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令瓒生平简介 梁令瓒生平都做过哪些事情

梁令瓒生平简介 梁令瓒生平都做过哪些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63 更新时间:2023/12/11 4:32:53

生平

梁令瓒是唐代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专家。由于中国古代史籍对科学技术的忽视,对梁令瓒的记载相当简略。从新、旧《唐书》的《玄宗本纪》和《历法志》中可以知道,身为蜀人的梁令瓒大约是与僧一行(俗名张遂,公元683-727年)同时代的人,他在天文科技上作出了相当的贡献,尽管记载相当简略,却丝毫无损于梁令瓒的科技成果在科学技术史上大放光彩。因为他创制的黄道游仪,为唐代先进历法《大衍历》的编修提供了先决条件;他同僧一行合制的水运浑天仪自动报时装置,开创了中国独特的天文钟先例,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朝在玄宗之前,以太史令李淳风编制的《麟德历》作为通行历法。这个历法较之以前的各种历法,有很大进步;但没有考虑因地轴的长期运动所带来的岁差,因而运行时间越长,误差越大。到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已不能准确地预报日食,出现了太史频奏日食不效的难堪局面。唐玄宗于是下诏,命僧一行编修新历。

僧一行精通天文历法,深知历代天文学家都注重在实测的基础上制订历法,没有天象方面的客观依据,就无法制定准确的历法。他向玄宗提出:欲创历立元,须知黄道进退,请太史令测候星变。而当时掌管天文历法和气象的国家机关太史监,因为没有黄道游仪,无由测候,难以满足僧一行的要求。

此时,正待制于而正书院的梁令瓒,是一个对浑象颇有研究的天文业余爱好者。浑象虽不是黄道游仪,但二者是关系相近的天文仪器。浑象是在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有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用来演示浑天说的表演性仪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都十分重视浑象的制作和运用,并不断地改进浑象制作技术。梁令瓒仔细地研究和分析了前人所制浑象,特别认真地观察了李淳风在唐贞观初年所改制的四游仪。他发现由于月亮轨道平面变化很快,黄道和赤道的相对位置也因岁差而发生缓慢的变化,但四游仪对这种变化却反映不出来。经过反复的试验、比较,梁今瓒摸索着将镶嵌在圆球上的固定黄道,改为能在赤道上移动的游动黄道,以表示古人所理解的岁差。他按照自己的设想,绘制了图样,又用木料制成模型,即黄道游仪,经过演示,甚为精密。

僧一行对梁令瓒的黄道游仪很感兴趣,因为这对于推算日月运行大有帮助,特别是游动黄道能符合岁差,恰好弥补了李淳风四游仪的不足。他向玄宗报告说:黄道游仪,古有其术,而无其器。昔人潜思,皆未能得。今令瓒所为,日道月交,皆自然契合,于推步尤要,请更铸以钢铁。唐玄宗立即批准了并派僧一行和梁令瓒主持。他们带领工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开元十一年铸成黄道游仪。这架天文仪器除了具有符合岁差的优点外,还能使赤道开合,观测者可以从黄道环上读出所需数据,既减少了运算层次,又增强了准确性。唐玄宗对黄道游仪非常嘉许,亲自撰写铭文,用金字书于仪轮之上,又命学士陆去泰将铸仪时间及工匠姓名,用银字书于仪盘下。

黄道游仪置于专门观察天文的灵台上,以供观测使用。僧一行运用这架仪器,做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他在测量星宿的经纬度时,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自行的现象,即发现了恒星的运动,这比欧洲的相同发现约早一千年;他根据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归算,完成了大衍历初稿。开元十七年,根据大衍历编成的历书颁行中国,经过检验,比当时的各种历法都精密得多。大衍历后来传人日本,行用近百年。

在制作黄道游仪的同时,梁今瓒又与僧一行共同制造浑天仪,并在制作过程中发明了自动报时装置,开创了中国独特的;天文钟先例。

浑天仪又叫浑仪,是反映当时先进的天文学理论浑天说的一种天文仪器。中国制造浑仪的历史相当悠久,汉代张衡已开始用水力推动齿轮,使圆球运转,正好一天一周。但到了唐代,流传下来的浑天仪已不能适用。梁令瓒和僧一行在制作黄道游仪时,认为改造浑天仪十分必要,浑天仪也应按照黄道游仪的制作方法,使黄道运行,这样,简而易从,可以制器垂象。

梁今瓒和僧一行按照黄道游仪的制作方法,经过反复努力,终于重新制成了浑天仪。新的浑天仪,用木柜表示地平,圆球的一半在地平之上,一半在地平之下,以观测朔望;木柜中各施轮轴,钩见关缫,交错相持,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浑天仪采用传统方法,以水为动力,使其自转,因而称为水运浑天。这个水运浑天仪一昼夜自转一周,正好和周天恒星的运转相一致。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还能表现日升月落,当然比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更加精巧、复杂了。所以,当水运浑天仪造成之后,置于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观看后,无不为其制作精妙,测定朔望、报告时辰准确而叹服,共称其妙。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木人每辰(合现在两个小时)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当然应该说是运用机械原理而制成的古代机器人。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计时机械,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是现代机械类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才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尽管这架水运浑天仪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便因铜铁渐涩,不能自转而进入博物馆了。但是,梁令瓒和僧一行却以获得天文钟的发明权而永垂史册。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中说:梁令瓒和僧一行所发明的平行联动装置,实质上就是最早的机械时钟,是一切擒纵器的祖先,走在欧洲14世纪第一具机械时钟的前面;西方关于钟表装置是14世纪早期欧洲的发明这一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梁今瓒除了制造天文仪器而外,亦工篆书,擅画人物,是唐代著名画家之一。他所画的人物,也是同天文紧密联系着的,存世作品有《王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极受称誉。据《图绘宝鉴》记载,宋代名画家李伯时赞扬梁令瓒的人物画甚似吴生,能和当时的著名画家吴道子相比美,其画艺的高超已不言而喻了。

