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德林《从驾还京》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李德林《从驾还京》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83 更新时间:2023/12/18 14:16:13

还不知道:李德林《从驾还京》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此诗当作于隋初。在开皇中,隋文帝屡次巡游,此诗当系随从文帝车驾还京而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驾还京

至仁文教远,惟圣武功宣。

太师观六义,诸侯问百年。

玄览时乘隙,训旅次山川。

镇象屯休气,华盖翼飞烟。

鼓奏千人响,旗动七星连。

峻岭戈迴日,高峰马煦天。

姑射神游罢,萧关猎骑旋。

更待东山上,看君巡狩篇。

赏析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颂德之作。诗的结句“更待东山上,看君巡狩篇”,用《诗经》中“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诗序》)而作《东山》一诗的典故,勉励文帝完成统一天下之大业。我们将其与《隋书本传》中所记载的李德林每对文帝赞平陈之计,并著《天命论》以上之相参读,可以看到诗开头所云“至仁”、“惟圣”并非只是泛泛的歌颂,而是对隋文帝励之以宏志,期之以重望,表现出作者、也表现出一个新的统一王朝开国伊始的向上气象。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为讲究。这首先表现诗的开端、中段和结尾各具特色。先看开端,作者是以议论入笔:“至仁文教远,惟圣武功宣。太师观六义,诸侯问百年。”其意思是歌颂朝廷文治武功,国祚绵长。文教即文明教化,主要体现在礼乐法度。太师为古代乐官之长,六义即风赋雅颂比兴,在周代,诗是被朝廷作为教化工具的。第四句之“问”,即聘问之意,《周礼·秋官·大行人》云:“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而“百年”乃极言事业之久长,班固《西都赋》有云:“国籍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诗此句谓属国藩邦时相聘问。全诗以上述四句突起于篇首,立意高远,声音正大,格调宏亮,庶几合廊庙之体。

从“玄览”而下八句,是全诗的中间部分,在这里,诗由上面的议论转入对从驾还京场面的具体描写,作者首先用“玄览时乘隙,训旅次山川”两句作交代,写文帝当国事有暇,出京巡游,以察万物,而军旅相随,整肃有致。玄览,意为深察,训旅,是训练有素的军队。随后,作者由近及远对从驾还京场面进行描绘。“镇象屯休气,华盖翼飞烟”两句,是近写车驾巡游还京。“镇象”,“镇”疑指镇圭,其以四镇之山为饰,天子守之,表示以安四方。华盖是车驾上华美的伞盖。这两句诗用镇象、华盖来写车驾,以部分指代全体,又用休气、飞烟来渲染其气势,铺张得体。“鼓奏千人响,旗动七星连”两句,描写由近及远,作者从地面上的鼓竞人喧,写到旗帜飞舞与天上七星(指北斗星)相连,从听觉写到视觉,极意夸写车驾还京的热闹场面。“峻岭戈迴日,高峰马煦天”两句,则用笔更远,写到远处山岭上戈戟林立战马万千的壮观景象。“戈迴日”借用《淮南子·览冥》中所记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而日暮,援戈㧑日,日为之返三舍的典故而易其意,用以表现从驾队伍的声威气势,设想神奇,夸张惊人。从“玄览”至此八句,作者由点到面,由近及远,写得场面宽大,层次井然。

诗的最后四句,作者以“姑射神游罢”一句收住前面的具体描绘,“姑射神游”当出自《庄子·逍遥游》,在《逍遥游》中有所谓“藐姑射之山”,在这里,作者用以指代文帝的巡游。“萧关猎骑旋”一句,一方面是用汉武帝元封四年北出萧关、猎新秦中的典故以指文帝此番巡游,而另一方面,萧关历来为重要边塞关口,故此句又是暗引边事。紧接着末句“更待东山上,看君巡狩篇”则进一步补足“萧关”句意,勉励文帝平边守土,系念国事,一统天下,如此,则车驾巡游,非仅为观览山水张扬声势而已,诗至此,意思翻进一层,可谓曲终奏雅。纵观全诗,作者开端用议论入笔,立意于先,思绪通贯;中段用描写之笔,场面开阔,具体生动;结尾用逸宕之笔,使有远意,发人深省。全篇气度正大谨严,诗体高华安雅。

此外,这首诗在遣词造句和使事用典上也是很讲究的。全诗的词采典赡整饬,尤其是中间描写的部分,用字常见斟酌,语不轻下。如“华盖翼飞烟”句,作者写车驾伞盖被风吹动,随着云烟的升腾,仿佛要张翼而飞,用一“翼”字,将其原来名词的词性变为动词,就把这一动态逼真地写出来了。这使我们容易想起后来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景的佳句“有亭翼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词语的选择上,如“玄览、训旅、镇象、华盖、峻岭、高峰”等等,大多典要、高华、壮丽。而全诗十六句,除尾句明显不对仗之外,其他每两句之间多作对仗,且大多非常工整,因此诵读全诗,觉声调铿锵,雄整而浏亮。诗中用典较多,但均贴切,对诗意的完整表达和进层开拓,起了很好的作用,也在诗风上给这首诗赋予了古雅博赡的色彩。凡此,都表现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的成功。《隋书本传》称李德林学富才优,工于辞章,在当时誉重邺中,声飞关右,从此诗亦足窥斑见豹。

