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的反扑:把冯宝先赶去南京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的反扑:把冯宝先赶去南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9 更新时间:2023/12/27 4:12:51

比起自己的叔爷爷正德皇帝,少年万历帝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他是在“三合一”式的严格管教下成长的。贤母慈圣太后、严师张居正、忠仆冯保将他包围,按照舜之君的标准培养小皇帝。

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对儿女过于严格,往往事与愿违,教育皇帝也是这个道理,而且比培养普通的未成年人更加困难,因为人家是万民所系的天子。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一个正在成长、不无叛逆性格的少年而言,贤母、严师和忠仆是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三座大山的合力下,万历帝没有办法,甚至是无意识地服从,显出他聪慧勤勉、少年老成的一面,但这种违反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难免在万历帝心中暗暗种下仇恨的种子。

慈圣太后教子甚严,她好比一个有着万贯家私的女主人,丈夫死得早,孤儿寡母看管这份家业,最担心的是儿子变成一个败家子,何况这不是份普通的家业。万历登基后,她住在儿子的寝宫乾清宫,全天候24小时看管,再冷的冬天也让宫女把儿子从被窝里拉出来,督促其学习。万历帝犯了错,动不动就让他下跪。——人家虽然年少,但毕竟是皇帝。等万历帝大婚后,老妈不能再日夜看管娶了媳妇的成年儿子了,慈圣太后搬回自己的寝宫。万历帝第一座大山从头上卸掉了,老妈更多的精力放在关心同胞弟弟潞王。

凡对儿子要求严格的母亲,一般比较重视请家庭教师,而且对老师很尊重。张居正当然是先帝和太后聘请的一个非常合格的家庭教师。过去农村严母教子,对先生特别信任,常说诸如此类的话:小孩子不好好读书,不听话,你帮我好好管教,打他都不要紧,这是为他好。慈圣太后当然不能授权张居正体罚做皇帝的儿子,但那思路和农妇差不多,鼓励他严格对待万历帝。甚至拿先生吓唬万历帝——“使张先生闻,奈何!”(《张文忠公全集》)和现在差不多,很多孩子畏惧老师甚于父母。皇帝大婚后,太后还叮嘱张居正,我不在皇帝身边,先生得更加用心教导。张居正也慨然以严师自居,不顾及自己学生的特殊身份,就像对待普通学生那样悉心教导、严格要求,只差没用戒尺打手板心了。一次教万历帝《论语》,万历将“色勃如也”的“勃”字念成“背”字,张居正大喝一声,要念“勃”!吓得皇帝大惊失色,在场侍读的其他官员也惊慌失措。我估计万历帝在睡觉时也觉得张先生一双威严的眼睛在盯着自己,真如芒刺在背。张家招祸,固然有居正生前威权震主的政治原因,但这类细节不容小觑。尽管皇帝理智上可能知道先生是为了大明江山,但情感上因为张居正的严厉而屈辱感日生,那种仇恨的情绪有机会就会释放出来,人是复杂的动物,大恩成仇,赤忠招怨是常有的事呀。现在张居正死了,第二座大山不存在了。

和张居正结成神圣同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没有了外援势力大减,皇帝推翻自己头上最后一座大山的时机成熟了。

第一家庭的成员,远不如庶民那样彼此亲密无间,尽享天伦之乐,儿子要见皇帝爸爸很不容易,嘉靖晚年,他和太子干脆多年不见面,说两龙碰头不吉利。皇帝的儿孙,很难享受到正常的父爱,如此,和他们朝夕相处、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保姆”太监,相当程度地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也许因这个缘由,少年皇帝万历和天,对他们成长时的贴身太监冯保、魏忠贤十分敬重。

这冯保,还真是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不仅对皇帝照料十分细致,尤其时刻提防他接受不健康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看管现在的孩子一样,不许他进网吧,不许他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尽量净化他的成长环境。万历御极之初,内阁大院的池塘里长出白莲花,翰林院飞来一双白燕,大家以为这是祥瑞,张居正准备将这祥物敬献皇上,冯保毫不客气地对这位老搭档说:“主上冲年,不可以以异物启玩好。”(《明史·冯保传》)

因为太后和皇帝的信任,这冯保和张居正一样,气焰越来越旺,“后保益横肆,即帝有所赏罚,非出保口,无敢行者。”这是凡夫俗子很难克服的人性弱点。 对这样一个恪尽职守的奴仆,太后很仰仗,曾对冯保说“万分当心,引君当道,勿得顺从,致伤圣德。”(《神宗实录》)神宗像对张居正一样敬畏冯保,可毕竟是热血少年,天性好玩闹,每当和小太监游戏,看到冯保进来,马上正襟危坐,说,“大伴来矣”。——“大伴”是皇帝对冯保的尊称。

摊上这样严厉的母亲和老师,再加上这样一个生活秘书,可以想象皇宫中长大的万历,应当阳光灿烂的少年时代过得是何等的压抑。对自己亲生母亲他没办法怨怒,可对老师和贴身生活秘书,那就不一样,渐渐地对这位大伴的态度,由敬畏到厌烦,再到怨恨。有一天皇帝在身边两个小太监孙海、客用的引诱下,喝醉了酒。酒壮怂人胆,对冯保的怒火一下就喷发出来了,他将冯保认作养子的小太监打伤,骑马到冯保住宅,门外仗剑大呼冯保的名字,吓得冯保抱住大石头顶住宅门。第二天冯保报告给慈圣太后,太后大怒说要告太庙,废黜万历帝,另立其弟弟潞王。这下皇帝知道闯大祸了,跪下向母亲痛哭流涕地求情,诱他喝酒的两位太监被罚到南京孝陵种菜,可他心中恨死了冯保。

