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未解之谜: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未解之谜: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35 更新时间:2024/2/20 4:09:26

未解之谜: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八月,李靖率唐军从夔州出发,沿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水路向东挺进,要扫平南粱。一路连战连捷,两个月后兵临粱国都城江陵。梁王萧铣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一时又无援兵,于是对群下说:若强行抵抗,力尽而降,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不如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之害,以保全众庶。接着他巡视城防,下令士卒放弃抵抗,兵士听后“皆恸哭”。之后便率官属身穿孝衣前往军门投降。李靖顺利收复了南粱。

网络配图

这里不说李靖文韬武略,用兵如神,只说这个“亡国之君”萧铣,此举可圈可点。

其一,唐军在围住江陵之前,已将其外围精锐文士弘部全部歼灭,缴获战船数百艘,江陵已失去了屏障而成为一座孤城。此时,萧铣如果硬拼下去,到前面送死的必然是那些未受过任何训练的市民,既无法挽救南梁的灭亡,又逼使江陵父老血流成河,此时叫停抵抗,理智明智,果断正确。

其二,中国传统文化赞扬和鼓励的往往是“誓与×城共存亡”,而视投降为可耻。萧铣以苍生为念反其道而行之,显示了他的担当与勇气。最能反映他这种精神的,是他对唐军的正告:“当死者唯铣,百姓非有罪也,请无杀掠。”萧铣出身名门,不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历史。历代新朝建立,大都靠暴力完成,而百姓则是最大的输家,除要承担战争祸害及衍生灾难外,还要随时面对征服者的屠刀。东汉开国名将耿弇,一生“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而类似的杀戮在改朝换代中比比皆是,“千古明君”李世民也曾在河东郡夏县(今山西夏县)屠城。萧铣的这次正告,恰恰言中了,唐军进入江陵后,“诸将欲大掠”,只是在梁国中书侍郎岑文本(此人后来成为大唐宰相)的强谏和李靖的严词驳斥及军纪约束下,抢劫才没有进行。萧铣追求的“死了我一个,换来百姓安”的精神难能可贵。

网络配图

其三,萧铣在决定投降前讲了一句颇为悲壮的话:“诸人失我,何患无君?”意思是说,天下有的是君,失去我又算什么呢?说这话时,他称帝己经四年了。天下皆知,做帝王的滋味美妙无比,既至高无上,又享乐无穷。然而,此时萧铣却要抛弃帝位,原因是为了“幸全众庶”,虽说是大唐重兵压境之下的被迫、无奈之举,但仍可窥出其意识深处“民为贵”的一束辉光。

粱王在灭国之际表现出了足够的良知,而大凡有良知的人一般都有气节。萧铣被囚送到长安后,唐高祖见到他连连斥其罪行。萧铣说:“隋失其鹿,铣无天命,故至于此。亦犹田横南面,非负汉朝。若以为罪,甘从鼎镬。”萧铣这段话,可谓不卑不亢,实话实说,从容不迫,大义凛然。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乃风云情势所致,没有什么你是我非之分,只不过是你抢到了而已。二是人各有志,效仿田横何错之有。三是若认为我这样做是犯了罪,是杀是剐由你去。一个阶下囚敢对华夏一个新的“共主”讲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足见其有气节、具胆识。然而,竟惹李渊大怒,将之斩于都市。相比之下,唐高祖倒显得毫无格局和器度可言。

网络配图

萧铣这个人,隋末乱世一割据首领耳,其“治绩”实在难以“青史留名”,无非历史上的一个匆匆过客罢了。就其治国安邦的才能而言,假如逐鹿中原他成了赢家,我估计中国也好不到哪里去。然而,他在亡国时所表现出的“人民最大”的理念和境界,却令人感叹。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此人差点杀了李世民一家 最后竟还称他为才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薛万彻

    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能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在突厥铁骑下定下渭水之盟,之后隐忍一鼓作气派遣李靖击溃突厥。他能在尚武的唐朝建立盛世,被后世一直传诵。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君王典范,这就是对这四位帝王最高的评价了。玄武门之变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政变使本来不是太子的李世民当上了皇

  • 李世民众多儿子 为何唯独选了最软弱的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高宗

    太宗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宽、李恪、李泰、李治、李愔、李祐、李恽、李贞、李慎、李嚣、李简、李福、李明。网络配图 这其中,长孙皇后生下三个儿子,即大儿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他们三个人是嫡子,真正有资格竞争皇太子。李承乾相当任性胡为,毫无官宦子弟的风雅气度。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成了瘸腿太

  • 李渊为什么要诅咒李世民的孩子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渊

    唐高祖李渊,曾愤恨的对李世民说: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这算是一份诅咒,李世民的孩子,也算是李渊的孙子,为什么李渊要诅咒自己的孙子。这就要追溯到玄武门之变了。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找敬德不找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太宗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率部诛杀李建成、李元吉,胁迫李渊封自己为皇太子,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事变发动前,李世民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进行了密议,但令人吃惊的是,参与密议的人中有新降不久的尉迟敬德,却没有一直跟随秦王李世民出生入死的秦叔宝。李世民找尉迟敬德而不找秦叔宝,这里面又有

  • 唐太宗李世民很可能是胡人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太宗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

  • 此人不愿与李世民争抢皇位 竟在菲律宾自立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虬髯客

    隋朝末年,由于杨广的处置不当,天下大乱,李靖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却被其歌姬红佛女倾慕,于是二人私奔,逃出长安之时,路中结识了一代豪侠张虬髯。虬髯客从出师昆仑奴,趁着天下大乱,想要起兵割据天下,见到红佛女之后,被其美貌,气度所倾心,但是此时的红佛女早就已经嫁给李靖,故而三人结拜,号为风尘三侠。网络配图

  • 中国历史上功劳最大的四位皇帝 李世民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四位皇帝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前后数百位皇帝,但是仅有两个皇帝被称为大帝,一个是汉武大帝,一个康熙大帝,除了这两位知名度比较高的皇帝之外,还有一个皇帝口碑也是相当的好,此人便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虽有传闻唐太宗弑父杀兄,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政治成就还是很高的。网络配图如果说评选出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四个皇帝

  • 才人武则天为何被李世民冷落12年?其中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武则天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分,还是个才人。这足以阐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倾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终身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

  • 李世民与李唐宗室冲突 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太宗

    李世民与李唐宗室冲突,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一个皇帝的为了巩固政权要采取一系类手段的,这里讲到的李世民他是如何处理和李唐宗室的关系的呢,这里面有多少的故事呢。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网络配图直接杀死的都是举旗造反的,还有不少未出头就被罢官去职,死在

  • 唐初最牛法官戴胄:连李世民定的案子他都敢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戴胄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如何避免党政领导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妨看看唐初大理司少卿戴胄是怎样办案的。网络配图一次,唐太宗召见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入宫议事,因唐律规定任何人入宫都不允许带兵器,长孙无忌却带刀入宫,监守宫门的校尉并没有发现,因而,他俩都触犯了唐律,必须按法律问罪。这件事棘手就棘手在戴胄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