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魏延辜负了刘备、诸葛亮的厚望?

为什么说魏延辜负了刘备、诸葛亮的厚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01 更新时间:2024/1/21 2:13:55

在五虎将凋零后,魏延成为了蜀汉第一梯队的大将、镇守汉中的都督。常以先锋的身份随诸葛亮进行北伐,屡立战功。最后却悲惨收场,成为蜀汉目前已知唯一一位被夷三族的人。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曾经两次背主献城,想要投靠刘备。诸葛亮因此称魏延卖主求荣、有反骨,在诸葛亮临终前,为了防止魏延叛乱,特地留下遗计给马岱,最后魏延被马岱斩杀。

《三国演义》通过诸葛亮遗计斩魏延的情节,再次彰显了诸葛亮的神鬼之智。#真读三国,不看演义#

但是在史料中,魏延并没有过背主献城,一次都没有过。

而且诸葛亮也不曾设计要杀魏延,诸葛亮只是安排大军回撤,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听命,大军不用管他继续撤军,并没有要杀魏延的意思。

魏延也不曾有过叛敌的想法,不然他完全可以率部投降曹魏,他只是想着继续北伐、对阵司马懿

那么魏延死得冤嘛?其实也不冤,军人的天职是服从,魏延不从军令理应当斩。而且他做得实在太过火了,大军后撤,魏延担任断后的重任,不仅不履行职责,还跑到大军前面烧了沿途栈道,阻止大军撤退。甚至率军攻打杨仪的部队,如果不是王平镇住了场面,还不知道会死多少人。这样鲁莽、不理智的行为,即便说是叛乱也并不为过。

魏延因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了代价,死不足惜。令人惋惜的是,他辜负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厚望。

我们都知道,刘备是很重用魏延的。在《三国志》中记载,魏延是在刘备入蜀的时候,自己率部曲跟随刘备的。魏延并不是以降将的身份,而是主动带兵投靠刘备的,所以第一印象应该不错。而且魏延这个人和关羽有点像,善养士卒,战斗能力也很不错,但是为人高傲、不好相处。

在任命汉中都督时,刘备破格提拔魏延担任重任。刘备称帝时,仅10年军龄的魏延,就当上了镇北将军,老资历的赵云尚在2年后才做了同级别的镇东将军。

其实,除了刘备,诸葛亮也是非常重用魏延的,甚至可以说是魏延的靠山。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会带上魏延,而且让魏延担任先锋重任。魏延战斗力也确实不错,屡立战功,取得了阳溪之战和卤城之战这样的大胜仗。魏延先后被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司马、前军师,这都是丞相府的属官,可以同诸葛亮共议军机,这是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认可。

魏延同诸葛亮最大的分歧就是,魏延认为诸葛亮胆小,不采纳他奇袭子午谷的计谋。其实那个计谋的成功率确实太低了,而且即便拿下长安,也难以守住。诸葛亮先陇右,后蚕食关中才是更加现实的做法。不过这件事也并未影响到两人的关系,魏延最后也是做到了征西大将军、假节的高位,这和诸葛亮的厚望是有关系的。

魏延作战勇猛、能力是有的,但是情商确实不咋地,为人高傲,难以相处。没听说过他和谁的私交很好,大家都是尽量避免和他接触。魏延和车骑将军刘琰闹矛盾,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反而向魏延道歉。魏延和杨仪一贯来不对付,彼此不顺眼,经常闹矛盾,多亏是诸葛亮袒护加上费祎从中周旋,也并未出事。

诸葛亮爱惜魏延的才能,对于魏延是十分包容的。若不是诸葛亮,依魏延的性格,和周边人关系都处不好,多半是早就被罢职或者陷害至死了。

在诸葛亮病逝后,魏延做出了极其不理智的事情,没有人替他求情。失去了靠山诸葛亮后,魏延的死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被夷灭三族,那多半是杨仪出于私人恩怨导致的。倘若诸葛亮在世,魏延虽死,也会念及他的功劳不会连累家人的。

魏延为人忠勇,是蜀汉不可多得的大将。他的不幸不是因为诸葛亮的设计,而是他的性格所致。魏延死不足惜,令人惋惜的是,他最后所作所为辜负了刘备、诸葛亮的栽培与厚望。没能继续为蜀汉做出贡献,还险些害了大军,着实无颜面对他们的英灵。

