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跟长孙皇后的关系怎么样?她有多受宠?

李世民跟长孙皇后的关系怎么样?她有多受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25 更新时间:2024/4/1 19:45:32

还不知道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唐太宗李世民却一生独爱长孙皇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世人皆知,长孙皇后与太宗少年成婚,一生携手经历过风雨,享受过荣华,看过飘摇的乱世,也走过安稳的盛唐。

贞观九年,长孙皇后抛下了少年时代相伴至今的丈夫,抛下了刚刚弱冠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抛下了刚刚出降的爱女长乐公主以及更为年幼的4个儿女,崩于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盛年而逝,留给丈夫、儿女的是无尽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对妻子的离世悲恸万分,诸位皇子公主也悲伤异常,尤其是晋王李治,哀慕感动了周围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于是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皇子的皇帝。

十一月庚寅,长孙皇后安葬昭陵,唐太宗亲自为妻子撰写碑文,特别提及了长孙皇后临终前曾百般嘱咐过要“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的心愿,所以唐太宗亲自选定了九嵕山为帝陵墓址,因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馀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以完成妻子的愿望。

长孙皇后下葬时,唐太宗又特意挑选了名声嘉美、英俊可爱、博通诸艺、富于才情的于尚范、袁公瑜、齐世武、独孤士餮、宋思真、陆绍、崔玄籍、郭敬宗等少年为挽郎。

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安葬进昭陵的元宫后,唐太宗下令让人在五重石门外修建栈道,令宫人起居供养一如皇后生前。唐太宗又因为十分思念妻子,在上苑中建了层观以登高眺望昭陵。一次,唐太宗和魏征一起登上层观,唐太宗指着昭陵让魏征看,魏征则回答说:“臣老眼昏花,看不清,臣以为陛下是在让臣看献陵(唐高祖帝陵),如果是在看昭陵,那么臣看到了。”唐太宗闻言潸然泪下,不得不毁掉了层观。

在这个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唐太宗如此张扬的思念妻子被魏征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唐太宗对爱妻的思念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汹涌难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给魏征的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说起了自己丧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如此一字一血泪,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为祭祀长孙皇后时用的庙乐。按照惯例,只有当皇帝驾崩后,皇后才能跟随丈夫一同配享太庙,但唐太宗却早早将长孙皇后配享太庙,并且连指定的庙乐也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令律宗南山宗初祖释道宣为妻子写了《大般涅盘经卷》作为供养经,以此为长孙氏追福,这部经书后来由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李盛铎所收藏。同年,魏王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三龛落成,唐太宗驾幸伊阙,亲自检阅佛龛。而伊阙佛龛之碑上的《三龛记》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是龙门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字画奇伟,名垂千古,其工程之浩大,装饰之宏伟壮丽,乃至“有金银之语”,足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对此佛龛之重视。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建造了一尊元始天尊像,为已逝世的爱妻追福。同年将年仅8岁的小女儿封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户。衡山郡即是衡山所在之地,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则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太宗却大方地将衡山作为封邑,封给了这个嫡出的小女儿。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意欲谋反的事情败露,而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意图谋反,按律当斩,但太宗实在不忍。最终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双双被贬,年幼但性格温和的幼子李治被立为太子,意欲夺嫡的魏王李泰降了一级爵位,只被贬为了东莱郡王,后又改封顺阳郡王。

同年,正值青春年少的长乐公主病逝,唐太宗对爱女的早逝悲痛异常,下令让长乐公主的墓使用了三道石门的规格——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

然而皇家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唐太宗一直亲自抚养在膝下的晋阳公主也因病逝世,年仅十二岁。唐太宗悲伤不能自己,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呢?只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伤,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于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不幸夭折的爱女的往生祈祷,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给予自己一丝丝的安慰。

贞观十八年,李承乾逝世于黔州,唐太宗为他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唐太宗亲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他,提及往事时不禁潸然泪下。

