,孙权都没有再动过蜀汉的心思。

也就是说,不是他没想过灭蜀,而是他不敢灭蜀。他怕自己灭蜀时,曹丕会揍他。

既然攻蜀已经不可能了,孙权就只能把目光投在曹魏的身上。但是孙权打不赢曹丕,他之前已经吃过几次大亏。

如果没有刘备帮他分担压力,他根本不敢挑衅魏国。

所以,孙权也就只能放弃扩张的想法。专心处理东吴的内部问题。

什么问题呢?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孙权自己的名分问题;

第二,东吴内部的叛乱势力;

所谓名分,就是孙权当时对自己的定位。曹丕和刘禅都是皇帝,只有他是吴王。而他的吴王还是曹丕封的,也就是说,东吴名义上是曹魏的藩属国。

但是公元222年时,东吴已经与曹魏翻脸,这个藩属地位已经名存实亡了。

所以孙权需要自己给自己找名分。也就是像刘备那样,自己给自己编一个称帝的理由。否则他就天然的比魏、蜀矮三分。

而东吴的不安定因素,指得是东吴内部的士族问题和反对孙权的叛乱分子。

这些人的力量太强大,孙权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他需要时间来消化新占领的荆州和交州,也需要时间缓和自己与士族的关系,更需要时间去消灭江东的山越人。

于是这么一拖,孙权也就有五年时间没有对外发动大规模的扩张。

到了公元228年,孙权见时机成熟,便来了一把大的。他授意周鲂诈降,引诱魏军进入他在石亭设好的伏击圈。

这一战,即历史上的石亭之战,也叫“周鲂断发赚曹休”。

当时的魏国扬州都督曹休中计,率兵深入吴国境内。吴军九万,魏军十万,结果魏军被东吴打的屁滚尿流,连曹休的老命都差点丢了。

所幸是后来魏军的增援赶到,魏军才没有被吴军全歼。

诸葛亮在听说孙权主动出击后,也迅速调了三万蜀军,以强行军的速度,在一月之内北上陈仓,攻打陈仓关,减轻孙权的压力(第二次北伐)。

然而东吴接下来的行为却让诸葛亮失望了。孙权见魏军增援后,立即下令退兵。让诸葛亮空欢喜了一场。

一年后,孙权凭借石亭大战的威望,在建业称帝。(这应该是他发动石亭大战的一个原因吧)

在此之后,东吴与曹魏又有四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一直到公元233年,诸葛亮决定第五次北伐魏国时(也是最后一次),孙权才再次出兵。

这一次是诸葛亮挑的头,孙权认为诸葛亮的建议可行,便积极响应了蜀汉的行动。

结果,诸葛亮在渭水河畔被司马懿熬死。孙权在前期风风火火了一把,后期见战局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他就赶紧退兵了。

而他这次退兵,他把脸都丢光了。

当时,魏明帝曹叡对大臣说:这次蜀吴来犯我大魏,诸葛亮才是胜败的关键,渭水一战只许胜,不许败!我不管司马懿怎么打,哪怕是丢人现眼也无所谓,只要能打退诸葛亮即可。否则大魏的西部危矣。而孙权那个鼠辈,只要我亲自带兵去讨伐,孙权胆小鬼肯定要跑路。因为我已经看穿他的尿性了。

然而,曹叡居然还是高看了孙权。他本以为自己到前线后,孙权就会跑。

结果,魏军主力离前线还有数百里时,孙权听说曹叡亲征,连照面都不敢打,直接就望风跑路了。

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三国志·魏明帝本纪》

这就是孙权的德性,也难怪曹叡会笑他胆小如鼠。

可能有人会问,孙权与曹丕同辈,他被曹叡这个晚辈小儿这么欺负,他就能甘心?

