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道被骂为历史最大的奸臣 却让中原百姓免死

冯道被骂为历史最大的奸臣 却让中原百姓免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74 更新时间:2023/12/26 9:47:02

历史上总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处世原则,这种人大多数生于幽谷,存于乔木,闲云野鹤般餐风露宿。能在正史中能博得一席之地的更是少之又少。那位有名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是一位,那冯道便是另一位了,然而这后者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其实让小编来说,这后者最会做人了。

这位冯大人号称史上最强官场“不倒翁”,五代十国里历事八姓十二帝的奇人,俗话说得好,文人总相轻,司马光骂他“奸臣最大”,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这啊,都是后世给的评价,下面,小编就带诸位看官来揭开这位冯大人的神秘面纱。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是个你打我,我打你,你还手我还打你,你不还手我更要打你,而且还要叫上一大帮子人揍你个乖乖的草泥马的时代,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冯道冯大人自带猪脚光环瞬间闪瞎一大票人的钛合金狗眼横空出世。

当然了,大人物一开始也是个默默无闻的主,自古以来,北方地区因地光人多,且与少数民族为邻,纷争连绵,战火不断。而黄河以北的地区更成为游牧民族进军北方的门户,更是中原政权北境的天然防御阵地。五代十国时期,后晋高祖石敬塘反唐自立而契丹扶植,作为条件,石敬塘便是答应在建国之后把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何为燕云十六州?也就是今天津、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共计十六州,割让后的中原地区门户大开,农耕与游牧民族开始了长期的对峙。下面言归正传,我们的主角冯道便是生在兵家必争之地——瀛洲景城(也就是今河北河间)的一号人物。

那时候十六州还没有割让,冯道出生于一个“以农为儒,不恒其业”的家庭,安贫乐道,饱读诗书,信而好古,这也为他后来的为官之道打了个很好的基础。

中国古代奉行中庸之道,这做官啊,要张弛有道,圆滑有度,太耿直了吧,容易惹怒老板,这太畏缩了把,也不好,拉低了整个集团的效益,这冯道便把二者拿捏得很好。老话讲“孝子不辞劳,忠臣不避死”,在晋王帐下任河东节度掌书记时,晋王与梁军对垒,郭崇韬要求裁员,这下子当老大的李重勖不乐意了,然后矛盾最大化。搁现在也就是少东家与总经理之间的仇恨,但那是王子和臣子,二虎相斗非死即伤,没人愿意去撩虎须。但有些结如果不解,那就是死结。这不,冯道知道,偏偏迎难而上,李存勖让他写诏文让三军令择主帅的时候,冯道执笔不书,为陈利弊,不久郭崇韬又主动跟李存勖求和,把未来的君臣失和失和扼杀于摇篮之中,不得不说手段高明,无人不服他的胆识就连李存勖也是。这不,从李存勖称帝后,破格提冯道户部侍郎就可以看出来。

《五千言》中讲道法自然,大道无形,而冯道的道也颇有其理。儒有大儒、小儒、偷儒、贱儒、雅儒、腐儒、酸儒、烂儒之分,那冯道便是雅儒之类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古有柳下惠坐怀不乱,后有大儒朱熹夜敲寡妇门,那冯道便是真真正正的雅儒了。他为人勤俭,晋梁二军对垒,他在前线住一茅屋,伴着一捆牧草睡觉,前军在交战之时掳掠美女无数,送与冯道暖床。这冯道也不推辞,看到这里读者们或许会从心里鄙夷这位冯大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只是怜惜这些女子无家可归,便收于府中,置于别室,并无越距之为,反而在战乱结束,替女子们寻找家人,安全送返,相比之下,一些与尼姑私通的封建的卫道士要逊色许多。

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冯道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越做越好。在官任翰林期间,父丧,众所周知,古代父母离世,要守孝三年,即使官再大也不例外,冯道也是如此,在解官守孝期间,乡里饥荒,易子而食乃是常事,他便慷慨解囊,变卖家产以穷人用,并且亲自背柴种田,有遇到鬻妻换食的人家,他便偷偷将那人妻子买来,塞些银钱送返。有看到地荒而无力耕种的人家他便在夜里偷偷替人耕种,乡里对他感恩戴德,守孝期满更是上演了一出十八里相送。做人,如果做到了这个份上,无论成就如何,他都是成功的。

这时候朝廷刚刚经过一场血洗,李嗣源即位,深知做人臣难的帝王甚是爱才,命冯道为端明殿学士,而冯道不久又官拜宰相。此时位列三卿的冯道便开始了他兼济天下的路,在位期间,他推荐并且起用了不少寒门学子中的有识之士,因此受到了一些名门的讽刺打击,反而因此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

后晋灭亡,他又事后唐,石敬塘时期,位同国公,石重贵时期又官拜宰相,兼任太尉,出任节度使。后来契丹因掌握燕云十六州而灭晋,冯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与京师,耶律问曰“尔是何等老子?”他答,“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耶律又问,“天下百姓,如何可救?”他答,“此时佛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正是这几句“谄媚之词”使得中原地的广大人民没有生糟夷灭,冯大人用心可以谓之良苦啊!

