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52 更新时间:2024/1/18 21:36:34

饮马长城窟行

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

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创作背景】

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赏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状。句意为: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上千里雪覆。此联进一步写塞外之景,壮阔迷茫,渲染了一种壮烈豪迈之情。其眼光,其气度,真有指点江山,总揽寰宇之势,这一点是此后的许多诗人都难以企及的。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迥戌,远方的边戍。高节,旗帜。句意为:烽火中传来了远方的紧急军情,我于是挥兵远赴边疆,一路上层叠的山峦引导着我的旗帜。此二句点明为救边而出征,军队沿着山路前行,仿佛是山引领着队伍,意即此战很得天时,必将获胜。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句意为:风儿轻轻地吹起旗帜,我们挥师出长城而饮水放马。马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处饮马,意即对某处用兵,占领某地。自秦以来,长城一直是重要的守御工事,诗人敢为前人所不敢为,兵出长城,争雄天下,其傲视寰宇的胸怀确实令后人追慕不已。这两句点明了题中驰骋宇内,以天下为牧场之意。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朔吹,北风。句意为:寒冷的沙漠上,骑兵过处,迹印连绵;凛冽的北风阻隔了边塞的噪杂之声。这是写进军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玉塞,玉门关。金钲,锣声。句意为:玉门关一带,胡人入侵的嚣尘已经消逝,羌人们正吹着笛子,敲着金锣,载歌载舞。大军所指,蛮夷慑服,边境一带很快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和平气象。并非倚仗武力,更多的是以德感召,所以使羌人载歌载舞心悦诚服。《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自是西北诸蕃成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可见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太宗是做得很成功的,从这两句诗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绝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原野。句意为:大漠之上,武器收藏,车仗过处,原野为之震动。平夷战祸后,军队凯旋,所到之处,群情振奋。所谓“吊民伐罪”,正义的战争,人民从来都是支持的。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龙堆,即白龙堆,今新疆库木塔格沙漠。句意为:都尉从龙堆返回,将军们从马邑凯旋而归。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称述得胜还朝,所用地名都是边塞一带,给人以真实感,此后的边塞诗也常用这种手法,罗列多个边关地名,虽然这些地区往往与诗中的事件并无关联,而且地名之间常常不具有确定的逻辑关系。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纪石,刻石纪功。句意为:旗帜飘扬,云雾弥漫的氛围因之消歇,将士们功勋卓著,应该把他们的功绩刻在石头上,永远流传后世。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扬麾”指唐军旗帜鲜明地出战,“氛雾”形容外敌入侵,一片纷扰之状。这是对将士们的称述,也是勉励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同时也是自勉。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荒裔,边荒。戎衣,战士。灵台,周代台名。《后汉书·桓谭传》:“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三国志·魏书·朗传》注:“明堂所以祀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这里指代朝廷。句意为:边远、荒凉之地只需一介之士戍守,朝廷中已有凯歌高奏。大唐王朝,威镇四夷,只需很少的守兵,就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李唐全盛时,的确如这两句所描述的那样,边境安宁,四境宾服。

标签: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原文】《经破薛举战地》作者:唐·李世民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灵。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灭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注释】①《全唐诗》

  • 李世民《幸武功庆善宫》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作者:唐·李世民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一作盛】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一作坻】。共乐还乡【一作谯】宴,欢比大风诗

  • 李世民《过旧宅二首》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过旧宅二首,李世民

    【原文】《过旧宅二首》作者:唐·李世民【其一】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注释】①旧宅:指武功庆善宫。②谯邑: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③苔古:全诗校:“一作台平。”④“四海”句:谓天下一统。《汉书·高祖纪》:“且夫天子以四海

  • 李世民为何被称天可汗 仅仅是因为文治武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魏徵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大唐南方洪水滔天,边关烽火狼烟党和国家处在危急时分、紧急状态,本应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李世民为皇帝的大唐中央周围,抗洪救灾,一致对外。可偏偏有人不识时务,作死跳了出来,要去抨击时政,妄议中央。中牟即今天河南中牟县的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妄议中央的三项

  • 李世民儿子李恪怎么死的结局十分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李恪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是隋朝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因为他的身世还是非常显赫的。而且他从小的表现也十分突出,骑马射箭,读书绘画,样样信手拈来,再加上他的个性敢作敢为,因此李世民对于子怡这个儿子还是非常欣赏和疼爱的。甚至还动过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即便如此,他最后非但没有当上

  • 李世民为什么劝李渊起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渊起兵造反

    翻阅典籍,可得知李渊是一名胸怀大志之人,且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但事实上,最后推翻隋炀帝以及隋朝的人也正是李渊。那么李渊为何一定要推翻隋炀帝,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造反?作为臣子,李世民同样有一颗爱国之心,作为儿子,李世民是一位孝子,那么李世民劝李渊起兵造反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又是如何劝说李渊起兵造

  • 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 李世民为何劝李渊起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

    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翻阅历史记录,赫然发现在晋阳起兵的过程中,李世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他究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弄清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是否可以从李世民所作出的贡献去评价他具备哪些过人的素质?弄清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多大,是否可以找寻出贞观之治之所以开创的内在原因呢?李渊起兵想

  • 他先称西秦霸王而后称帝 让李世民蒙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薛举,薛仁杲,李世民

    霸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解释,其中一个意思涉及政治。霸字中含月字,但这个月不是满月,而是偏月或半月,引申为统治一方,而非全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虽然厉害,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但他们只是代行周天子职权的一方诸侯,成不了天子,故曰霸。西楚霸王项羽,虽然打下了天下,但他

  • 唐太宗李世民想把弟媳立为皇后 魏征说了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珪,魏征

    王珪是唐初四大名相,此人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新唐书》记载了他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一次对话。一天,王珪进见,看到“有美人侍帝侧”。李世民指着美人说:“庐江王李瑗不行道义,杀其丈夫而纳其为妾,怎会不灭亡?”王珪赶紧起身回答:“陛下,您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李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不宠爱年轻貌美的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

    武则天是唐朝的美女,因为容颜俏丽,很早就有美名。14岁的小女子被召入宫,刚开始很受大唐皇帝的宠爱。可是后来发生了几件事,让李世民对武则天不得不提防。其一,武则天非常聪明,看见太宗喜欢书法,就潜心研磨书法;知道皇帝喜欢诗歌,也找时间自己琢磨诗歌,当然这两方面在当时都有太高的造诣。就因为武则天过于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