张居正一死,万历帝着手剪除冯保。宫内太监也多是趋炎附势的,一看冯公公快失势了,急于争宠邀功的太监张鲸帮助策划——无论太监还是大臣,踩着别人往上爬是悠久的传统,没办法,位置就那些,自己要上就必须别人倒霉,自己上了又得担心别人觊觎。张鲸将皇帝的心思传到外廷,接替张居正为首辅的张四维和冯保有过节,立马指使言官山东道御史江东之、江西道御史李植弹劾冯保。深文周纳是言官的专业,何况冯保这些年来毛病很多,于是两位言官洋洋洒洒罗列冯保当诛的罪名。皇帝立刻降职,令冯保去南京新房闲住,赏银一千两,衣服两箱,其他来源不明的财产没收。皇帝对这位劳苦功高的忠仆没有把事做绝,就在万历帝拟职处分冯保时,心中积年累月形成的畏惧感还没有消除,对出主意的张鲸说:冯伴伴来奈何?张鲸给他壮胆,说皇帝的旨意,他再狂也不敢违抗,万岁爷就就这么干,没事。

冯保家被抄,他带着早就隐匿的财产以及亲随来到南京养老。从三座大山下解放的皇帝,此时真有翻身的快感呀。

万历帝轻易就能打发冯保,再一次说明明朝太监虽然很有权势,但仅仅是寄生于皇权下面,对皇帝本人很难有威胁。明帝国的控制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标签: 冯保张居正万历

更多文章

  • 徐悱简介:南朝梁诗人,《玉台新咏》记载其赠答诗数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悱,南朝梁

    南朝(420-589)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时期杰出诗人徐悱的详细介绍,

  • 徐悱南朝梁诗人,有哪些知名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悱南朝梁诗人

    徐悱(?—524)南朝梁诗人。字敬业,东海郯(今江苏镇江丹徒人)人,徐勉第二子。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六年。幼聪敏,能属文。起家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掌书记之任。累迁洗马中舍人,犹掌书记。出入宫坊者历年。以足疾,出为溪东王友,迁晋安内史。早卒。父勉悲甚,为之作《答客喻》。妻刘令娴作文祭之,辞甚凄恻

  • 赠内 (徐悱诗)原文翻译及古诗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徐悱

    《赠内》是南朝诗人徐悱给妻子刘令娴的诗文之一,以锦荐生网、玉床满尘,“不见可怜影,空余黼帐香”等侧面描写,倾吐离妻索居、“向隅心独伤”的愁绪。作品原文日暮想清扬[1],蹑履出淑房[2]。网虫生锦荐[3],游尘掩玉床[4]。不见可怜影,空余黼账香[5]。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

  • 南北朝时期最惊心动魄的守城战:羊侃一人,便是一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北朝,羊侃

    南北朝时代是一个乱世纷纭的时代,南朝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北朝诸魏、周、齐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被隋文帝捡了最后的胜利果实,成为圣人可汗天子。在三百多年的混乱征战中,名将荟萃,有善攻的,有善守的,有善谋的,有善说的。今天说的这位将军,可说是史上最善守的将军,有他在,叛军不能前进一步;他因病去世,

  • 羊侃简介 南梁一代名将羊侃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羊侃,南北朝

    羊侃(495一549),字祖忻,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县东南)人,是南朝梁末的著名大将。年青时在北魏,曾作为偏将射杀关陇羌族酋长莫遮天生。后按其父遗志,率领部众南归梁朝,大通三年(531)到达建康,被授于徐州刺史,封高昌县侯。太清元年(547)监造寒山堰(今江苏铜山县),由于元帅萧渊明没有听从他的正确

  • 谢超宗是什么人?南北朝宋著名的文人谢超宗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超宗

    谢超宗,陈郡阳夏人,南北朝宋著名的文人,生于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九年(432年),因谢灵运受到诬陷,全家被贬谪到广州,当时谢超宗只有三岁。元嘉三十年(453年),父亲谢凤去世后,才得返回都城建康。勤奋好学,具有文才,盛得名誉,宋孝武帝大为赞赏:“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矣!”此为“凤毛麟角

  • 皇帝说谢超宗有“凤毛”,武将专门去看,为何他吓得光着脚就逃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谢超宗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才华横溢,却因为恃才傲物,做人高调,被流放岭南又诬陷而死。他的儿子谢凤也受到牵连,早早的就死去了,他的孙子谢超宗,继承了祖父的才华,受到宋孝武帝刘骏的赏识。谢超宗小时候也跟着父亲一起流放岭南,元嘉末年回到京城。他文章写得好,又好学,很快在京城就有了名气。当然,跟他是谢灵运的孙子也有关

  • 关于凤毛菱角的故事,你知道吗?谢超宗有凤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凤毛菱角的故事

    凤毛麟角的成语故事讲的是谢超宗是南朝宋人,原籍阳夏。他是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孙子。谢超宗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很漂亮,后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被传位千古笑谈的故事吧!1 凤毛麟角的故事右卫将军刘道隆在坐,出候超曰:“方侍宴至尊,说君有凤毛。”谢徒跣还内,道隆谓检觅凤毛,待至暗而去。

  • 谢朓简介 南朝齐著名山水诗人竟陵八友谢朓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谢朓,南北朝,竟陵八友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士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

  • 魏收经历了三个朝代却只做了一个朝代的历史编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收

    魏收是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曾经经历了北魏、东魏以及北齐三个朝代,但是只做过相关的魏朝历史的编写,也是《魏书》的编撰者之一,这本书在制成之后曾经被人们指认是秽史,魏收之后亲自修改了三次才装订成书,后来他还做过尚书右仆射以及太子少傅等职位,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魏收简介中有着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