标签: 唐朝唐玄宗吴道子

更多文章

  • 唐朝画家梁令瓒简介 梁令瓒 全世界最早的机械钟发明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公麟,唐朝画家

    梁令瓒,生卒年不详,唐朝画家、天文仪器制造家。汉族,蜀(今四川)人。官率府兵曹参军。开元九年(721年),玄宗命僧一行改造新历(大衍历),而无黄道游仪测候;令瓒因创制游仪木样。一行称其所造能契合自然,对推步大有帮助。后又与一行创制浑天铜仪。亦工篆书,擅画人物。存世作品有《五星及二十八宿神形图》一卷,

  • 王仙芝生平都做过哪些事情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农民起义,唐僖宗,黄巢

    王仙芝(?—878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贩私盐,出没江湖,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人,于乾符元年(874年),聚众数千人,揭竿长垣,878年,所领导的义军被曾元裕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自己在突围中不幸战死。人物生平王仙芝,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人﹐贩私盐时奔走各地,

  • 王仙芝受降之谜:唐末农民军领袖王仙芝变节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仙芝,黄巢起义

    由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古代第一次高举“平均”旗号的农民战争,在历史上颇具影响。然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在长达九年的起义过程中,王仙芝曾经接受唐朝政府的诱降。史书的这些记载可信吗?现存的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籍中一致记载,王仙芝曾在新州受唐刺史裴偓的诱降,引起起义军内部分裂,与黄

  • 唐末农民军领袖王仙芝变节说:早就出卖了黄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巢,王仙芝,起义,

    由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古代第一次高举“平均”旗号的农民战争,在历史上颇具影响。然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在长达九年的起义过程中,王仙芝曾经接受唐朝政府的诱降。史书的这些记载可信吗?现存的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籍中一致记载,王仙芝曾在新州受唐刺史裴偓的诱降,引起起义军内部分裂,与黄

  • 解密:唐末大宦官田令孜缘何能专权控制朝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宦官,田令孜,

    专权的唐末宦官,已经成为唐王室肌体上的大毒瘤,由此而至的王朝的败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唐末专权宦官田令孜,四川人,本姓陈,字仲则。在唐僖宗李儇为普王时,他负责侍候普王起居,经常与之同吃同睡同玩。李儇即位后,称他为“阿父”,将他升为左神策军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占长安,田令

  • 唐朝宦官田令孜:权倾朝野拥立 唐僖宗做摆设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僖宗,田令孜,郭琪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春,唐僖宗李儇“銮驾”回到阔别五年之久的长安。成都虽然不错,但“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此时的长安虽然经过五年多的战火被弄的破烂不堪,但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家,狐死尚且首丘,况僖宗乎!这位十二岁就被宦官拥立轻松坐上了那把尊贵的龙椅的皇帝,几乎成了个摆设,负责打理朝政的都是些有权

  • 庞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庞勋起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唐懿宗,农民起义

    庞勋起义,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广西桂林)戍兵发动的反唐农民起义。唐咸通六年(865年),唐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两千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

  • 揭秘:荣国夫人为什么要恨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荣国夫人

    荣国夫人杨氏,出身隋朝宗室,父杨达,伯父为隋朝观王杨雄。韩国夫人武顺、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郭孝慎夫人武氏的母亲,史书上记载杨氏和外孙贺兰敏之有乱伦的暖昧关系。贺兰敏之,鲜卑族后裔,荣国夫人大女儿武顺的儿子,武则天的外甥。他跟荣国夫人之间除了祖孙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网络配图贺兰一门在贺兰安石没死之前,

  • 荣国夫人为什么讨厌自己的女儿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荣国夫人,武则天

    贺兰敏之,鲜卑族后裔,荣国夫人大女儿武顺的儿子,武则天的外甥。他跟荣国夫人之间除了祖孙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贺兰敏之剧照贺兰一门在贺兰安石没死之前,可以说是血统高贵的。但在贺兰敏之的父亲死后,他的母亲、妹妹,甚至他自己都成为武氏与李氏的玩物。他的母亲因毒害武则天未果,自杀而亡,妹妹也在后宫的争斗中被害

  • 武则天母亲荣国夫人杨氏在唐高宗时地位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荣国夫人,唐高宗

    杨氏虽然是李唐王朝的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妻子,不过她的一切荣誉皆因女儿武后而有,随着女儿的步步高升,杨氏也因此得到了一系列的头衔。武后在永徽六年被封为皇后,其父武士彟父凭女贵,按制封为周国公,杨氏则封为应国夫人——虽然按理来说丈夫是周国公,妻子也应该是封号相对应的周国夫人,但是因为唐高宗早在一登基时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