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汪元量:宋朝的宫廷琴师,诗作被称为“宋亡之史诗”

汪元量:宋朝的宫廷琴师,诗作被称为“宋亡之史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00 更新时间:2024/1/16 1:11:54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汪元量,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汪元量(1241年—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也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之能而担任宫廷琴师,元灭宋后,随太皇太后北行。

汪元量因目暗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事,其词格调凄恻哀怨,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杜甫,他的诗有“诗史”的称号,他的很多诗词也被后世称为“宋亡之史诗”。

南宋德裕二年(1276年),元兵大破临安,南宋恭帝和后妃属员三千多人被俘北上。汪元量亦随三宫北行达于燕京,并常往监中探视被囚禁的文天祥。两人以诗唱和,遂成为莫逆之文。

汪元量伴随宋室三宫在北方生活了十三年,以琴名于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听闻他善琴,也下诏令他入宫弹奏,因此他经常受到忽必烈的恩遇。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在谢太皇太后、王昭仪逝世后,十八岁的宋度宗赵显被忽必烈遣至吐蕃学佛法,其母全太后入正智寺为尼,汪元量守候的宋室王族分崩离析。

汪元量为表示对南宋朝廷的忠心,婉拒忽必烈召他入宫继续做琴师的要求,并上书请求出家为黄冠道士,获准后携琴南归,自号水云子,终生奉道,云游四方,在隐居山间之际依然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并传播琴道。

当汪元量回到江南,重游金陵故地时,写下了下面这首长词,抒发亡国之哀音。

《莺啼序·重过金陵》 汪元量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莺啼序:词牌名,又名《丰乐楼》。是词中字数最多的长调,共二百四十字,分为四片,每片各四仄韵。鹿豕(shǐ):指麋鹿和野猪。枯荠(jì):枯萎的荠菜。亹亹(wěi):同娓娓。

第一段是总写,以情带景,引出六朝之事。先写故都金陵最好,朱楼接天,但就此凭高远望,看到的已经是很少的佳丽景致了。

接下来,“成憔悴”和“少佳致”连在一起,突出了伤春之感,见景伤情,词人感叹世事皆空,变化无常。不禁发问:三国六朝英雄辈出的奇功伟业如今到哪里去了?

第二段写在故都的所见所闻、感叹人事之非。旧日的繁华古都,而今却只见良田变荒丘,楼台变残垣,野猪野鹿追食野草。潮水拍打着孤城,夕阳下,到处是凄楚的哀音、即使不饮酒,愁心已先醉了。

而月色下清光如烟笼罩着秦淮,河水凄冷,寒光脉脉。昔日繁华竞逐的古都,如今却是如此颓败残破,令人触目惊心,唏嘘不已。

第三段触景伤情,追怀亡国之思。“凄凄惨冷清清”,词人借用李清照《声声慢》起句的八个字,连用叠词,加重了悲凉凄惨之感,把不可名状的愁苦尽纳其中。

第四段叙述东吴、东晋的史事,以古讽今,喻指南宋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词人用反问的句式加强语气,写到空谈的无益和害处,强烈谴责南宋政局如同儿戏,庸庸碌碌,误国误民,结尾三句发出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汪元量的这首长调全篇风格苍凉、意境深沉,将怀旧情结作为全篇的一个总结,意味深长。

清代学者许昂霄评价道:“《莺啼序》,慨古实以伤今,当与麦秀之歌、黍离之诗并传。” (《词综偶评》)

标签: 汪元量宋朝

更多文章

  • 【玉簪记】简介,潘必正与陈妙常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玉簪记】

    《玉簪记》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明万历年间。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

  • 陈妙常是什么人?宋朝尼姑陈妙常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

    陈妙常,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之家,只因陈妙常自幼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在女贞庵中诵经礼佛。空门多暇。陈妙常好学不倦,她不但诗文俊雅,而又兼工音律,十五六岁以后突然容光焕发,秀艳照人,穿着宽袍大袖的袈裟,就象仙女下凡,令人目

  • “松阳的梁祝”张玉娘与沈佺的爱情故事,大起大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玉娘与沈佺

    张玉娘生于南宋末年,自幼饱读诗书、聪慧绝伦。生前著有两卷《兰雪集》,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她与表哥的爱情大起大伏,历尽悲怆,感天动地,被称为“松阳的梁祝”。张玉娘生于1250年,字若琼,字号一贞居士,松阳人。小时候的经历所有传奇故事情节相似;官宦世家的小姐,喜欢舞弄文墨,擅长

  • 南宋女诗人张玉娘生平简介,才丰而运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宋女诗人张玉娘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诗人。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7年),年仅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

  • 名妓传奇--谭意哥传,谭意哥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谭意哥

    北宋时期,潭州有个名妓叫谭意哥。她出生于英州,幼年丧父,随母亲流落到潭州,在贫困中挣扎。当她八岁时母亲又撒手西归,把她孤零零地扔在世上,无依无靠。一个叫张文的男子见她可怜,收养了她。张文靠编制竹器为生,收入差微,他们的生活仍然十分清苦,

  • 王闰之陪着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与繁华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

    宋词谁的文学成就最高?我们就会想到宋代文学当中成就最高的应该就属苏轼了,在前面很多文章当中,我们都已经了解到苏轼的生平以及他的,各种诗歌等等。这篇文章,我们来看一下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来了解一下这位苏轼有这样高成就背后的妻子是如何支持他的?宿舍的第一任妻子叫王弗,而王闰之是苏轼,第一任老婆的堂妹

  • 王闰之原名为什么叫二十七娘?王闰之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

    王闰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则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人物经历王闰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她是北宋著名

  • 金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会是术虎高琪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朝,金宣宗

    术虎高琪,又叫术虎高乞,金朝大臣,金宣宗一朝权臣,为西北路猛安人。大定二十七年为护卫,后为十人长。大安三年,蒙古人入关之时,因为率军护卫中都而升元帅右都监。贞佑元年,因为连续的战事失利,受权臣纥石烈执中警告。因为害怕被权臣纥石烈执中论罪处死,抢先发动政变,杀死纥石烈执中。随后提首级前往请罪,金宣宗赦

  • 术虎高琪把持朝政 金宣宗为什么会任由事态如此恶化下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朝,金宣宗

    金国此时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上下齐心,共同抵御外敌,可是术虎高琪把持朝政,排除异己,陷害大臣,把金国的内政搞得乌烟瘴气。那么术虎高琪把持朝政的局面会一直持续吗?金宣宗会任由事态如此恶化下去吗?大臣们实在是看不过眼了,有一个叫完颜素兰的文官,就跟宣宗皇帝讲,术虎高琪当年是因为怕死才杀的胡沙虎,绝不是有恢复

  • 平南虎威将军 金朝大臣术虎高琪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朝,女真族

    术虎高琪(?—1219年),又作术虎高乞,金朝大臣。女真族。姓术虎,西北路猛安人。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充护卫。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军入关,他帅军入卫中都(今北京),升元帅右都监。贞祐元年(1213)因连战失利,惧为权臣纥石烈执中所杀,乃发动政变,杀执中。诣阙待罪,宣宗赦之,以为左副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