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真实的唐高宗李治: 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唐朝真实的唐高宗李治: 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11 更新时间:2024/4/5 8:12:25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网络配图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

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着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网络配图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单从征伐高句丽的

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

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也不见昏懦。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谋反案。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欲推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

网络配图

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称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异母的哥哥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斩首,赐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尽,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另有一大批有牵连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贬。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趁机专权,打击异己的情况,毕竟是假手皇帝。观一叶而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吧?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昏懦“挂钩。

综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这样的人能说弱吗?退一步说,对于一个守成之君,能够继续执行被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显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们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标签: 李治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揭秘武则天李治的婚姻:背后暗藏的三条罪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治

    李治第一恶,大不敬。庶子爬到庶母肚皮上面去乱搞,就是对长辈的轻视。李治第二恶,不孝。李世民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小老婆让给自己的儿子发泄兽欲。李治第三恶,内乱。在当年的法律当中,明文规定:亲属之间发生的通奸、强奸,叫“家庭内部之乱”,简称“内乱”。网络配图67岁那一年,武则天做了皇帝。就在那一年,

  • 揭秘:谁是李治与武媚娘恋情的幕后推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武媚娘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大唐王朝第三代皇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即便从长孙皇后的角度讲,他也只是嫡出的第三子。按照常理,太子应该是轮不到他做的。他于贞观五年,即公元631年被封为晋王。两年后,被遥授并州都督。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这让唐太宗异常愤怒和十分失望

  • 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究竟是怎么勾引李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此时身为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才仅仅25岁,大好年华在身。随着李世民的一死,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李世民是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皇帝,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多岁,“贞观之治”还能延续二十多年。不过,这

  • 揭秘唐高宗李治爱了一个不应该去爱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一个气场很弱的老好人,却爱上了史上最强势的女人武则天。也许正是性格反差产生的引力,或者是当年的武媚娘还未曾蜕变成后来的武则天。总之,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的丈夫,李治一生都很无奈。若非他的软弱善良,步步忍让,历史上或许也不会出现一代女皇武则天了。永徽之治因为李治本性善良,又有些优柔寡断

  • 昏懦之君唐高宗李治 是因为高宗迷恋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历来都被一些人看作是昏懦之君,被武则天以媚术迷惑,致使李唐王朝大权旁落。其实在这段历史时期,唐高宗的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了。事实上,高宗之所以会如此迷恋武则天,是由于他的恋母心理,使他对武则天产生了一种似母亲又似情人的感情。现代心理学证明,儿子有一种强烈地渴望母亲的照料、保护、无处不在的爱和

  • 李治真没不出武则天连续两次嫁祸自己大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

    经历了几次宫斗,武则天虽然 晋升失败,可她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有了更强硬的决心,那就是彻底打倒最大的对手王皇后!只有整倒她,我才有可能当上皇后。只有整倒她,她才没机会报复我。这就跟打蛇一样,打蛇就要打七寸,只有打断了它的七寸,它才不会咬你。这听起来有些残忍,但古代宫斗中,这是一种处事法则和生存手段。王

  • 李治武则天的情感纠葛:李治为何喜欢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后宫佳丽众多,然而他却偏偏对先帝的才人,年长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情有独钟,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所身处的是慈父严母的生活环境。唐太宗是雄霸天下的千古明君,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儿子高标准严要求,因而深感父爱缺失的李治势必要在母亲长孙皇后身上寻求更多的

  • 李世民为什么要让软弱的李治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

    皇帝们都会在皇位继承上千般寻思,万般考虑,反复斟酌,深怕因自己的传为不当,将列祖列宗好不容易打来的江山在自己的子孙里葬送,所以他们定会选择能力出众、性格强势、身体健壮的皇子继承皇帝。网络配图就像清朝康熙帝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深思熟虑后,才将清朝的皇位继承权传给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事实证明,康

  • 李治在位多少年 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年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在位多少年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于贞观二十三年继承大统,是为唐朝建国之后的第三位皇帝。李治二十二岁成为一国之君,五十六岁寿终正寝,总共在位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间,他先后经历了改立皇后、处死公主、驱逐外戚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励精图治,终与天后武则天一同开创了盛世大唐的后贞观时代。李治与武则天是夫妻

  • 李治究竟为何会爱上自己的后妈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治

    李治是个文学青年,平时喜欢写写书法,陶冶性情。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本来这大唐江山怎么也轮不到他的肩上。因为生性懦弱,李世民并不看好他。可是天上掉馅饼,皇太子和魏王争权,李治不在其位,不参与其中,置身事外,反而引起大臣们的好感,于是唐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