而后耶律德光北撤,刘知远建后汉,刘帝对冯老推崇备至,拜冯道为太师。不久后周灭汉,他又被奉为太师兼中书令为首相,地位不减反升。

身在桃源外,勿自笑春风,说得便是冯道这种人。据史书记载,冯道七十三岁病逝,谥号文懿,寿年堪比孔子。相反于后世史官的痛骂,时人对冯道可谓赞誉备至。据史书记载,“闻之逝,时人莫不嗟叹。”在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不断,冯道反而能在宦海沉浮中像《楚辞》中的渔父,浊世直流,随其而动且不失其本心,独善其身且无愧于天地,无悔与自身,试问当今几人能容。

标签: 冯道五代十国奸臣

更多文章

  • 十朝元老冯道被世人敬仰 为什么遭欧阳修痛骂?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冯道,欧阳修,北宋

    历史上有一位最会当官的人,经历过四个朝代更替,侍奉过十位君王。为人所吃惊的是他能在朝代更替中稳居高位,均被器重,还位及宰相,他就是人称“不倒翁”的冯道!这冯道有何能耐,在王朝更迭频繁的过程中泰然自若,永远不倒?其实,冯道并没有什么背景,祖上以务农为生,但冯道从小就十分勤奋,刻苦读书。史书上说他“惟以

  • 不倒宰相冯道 冯道为人与冯道谈骑马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冯道

    不倒宰相冯道冯道所处的年代为五代十国,他一生共经历了四个朝代,期间为十位皇帝建言献策。因为频繁换皇帝这一现象,所以,冯道也有了不倒宰相的称号。冯道画像后来,史学家认为冯道频繁易主这一现象,是为不忠的体现,后人欧阳修评价冯道为不知廉耻。但是,就冯道本人而言,他有很高的政治见解,这也是在他一直受到各位皇

  • 冯道是谁 一生历五朝八姓十一帝的冯道是奸臣还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冯道

    冯道在五代史上是一个异类,他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官僚,因为他的一生都在做官,并且侍奉了五朝八姓十一帝,最难能可贵的是一直位列宰辅,虽生处乱世,时局动乱,他都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之时,使自己永远立于高位不败。生前辅佐了一个个帝王,阅尽繁华与沧桑,死时葬礼达到万人空巷,后周世宗柴荣罢朝三日,以寄哀思

  •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是谁写的?冯道做了什么被人批判?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代十国,冯道

    冯道是个怎么样的人?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应该怎么去理解《天道》这首诗里的文化属性?天道 冯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穷达皆由命,

  • 冯道以孝闻名清廉正直,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却不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代十国,冯道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冯道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冯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历仕四朝十帝的人物,其经历堪称传奇。不过后人对于冯道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欧阳修称冯道不知廉耻,司马光怒斥冯道奸臣之尤。不过据说冯道在当时受朝廷尊重,百姓爱戴,为什么欧阳修等人评价冯道的话语会如此之重呢?实

  • 历仕十位皇帝的宰相,冯道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道,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冯道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勾结契丹南犯,后周世宗柴荣召大臣议欲亲征,柴荣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这时朝中的宰相站了出来,他极力反对这次战争,并说了一句让世宗非常不高兴的话:

  • 后唐宰相冯道,为什么能得到李嗣源的重用?他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冯道,五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后唐宰相冯道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冯道是五代史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在后唐、后晋、辽国、后汉、后周5个朝代8个皇帝手下做过宰相。他处事圆滑,精通为官之道,能在乱世风云中始终立于政治的潮头,因此自称“长乐老”。同光

  • 冯道为什么被称为官场不倒翁?他为什么能屹立不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冯道,五代十国

    冯道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中国历史上有过四次诸侯割据时代,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乱世容易出英雄和异士,冯道便是一位奇人,他是中国历史上历经五朝十二帝的元老。有人说他是汉奸,也有人说他懂得为官之道,有人说他从官是数十载,没有

  • 冯道一生辅佐了11位帝王,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冯道,五代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冯道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他一生辅佐11位帝王,一心为民,却被后世人辱骂?在我国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时期,世道混乱,时局动荡。仅仅53年,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就先后进行了5个国家政权的交替。期间出现先后出现了十几位帝王。可以说两三年就换一个皇帝。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什么会保留符彦卿的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宋朝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什么会保留符彦卿的兵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要说古代的帝王谁能称得上戏精,想必宋太祖赵匡胤肯定是榜上有名的。“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两出剧,都堪称年度大戏,老赵摇身一变成了顺应天命的法定接班人,紧接着吃顿饭的功夫,就把那帮手握重兵的骨干全给弄回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