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武全才的太子耶律倍,为什么不受自己母亲的待见?

文武全才的太子耶律倍,为什么不受自己母亲的待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08 更新时间:2024/1/8 6:08:30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文武全才的太子耶律倍,为什么不受自己母亲的待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那些王朝更迭,开国皇帝传给第二位皇帝一般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往往第二代皇帝都是得为不正,比如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等。他们的继位是一种偶然,完全违背了第一代皇帝的意愿。辽帝国作为跟北宋对峙的草原王朝也不例外,辽国的第一代皇帝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第二位皇帝本应让长子耶律倍继承。结果出乎意外,大儿子被亲生母亲挤兑。被逼无奈到了后唐,最终被后唐末代皇帝给诛杀。第一:从小生活在优厚的背景下,文武双全,被父亲下令驻守渤海国

1:辽帝国是契丹人建立的,耶律阿保机连任可汗,在韩延徽建议下建立辽帝国

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之前一直归属唐王朝。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根本无力顾及草原上的状况。契丹的夷里瑾相当于掌握军队的最高统帅,可汗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说白了就是傀儡,可以随意废除。耶律阿保机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夷里瑾,掌握军权。到了阿保机在位期间时机成熟,一举废掉了遥辇氏的可汗位,从此由阿保机连任。经过连年征战,得到了许多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一个叫韩延徽,建议他登基称帝,用“一国两制”,设立南北官。就这样,辽王朝建立了。

2:长子耶律倍被封为太子,文武双全,耶律阿保机很看重这个儿子

916年,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自己自称“天皇帝”,他的结发妻子述律平封为“地皇后”,长子耶律倍封为“人皇王”。也就是所谓的太子,他跟述律平生育了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小儿子耶律李胡。述律平对这个小儿子十分疼爱,耶律阿保机则对长子刮目相看。

3:一个小故事足以证明耶律倍不傻,因此得到太祖皇帝赏识

耶律阿保机当上皇帝,有一次灵机一动想考验兄弟三人。那天正好冰雪纷飞,非常寒冷。他让兄弟三人前去几公里的地方捡拾柴火,老大耶律倍把干柴湿柴全部分类,湿柴不要,把干柴全部捡拾回来;老二耶律德光则被干柴湿柴全部捡回来;老三叫耶律李胡,这个家伙最懒。也不知道是不是拿了大哥二哥掉下的柴,也没有捆好,回来之后掉了没剩几个。阿保机对身边的皇后说道:“老大耶律倍不错非常聪明,老二比较老实也能干,老三就别提了,肯定不能继承日后事业。”

4:耶律倍奉皇帝命令驻守渤海国,没有想到一别成永别

经过连年征战,到了926年的时候辽帝国成为名副其实幅员万里的大帝国。当时中原动乱,根本没有力量顾及北方的这些举动。这个时候的渤海国还没有被辽征服,对于欲望极强的皇帝岂肯善罢甘休。大军一到渤海国被契丹所灭,并且改名叫东丹国。太子耶律倍担任东丹国的国王。文武双全的耶律倍得知这个命令知道大事不好,连忙对父亲说道:“也不知道这一别,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很有可能是永别。”身为皇帝的耶律阿保机一旁劝告儿子,说没事。结果班师途中去世。第二:述律平出面干涉朝政,次子耶律德光继承皇位,耶律倍死在了后唐

1:述律平擅自干涉朝政,死活不待见老大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继位

述律平早在太祖在位的时候,就对这个儿子百般不喜欢。由于看了不少汉书,崇尚汉化改革。这对于精明的述律平来说,当然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可能不管是中原人还是少数民族的人,都喜欢小儿子。那时候小儿子不过十几岁,由于臭名昭著,他继位最不合理。这其中让老二耶律德光继位,这就是辽帝国历史上有名的辽太宗,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2:述律平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做了表面功夫,一起选择了耶律德光

我们知道述律平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不管怎么样自己说了不算,还是要做一点表面功夫。让人牵来两匹马,支持耶律倍的拉左边的马头,支持耶律德光的拉右边的马头。这些人当然知道太后喜欢的是老二耶律德光,这些人争先恐后为耶律德光牵马。耶律倍也因此感觉非常失落,皇位不但跟他无缘,反而备受猜忌。