答案是:孙权他不忍气吞声能怎么办?自己造的孽,只能自己还。

三足鼎立的局势早已稳定,蜀汉不能打,魏国又不打蜀汉。东吴就那么大,他的实力只有魏国的一半。实力悬殊太大,他确实是打不赢。

为了绕过曹魏扩充实力,孙权还曾经派卫温和诸葛直带一万士兵去台湾抢人口,可带回来的蛮夷还没有损失的人多,气得孙权把卫温、诸葛直给砍了。

为了绕过曹魏扩充实力,孙权还曾经向辽东霸主公孙渊暗送秋波,派了一万士兵去辽东帮助公孙渊。

结果使者被公孙渊斩杀,一万兵也被缴械。差点把孙权气疯了,急得他要千里奔海去征讨辽东。

扩充不了实力,孙权也没有办法。先前他与曹操打过多次,也与张辽、满宠这些魏国的大将打过多次。每一次他都打不赢,失败的教训太多了。他只能忍。

后来,诸葛亮病死。蜀汉方面的新任总经理蒋琬联络孙权,希望联合北伐。结果孙权还瞧不上蒋琬,不愿意搭理他。对合作北伐的提议一拖再拖。

再后来,辽东霸主公孙渊被司马懿斩杀,东吴彻底失去了从东北购买战马的可能。也失去了一个盟友。此时的孙权,只剩蜀汉这一个独苗伙伴了。

他瞧不起蜀汉,又没有任何的盟友,只能就这么忍气吞声,不再对曹魏动武了。

外事诸多不利,家里又祸事连连。

孙权六十岁时,太子孙登去世。孙权立了新太子孙和,但他又宠爱鲁王孙霸,导致东吴内部二宫之争。

没过多久,亲密战友诸葛瑾也去世了。孙权脑神经抽疯,开始与天斗与地斗,与吴国全国斗!

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士族擅权,孙权在太子孙登病死三年后,派人去骂陆逊,骂的陆逊最后忧愤而死。

又过了五年,孙权脑子又开始抽疯。他先是废了太子孙和,接着又赐死鲁王孙霸。改立年仅七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

到他六十九岁时,他把巨能熬的司马懿也熬死了,成为汉末三国的那批群雄中,仅剩的一个独苗。但是这时孙权也已经中风,离咽气也不远了。

公元252年,孙权七十岁。驾崩。

纵观孙权这一生,他的辉煌是偷袭荆州,他的上升转折点也是偷袭荆州。当刘备被他砍掉左膀右臂之后,蜀汉就残废了。

没有蜀汉的从旁牵制,光靠孙权自己的能力,他根本就撼动不了曹魏的霸主地位。

一个连合肥都打不下来的人,还能对他抱有过多的期望么?

不过,东吴的外战不利,也不能都赖到孙权一个人的头上。当时是士族社会,是一个需要九品中正制的时代。蜀汉和东吴却都不搞这一套。这就导致了吴蜀两国很严重的国内矛盾。

很多的蜀人和吴人,成天都在散布亡国论,盼望“魏国鬼子”来“解放”自己。

这三天两头的有人造谣,搞得人心惶惶,仗还怎么打?

后来的人就对当时东吴军队有过评价:吴军不是没有战斗力,但就是没有凝聚力。东吴的豪族对开疆扩土的积极性不高,不想陪孙权去伐魏,削弱自己的力量。

这个问题反过来想,也证明吴军是一支守土责任感很强的军队,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十分看重。能够坚决的抵御侵犯之敌。

也就是说,东吴军队在保家卫国这方面表现的很出色。但是开疆扩土时,就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了。

孙权他在位时,凭借他的威望,还能处理好东吴的三大派系的关系(淮泗将领、流亡北士和江东士族)。让东吴政权在曹魏的压力下,苟延残喘。

但是,东吴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弥合的矛盾。这样,也就不可能给孙权有作为的条件和空间了。

所以,为什么孙权在刘备和曹操去世后,毫无作为呢?归根到底来说,就是当时的东吴政权不支持孙权的锐意进取。

英雄人物,并不是能改变历史轨迹的人,因为历史的大方向,不是一个人无法改变的。

这一点,不仅仅是针对孙权一个人,同样也适用在刘备和曹操身上。

并且,孙权也算不上是一个能打仗的人。不说跟曹操和刘备比,他跟同辈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也有差距。

