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韦见素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韦见素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0 更新时间:2023/12/26 1:01:12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韦见素(697年-762年1月),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

韦见素出身于京兆韦氏南皮公房,历任相王府参军、卫佐、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侍郎,袭爵彭城郡公。

天宝十三年(754年),韦见素在杨国忠的推荐下,升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安史之乱后随唐玄宗入蜀,升任侍中,进封豳国公。后随房琯等人赴灵武辅佐唐肃宗,肃宗因韦见素为杨国忠所举荐便免去其宰相之职,改任尚书左仆射。至德二年(757年)五月,韦见素因随侍玄宗入蜀之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上元元年(760年),韦见素以患足疾为由请求退休,宝应二年(763年),韦见素去世,时年76岁。追赠司空,赐谥忠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韦见素年轻时考中进士,授相王府参军,后历任卫佐、河南府仓曹、大理寺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谏议大夫,并袭父爵为彭城郡公。

累职拜相

天宝五年(746年),韦见素充任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道黜陟使。他察看各地风俗,弹劾州县官吏,所到之处无不肃然。韦见素回朝后,升任给事中,不久又担任检校工部侍郎,改任尚书右丞。

天宝九年(750年),韦见素改任吏部侍郎,并加银青光禄大夫。他生性仁恕,主持考选多年,行事公允,深受称赞。当时,右相杨国忠专权,左相陈希烈唯唯诺诺,毫无建言,唐玄宗对此非常不满。

天宝十三年(754年),京师大雨,引发水灾。唐玄宗认为宰相失职,才天降凶兆,便罢免陈希烈,命杨国忠选取继任者。杨国忠认为韦见素性格柔顺容易控制,便举荐韦见素为相。唐玄宗也因韦见素曾任职相王府,对自己有旧恩,同意韦见素拜相。八月,韦见素被任命为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学士,并管理门下省事务。韦见素对杨国忠非常感激。

扈从入蜀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请求以蕃将三十二人取代汉将,唐玄宗批准。韦见素对杨国忠道:“安禄山素有异心,如今又用胡人取代汉人,恐怕马上就要反了。”便与杨国忠去见唐玄宗,具陈安禄山反状,唐玄宗不听。后来,韦见素又数次进言,唐玄宗仍旧不信。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

至德元年(756年),叛军攻陷潼关,进逼长安。六月,唐玄宗逃出长安,在杨国忠、韦见素等人的扈从下前往蜀地。行至马嵬坡时,禁军哗变,围攻行宫,杨国忠等人尽皆被杀。韦见素也被乱兵打伤,幸亏陈玄礼相救,才幸免于难。唐玄宗得知,命寿王李瑁前去抚慰,并赐药给他。七月,唐玄宗抵达巴西郡,任命韦见素为左相、武部尚书。到达蜀郡后,韦见素又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豳国公。

辅佐肃宗

同月,皇太子李亨在灵武受众将拥戴,继位称帝,是为唐肃宗。但由于路途遥远,音讯不通,唐玄宗尚不知情。八月,唐肃宗的使者到达蜀地,通报肃宗继位之事。唐玄宗遂命韦见素与宰相房琯前往灵武,正式册立唐肃宗为帝。韦见素临行前,唐玄宗对他道:“皇帝自幼仁孝,朕早有传位之意,但因故拖延至今。如今皇帝继位,朕如释重负。你们此番前去,要尽力辅佐皇帝,早日收复中原。”

九月,韦见素等人在顺化郡拜见唐肃宗,传达唐玄宗禅位之意,并随从前往彭原郡。唐肃宗为皇太子时,便听闻房琯的名声,因此对他倾心相待。而韦见素因以前依附杨国忠,唐肃宗对他颇为冷遇。757年(至德二年),唐肃宗抵达凤翔,便罢免韦见素的宰相之职,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

唐肃宗到达凤翔后,时值战乱,纲纪制度尚未健全,特别是选官制度非常混乱。肃宗因叛乱未平,为示宽大,对此未加整治。韦见素进言道:“臣主持考选多年,深知此弊。现在天下未平,官吏缺额不多,问题不大。但若总是没有章法,恐怕难以长久。”唐肃宗深以为然。

这时,房琯兵败降职,崔圆崔涣相继罢相,唐玄宗任命的宰相,全都被肃宗罢免。五月,韦见素改任太子太师。十一月,唐肃宗返回长安,命韦见素到蜀地迎接唐玄宗。十二月,唐玄宗回到长安,唐肃宗为此大赦天下。韦见素因保护玄宗入蜀之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

