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和李治:肉麻书信竟彰显父子情深

李世民和李治:肉麻书信竟彰显父子情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19 更新时间:2023/12/8 16:28:21

所谓的天之骄子,指的就是唐高宗李治这样的天潢贵胄。李治的出生并不平凡。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德皇后,更是因为他的甫一降世就让父亲欣喜之下大宴群臣,而有幸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也因此得到了赏赐。所以李治的诞生,排场不可谓不大。

等到贞观五年李治受封为的时候,李治的独特地位更是凸显了出来。因为唐太宗将这个小儿子册封为了晋王,随后又授予了并州都督一职,这是什么概念?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李治也很不辜负父亲的厚爱,从小就很聪慧。

网络配图

据说李治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能抓着笔写下一个“敕”字,想来是唐太宗批阅奏折时经常抱着他,甚至兴致大发曾教过他这个字的原因,所以李治才能依葫芦画瓢地将之写出来。

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刚刚过完八岁生日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曾经父慈母爱的和暖时光也就此一去不复返了。年幼的李治哀伤异常,唐太宗心疼自己的小儿子,索性将李治兄妹接到自己的寝殿一同居住。

于是《唐会要》上便留下了这样一笔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不过相比唐太宗征高丽时那些更令人不可思议的肉麻事件,这些溺爱的事迹已经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而说到征高丽时的肉麻事,首当其冲的便数那封《两度帖》了。

《两度帖》原文: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唐太宗亲征高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在后方。李治非常思念自己的父亲,请求上表问候起居,于是唐太宗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这封信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网络配图

几乎所有人第一次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都很难相信会是唐太宗这样的一国之君写的。尤其是那几句:看不到稚奴你的信,爸爸我就“忌欲恒死”;看到了你的信后才放下心来,就像“死而更生”,最后再来一句爸爸想你想到“忆奴欲死”——读来真是令我们这些现代人都觉得肉麻得很。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

于是唐太宗立即回了一封《克高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

所以后来唐太宗的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死活不肯答应。还是等到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后,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网络配图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亲自照料自己的父亲,鬓边的头发都变白了。唐太宗感慨道:“你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亲奉汤药不离左右,就是为了照顾我,年纪轻轻两鬓就有了白发,比古时候的文王还要孝顺。就算我死了,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就在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纵观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谓是在唐太宗的呵宠下长大的。所以我们今人虽然只能透过冰冷的史料来回顾这段父子情深,但是从这些白纸黑字中,依然能感受到唐太宗对李治的拳拳父爱,以及正是在这拳拳父爱中成长起来的唐高宗李治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何会如此的迷恋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一个气场很弱的老好人,却爱上了史上最强势的女人武则天。也许正是性格反差产生的引力,或者是当年的武媚娘还未曾蜕变成后来的武则天。总之,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的丈夫,李治一生都很无奈。若非他的软弱善良,步步忍让,历史上或许也不会出现一代女皇武则天了。永徽之治因为李治本性善良,又有些优柔寡断

  • 性格懦弱的大唐皇帝李治在位时有什么建树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唐皇帝李治

    唐高宗李治为大唐第三代皇帝,为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于贞观十七年被饱受诸皇子夺位之苦的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在盛唐历史上,李治虽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树,然而却是一位颇为仁爱的皇帝,因而后世口碑一直不错。唐太宗子嗣众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继大业的人选之内,然而未等太宗皇帝驾崩,

  • 李治武则天:李治为何不顾伦理娶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后宫佳丽众多,然而他却偏偏对先帝的才人,年长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情有独钟,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所身处的是慈父严母的生活环境。唐太宗是雄霸天下的千古明君,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儿子高标准严要求,因而深感父爱缺失的李治势必要在母亲长孙皇后身上寻求更多的

  • 李治能当皇帝竟是两兄长斗争到两败俱伤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并非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守成君主。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前有一代圣君李世民,后有媳妇千古一帝武则天,他们二人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李治给人的印象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

  • 揭秘真相:夫妻皇帝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

    唐高宗与武则天:历史的长河中,皇帝是一朵朵浪花,只不过,有的激起了惊涛骇浪,有的寂然无声。能让后世记住的皇帝委实不多,若非荒淫无度的亡国之君,便是文治武功的圣明之主。因此,像唐高宗这样的皇帝,生在唐朝这个振聋发聩的国度里,注定是一个难以引人关注的角色。他没有太宗的雄才大略,也没有玄宗的盛世繁华,在他

  • 她是李治最宠爱的情人:为啥会被武则天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

    众所周知唐高宗李治是女皇武则天的夫君,两人最终修成正果,李治为其废掉王皇后,册其为后,提拔武氏一族,而事实上,武家一脉的武媚娘的亲外侄女贺兰氏,史称魏国夫人,美艳绝色,妖媚可人,比起武媚娘年轻时的魅力,有过之而不不及,她将高宗李治迷得神魂颠倒,武媚娘对贺兰氏妒恨不已。网络配图贺兰氏的亲生父亲是贺兰越

  • 唐高宗李治地位十分尴尬 为何还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高宗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并非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守成君主。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前有一代圣君李世民,后有媳妇千古一帝武则天,他们二人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而唐高宗李治,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网络配图李治是李世

  • 武则天的驯夫术:竟利用姐姐把李治攥在手掌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

    媚娘生平第一次体会到被背叛的感觉,更无法接受的是,背叛者是自己亲姐姐。她不敢相信姐姐会胆大妄为到勾引皇帝的地步,更不愿相信雉奴的意志如此薄弱,竟半推半就地投入了姐姐怀抱。网络配图这就像一场噩梦,可挺着大肚子的她又能怎么办?把姐姐赶走,今后不许她入宫?不行,好不容易后宫树立起贤惠之名,连同胞姐妹都不能

  • 李治烝母、李隆基夺媳为何在唐朝可以被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

    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只因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两人眉来眼去,很快建立了感情。太宗驾崩之后,依据后宫的的惯例,武则天和其他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样到长安感业寺为尼,后来不甘心的武

  • 唐高宗李治痴迷于自己的庶母 归根结底因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治

    大家都知道唐代版图以高宗时最大,其在位时曾平定漠北,大破百济与倭国联军,灭亡高句丽,灭亡西突厥,大扩中国版图,能算得上一位好的君主,可为何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偏偏喜欢上武则天这样一个大他十多岁的女人,甚至还与她育有四子二女呢?要知道李治身边从来不缺乏女人,为何他独独对武则天当时的武才人他名义上的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