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4/1/27 6:07:57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早年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后集团,此后李隆基父亲李旦禅位于他,也就此拉开了他的称帝之路。李隆基在位初期,又采取了很多变革措施,使得大唐各方面的发展再上一层楼,从而迎来了开元盛世。可以说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大部分的时间内都处于极盛时期。不过李隆基晚年却逐渐怠慢政事,还宠信错了大臣,为此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埋下隐患。其实李隆基本有机会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安禄山等人引起战乱。

文:我见青山多妩媚(读史专栏作者)

唐天宝十二载壬辰。

左武卫大将军何复光击南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悉收九曲部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前锋屡捷。

大唐国运昌隆,武功之盛,世所罕见。

如果有人说仅仅一年以后整个大唐将陷入战乱之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二百余年,你一定以为他疯了。

但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那个盛世大唐自此只活在诗歌里了。

01、李林甫的私心

“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巳时即还第,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

“上或时不视朝,百司悉集林甫第门,台省为空。”

玄宗一朝,李林甫为相十九年之久,权势滔天。

自唐开国以来,边军将帅多用名臣,后若有战功,多入朝为宰相,这也正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出将入相。

尤其是玄宗朝,四方开边,战事不断,武将取功易如反掌。

李林甫显然不愿有人因此入朝分权,于是想出了一条对策。

“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心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

胡人打仗勇猛,背后又没有宗族势力,最重要的是胡人不通文墨,绝了入朝为相之路。

自然他李林甫的相位就稳如泰山。

因此边将多用胡人,安禄山也是由此被重用。

如果说边将用胡人一定会谋反,未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之见。

但以往边将一有军功,往往召入朝中重用,也是防止他们在外形成势力,朝廷难以制约。

如今李林甫因为一己之私改掉了成法,直接导致了安禄山做大。

02、杨国忠的无能

杨国忠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唐玄宗年老,他已经习惯了内事托宰相,外事托边将的政治模式。

但杨国忠没有李林甫那样的政治才能,他是个单纯的奸臣,他只想捞钱。

仲尼云:“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

很不幸,大唐落在了一个聚敛之臣手里,国事日渐败坏,也在意料之中了。

不过,一再警告唐玄宗,说安禄山会谋反的,也是杨国忠。但他并不是完全出于公心。

只是因为安禄山恩宠日甚,杨国忠很不开心。

和李林甫不同,李林甫心机深沉,每次和安禄山谈话,都能将他心中所想猜个七七八八。

安禄山很怕李林甫,因为这是个能看透人心的家伙。

杨国忠打压安禄山的手段就很低劣了,越打压,安禄山恩宠越甚。

因为唐玄宗这个老狐狸最擅制衡之道,你杨国忠越打压,他就越支持势弱的安禄山。

但唐玄宗看走眼了,杨国忠没有他想得那么强,安禄山也没有他想得那么弱。

但,安史之乱真的只是两名宰相的过失吗?

03、大唐的雄心

“开边”这个词在唐史上出现最为频繁。

“天宝元年,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

大唐疆域之广,武功之盛,世所罕见。

但这一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

但四方连年征战的现实情况,导致了边将不得不久任,甚至一人兼领数道节度使。

安禄山能一人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道节度使,既是迫于契丹和奚族的存在,需要能打仗的胡人安禄山来坐镇,也是因为到了此时,已几乎成了帝国的惯例,王忠嗣甚至还曾一人兼领过四道节度使。

再加上因为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的崩溃,各折冲府陷入有官无兵的尴尬处境,为了满足征战的需求而采用了募兵制。

与府兵制时有事作战,无事散归各折冲府不同,职业军人出现了。战斗力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边将易于发展自己的私人势力和武装。

“禄山养同罗、奚、契丹降者八千馀人,谓之‘曳落河’。曳落河者,胡言壮士也。及家僮百馀人,皆骁勇善战,一可当百。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

更要命的是,大唐盛世的迷梦,又让承平日久的中原地区以当兵为耻,再无尚武风气。

“时承平日久,议者多谓中国兵可销,于是民间挟兵器者有禁;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

