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齐大将陈显达:南齐重臣却被迫举兵谋反后身死

南齐大将陈显达:南齐重臣却被迫举兵谋反后身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07 更新时间:2023/12/8 7:04:05

陈显达(427—500),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中国杰出军事家、政治家。仕南齐官至太尉,封鄱阳郡公。后因为皇帝擅杀大臣,恐惧之下起兵反叛,最终兵败被杀,时年七十二岁。

焦墟之战

467年(泰始三年)五月,陈显达奉中领军沈攸之之命率千人助守下邳。八月,沈攸之领兵北出。魏将尉元遣孔伯恭率步骑1万迎战,又将宋军前战所败受伤者送还沈攸之,以沮其气。此时,明帝后悔出兵,下诏让沈攸之撤军。沈攸之进至(今江苏宿迁西北),距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50里。陈显达引兵前去迎接,但在睢清口被孔伯恭击败。沈攸之遂引兵退,孔伯恭率军追击,沈攸之大败,退保陈显达营。不久,宋军溃散,退驻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甘罗城)。

468年(泰始四年),封彭泽县子,邑三百户。历马头、义阳二郡太守,羽林监,濮阳太守。

建康之战

474年(元徽二年)五月十二日,宋桂阳王刘休范举兵起事。十六日,率众2万、骑兵500自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出发,昼夜兼程,直扑建康(今南京)。右卫将军萧道成率军迎战,陈显达与其他将领率舟师与刘休范军接战,颇有杀获。刘休范被杀后,萧道成欲还守宫城,有人对萧道成说:“桂阳虽死,贼党犹炽,人情难固,不可轻动”(《南齐书·陈显达列传》)。萧道成纳其言,派陈显达率司空参军高敬祖自查浦渡淮,缘石头城北道入承明门,屯东堂。时宫中恐动,得知陈显达已,众心乃安。于是陈显达引兵出战,大破杜黑骡于杜姥宅。作战中,飞矢贯穿陈显达左眼,拔箭而镞不出。时地黄村有一个姓潘的老妪善于禁术,她在柱子上钉上一枚钉子,然后在周围徐徐走动,渐渐产生出气,钉子便拔了出来,陈显达闻知便请她把自己左眼中的箭头禁了出来。

陈显达因功被封为丰城县侯,邑千户,又转游击将军。不久,为使持节、督广交越三州湘州之广兴军事、辅国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进号冠军。

巴丘之战

477年(元徽五年)七月,萧道成杀后废帝死,拥顺帝即位。十二月,车骑大将军沈攸之以萧道成杀君另立为由,举兵反萧。陈显达派军增援萧道成。长史到遁、司马诸葛导劝陈显达说:“沈攸之拥众百万,胜负之势未可知,不如保境蓄众,分遣信驿,密通彼此”(《南齐书·陈显达列传》)。陈显达闻后,遂将二人杀死,并写信给萧道成,表示归附。萧道成以陈显达为使持节、左将军。陈显达进至巴丘时,沈攸之已被平定。陈显达又升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又转前将军、太祖太尉左司马。后又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领卫尉。

479年(建元元年)三月11日

,萧道成称帝,是为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齐。同月,陈显达被封为中护军,增邑千六百户。不久,又转护军将军。

480年(建元二年),北魏进攻寿阳,淮南骚动。齐高帝以陈显达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不久,北魏退军。后陈显达迁都督益宁二州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领宋宁太守,持节、常侍如故。

益州平乱

时益州大度(今四川西部大渡河支流)民屡被官府贬称为“獠”,他们恃险起事,历任益州刺史均无可奈何。陈显达出任益州刺史后,于永明二年(484年)十月,遣使责令大度民以租粮财物赎罪。大度民首领拒绝,并口出不逊地说:“两眼刺史尚不敢调我,况一眼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六》)!并杀其来使。陈显达得知后,分遣将吏,声言出猎,于夜间偷袭大度,将男女老幼一律斩杀。此后,益州山夷都被震服,无人再敢作乱。是年,陈显达被征为侍中、护军将军。

南阳之战

487年(永明五年)正月,齐“荒人”桓天生自称是原篡晋称帝桓玄的宗族,与雍、司(今湖北、河南交界一带)二州蛮族联合起事,占据南阳(今属河南)故城,请魏发兵南攻。齐武帝萧赜命代理丹阳尹萧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今河南信阳一带),司州诸军皆受其节度。又命代理护军将军陈显达率征虏将军戴僧静等水军开赴宛、叶(今河南西南部),雍、司诸军均受陈显达节度,共同讨伐桓天生等。

桓天生引魏兵万余人至泌阳(今河南泌阳),陈显达遣戴僧静等与其战于深桥(今属河南泌阳),大破魏军,杀获以万计。桓天生退保泌阳,戴僧静领兵围攻,不克而还。不久,桓天生又引魏兵攻齐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舞阴守将殷公愍拒而反击,杀其副手张麒麟,桓天生受伤退走。三月,齐武帝以陈显达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镇北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进据舞阳城。五月,桓天生与魏南部尚书公孙邃等复攻舞阴,遭败而逃。