3:耶律倍备受猜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最终死在了后唐

辽太宗当上皇帝,也就是耶律倍的弟弟。对于这个哥哥,他文武双全自然遭到了弟弟的猜忌。把耶律倍迁到了东平这个地方,把百姓全部迁出来。还让人监视哥哥的所作所为,如果有不法之事正好可以一举铲除。耶律倍在辽国很不得意,便有了投奔后唐的想法。当时后唐的皇帝是有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很隆重接待了他。没过几年,后唐末代皇帝弑君夺位。辽跟石敬瑭两路逼近灭掉后唐,耶律倍则被李从珂派刺客暗杀掉。

结束语:耶律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不过如果过度沉迷汉化改革。那么结局跟北魏一个下场,北魏也仅仅享国一百年左右灭亡。辽帝国按照它的路线,走到了210年才寿终正寝。这在古代是一个奇迹,证明“一国两制”制度打的成功性。辽太宗死后,帝位传给了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他封自己的父亲为“让皇帝”,多多少少也是皇帝,在黄泉之下可以瞑目!

标签: 耶律倍宋朝

更多文章

  • 叶梦得文学成就简介 叶梦得有什么社会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苏轼

    文学成就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

  • 宋朝词人叶梦得,曾私自修改一条法律救活3800名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叶梦得,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叶梦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遥远的北宋时期,武汉(准确来说是武昌)也曾遭受过一次较大的灾难,在这次灾难中,有一位官员挺身而出,他私自修改了一条法律,救活了3800名儿童,此人名叫叶梦得。宋朝词人很多,

  • 叶梦得:修改一条法律救活三千名孤儿的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叶梦得,宋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叶梦得,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遥远的北宋时期,武汉(准确来说是武昌)也曾遭受过一次较大的灾难,在这次灾难中,有一位官员挺身而出,他私自修改了一条法律,救活了3800名儿童,此人名叫叶梦得。宋朝词

  • 宋朝名臣刘安世比包拯更刚正,人送外号“殿上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北宋后期名臣,仪表堂堂,音声如钟,阔大刚正。他是司马光的得意门生,登了进士第,却不做官,司马光问他为何不仕,他说自己修养还不到位。他又问司马光,修身从何做起?司马光告诉他:不说假话。刘安世一辈子就践行着这条准则,不断地修正锤炼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个“真人”。北宋哲宗时,他入朝做谏官,一

  • 刘安世生平经历了什么事情 宋朝后期大臣刘安世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宋孝宗,司马光

    刘安世(1048年-1125年),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魏州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北宋后期大臣。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后因司马光、吕公著举荐,升任右正言。累官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章惇掌权时,贬至英州、梅州安置

  • 刘安世文学成就简介 刘安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苏轼,苏辙

    文学成就刘安世奏疏刚正之气形于笔墨间,令人读之感慨,宋人王铚评云:“诹访审订,咸有根据,严而恕,简而不苛,气平守固,辞直事核,皇皇乎仁义之说也”,“乃言官之模楷,辅弼之龟鉴,卿士大夫之药石”(《题抄本尽言集》)。费衮也称赞其《过阙谢表》用事精当,下字工巧,而气节凛凛如严霜烈日不可犯(《梁溪漫志》卷三

  • 杨妙真生平做过哪些事情 四娘子杨妙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蒙古,王莽

    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李全投宋,后又降蒙古并进攻南宋。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人物生平山东响马,自古有名。王莽时期的赤眉军,隋末的瓦岗军,还有黄巢,还有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

  • 杨妙真独创的杨家枪有多厉害?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妙真,宋朝

    宋金时期杨妙真独创的“杨家枪”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据史书记载,枪之名始于唐末宋初,传说残唐五代的高思继、王彦章都是使枪高手,王彦章还有“王铁枪”之名。窃以为,残唐五代直到宋初的枪,应该与唐朝的槊没太大区别,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尚未形成

  • 杨妙真:金末第一女将,号称天下无敌手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妙真,金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杨妙真。长大后的秦琼先是效忠隋朝名将张须陀,张须陀爱民如子,深得民心,性刚烈有勇略,而且作战勇猛,军事经验丰富,常以少胜多。所以,当时隋末起义队伍,都很怕他。在张须陀手下的时候,秦琼一马当先,杀在最前面,在军中声望很高。张须陀死后,秦叔宝跟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

  • 杨妙真:南宋第一女豪侠,揭秘其传奇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妙真,金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杨妙真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门神秦叔宝我们并不陌生,他是隋唐英雄里大家最熟悉的人物之一。此人在隋唐时代都已经家喻户晓,后来唐朝亡国后,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好汉。民国时宋恕己在诗中写道,“胡国宅犹记,唐家陵久平。二三老农贩,闲坐说秦琼。”足见秦叔宝在民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