标签: 魏延三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八旗制度是为打仗而制定的,八旗兵的工资待遇究竟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之前的咄咄逼人,到最后的惨淡收场,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话题太大,今天咱们就仅从八旗的待遇问题来入手,看看八旗是如何一步步沉沦的。八旗不满万,满万无敌于天下。这是对八旗制度成立之初最好的评价。起于东北一隅,最终却能统治中原两百余年,也是最好的证明。但这仅仅是入关之

  • 为何诸葛亮后期输多赢少呢?是他江郎才尽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诸葛亮,战史风云

    为何刘备一死,诸葛亮就很少打胜仗?姜维死前说出真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三国演义》里面,有着这么一个传奇人物,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事三分,能够凭借自身的学识断天象,被称为“天下奇才”,这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亮原本是个隐士,不打算过多参与朝政之事。而刘备三顾茅庐,肯放下一个

  • 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赵国是什么样的 两国真的是一家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国,秦国,历史解密

    对秦国和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三家分晋赵国建立到秦国灭赵国一百八十年的时间,秦国和赵国差不多打了有六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也以长平之战最为重大和惨烈,秦将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如果四十万这个数字可靠,那我很难想象白起要挖多么大的坑才能将这四十万人一次活埋!秦国是

  • 朱元璋想定都老家,刘伯温说9个话改变其想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温,明朝,野史秘闻

    元朝末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后,朱元璋是在南京建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并没有想要定都南京,他当时想要在自己的老家凤阳建都,最后因为.刘伯温的一句话改变了这个想法。南京一开始并不是朱元璋的首选之地,之前他曾去卞梁考察,试图将都城建在那,但实地考察后他放弃了这个

  • 光绪皇帝为什么要娶长得丑的人当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光绪皇帝,清朝,风云人物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光绪皇帝,这位皇帝长得斯斯文文,儒雅清秀。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帅哥皇帝仅有三位媳妇,其中两位身材成反比,一个瘦的像竹竿一个胖的像球。看到这里大家不仅要想,难道清朝人的审美和我们不同?下面小编给您好好介绍其中缘由。先来看看这位瘦成竹竿的,这个女人名叫叶赫那拉·静芬(隆

  •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大理寺是宋朝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在其诸多职能中,司法审判是主要职能。为保证大理寺审判的公平与公正,避免徇私枉法和冤假错案,宋朝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大理寺审判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理寺有效、正确地行使审判权提供了制度保障,对维护宋朝法律有序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城濮之战是怎么回事?晋文公退避三舍获得美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晋文公,战史风云

    春秋时期,当晋文公重耳还是公子逃难到楚国的时侯,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定会成为楚国国君,于是优待了公子重耳。在一次酒宴上,楚成王开玩笑说:“重耳啊,我现在如此优待你照顾你,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了晋国的国君,你要怎样报答我啊?”重耳想了想说:“楚国地大物博,珍宝古玩、珍禽异兽、珠玉美女都不缺。这样吧,

  • 慈禧太后西逃为何能安平无事 也不看看她身边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慈禧,历史解密

    1900年,慈禧太后心血来潮,向“万国”宣战,还怂恿义和团烧教堂、杀洋人,西方十一国本就觊觎大清这块肥肉,这么一来,“八国联军”出师有名,很快兵之紫禁城下,慈禧太后则带上光绪帝和一行家眷仓皇西逃,史称“庚子事件”。西逃本就是偷偷摸摸,为的就是掩人耳目,全都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除了带上光绪帝,其余也就

  •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懿安皇后,唐朝,野史秘闻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醉打金枝的故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因为升平公主不尊敬长辈,醉后将她痛打了一顿。然而郭暧跟升平公主的女儿,谱写了大唐王朝的一代传奇。她就是郭子仪的孙女懿安皇后郭氏(死后追封),郭氏是唐代宗的外孙女,唐代宗的孙子是唐顺宗李诵,所以说李诵是郭氏的表哥。贞元九年,郭氏因家世显赫,被选为广陵王妃

  • 朱元璋为什么说奢香夫人的归附能胜过十万雄兵?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奢香夫人,元朝,风云人物

    奢香夫人是个什么人,为什么朱元璋说,她的归附胜过十万雄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我们都听过奢香夫人这样一首歌曲,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奢香夫人其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民族女英雄,甚至就连朱元璋也对她称赞不已,称她的归附,能够抵十万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