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赜怎么读 萧赜生平简介 萧赜是怎么死的

萧赜怎么读 萧赜生平简介 萧赜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39 更新时间:2024/1/1 18:52:57

齐武帝萧赜[zé](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昭皇后刘智容,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在位。

建元元年(479年),被立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齐高帝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

萧赜怎么读

萧赜[zé]

萧赜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年),萧赜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青溪宅第中,据说萧赜出生当天夜里他的母亲刘智容梦到有龙盘踞在屋上,因此他的父亲萧道成给他取小名为“龙儿”。

萧赜最初担任寻阳国侍郎、州西曹书佐、赣县县令等职。泰始二年(466年),南朝宋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谋反,萧赜因不顺从刘子勋,而被南康相沈肃之关在南康郡的狱中。后来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等攻破郡城迎救萧赜出来。沈肃之率领将吏数百人追击,萧赜和身边的人拒战,生擒沈肃之,斩首一百多人,于是率领身边的一百多人举义兵。始兴相殷孚率领一万兵力前往寻阳投靠刘子勋,有人建议萧赜截击殷孚,萧赜考虑到寡不敌众,便退避屯兵在揭阳山中,招兵买马发展到三千人。刘子勋派遣其部将戴凯之担任南康相,又任命军主张宗之部一千多兵力前往协助。萧赜带领部队前往南康郡,在南康口击退戴凯之别军军主程超的数百人,又进击张宗之,大败张宗之部并将其斩首,于是兵围南康郡城。戴凯之以数千人固守,萧赜亲率将士尽日攻城,终于攻陷,戴凯之逃走,萧赜杀死刘子勋所任命的赣县县令陶冲之。萧赜便占据郡城,派遣军主张应期、邓惠真三千人袭击豫章。刘子勋派遣军主谈秀之等七千人,与张应期在西昌对峙,修筑营垒,双方多次交战难决胜负。听说萧赜准备亲自来战,谈秀之等便退散而去。叛乱平定后,朝廷调萧赜进京担任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封西阳县子,兼任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刘韫抚军长史、襄阳太守。又另封赣县子,食邑三百户,萧赜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于是转任宁朔将军、广兴相。

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谋反,萧赜派兵袭击寻阳,抵达北峤时,叛乱已被平定,升任晋熙王刘燮的安西谘议,萧赜没有接受,又回到自己的领郡。转任司徒右长史、黄门郎。

元徽四年(476年),朝廷任命萧赜为晋熙王刘燮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元徽五年(476年),宋顺帝刘准即位,调任晋熙王刘燮为抚军、扬州刺史,并让萧赜为担任左卫将军,辅助刘燮一起到任。同年十二月,沈攸之起兵反叛,当时朝廷的决定还没下达,萧赜看到中流可以待敌,便领兵占据盆口城作战守的准备。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听说后大喜道:“真不愧是我的儿子!”萧赜要求西进讨敌,但没有得到批准,于是派遣偏军支援郢城。当时平西将军黄回等都受萧赜的节制调度。加任萧赜为冠军将军、持节。

升明二年(478年),沈攸之的叛乱被平定,朝廷转任萧赜为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征虏将军,江州刺史,仍旧持节。封闻喜县侯,食邑二千户。同年调任侍中、领军将军。并赐给鼓吹乐队一部。府中设置佐史。兼任石头戍军事。不久又加任持节、督京畿诸军事。

升明三年(479年),转任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闻喜公,仍旧持节、都督、领军不变。配给班剑二十人。同年三月,萧道成受封为齐公,立萧赜为齐公世子,改加任侍中、南豫州刺史,赐给油络车、羽葆、鼓吹,增班剑仪仗为四十人。将石头作为世子宫,设置左右卫率以下属官,官署、服制和东宫完全相同。后进爵齐王太子。

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受禅登基,建立南朝齐,是为齐高帝,立萧赜为皇太子。

登基

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齐高帝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下诏命征镇、州郡长官、军屯营部,各行丧三天,不得擅离职守;驻守都市的戍卫部队,一律不得回来。同年三月十一日,齐武帝根据齐高帝遗诏,任命司徒褚渊为录尚书事、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六月初一日,齐武帝立长子萧长懋为皇太子。

萧赜是怎么死的

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萧长懋去世,谥号文惠太子。[ 四月十四日,齐武帝立萧长懋的长子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

同年七月,齐武帝患病。七月三十日,齐武帝病危,下诏让皇太孙萧昭业继承皇位,让百官尽心辅佐,丧礼从简,将自己选定的葬地定名为景安陵,不准出家为僧尼,不准建造塔和寺院。当天萧赜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九月十八日,安葬于景安陵。

标签: 萧赜南北朝皇帝

更多文章

  • 齐武帝萧赜简介 与北魏通好,南朝齐第二任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北朝皇帝,齐武帝