病逝

上元元年(760年),韦见素以患有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得到唐肃宗的批准。

宝应元年(763年)十二月(1月),韦见素病逝,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司空,赐谥忠贞。

轶事典故

唐玄宗曾梦到自己从殿上跌下,有个孝子又把他扶了上去,醒后便告诉了高力士。高力士道:“孝子穿素衣,这是指韦见素呵。”玄宗深感有理,几天之后便把韦见素从吏部侍郎提拔为宰相。

人物评价

刘昫:禄山狂悖已显,玄宗宠任无疑,见素知国危,陈庙算,直言极谏,而君不从,独正犯难,而人不咎,出生入死,善始令终者鲜矣。时论以见素取容于国忠,无言匡大政。且国忠恃内戚,弄重权,沮林甫奸豪,取其大位,若见素之孤直,岂许取容?盖祸胎已成,政柄久紊,见素入相余年,言不从而难作,虽有周、孔之才,其能匡救者乎?

宋祁:国忠本与安禄山争宠,故捕吉温以激其乱,阴储蜀赀,待天子之出,则己与韦见素流涕争禄山反状,将信所言,以久其权。见素能言禄山反,不能言所以反,是佐国忠败王室也,玄宗不悟,仍相之。卒为后帝所薄,然犹完其要领,幸矣。谓见素为前知,果非也。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一篇:《王去荣不宜赦罪议》。

标签: 韦见素唐朝

更多文章

  • 李适之为相 李适之的罢相作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适之为相,李适之罢相

    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派人治水,收效甚微,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于是,朝廷下诏,令李适之担任治水要职。李适之修筑了上阳

  • 李适之怎么进入了大唐王朝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适之,李适之生平简介

    李适之为相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派人治水,收效甚微,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于是,朝廷下诏,令李适之担任治水要职。李适之

  • 牛仙客:一个靠提高国民经济收入而当上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牛仙客

    牛仙客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通过牛仙客简介得知,牛仙客生于公元675年,卒于公元742年,是甘肃灵台人。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均有记载牛仙客简介。牛仙客出生贫寒,早年间,牛仙客曾在家乡鹑觚县的府衙里担任小吏。当时鹑觚县县令付文静非常其中牛仙客,认为牛仙客是一位可塑之才。牛仙客等到付文静担

  • 牛仙客究竟是谁?关于牛仙客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牛仙客,宰相,唐朝

    牛仙客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通过牛仙客简介得知,牛仙客生于公元675年,卒于公元742年,是甘肃灵台人。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均有记载牛仙客简介。牛仙客出生贫寒,早年间,牛仙客曾在家乡鹑觚县的府衙里担任小吏。当时鹑觚县县令付文静非常其中牛仙客,认为牛仙客是一位可塑之才。等到付文静担任任陇

  • 唐朝诗人张九龄是怎样的人?张九龄当过宰相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九龄,唐朝

    说起张九龄,大家估计会想起李白,想起张九龄的诗歌,却没多少人知道他当过宰相,只因其诗歌造诣太高,他做宰相时的功绩反而被忽略了。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字子寿,一字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张九龄的诗歌当首推《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

  • 唐朝张九龄官居何位?张九龄的祖上是干嘛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九龄,唐玄宗,唐朝

    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其家族显赫,祖上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张九龄自小聪颖,七岁就能写文章。在唐中宗景龙三年中进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步入仕途。在唐玄宗登基后,赏识张九龄的才识,升其为拾遗。

  • 唐朝贤相张九龄:用下棋比喻国家大事智谏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玄宗,张九龄,李林甫

    《唐诗三百首》的开篇是张九龄的《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首五言超然洒脱,清新淡远,被清朝蘅塘退士选为开篇,千古传承。其实,张九龄还是著名的贤相。一次,唐玄宗喜欢上了下棋,当他知道张九龄是下棋高手时,便常找他下棋。玄宗当然不是张九龄的对手,却总是不服输,天天都要他陪自己下棋,非要分出个子

  • 开元三贤相之张九龄:唐玄宗把他当做任职的标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九龄,开元,贤相,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

  • 张九龄简介 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张九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九龄,唐朝,唐朝丞相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 韩休简介 唐朝大臣工部侍郎尚书右丞韩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休,唐朝,唐朝大臣

    韩休(673——739)唐朝大臣,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先天元年,登文可以经邦科,累授桃林丞。又举贤良方正科,授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十二年出为虢州刺史。以母丧去职。服除,除工部侍郎、仍知制诰。迁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三月,拜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