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竦为何被罢免?谏官和御史太强大了

夏竦为何被罢免?谏官和御史太强大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35 更新时间:2023/12/22 13:12:25

吕夷简退休,他的空位子自然需要有人来接,于是新一轮的人事任免开始进行:任命晏殊为平章事兼枢密使,夏竦为户部尚书、充枢密使权御史中丞贾昌朝为参知政事,右正言、知制诰富弼为枢密副使。对于这个任命,富弼坚决推辞不受,最后改授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一个月后,任命韩琦和范仲淹同为枢密副使,他们接连推辞五次,也没能拒绝。五个月之后,在宰相反复强调“此次是朝廷特用,和你出使辽国没有关系”的情况下,富弼才勉强接受了枢密副使的任命。两个战友都当上了枢密副使后,新任枢密使夏竦,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群殴。如果这些攻击是箭镞的话,夏竦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只气息奄奄的刺猬。

当初一宣布夏竦的任命,御史台和谏官们就吃了兴奋剂,接二连三上章弹劾。这些弹劾之词不知道是不是提前经过了商量,花样繁多,直击要害,面面俱到地总结了夏竦的所有弱点。“夏竦在陕西唯唯诺诺,置侍婢中军帐下,几乎引起兵变。”“就连元昊都看不起他,悬赏他的脑袋只要三千钱。”“夏竦阴险狡诈,就连足智多谋的吕夷简,也对他的卑劣人品忌惮三分,不把他当作一路人。老吕之所以在退位后举荐夏竦,就是为了消除他们之间的龃龉,“夏竦私下结交内侍!”“夏竦老是躲起来装病,但是一听到下诏用他,立刻骑着马一颠一颠就跑来了。”

御史中丞王拱辰(此公也是状元出身)反复给仁宗解释:如果我们帝国是一株参天大树,那么夏竦就是树上的害虫,我们这些谏官就是啄木鸟,一定要揭露他的本来面目。仁宗觉得这些人多虑了,就站起来要走,王拱辰扑上去拉住他的衣角,非要坚持把话说完。就这样,在边境巡游一圈的夏竦,接连中了好几十支暗箭,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军功,反而被人骂得两耳通红,灰头土脸地去自己节度使的本镇上班去了。夏竦的位子由杜衍来补上。一时之间,似乎是退休的吕夷简带走了朝廷的衰老懈怠之气,而夏竦也把奸邪思想打包带出了京城,朝堂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正义凜然的气氛。一切迹象都显示着,目前这样一个班子,是稳定的,团结的,在消除了边境祸患之后,帝国将迎来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

其实,夏竦的离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表示帝国的谏官和御史们已经强大到了一个比较吓人的程度,仁宗这次被迫“纳谏”告诉他们:“只要你们团结起来,就没什么办不到的!”这就为结党埋下了伏笔。可是,没人顾得上什么隐藏的祸患。此时,有人对政局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急得抓耳挠腮,就忍不住跳出来,写了一篇古文《庆历盛德诗》。单看题目,这无疑又是一篇投机拍马之作。我们反复说,拍马屁没什么错,甚至可以说,拍马屁是官场上的潜规则,所不同的是个人的具体实施手段。同时,它也是领导很重要的一项娱乐活动。

但是!要拍好一个专业的、绿色无公害的、可降解的马屁,难度很高!《庆历盛德诗》的作者显然缺乏这样的训练,他出手太重了,而且犯了忌讳——使用对比手法。你用对比也可以,但为什么非要拿现在的活人对比呢?野地里那么多死人,你诋毁谁不好?这个作者叫石介,号称“徂徕先生”,大家对他的评价是“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他确实很“敢为”,在这首四言诗里,把他看上眼的人挨个夸奖了一番,原文很长,看起来也比较费劲,就不全文转述了。诗中说,宰相晏殊和章得象“重慎微密”,参知政事贾昌朝“昌朝儒者,学问该洽”,历数了范仲淹、韩琦、富弼的功劳,最后,表扬了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这几名谏官。补充一点,王素是王旦最小的儿子。

如果表扬到这里停止,也就罢了,但是石介往前走了一步——真理和谬误,天才和疯子,往往就取决于这一步。他针对刚刚离职的夏竦说:“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而且将这次人事变动比喻为“昆虫踯躅,怪妖藏灭”。甚至还有“惟練若讷,一妖一孽”的说法,不过笔者在《石介传》中并未找到此句。远在外地的夏竦很纳闷,也很郁闷,自己究竟何德何能,无故招来如此众多的敌人?即便他离开京城,那些攻击的人还不罢手。

