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高宗李治为何被称为“昏懦”?后世人的污蔑

唐高宗李治为何被称为“昏懦”?后世人的污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46 更新时间:2024/3/23 13:19:34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

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评价,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这个丑化的过程中,以宋代史学家如司马光等人发挥的作用为大,这又与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参政的政治现实相关。

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网络配图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

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

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着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网络配图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单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也不见昏懦。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谋反案。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称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异母的哥哥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另有一大批有牵连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贬。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趁机专权,打击异己的情况,毕竟是假手皇帝。观一叶而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吧?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昏懦”挂钩。

综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这样的人能说弱吗?

退一步说,对于一个守成之君,能够继续执行被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

被称“昏懦”是因为武则天

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显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们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网络配图

那么,高宗为什么把政事委托给武则天?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患有类似今天的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不能不倚靠他人处理国政;二是因为武则天自身素质高,而且与高宗在许多政事处理上观点相同,从而取得了高宗的信任。再说,唐朝世风开放,女性参政的阻碍相对较弱,所以高宗委政于她并不稀奇。也就是说,武则天参与朝政应该是出于高宗的意愿,并非如历史上评价的“专作威福”。

另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自从麟德元年(664年),高宗处置了宰相上官仪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中外谓之“二圣”。从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而此时距高宗撒手人寰还有约十年,可见,这种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维清晰之时确立的。

高宗虽然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即使到了弘道元年(683年)三月,即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依赖武则天一个人。所以,在高宗活着的时候,不存在武后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断定,说唐高宗是个窝囊废是政治的需要,是后世史官的曲意刻画。

标签: 唐高宗

更多文章

  • 因武则天从李治手中夺走政权 李治才被称为“昏懦”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唐高宗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认为李治

  • 李治是一个好皇帝 却因为纵容武则天而毁誉参半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网络配图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

  • 柔弱的李治为何能当太子?兄长争储渔翁得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作为一代圣君李世民的儿子和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丈夫,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网络配图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

  • 盘点唐高宗李治的儿子中竟有几个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长孙皇后生育的嫡三子,本来皇位是轮不到李治的头上的,但是由于嫡长子李承乾和嫡次子李泰相继被废,作为嫡三子的李治于是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李治生性善良,心地柔软,正是因此太宗李世民才将皇位交给了李治,希望他能够善待李氏子孙。网络配图公元628年

  • 李治真看不出武则天连续两次嫁祸自己大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

    经历了几次宫斗,武则天虽然 晋升失败,可她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有了更强硬的决心,那就是彻底打倒最大的对手王皇后!只有整倒她,我才有可能当上皇后。只有整倒她,她才没机会报复我。这就跟打蛇一样,打蛇就要打七寸,只有打断了它的七寸,它才不会咬你。这听起来有些残忍,但古代宫斗中,这是一种处事法则和生存手段。王

  • 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什么如此迷恋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

    李治是个文学青年,平时喜欢写写书法,陶冶性情。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本来这大唐江山怎么也轮不到他的肩上。因为生性懦弱,李世民并不看好他。可是天上掉馅饼,皇太子和魏王争权,李治不在其位,不参与其中,置身事外,反而引起大臣们的好感,于是唐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

  • 野史揭秘:大龄女青年武媚娘如何俘获李治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媚娘,李治

    武则天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可自从十四岁进宫以来,一直得不到太宗皇帝的宠幸。是武则天不够漂亮吗?不是,武则天的美艳一直被人惊叹;是武则天不够温柔吗,武则天曾经被皇帝敕封为武媚娘,如果不千娇百媚,如何能让太宗皇帝如此夸赞。不过武则天也是比较命苦的,从十四岁起就在宫廷里,以她那样的能力与雄心,竟没能升到较高

  • 大唐皇帝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为大唐第三代皇帝,为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于贞观十七年被饱受诸皇子夺位之苦的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在盛唐历史上,李治虽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树,然而却是一位颇为仁爱的皇帝,因而后世口碑一直不错。唐太宗子嗣众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继大业的人选之内,然而未等太宗皇帝驾崩,

  • 李世民和李治:肉麻书信竟彰显父子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

    所谓的天之骄子,指的就是唐高宗李治这样的天潢贵胄。李治的出生并不平凡。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更是因为他的甫一降世就让父亲欣喜之下大宴群臣,而有幸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也因此得到了赏赐。所以李治的诞生,排场不可谓不大。等到贞观五年李治

  • 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何会如此的迷恋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一个气场很弱的老好人,却爱上了史上最强势的女人武则天。也许正是性格反差产生的引力,或者是当年的武媚娘还未曾蜕变成后来的武则天。总之,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的丈夫,李治一生都很无奈。若非他的软弱善良,步步忍让,历史上或许也不会出现一代女皇武则天了。永徽之治因为李治本性善良,又有些优柔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