标签: 李德林隋朝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的叔叔杨爽,行军打仗战无不胜却死的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

    在隋唐演义,兴唐传等有关隋唐的评书,小说以及戏剧中,杨林无疑算是隋朝武一号的人物,他武功高强,手使一对水火囚龙棒,为保隋朝的江山,东征西讨,长年征战在外,征伐瓦岗山都有三次。成为隋炀帝杨广所主要依仗的支柱人物,被称为靠山王,在演义中, 他号称天下第八条好汉,九老兴隋中的九老之一。一度成为瓦岗群雄最难

  • 杨林的原型 他的人物原型是隋朝将领杨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林的原型

    杨林的原型,我们在电视剧《隋唐演义》里看到杨林,他是个长相俊美,有胆有识的人,这个人不是小说虚构的,话说杨林这个人是有历史人物原型的。他的人物原型是隋朝将领杨爽,也就是隋文帝的兄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杨林的历史原型杨爽(563~587), 隋朝将领。字师仁,小字明达。弘家华阴(今属陕西) 人。隋文帝

  • 王世积周隋时期将领生平简介,王世积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

    王世积,阐熙新渼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腰带十围,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隋文帝受禅,进封宜阳郡公。高颎美其才能,甚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

  • 【隋书·王世积传】原文翻译,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世积

    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高颎美其才能,盛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言。未几,

  • 隋朝名将梁睿,手握重兵逃脱猜忌保全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

    隋代北周之际,周宣帝将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太子宇文衍,周宣帝死后,杨坚以外戚的身份在内臣的帮助下掌握了朝政,代替了出京的五王。杨坚后来在众臣的拥立下代北周为帝,但是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在杨坚称帝之前,在地方有三场起义,其中一场便发生在益州,发生在益州的叛乱便与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有关,此人便是梁睿。公

  • 梁睿为什么一个皇帝握手,马上辞官回家养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梁睿

    自古以来都有良将功臣难善终的说法,而历史上也有不少因功高震主而被处置的功臣,对于功臣来说,皇帝这样的做法令他们心凉的不止一点点。大概是这样的前车之鉴太多了,所以后世的聪明人渐渐学会了从皇帝的举动中,察觉皇帝对自己的态度。若是绝对的信任,那么自己自然安全, 若是有什么异常举动,显然是皇帝对自己有所忌惮

  • 梁睿简介 隋朝时期名将袭爵广平郡公梁睿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睿,隋朝,隋朝名将

    梁睿(公元531年—公元595年4月13日),隋朝名将。梁睿的父亲梁御曾为西魏太尉。梁睿“少沉敏,有行检”(《隋书·梁睿列传》)。宇文泰任西魏相国时,因为梁睿是功臣之子,所以将其收养于宫中数年,并命诸子与梁睿交游,同师共业,交情甚厚。梁睿七岁袭爵广平郡公,累加仪同三司。魏恭帝时加开府,改封为五龙郡公

  • 霸气王颁:夜掘皇陵报父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颁

    在古代南梁时期有一个孝子,此人名叫王颁。他有一段隐忍三十年后为父报仇的残忍事迹。王颁是山西祁县人,南梁名将王僧辩的次子。在历史上,王僧辩大名鼎鼎,堪称一代枭雄。侯景叛乱后,南梁陷入混乱,侯景一手遮天,简文帝萧纲形同傀儡。大宝二年 (551年),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以王僧辩为大都督,领军讨伐侯景,获

  • 杨杲:隋炀帝杨广第二子,江都之变时被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杲,隋朝

    杨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炀帝杨广,母萧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业九年(613年),年仅六岁,封为赵王。不久授光禄大夫,拜河南尹。杨杲聪敏,美容仪,隋炀帝写的词赋,多能诵之。性至孝,见炀帝不食,亦终日不食。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政

  • 杨杲是什么人?杨广之子杨杲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

    杨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炀帝杨广,母萧嫔。大业九年(613年),年仅七岁,封为赵王。次年八月,隋炀帝巡行北疆,突厥攻雁门关,箭射到隋炀帝面前,隋炀帝害怕,抱着杨杲哭得眼睛都肿了。不久授光禄大夫,拜河南尹。杨杲聪敏,美容仪,隋炀帝写的词赋,多能诵之。性至孝,见炀帝不食,亦终日不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