隔城之战

488年(永明六年)四月,桓天生又引魏军出据隔城,齐武帝命游击将军曹虎督军讨伐。齐辅国将军朱公恩途遇桓天生游军,将其击破,进围隔城。桓天生引魏步骑万余人来战,被曹虎击败,损失2000余人。接著,齐军攻拔隔城,斩其襄城太守帛乌祝,俘杀2000余人。桓天生逃走。魏军筑城于醴阳(今河南桐柏西),陈显达攻拔后,再进攻批阳,十余日仍未下,又遭魏守将韦珍夜袭,乃领军南还。

490年(永明八年),陈显达进号征北将军。其年,仍迁侍中、镇军将军,寻加中领军。

493年(永明十一年)正月,陈显达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给鼓吹一部。陈显达为人谦厚有智计,自知出身寒门而位重,易招灾祸,所以每次升迁都表现出愧惧之色,陈显达告诫他的十余个儿子:“我本志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贵陵人”(《南齐书·陈显达列传》)!陈显达诸子和王敬则诸子都服饰华丽,车牛精壮。当时的快牛被公认为有四头:陈显达世子的青牛,王敬则三公子的乌牛、吕文显的折角牛,江瞿云的白鼻牛,这些牛都集中在陈家宅院,陈显达知道后十分生气。他的儿子陈休尚为郢府主簿,有一次经过此地与他拜别,陈显达说:“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八》)!当即在他跟前都烧掉了这些东西,他在当时静退到如此地步。

494年(延兴元年)正月,南齐雍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欲举兵推翻在朝中专权势力日盛的萧鸾,遂拉拢驻防襄阳的征南大将军陈显达。陈显达即将其谋密报萧鸾。萧鸾以陈显达为车骑大将军,调萧子懋为江州刺史。陈显达路过襄阳时,萧子懋对他说:“朝廷令身单身而返,身是天王,岂可过尔轻率!今犹欲将二三千人自随,公意何如?”陈显达回答:“殿下若不留部曲,乃是大违敕旨,其事不轻;且此间人亦难可收用”(《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萧子懋闻后默然无语。

七月,陈显达随萧鸾杀齐帝萧昭业,并立萧昭文为帝,史称海陵王,萧鸾出任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从此控制了朝政。八月,陈显达被任命为大司马,封护国公,增邑千户,甲仗五十人入殿。十月,萧鸾废海陵王称帝,史称齐明帝。陈显达于同月被升为太尉,侍中如故,册封鄱阳郡公,邑三千户,加兵三千人,给油络车。

495年(建武二年),北魏攻打徐、司二州,齐明帝以陈显达为使持节、都督西北诸军事,往来于新亭、白下之间,以张声势。

498年永(泰元年)正月,齐明帝患病,人认为近亲寡弱,忌惮高帝、武帝的子孙。时高帝、武帝的子孙犹有十王,每次退朝,明帝都叹息地说:“我及司徒诸子皆不长,高、武子孙日益长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一》)!所以明帝想除掉十王,便密言于陈显达,陈显达说:“此等岂足介虑”(《南齐书·陈显达列传》)。明帝又问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萧遥光同意此举,遂诛杀十王。

讨伐北魏

499年(永元元年)正月,陈显达率平北将军崔慧景等部4万人,进攻北魏,企图收复先前被北魏攻占的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五郡。魏孝文帝元宏派前将军元英领兵抵御。元英为北魏名将,陈显达领兵于二月间与其交战,屡破之,遂围马圈城(今河南镇平南),历时40天。城中食尽,守军饥疲,食死人肉和树树。魏军被迫突围逃走,被俘斩数以千计。南齐军入城后,将士争抢城中的绢丝,所以没有对魏军进行穷追。陈显达又派军主庄丘黑攻击南乡(今河南渐川西南),拔之。

三月,魏帝自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出发,领兵亲征陈显达,进抵梁城(今河南临汝西南)。当时,齐将崔慧景领兵攻魏顺阳(今河南淅川南)。顺阳太守张烈坚城固守。魏帝派振威将军慕容平城率骑兵5000增援顺阳。是月,魏帝抵达马圈城,即命广阳王元嘉领兵切断均口(今湖北均县丹江入汉江之口)交通,堵住齐军退路。陈显达领部众抵达均水(今湖北均县附近丹江入汉水段)西岸,占领鹰子山,构筑工事。当时,齐军已震恐沮丧,跟魏军接战,屡战屡败。魏武卫将军元嵩奋勇冲杀,陈显达军大败。张千战死,陈显达逃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士卒死亡3万余人。

时陈显达素有威名,为魏军所惧,此次出兵,大败而归,御史中丞范岫便乘机上奏,请求免去陈显达的官职。陈显达早想辞去官职,也上表请求免职,但齐帝不许,并说:“昔卫、霍出塞,往往无功,冯、邓入关,有时亏丧。况公规谟肃举,期寄兼深、见可知难,无损威略。方振远图,廓清朔土。虽执宪有常,非所得议”(《南齐书·陈显达列传》)。陈显达又请求降职,但齐帝还是不许。