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薨于长安崇仁里,唐太宗带着病体执意要亲临宅邸吊丧,并对前来阻拦的房玄龄说:“我这次前往,不只是为了君臣之义,更是为了当年允婚的情谊,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义重,你不用再劝我了。”于是唐太宗带着数百骑士兵从兴安门出发,一直到了延喜门,长孙无忌上前说道:“陛下圣体抱恙,此时前去吊丧是大忌,陛下念及亡舅的旧情,臣很感激,但亡舅临终前曾说过:‘陛下对我恩情甚重,我死了以后也许会亲自前来吊丧,而我只不过是朝堂上很普通的一员,活着时对陛下没什么帮助,怎么可以死后还要让陛下如此劳烦,如果我泉下有知,一定会十分愧疚的。”长孙无忌跪在唐太宗的马前流着泪极力劝止,唐太宗这才答应回宫。

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纪念母亲长孙皇后,修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如此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和允许,即使是太子,也没有这个能力与胆量这么做,而《诏建大慈恩寺》这封诏书也证明了这座规模宏伟的寺庙得以修建,正是出自唐太宗本人的旨意。后来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下诏令太常卿李道宗带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等人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务必要让大慈恩寺显得庄严肃穆,并下旨度了三百名僧人,请了五十名得道高僧。随后,唐太宗又带领太子李治与百官后宫等在安福门楼执香炉,目送高僧与各种佛像、经卷、舍利等依次奉进大慈恩寺,各种奇珍异宝“眩日浮空,震耀都邑”,甚至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将长孙皇后所生的小女儿衡山公主下嫁长孙诠,唐太宗还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唐朝将州县分为八个等级,岐州位列第二,仅次于雍州、洛州、并州,中晚唐时更是一度被定为了西京,所以长孙操只因儿子尚主便被提拔为了岐州刺史,唐太宗对衡山有多重视可想而知。但是公主出降的仪式极为繁琐,所以遗憾的是直到唐太宗驾崩,婚礼仍未完成。

五月己巳,唐太宗崩于九成宫含风殿。八月庚寅,唐太宗下葬昭陵元宫,与长孙皇后同穴而葬。

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事迹,也历来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如长孙皇后所作《春游曲》,唐太宗对妻子的这首诗是“见而诵之,啧啧称美”。在一个男尊女卑,丈夫即是天的社会里,即使嫁的是一个普通男人也不能轻易说“不”,对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但长孙皇后却常常气定神闲对太宗说“不”。不想发表意见时,无论皇帝如何问,就是不说;不想让兄长为官时,即使皇帝反对,兄长也一定要辞官;想要赦免兄长时,就算兄长犯了谋反罪,也一定要皇帝下旨赦免;认为某人无罪时,即使皇帝大怒,她也依旧顶风而上,从容辩白;更有甚者,就连死后的墓葬形式都要亲自选定。长孙皇后的强势令人佩服,不过更令人佩服的是愿意纵容长孙皇后强势的那个男人。

在一个男权的世界里,一个女人无论多么强势多么出众,若没有男人的垂青,她几乎不可能名垂青史,所以长孙皇后能成就一场惊世华丽,成为千古传颂的一代贤后,唐太宗居功至伟。

唐太宗独爱长孙皇后一人,连带着爱屋及乌。长孙皇后临终前说“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当一个皇后不用去担忧人走茶凉,反而担心皇帝莫要赏赐太多时,必然是因为皇帝已经对自己的家族实在太好了。

感情总是相向的,一如长孙皇后在当时太宗重病随身带着毒药,一如当初发下“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的誓言。千百年来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一直是官方和民间双重认可的恩爱夫妻,不仅正史上的记载数不胜数,就连各种民间传说也是层出不穷。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可偏偏有些人是例外。纵观两人。长孙皇后一生贤德,站在太宗的身后,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后宫。不论对错始终如一的坚守在太宗身边。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是值得被爱的。而太宗自年少起的深情到死后同穴共葬,这一生,虽生在帝王家,却也从未辜负过长孙皇后的一片脉脉情深。