    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刘智容。南朝齐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在位),病死,葬景安陵。年号永明。人物生平武帝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即位后,就下诏说:“比岁未稔,贫穷不少,京师二岸,多有其弊。遣中书舍人优量赈恤。”不久,再次下诏说,“水雨频降,潮流荐满

  • 历史上三位同朝同音名的皇帝:刘裕 刘彧 刘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朝,刘裕,宋国,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们向来对与自己同名,或者同音名者很是忌讳。他们认为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不敬,而且还会对自己的统治有影响,严重破坏了自己的运势,不利于长久统治。因此,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帝王因同名、同音名之忌都曾经改过名字。笔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了。奇怪的是,历史上曾经在同一个朝代出现过三个同音名的皇帝,

  • 宋后废帝刘昱的身世:南朝宋明帝刘借腹生子之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皇帝,刘昱

    宋后废帝刘昱,(公元463年—公元477年),字德融,小字慧震,是刘宋第八任皇帝。他虽然是宋明帝刘彧与贵妃陈妙登的长子,但是由于陈妙登曾经为李道儿的侍妾,所以刘昱的身世也一直被人所质疑。对于后废帝刘昱的身世,史称刘昱是陈妙登与李道儿所生,所以民间都称呼刘昱为李氏子。刘昱后来也自称李将军或李统。说到宋

  • 宋后废帝刘昱简介 杀人成瘾的刘宋第八任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皇帝,后废帝刘昱

    宋后废帝刘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是刘宋第八任皇帝。虽然是宋明帝与贵妃陈妙登的长子,但是由于陈妙登曾经为李道儿的侍妾,所以刘昱的身世也一直被质疑。472年宋明帝死后,刘昱即帝位。虽然刘昱小时聪敏,但是个性相当残虐,常常亲手杀人,并到街巷中扰民,杀人成瘾,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而且刘昱喜怒无常,左右稍

  • 南朝皇帝刘彧:即位前因为过度肥胖而被当猪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北朝,皇帝,刘彧,

    刘彧估计是中国史上有记载的最胖的皇帝,在他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刘彧因身体肥壮,前皇帝刘子业称他为猪王,在地上掘坑注入泥水,把刘彧的衣服脱光扔进坑里。再用木槽盛饭拌以杂菜,命他像猪一样爬在地上吃。南朝的宋废帝刘子业因为酷虐被弑后,宋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湘东王刘彧继位,是为宋明帝。刘彧少年的时候风姿端雅,很早

  • 南朝皇帝刘彧:唯一向臣子借“种”生子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昏君,刘彧,南北朝,

    自己生不出儿子,只好派心爱的女人去别处借种,这是宋明帝刘彧的无奈。如今科技发达,“借种”可以通过人工授精,从而避免男女之间的肉体接触。只可惜刘彧不是现代人,他生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所以为了得到儿子,只好让自己的女人与别的男人肉搏一番了。在正史记载中,“借种”生子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唯有刘彧。

  • 宋明帝刘彧简介 奢侈无度南朝宋王朝自此衰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北朝皇帝,宋明帝

    宋明帝(439-472)即刘彧,汉族。小字荣期。庙号太宗。宋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为南豫州刺史,入朝遣人刺杀前废帝,自立为帝。泰豫元年(472年)病卒。为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即位初任贤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乱,末年好鬼神,多忌讳,奢侈无

  • 刘厚德哭宋孝武帝刘骏殷淑仪:竟哭出个锦绣前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厚德,刘骏,南朝,

    南朝刘宋的第五个皇帝刘骏,虽说治国理政没啥本事,但若论起荒淫无耻来,却让人有惊掉下巴之感。刘骏于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被封为武陵王。史载他性格乖戾,举止轻佻、放荡,一直不得其父刘义隆宠信,因此长期郁郁不得志。后来他被其父宋文帝刘义隆改迁雍州刺史、江州刺史,此后一直镇守外州,算是远离了权力中心。他

  • 南朝的细柳营事件:谢庄拒绝给孝武帝刘骏开城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孝武帝,刘庄,南朝宋,

    话说谢庄任职时的皇帝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有才却很荒淫奢侈,因为喜欢狩猎,常荒废政事。有一天,皇帝打猎深夜归来,下旨命令开城门。当时的谢庄官居侍中,负责城门保卫,居然拒不奉旨,说皇帝的信物不可信,要亲笔命令。折腾了好一番后,他才为皇帝开了城门。上畋游无度,尝出,夜还,敕开门。侍中谢庄居守,以棨信或虚,

  • 宋孝武帝刘骏简介 继位后刘宋王朝从此走向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皇帝

    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453年,太子刘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势力,夺取了皇位。年号“孝建”、“大明”,史称孝武帝。人物简述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