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肃宗李亨是如何在战乱之中登上帝位的?

唐肃宗李亨是如何在战乱之中登上帝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4/1/8 12:34:08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历史学者看来,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安史叛军破潼关。六月十三日,唐玄宗带领少数妃嫔、随臣逃出长安。十四日,唐玄宗在逃亡途经马嵬驿时,发生了兵变。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唐玄宗李隆基向南进入巴蜀之地,太子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爆发时,太子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首先,对于太子李亨来说,之所以来到灵武即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那里,他可以获得称帝上的支持。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不可能再随唐玄宗李隆基一路西行,只有分兵,另谋发展。李亨分兵后的境况也极其窘促,一路之上,草动风吹,仓皇颠沛,惊魂难定。直到顺利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狼狈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太子李亨,一开始麾下也没有多少兵马。在此基础上,太子李亨不仅没有称帝的保障,更没有和安禄山等叛军较量的实力。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太子李亨贸然称帝的话,不仅可能遭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讨伐,也可能成为安禄山的下一个进攻目标。于是,获得将士的支持,自然是太子李亨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杜鸿渐向李亨抛来了橄榄枝。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天宝末年,杜鸿渐累迁至大理司直,充任朔方军留后、度支副使。

其中,就朔方军留后来说,留后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也即此时的杜鸿渐,可以称之为代理的朔方节度使。对于朔方节度使下辖的朔方军,是唐朝特别强悍的北部边塞地区的边防军。朔方军的大营——“屯所”,设在塞北名城灵州(又名朔方,曾名灵武郡,简称灵武,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获得了朔方军的支持,太子李亨才选择来到灵武即位。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鸿渐与朔方军僚属魏少游、崔漪、卢简金、李涵等人商议后,起草表章,陈述朔方军的力量,让李涵赶赴平凉。李亨大喜,决定前往朔方。对于太子李亨来说,一开始跑到了平凉,在没有确定朔方军的立场之前,李亨也不敢轻易深入虎穴,万一朔方军也和安禄山一样有谋反的意图,或者朔方军更加支持唐玄宗李隆基,李亨都不会来到灵武。不久之后,杜鸿渐到平凉北部的白草顿迎接李亨。

公元756年七月,李亨到达灵武。杜鸿渐与裴冕等人上表劝进,请李亨称帝,以顺应民心。当然,对于太子李亨自己来说,自然也希望可以早点登基称帝,以此避免出现什么变故。在唐朝历史上,太子虽然距离皇帝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却是十分危险的,比如太子李建成、太子李承乾等,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面对杜鸿渐与裴冕等人的劝进,李亨起初不肯,但因杜鸿渐五次上表,最终只得应允。

在此基础上,朔方军的杜鸿渐亲自安排登基时的礼仪。不久,李亨继位,是为唐肃宗。杜鸿渐被授为兵部郎中,并管理中书舍人事务,后升任兵部侍郎。对于杜鸿渐来说,因为积极支持太子李亨称帝,自然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值得注意的是,太子李亨称帝后,唐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并且,唐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李隆基报告这一消息。

最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用,改封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精锐的朔方军,成为唐朝对抗安禄山叛军的主要力量了。因此,李亨跑到灵武即位,自然也方便指挥和掌控朔方军,以此对抗安禄山的叛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八月,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赶到灵武,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节度使。在获得郭子仪和李光弼等节度使的支持之后,唐肃宗李亨自然是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在此基础上,唐肃宗李亨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不过,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李亨病逝,也即其没有等到彻底平定安史之乱的那一天。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不久之后,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标签: 唐朝李亨

更多文章

  • 唐肃宗一顿瞎指挥损失大军60万,导致了什么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肃宗,唐朝

    你们知道唐肃宗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755年12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聚集15万大军南下,横扫中原,占领洛阳,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爆发。其实,安史之乱本不应该持续8年,唐朝2年就可以平定叛乱,只是皇帝瞎指挥,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唐玄宗瞎指挥,坑死了哥舒翰以及20万大军,导致

  • 马嵬事变之后唐玄宗、唐肃宗为什么都放任不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玄宗,唐朝

    大家好,说起马嵬事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往四川逃跑,当大军走到马嵬坡的时候,六军不发,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最后唐玄宗逼不得已,只得缢死杨贵妃。明明唐玄宗是皇帝,权力无边。就算军队逼迫,但实际上他要把杨贵妃保护起来,也并不是不可能。那些兵们敢于杀杨国忠,但是借他们一百个胆,他

  • 唐玄宗子嗣众多,除了唐肃宗李亨其余人结局都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琰

    唐玄宗李隆基有三十个儿子。奉天皇帝李琮,唐玄宗长子,本名李嗣直。一生显赫,功劳卓著,天宝十一载薨,李隆基赠靖德太子,葬于渭水之南细柳原。肃宗元年,追册为奉天皇帝。废太子李瑛,唐玄宗第二子,本名李嗣谦。开元二十五年七月,改名瑛。李瑛母亲赵丽妃,本来是一位歌伎,有才貌,善歌舞,可惜后来武惠妃宠幸,丽妃恩

  • 唐肃宗为何要亲手下令处死自己的儿子建宁王?建宁王犯了什么错?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建宁王,李倓,唐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建宁王的故事。在官僚政治没有构建成熟前,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从初唐到中唐的种种乱象,其实都是由这个主要矛盾衍生而来的。如果老皇帝不培养太子,太子肯定无法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等老皇帝

  • 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唐肃宗李亨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亨

    唐肃宗,名李亨,是李隆基的所有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位。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载(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李亨初封为陕王,

  • 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亨

    唐肃宗李亨,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安史之乱是大唐帝国盛世的一场浩劫。节度使安禄山联合节度使史思明举起叛军的旗帜,大摇大摆,直接攻入了长安。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辉煌帝王唐玄宗被迫出逃,整个长安城只剩下了诸多百姓们。乱战之中,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当时唐玄宗还健在,还

  • 唐肃宗对皇后如此宠爱 太监杀皇后的时候唐肃宗为何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皇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肃宗与皇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被杀的是张皇后,她在李亨还是太子时被选为良娣,因此又被称为张良娣(以下我们就一直称呼她“张良娣”)。(张良娣剧照)张良娣出身于世宦大家,容貌艳丽,身材丰腴,且极为伶俐善言,因此得唐肃宗李亨专宠。然而太监李辅国杀她时,李亨为何不阻

  • 存在感为零的唐肃宗,是怎么在安史之乱时力挽狂澜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存在感为零的唐肃宗,是怎么在安史之乱时力挽狂澜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如果有一个王朝在世界上崛起,它自然会被毁灭;这是我们几千年历史的经验。那么,如果一个王朝要灭亡,有没有一个皇帝可以拯救即将灭亡的王朝呢?当然有。在我国古代王朝的历史上,有这样

  • 唐肃宗李亨的一生有多波折?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肃宗的故事。唐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

  • 唐肃宗李亨在位期间政治上有哪些成就?他最后为何会忧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亨

    唐肃宗李亨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生于公元711年,逝于公元762年,终年51岁,在位6年,于公元762年受惊惧而死。那么他是怎样一个人,在位期间有什么执政效果,为何又会惊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