标签: 长孙皇后唐朝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用了多少兵力?李世民坐上皇位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用了多少兵力?李世民坐上皇位不容易!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中,唐朝的唐太宗可以说是堪称一代明君,可是他却有一个一辈子的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李世民登上皇位并不轻松。玄武门之变众所周知,历

  • 李元吉的妻子是谁?李世民为什么要霸占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元吉,唐朝

    对李世民为什么非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原因其实就这一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李世民原本只是李渊的一个儿子,原本他是无缘太子之位的,但也正是受到房玄龄和尉迟恭等人的建议,于是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当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之后,李世民就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

  • 李玄霸是什么人?他真的是李世民的弟弟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玄霸,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玄霸到底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隋唐的十八条好汉,排名第一的就是李元霸。他的原型就是李唐皇室的李玄霸,在清朝之前,他的名字是李玄霸,因为避讳清圣祖的名字,改成了李元霸。在很多的文学形象上,他双手的兵器是一对大锤,非常的勇猛,但是真正的李玄霸,是

  • 李靖晚年称病不出,李世民说了什么话让他带病出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晚年称病不出,李世民1句话,吓得他赶紧请求带病出征,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靖,字药师,隋末唐初军事家。他善于用兵,谋略无双,在投靠李唐之后,屡立战功,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大唐第一武将。然而李靖在这个过程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李靖是隋朝名将

  • 他是唐朝时期的一名重臣 李世民对他的信任程度有多深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房玄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房玄龄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李世民是一位贤君,他治国有方,政治清明,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提倡节约,使得国家有序得到发展生产。在他在位的时期,经济强盛,文艺上也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政治上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名臣,像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

  • 徐勣为什么要替善雄信求情?他难道不怕李世民怀疑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徐勣,唐朝

    李世民杀单雄信,为何只徐世勣一人求情?徐世勣不怕被怀疑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世民杀单雄信,是在王世充投降以后。李世民也不是独独要杀单雄信一个人,而是怕王世充的那些部下造反,所以他准备把那些不安定的部下杀掉,以此剪除王世充的党羽。当时要杀掉的是一大帮将领,包括段达、杨汪

  • 单雄信是什么结局?他为很么会被李世民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单雄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明明爱才如命,为什么一定要斩杀单雄信?原因其实不简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隋末唐初,恰逢乱世当中,正是英雄好汉层出不穷的年代,然而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求贤若渴的李世民,为何偏偏容不下骁勇善战的绿林老大单雄信呢。首先是外因,李世民只是万古明君,然而他并不是圣人

  •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弟弟,他为什么会背负千年的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道宗,唐朝

    此人是李世民的弟弟,一生战功赫赫,却因薛仁贵背负骂名上千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根据野史记载薛仁贵是个为国立功,性格耿直的忠臣,但是最后遭到李道宗的陷害差点被皇上处死。李道宗是个沉迷美色,陷害忠良的奸臣。他对张美人宠爱有加,言听计从。如果张美人

  • 段志玄是怎么获得李世民的信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段志玄,唐朝

    段志玄一生戎马,征战沙场,最后一步步等到帝王的信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唐朝没有真正建立之前,李世民的前半生一直都在征战中度过。所以他是一位经历了无数战争的君王,可谓是一生戎马成就帝位。他追随李渊征战多年,建立了很多的战功,所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后来和太

  • 李建成有什么才能?他的军功为什么没有李世民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建成,唐朝

    你们知道在历史上,军功没有李世民大!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李建成并非无能之辈,不过李世民比他更强罢了。如果可以做个对比的话,把李渊看成朱棣,李建成可以看成朱高炽,李世民可以看成朱高煦,但是朱棣明显比李渊强势,而李建成能力也比朱高炽强,李世民能力更是远高于朱高煦。这么大的差别,但是为什么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