也就不难解释安禄山起兵叛唐后,河北望风而降,一路势如破竹的景象。

安史之乱的发生根源,在于大唐的四处开边,导致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巨大的疆域,让传统的行政格局难以驾驭,而面对这个新问题,唐玄宗亦无能力革新解决,只能被迫采用节度使这种近乎“裂土封王”的方式。

如此这般,一旦所托非人,自然难免兵革之祸。所以,纵没有安禄山,也会有李禄山,张禄山起兵造反。

拓土万里,四夷宾服,听着是很威风,可哪里是那么好做的!做一个盛世的皇帝,也是要讲究能力进化的!

标签: 唐朝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长安十二时辰》李隆基为什么被叫圣人?电视为什么隐去历史真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李隆基为什么被叫圣人?电视为什么隐去历史真名?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主要人物基本都已经出过场了,唯独大唐天子至今没有露面,而且他们称呼天子用的也不是我们熟悉的“皇上”,而是称为“圣人”。那众人口中的“圣人”到底是谁呢?《长安十二时辰》的背景是在唐玄

  •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唐玄宗

    【历史上的今天】712年9月9日唐玄宗李隆基登基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位,韦皇后掌握了实权。韦后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结,把持朝政。唐中宗逝世,李隆基(唐睿宗的儿子)起兵诛灭韦后一党,拥戴唐睿宗复位。两年以后,唐睿宗禅让皇位给李隆基。712年9月9日(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李隆基登基,他就是唐玄宗。20

  • 晚年的李隆基是个怎么样的人?盛唐毁于他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李隆基

    晚年的李隆基是个怎么样的人?盛唐毁于他手中!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一直都是出于极盛时期。当然能将唐朝发展至强盛李治和李世民也有很大的功劳,只是在李隆基晚年他突然变的昏庸起来,开始懈怠朝政,还重用佞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朝走衰的转折点。其实李隆基晚年的确像是变了一个人,看

  • 李隆基为什么要处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非死不可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李隆基

    李隆基为什么要处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非死不可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两个强势的人碰到一起,必定是要你死我活的,特别是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在武则天的影响下,唐朝的几位女人都有一颗不安定的心,有了武则天的榜样,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还合谋毒死了李显,在和李隆基联合除掉韦

  •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要把大权交给藩镇节度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玄宗李隆基,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隆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许多人都知道,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就是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则是唐玄宗给藩镇节度使安禄山等人授予了太多的权力,结果促使其“手握利器,杀心自起”。后来“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却再

  • 姚崇三次当宰相,帮李隆基缔造开元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姚崇,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姚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玄宗能够开启“开元盛世”除了跟自身的才能有关之外,还与几个关键人物密切相关。这其中最重要的就他的宰相姚崇了。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祖籍吴兴,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的一生当中有过低谷也有过巅

  • 上官婉儿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李隆基一定要杀她不可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上官婉儿,李隆基

    还不知道:李隆基为什么要杀上官婉儿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当我们浏览历史云河之时,会发现:最浪漫、最风流的还要数唐朝人物。因为,这个时代的包容性是最强的,要知道,自古以来女子当官的例子是很少见的,但是,在唐朝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对于女子的包容,并且,将对

  • 李成器和李隆基是什么关系?李成器身为长子为何让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成器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成器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对于皇子们来说,皇位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梦想了,生活在皇家的人,为了夺得皇位,可以不择手段,即便是杀掉自己的亲人也在所不惜。但是唐朝时期却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

  • 被誉为神武皇帝的李隆基,为什么在晚年如此凄凉,落得个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的历史可堪称为官史,一直以来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关于她的情史,她的无字碑,她一生的政绩,她的儿女皆是被人们所研究的对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武则天一共有6个子女,而女儿们的性格颇为和她相似,尤其是太平公主,但是她的儿子们大多都随了他们的父亲李治,软弱无能。

  •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惠妃,唐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武惠妃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宠爱的武惠妃,她的父亲是武攸止,因此武惠妃则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她父亲去世后,就被送到宫中照顾。武惠妃长大后,长得很美丽,因此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青睐。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就封武惠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