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词人叶梦得,曾私自修改一条法律救活3800名孩子

宋朝词人叶梦得,曾私自修改一条法律救活3800名孩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4/1/8 0:11:30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叶梦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遥远的北宋时期,武汉(准确来说是武昌)也曾遭受过一次较大的灾难,在这次灾难中,有一位官员挺身而出,他私自修改了一条法律,救活了3800名儿童,此人名叫叶梦得。

宋朝词人很多,叶梦得的名声并不响亮。但他生于文人世家,从他的曾祖父算起,他是家族的“官四代”。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叶梦得的母亲曹氏去寺庙上香,归来后梦见一条巨龙盘于房梁之上,后来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因此取名为叶梦得。

叶梦得少年聪颖,很小的时候便能作诗。一次,叶梦得和舅舅晁补之一起去拜访文坛巨匠苏轼。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见到叶梦得后,对晁补之说:“你的外甥将来可能会超过你啊!”

宋哲宗绍圣四年,20岁的叶梦得考中进士,宋徽宗时候逐渐得到重用。在蔡京童贯等奸臣当道之际,叶梦得从国家利益出发,积极和他们作斗争,算得上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官员。

宋徽宗初年,叶梦得被外放到江南、湖广等地为官。在叶梦得担任武昌知州期间,河南、湖广等地发生了一次较大的灾情,武昌的灾情则更为严重。史载:

岁值水灾,京西尤甚,浮殍自唐、邓入境,不可胜计,令尽发常平所储以赈。

即,从京城(开封)以西的地方水灾严重,从唐、邓两地漂浮而来的尸体数不胜数。

叶梦得作为一方父母官,广开粮仓,赈济百姓,但洪水滔天,武昌城的百姓被淹死者甚多。叶梦得一方面向朝廷求助,另一方面亲自带人疏通水路,尽快缓解灾情。但几天后,叶梦得发现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唯遗弃小儿,无由处之。

原来,灾难到来,很多底层平民不仅要躲避洪水,还没有粮食果腹,不忍孩子跟着饿死,便将孩子放在木盆、柴垛等处,希望能够被好心人收养。官府发现了大量被遗弃的儿童,但却无力照顾,而且弃婴的数量越来越多,让叶梦得非常头大。

叶梦得问下面的官吏:“难道民间没有人想收养孩子吗?有些受灾不严重而又没有孩子的家庭,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收养几个孩子呢?”

小吏们回答:“以大宋律法,收养孩子,需要双方父母签订文书,还需官府出面作保。若无这个程序,等孩子长大,亲生父母强行认领回去,养父母便白养一场。”

叶梦得听完,陷入沉思,最后他拿起笔,随手修改了这条法律:

凡伤灾遗弃小儿,父母不得复取。

意思是,凡是因为灾害而被遗弃的孩子,等孩子长大后,亲生父母不得认领回去。

其实,叶梦得随手改的这条法律,属于他私自修改的。而且,他属于先斩后奏,等灾情过后,叶梦得把自己修改法律的事情上报给朝廷,朝廷不但没有怪罪他,而且很快给予了肯定,并且建议在全国推行。因为朝廷看到了叶梦得的成绩:

遂作空券数千,具载本法,即给内外厢界保伍,凡得儿者,皆使自明所从来,书券给之,官为籍记,凡全活三千八百人。

即,叶梦得私自修改法律之后,把这条法律以官府的名义写成白纸黑字,在武昌城内张贴。凡是领养到小孩的,都到官府报备,然后官府发一个契约给他,由官府承诺此孩子不得由原父母领回。如此一来,等灾情过后,官府一共统计了3800个被领养的孩子。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叶梦得作为一方父母官,冒险私自修改法律,最终救活3800个孩子,这样的官员,不应该被后世铭记吗?

标签: 叶梦得宋朝

更多文章

  • 叶梦得:修改一条法律救活三千名孤儿的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叶梦得,宋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叶梦得,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遥远的北宋时期,武汉(准确来说是武昌)也曾遭受过一次较大的灾难,在这次灾难中,有一位官员挺身而出,他私自修改了一条法律,救活了3800名儿童,此人名叫叶梦得。宋朝词

  • 宋朝名臣刘安世比包拯更刚正,人送外号“殿上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北宋后期名臣,仪表堂堂,音声如钟,阔大刚正。他是司马光的得意门生,登了进士第,却不做官,司马光问他为何不仕,他说自己修养还不到位。他又问司马光,修身从何做起?司马光告诉他:不说假话。刘安世一辈子就践行着这条准则,不断地修正锤炼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个“真人”。北宋哲宗时,他入朝做谏官,一

  • 刘安世生平经历了什么事情 宋朝后期大臣刘安世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宋孝宗,司马光

    刘安世(1048年-1125年),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魏州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北宋后期大臣。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后因司马光、吕公著举荐,升任右正言。累官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章惇掌权时,贬至英州、梅州安置

  • 刘安世文学成就简介 刘安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苏轼,苏辙

    文学成就刘安世奏疏刚正之气形于笔墨间,令人读之感慨,宋人王铚评云:“诹访审订,咸有根据,严而恕,简而不苛,气平守固,辞直事核,皇皇乎仁义之说也”,“乃言官之模楷,辅弼之龟鉴,卿士大夫之药石”(《题抄本尽言集》)。费衮也称赞其《过阙谢表》用事精当,下字工巧,而气节凛凛如严霜烈日不可犯(《梁溪漫志》卷三

  • 杨妙真生平做过哪些事情 四娘子杨妙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蒙古,王莽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人物生平山东响马,自古有名。王莽时期的赤眉军,隋末的瓦岗军,还有黄巢,还有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

  • 杨妙真独创的杨家枪有多厉害?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妙真,宋朝

    宋金时期杨妙真独创的“杨家枪”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据史书记载,枪之名始于唐末宋初,传说残唐五代的高思继、王彦章都是使枪高手,王彦章还有“王铁枪”之名。窃以为,残唐五代直到宋初的枪,应该与唐朝的槊没太大区别,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尚未形成

  • 杨妙真:金末第一女将,号称天下无敌手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妙真,金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杨妙真。长大后的秦琼先是效忠隋朝名将张须陀,张须陀爱民如子,深得民心,性刚烈有勇略,而且作战勇猛,军事经验丰富,常以少胜多。所以,当时隋末起义队伍,都很怕他。在张须陀手下的时候,秦琼一马当先,杀在最前面,在军中声望很高。张须陀死后,秦叔宝跟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

  • 杨妙真:南宋第一女豪侠,揭秘其传奇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妙真,金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杨妙真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门神秦叔宝我们并不陌生,他是隋唐英雄里大家最熟悉的人物之一。此人在隋唐时代都已经家喻户晓,后来唐朝亡国后,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好汉。民国时宋恕己在诗中写道,“胡国宅犹记,唐家陵久平。二三老农贩,闲坐说秦琼。”足见秦叔宝在民间的影响

  • 吕惠卿本是王安石最亲密的战友,为何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后捅刀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吕惠卿,王安石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第二次罢相,离开汴京(开封),去江宁府(南京)开始了十年隐退生活。这并非王安石所愿,然而事已不可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如今只剩下了宋神宗一个人在苦苦支撑。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最终连神宗也在苦闷与悲愤中薨逝,新法则被全部废止。一生心血尽付东流,第二年,王安石也便

  • 吕惠卿和王安石是什么关系?北宋宰相吕惠卿人物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 吕惠卿,王安石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一直在朝外辗转,历任翰林学士、知军器监、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因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