陈显达系前两任帝王之大臣,自第五任帝萧鸾即位后,他便自觉恐惧,害怕遭诛。外出总要乘坐朽破的车子,从人也只选十几个老弱病残的人。一次赴宴,喝完酒后,陈显达向明帝要求给他一个枕头,明帝令人给他拿来枕头让他躺下休息,他抚摸著枕头说:“臣年已老,富贵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明帝听了吃惊地说:“公醉矣”(《南齐书·陈显达列传》)。陈显达再三以年老请求告退,明帝最终没有答应。

至六任帝萧宝卷继位后,陈显达不愿留在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不久,即被调任江州刺史,陈显达得此官职甚喜。但当他听说新帝屡诛大臣,又知徐孝嗣等皆死,并将派兵袭击江州(今江西九江)。遂于十一月十五日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西南)起兵。并列数齐帝罪恶,声言要拥立建安王萧宝寅为帝。齐帝即诏护军将军崔慧景为平南将军,率各路军西上征讨,后军将军胡松、骁骑将军李叔献共领水军据守梁山(今安徽和县南长江西岸),左卫将军左兴盛督率前锋军驻扎杜姥宅(宫城南掖门外)。

标签: 南齐陈显达北魏

更多文章

  • 颜之推创作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后世视为“家教规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颜之推

    颜之推是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创作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后世视为“家教规范”,对封建家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勉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勉学》吧。颜之推画像《勉学》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其内容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自然流畅,风格质朴而又清新,对

  • 颜之推读书方法 颜之推颜氏家训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颜之推

    颜之推是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创作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后世视为“家教规范”,对封建家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勉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勉学》吧。颜之推画像《勉学》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其内容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自然流畅,风格质朴而又清新,对

  • 颜之推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颜之推,南北朝,教育家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

  • "忠而获罪"的北齐名相杨愔的一生,迎娶皇后却死的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北朝,杨愔,北齐

    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七月,名重北方的弘农杨氏惨遭灭门,包括前太保杨椿、司空杨津在内一百多口被控制朝政的尔朱氏“无少长皆杀之”,舆论震动,“朝野闻之,无不痛愤”。曾经“一门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的显赫世家,侥幸逃脱的不过数人而已。杨津的一个儿子叫杨愔,身在邺城,被相州刺史刘诞抓起来,派人押送

  • 提着脑袋为变态皇帝打工的北齐名相——杨愔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北齐,杨愔

    在太平盛世中做官相对容易,在乱世中做官风险较高。在公认变态的北齐王朝中,有位官员居然愿意提着脑袋为变态皇帝高洋打工,此人就是高洋的姐夫杨愔。高洋建立北齐后,把姐姐也就是前东魏孝静帝的老婆太原长公主改嫁给了杨愔,还任命他为宰相,把政事全权委托给他办,百分百信任他。杨愔知恩图报,尽心尽力帮高洋打理朝政。

  • 王玄谟北伐失败是军事败将,为什么却说他是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玄谟,刘裕北伐,南朝

    在战备阶段,王玄谟是北伐最坚定的鼓吹者,史书中的记载是“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战争开始后,他以宁朔将军节制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镇军咨议参军申坦——两员经验丰富的宿将——率水军进入黄河,受青、冀二州刺史萧斌的节制。这支部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是整个东线战场的中坚力量。战事初期的进展十分顺利,宋

  • 王玄谟是谁?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玄谟,刘裕北伐,南朝

    王玄谟(388年-468年),字彦德,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南朝宋将领。王玄谟早年投靠刘裕,先后任从事史、武宁太守、汝阴太守、彭城太守,但一直没有出色表现,声名不显。450年,刘宋北伐,王玄谟担任北伐先锋,但是所率部队军纪松弛,任意杀戮抢掠,大失民心;又固执拒谏,致使军士离心,最终大败而回。此后

  • 郦道元:在去世之前一直大声斥责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郦道元

    郦道元是非常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的官员之路虽然比较坎坷,但是也曾经担任过御史中尉、鲁阳郡太守等职位,而且执法非常的严格,后来还做过关右大使,只不过最终都没能发挥他的才智而已。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郦道元简介中有所记载,那么郦道元简介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郦道元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的时间并不是很明确,大约

  • 郦道元简介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郦道元,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

  • 解析陈霸先与王僧辩王颁陈叔宝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陈霸先

    王僧辩 陈霸先公元548年,南朝梁爆发了侯景之乱。至此,南朝梁的江山已经开始渐渐的走下坡路。在平定侯景之乱后,南朝梁涌现出了两个杰出的政治人物,一个就是王僧辩,另一个是东扬州刺史陈霸先。陈霸先画像王僧辩和陈霸先一起消灭了侯景,两人的感情很好。王僧辩欲为自己儿子迎娶陈霸先的女儿,正逢上王僧辩的母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