一个多月后,他就被安排到亳州任通判,在那里,他耗费心力写了一篇万言书给仁宗,为自己辩白。仁宗已经被舆论左右了,指定学士孙忭批复,孙忭给夏竦回复说:“图功效莫若罄忠勤,弭镑言莫若修实行。”语气里包含着讽刺,意思就是希望夏竦好好改造思想,实践高尚的人生理念,用实际行动来立功,消除负面影响。夏竦很生气,但当他听到从京城传来的《庆历盛德诗》后,这点气就算不得什么了。可是现在正是失势之时,他能怎么样呢?被凄凉、无奈情绪淹没的夏竦,开始有点迷茫了,他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首次有了强烈的不真实感。

标签: 夏竦宋朝

更多文章

  • 对石介的死,吕夷简和夏竦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竦,宋朝

    吕夷简为宋代名相之一,他在辅佐年少的仁宗的时候,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能正确地处理北宋社会诸多的矛盾,从而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的发展。其中吕夷简最动人的,还是他能够公正、不计恩怨的包容,才是他优秀的品质。与另一位宰相夏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朝的时候,在仁宗的庆历年间,国子监直讲石介作了《庆历

  • 《清平乐》夏竦和贾玉兰的关系是什么 夏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平乐》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贾玉兰是张贵妃张妼晗身边的人,也正是因为有贾玉兰的帮助,张妼晗才能遇到官家,得到官家的喜爱。那么,在剧中,贾玉兰和夏竦是什么关系?清平乐夏竦和贾玉兰什么关系: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对于张贵妃张妼晗来说,贾玉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贾玉兰一心教导张妼晗,为到了就是

  • 揭秘:北宋有名的文臣夏竦为何非要跑去打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竦,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夏竦,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夏竦打小就非常聪明,好学上进,写得一手漂亮文章,《宋史》说他“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然而,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却与使枪弄棒的武夫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这让他别扭难当,也受尽了嘲笑与攻击。景

  • 博学多才的夏竦,为何皇帝非要他带兵打仗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夏竦

    夏竦打小就非常聪明,好学上进,写得一手漂亮文章,《宋史》说他“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然而,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却与使枪弄棒的武夫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这让他别扭难当,也受尽了嘲笑与攻击。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入侵,夏竦的父亲不幸死于战场。宋真宗出于抚恤烈士家属的

  • 夏竦如何因为一句诗就在官场平步青云,屡屡升迁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夏竦

    当代人升官的“敲门砖”形式丰富,内容多样:最基本的就是送钱,其他的诸如送房送车送小三的,真可谓包罗万象。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送钱这种方法会被大家唾弃的。当时的论调是:要当官就得拿出真才实学,最起码得会写诗,要不然就回去“复读”,还是别来官场丢人现眼了。宋真宗时期的夏竦,因为父亲战死沙场,朝廷就给他

  • 历史上真实的夏竦是怎样的?盘点他从政期间做的利国利民的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夏竦

    夏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作为一部历史故事剧,《清平乐》里当然不能只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也是必不可少。夏竦就是这种反面人物的代表。在《清平乐》中,步入官场之初的韩琦,曾经一纸弹劾让4个宰相同时丢官。夏竦在散朝后追上韩琦,讨好地说:“片纸落去四宰执,必可载入

  • 北宋著名大臣夏竦,揭秘其那些荒唐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竦,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夏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夏竦[sǒng](985年—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上进,写得一手漂亮文章。据《宋史·夏竦传》记载说: “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象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

  • 曹成部将杨再兴先杀岳飞部将韩顺夫 最后还杀了岳飞亲弟弟岳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岳飞

    据国家级正史《宋史》记载,岳飞有个一奶同胞的弟弟叫岳翻。金兵南下,姚太夫人深明大义,送两个儿子上前线杀敌报国 。岳飞留下原配刘氏在家照顾老母亲姚太夫人,自己带着弟弟岳翻为国尽忠去了。绍兴二年,岳飞率部大战曹成于莫邪关。曹成部将杨再兴先杀岳飞部将韩顺夫,又杀了岳飞亲弟弟岳翻。杨再兴,江西吉水人,民间传

  • 岳飞弟弟岳翻是怎么死的 真的是被杨再兴用回马枪杀掉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岳飞

    杨铁心把那枪使发了,招数灵动,变幻巧妙。但那道人身随枪走,趋避进退,却那里刺得着他半分?七十二路杨家枪法堪堪使完,杨铁心不禁焦躁,倒提铁枪,回身便走,那道人果然发足追来。杨铁心大喝一声,双手抓住枪柄,斗然间拧腰纵臂,回身出枪,直刺道人面门。这一枪刚猛狠疾,正是杨家枪法中临阵破敌、屡杀大将的一招“回马

  • 抗金名将岳飞的弟弟 南宋将领岳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岳飞

    岳翻,抗金名将岳飞的弟弟(小说里作岳翔),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绍兴二年,岳飞攻打曹成时,岳翻随张宪为前军进攻莫邪关,被杨再兴杀死。简介岳翻,抗金名将岳飞之弟。绍兴二年,岳飞讨伐曹成,岳翻被曹成部将杨再兴所杀。史书记载《宋史·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