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德昭的一生到底有多窝囊?25岁时皇位被夺,28岁选择了自杀

赵德昭的一生到底有多窝囊?25岁时皇位被夺,28岁选择了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27 更新时间:2023/12/24 20:00:5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德昭的一生到底有多窝囊?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赵德昭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嫡次子,他上面有个哥哥,不过哥哥在5岁时得病死了,赵德昭实际上是当做太子被老赵加以培养的。

值得注意的是,赵匡胤生前并没立德昭为太子,甚至没来得及封儿子为王老赵就“挂”了。

出现这种结果都是老赵死得太突然造成的,宋太祖没想到自己50岁上就死了,没有任何征兆一夜之间就死了。这一年赵德昭25岁。

宋太祖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去了?

这个问题到现在依然是个谜。最流行的说法是被弟弟赵光义害死了,这就是历史上“斧声烛影”的传说。

太祖去世后,按照传统继承法“父死子继”,25岁的赵德昭应该继承老爸的皇位。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时德昭的叔叔,太祖的弟弟赵光义,以母亲杜太后《金匮之盟》为依据,顺利继承了皇位。

《金匮之盟》主要内容是:【杜太后生前曾和赵光义、赵匡胤立下了遗诏,为了防止‘主弱被欺’现象发生,在赵匡胤去世后,先由其弟赵光义继位。

等赵光义去世后,再把皇位传回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意思是让赵光义加个塞,这样以来赵德昭也就长大成人,各方面成熟后,当皇帝就没人敢欺负了。】

讲真这个办法确实不错,但操作起来很难,谁来监督皇权按时交还?

当初汉景帝(刘)的母亲窦太后,也想用这个办法让次子刘武接皇位。也就是“兄终弟及”。

但汉景帝没答应,并且汉景帝比弟弟刘武活得时间久,所以景帝的儿子刘彻接了班,因此历史上才有了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这个人。

收回话题,既然叔叔有杜太后和老爸的遗诏——《金匮之盟》,德昭只好等待叔叔有朝一日把皇位交还自己。

然而就在老爸去世3年后,(也就是叔叔称帝三年后),28岁的德昭突然自杀了。

问题来了,正值风华正茂的准太子为何选择自尽呢?

《宋史》记载是这样的: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被封为武功郡王的赵德昭,跟随叔叔宋太宗赵光义攻打幽州。

由于战事打得很激烈,宋太宗在阵前突然失踪了,过了十天仍没有消息,将士们都认为赵光义被辽兵杀死了。

有道是“君不能一日无帅,国不能一日无主。”于是众将就打算拥立德昭为皇帝。

就在这当儿,太宗奇迹般的回到了军营,原来太宗被辽兵打散了,自己骑马走失了方向,到后来才找回了大营。

太宗总算有惊无险,但将士们拥立德昭为皇帝之事让赵光义很不爽。

接下来继续战斗,过了段时间,将士们因为没有按时攻下城池,太宗取消了对将领的奖赏。

没有奖金,将士们纷纷抱怨,就想通过德昭向太宗反应一下实际情况,希望太宗把奖金按时发放。

德昭就向叔叔求情:“将士们尽心尽力了,拉家带口不容易的,还是把奖金发给他们吧。”

太宗有前面将士“拥立侄子为帝”嫌隙,于是大怒道:“我当皇帝我说了算,等你当了皇帝你再行赏不迟!”说完拂袖而去。

德昭被叔叔呵斥,回到家后一时想不开自缢而亡。

其实有很多人不相信官方这一结论,认为赵德昭是被赵光义下毒毒死的,这结论并不是臆想。

德昭死后不久,他22岁的弟弟赵德芳也死了,两个正值盛年的孩子先后去世,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是有人故意而为。

赵匡胤儿子的死去,最大的受益者非赵光义莫属,赵匡胤没了后代,赵光义就可以名正言顺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了。

历史确实是这个走向,但内情谁又能说清呢?

标签: 赵德昭宋朝

更多文章

  •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宋朝

    以前学《中国文学史》,当翻到宋代时,开篇总写的是这王禹偁,诗有《村行》,词有《点绛唇》,记有《小竹楼》,传有《唐妪传》,集有《小畜集》,可以说是宋初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记得当年一个人呆在川北大山中过清明节时,虽然知道杜牧那最著名的"雨纷纷",但口中吟诵地却是王禹偁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

  • 王禹偁到底有多聪明 他的学识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王禹偁

    做人不能太聪明,尤其是在官场。王禹偁,北宋人,出身寒微,祖上世代都是农民,但是这位寒门的孩子却天资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宰相毕士安当年做过济州的从事,也就是王禹偁的家乡,听说有个如此聪明的孩子赶紧召来一见,当场让他做一首《磨诗》,王禹偁张口就来“但存心里正,无限眼下愁。若人轻着力,便是转

  • 王禹偁在政治及文学上的主张是什么 他的词和诗歌提倡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诗人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政治主张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乃作《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

  • 王禹偁在史籍上的记载是什么样的 相关个人作品选录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宋朝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史籍记载《宋史·王禹偁传》: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事评事。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

  • 有关于王禹偁的轶事是什么样的 有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散闻轶事邵氏闻见录王元之,济州人,年七八岁,已能文。毕文简为郡从事,闻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即对曰:“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留于子弟间讲学。一

  • 才华横溢的王禹偁为何得不到朝廷重用,反而三次被贬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王禹偁

    王禹偁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农耕为业,但这位贫农出身的孩子却天赋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公元983年,王禹偁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不久,宋太宗召他来面试,提拔他为右拾遗。989年,宋太宗面试贡士,又召试王禹偁,面对皇帝出的题目,王禹偁“赋诗立就”,宋太宗又提拔他为左司谏、知制诰,担任自己

  • 王禹偁:北宋诗人兼直臣,因敢于直谏遭到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北宋

    在历史长河中,王禹偁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王禹偁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农耕为业,但这位贫农出身的孩子却天赋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公元983年,王禹偁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不久,宋太宗召他来面试,提拔他为右拾遗。989年,宋太宗面试贡

  • 王禹偁是什么人?他的仕途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禹偁,宋朝

    王禹偁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禹偁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农耕为业,但这位贫农出身的孩子却天赋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公元983年,王禹偁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不久,宋太宗召他来面试,提拔他为右拾遗。989年,宋太宗面试贡士,又召试王禹偁,面对皇帝出的

  • 宋朝文学家王禹偁的名篇:《唐河店妪传》预言了宋朝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宋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宋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文明繁荣的大宋,一桩足以与优雅宋词争辉的文学成就,正是散文。两宋三百年间,宋朝的散文创作,堪称“井喷式发展”,相关名家一抓一把,百花齐放的散文作品,彻底甩掉唐代散文的虚华文风,这些经典妙文或厚重朴实,或趣味横生,或意境深

  •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张浚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朝代:宋代作者:岳飞原文: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译文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