孙权他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在确立天下三分后,他对开疆扩土也保留了很大的克制性。

标签: 孙权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真的没有看出夷陵之战的危害吗 诸葛亮为什么不去阻止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夷陵之战,诸葛亮

    对夷陵之战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是刘备和孙权之间的一次关键的战役,它也被列入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刘备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东吴将领陆逊所败。这一次战役,蜀汉和东吴两败俱伤。那么,当时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难道没有看到这场战役的危害

  • 刘备进入蜀地之后 孙尚香为什么要会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尚香,东吴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尚香回东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赤壁之战时,针对强势的曹操,孙权和刘备进行了联盟。结果一把火把百万曹军烧得灰飞烟灭,不可一世的曹操败退后,刘备却火中取栗,“窃取”了最大战果,把荆州之地占为已有。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听从周瑜之言,使用美人计——将妹妹孙尚香嫁给

  • 揭秘刘备麾下五大谋士,谁算得上是首席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三国

    你真的了解三国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按照陈寿所著《三国志》的列传排序,刘备手下侧重于文职工作的人分别是诸葛亮、庞统、法正、许靖、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秦宓、董和、刘巴、马良、陈震,再往后的,就属于后起之秀而跟刘备交集不多了。从太子舍人董允开始,新晋文职官员属于诸葛亮刘禅一

  • 司马徽为什么不向刘备举荐司马懿?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徽为什么不向刘备举荐司马懿,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要说三国时期最传奇的人物,那这人当属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靠才华文明于天下,当时他已经看出了汉朝的颓势,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扭转这个局面,于是回到荆州开设学院,希望可以教导一批学生来改变这个国家。我们熟

  • 刘备手下能人颇多,诸葛亮为什么只欣赏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三国

    刘备手下能人颇多,诸葛亮为什么只欣赏赵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都知道三国的刘备底下是人才济济,可以说刘备能成事,真的还得多亏了手底下这批人,他们个个都是有真本领的人,并且皆是名声在外,关羽算作是武中豪杰,诸葛亮则是智慧的代表。然而人才总归都有点毛病,那就是恃才傲物,谁

  • 赤壁之战孙权出力最多 孙权为什么还要联合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赤壁之战,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赤壁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时刘备才几千人马,加上江夏公子刘奇的人马也不过二万,孙权当时比刘备实力雄厚得多。最起码有五.六万人马、曹操水陆军八十三万,诈称百万,兵峰所指,其实是指向刘备。刘备穷图未路,与孙权一拍即和,孙刘联盟建立.赤壁大战后。其实是刘刘备

  • 孙权年轻貌美的妹妹,和刘备为何没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尚香,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尚香。刘备一生,颠簸起伏,为了干出一番事业,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终,在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皇帝。刘备一生至少有四位妻子,也至少有四个儿子,那么,孙权妹妹(演义中为孙尚香)作为刘备最年轻的一位妻子,为何没有给刘备生出

  • 如果刘备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会不会隐居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如果诸葛亮不遇刘备,那么他会隐居一生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并为此而大力招揽人才,因此真正有才之人不用君主将他放置“囊中”,也能够脱颖而出。诸葛亮跟随刘备时已

  • 荀彧为什么不去辅佐刘备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自杀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荀彧,曹操

    对荀彧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末乱世,曹操一统北方,靠得就是人才。曹操在其强大的人才团队辅助下,可以说无往不胜,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大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 刘备逝世后,蜀汉的政治中心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季汉的英雄们已经做到极致了,最终的败落是死结,时代和大势决定了他们不能成功刘禅继位的时候大概16/17岁,在这之前就是个孩子,刘备还活着的情况下,小孩子是没有办法参与政治的,甚至在继位之后、冠礼之前,都是没资格去掌握朝政的,只能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