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造:唐朝时期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崔造:唐朝时期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05 更新时间:2023/12/27 6:41:05

崔造(737年——787年),字玄宰,唐朝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唐朝官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崔造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郎。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

朱泚之逆,造为建州刺史,闻难作,驰檄邻州,请齐举义兵,遂调发所部,得二千人,德宗闻而嘉之。及收京师,诏征造至蓝田,以舅源休明逆伏诛,上疏请罪,不敢即赴阙。上以为知礼,优诏慰勉,拜吏部郎中、给事中。贞元二年正月,与中书舍人齐映各守本官,同平章事。时京畿兵乱之后,仍岁蝗旱,府无储积。德宗以造敢言,为能立事,故不次登用。

造久从事江外,嫉钱谷诸使罔上之弊,乃奏天下两税钱物,委本道观察使、本州刺史选官典部送上都;诸道水陆运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转运使等并停;其度支、盐铁,委尚书省本司判;其尚书省六职,令宰臣分判。乃以户部侍郎元琇判诸道盐铁、榷酒等事;户部侍郎吉中孚判度支及诸道两税事;宰臣齐映判兵部承旨及杂事;宰臣李勉判刑部;宰臣刘滋判吏部、礼部;造判户部、工部。又以岁饥,浙江东西道入运米每年七十五万石,今更令两税折纳米一百万石,委两浙节度使韩滉运送一百万石至东渭桥;其淮南濠寿旨米、洪潭屯米,委淮南节度使杜亚运送二十万石至东渭桥。

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度支、巡院般运在路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造与元琇素厚,罢使之后,以盐铁之任委之。而韩滉方司转运,朝廷仰给其漕发。滉以司务久行,不可遽改。德宗复以滉为江淮转运使,余如造所条奏。元琇以滉性刚难制,乃复奏江淮转运,其江南米自江至扬子凡十八里,请滉主之;扬子已北,琇主之。滉闻之怒,掎摭琇盐铁司事论奏。德宗不获已,罢琇判使,转尚书右丞。

其年秋初,江淮漕米大至京师,德宗嘉其功,以滉专领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造所条奏皆改。物议亦以造所奏虽举旧典,然凶荒之岁,难为集事,乃罢造知政事,守太子右庶子,贬琇雷州司户。造初奏太锐,及琇改官,忧惧成疾,数月不能视事。明年九月卒,年五十一。

野史记载

丞相崔造,还是平民的时候,江左一带的人都称他为“白衣夔”。当时有四个人,一个叫卢东美,其余两个姓名已佚。后来崔造做官被降职调到洪州。洪州的主帅曹王想要聘任他为副使。当时德宗在兴元府,因为曹王有功劳并且是皇亲,所以所请示的事情没有不批准的。

当时有个算命的人姓赵,所预测的事情很准。崔造问他:“曹王上报我为副使,能不能批准?”回答说:“不能。”崔造又问:“那么这件事,会得个什么样的结果?”回答说:“能得到一个刺史,不久公文就会到,地方比这里还要远。”崔造不信,又问了一次。回答说:“必定如此,你要去的州名我也知道,但不能说。”又告诉崔造这个月的哪一天公文能到,并且要他先吊唁,然后再庆贺。崔造心中害怕,因为算命的人所说的日子,正是他亲人死亡的忌日。

于是他对算命的人说:“您如果言中了,我给您一百千钱,说的不对,则要用鞭子轻轻打五下,可以吗?”算命的人微笑着说:“我不应该要崔员外的一百千钱,只想要崔员外您给我造一间竹屋。”话说的越来越奇怪。崔造又问:“你看我有没有当宰相的命?”回答说:“有。”又问:“需要多长时间?”回答说:“只隔您做官一任或两任的时间,不会超过三任的时间。”到了崔造家里忌日这一天,因为同僚们都知道这件事,等到太阳偏西的时候,便一同来到江边的亭子里。先祭奠崔造的亲人,然后一齐注视江北,等待消息。

等到酉时,只见一人从北岸上船,袒胸催促渡船迅速向南岸驶来。崔造等人叫人远远地向那人发问,那人回答说是州里来送信的。船快靠岸了,他们又问:“有什么人事任免之事?可有崔员外做副使的批文吗?”回答说:“没有,却有任命虔州刺史的公文在此。”大家惊奇地笑了。整个过程真是和算命的人说的一样,先祭奠悲伤而后欣喜庆贺。

第二天,崔造将这件事告诉了曹王,曹王给算命的人一百千成串的钱。算命的人不要。崔造为他建造了一间竹屋,他很高兴地搬进去住了。并且又对崔造说:“到虔州以后,你必须经过很大的惊惧之事,然后才可以进京城做官。”后来由于崔造的舅舅源休给叛逆朱泚做宰相,怕受牵连,心情忧闷,宰相府的公文到了,他更加惊忧。这时崔造的老朋友窦参做宰相,崔造官拜兵部郎中,不久又升任事中平章。也就是宰相,与齐映相公时的体制一样。

标签: 崔造唐朝

更多文章

  • 崔造是什么人?唐朝大臣崔造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崔造

    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郎。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朱泚之逆,造为建州刺史,闻难作,驰檄邻州,请齐举义兵,遂调发所部,得二千人,德宗闻而嘉之。及收京师,诏征

  • 崔造: 我何时能升官?相士: 在你痛哭的那一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崔造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这首诗《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生》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作,刘禹锡祖籍洛阳,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政治家,805年他参与永贞革新,意图打击宦官、抑制藩镇,结果失败,与王叔文、韦执谊、柳宗元等人一起被贬谪远郡,历尽坎坷。刘禹锡在白帝城

  • 韩滉身居高位不骄奢体现了他什么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滉

    唐代韩滉是著名的画家,在唐德宗年间,曾担任宰相一职。唐代韩滉生于公元723年,卒于公元787年,是陕西省西安人。韩滉是唐朝著名宰相韩休的儿子。韩滉自幼喜欢读书,对文学和政事有不俗的见解。韩滉画像公元739年,父亲韩休去世,韩滉时年17岁,离职回家为父亲守丧。韩滉服满丧期后,便回到朝廷担任京兆府同官县

  • 唐代宰相韩滉为何能做到身居高位不骄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代宰相韩滉

    唐代韩滉是著名的画家,在唐德宗年间,曾担任宰相一职。唐代韩滉生于公元723年,卒于公元787年,是陕西省西安人。韩滉是唐朝著名宰相韩休的儿子。韩滉自幼喜欢读书,对文学和政事有不俗的见解。韩滉画像公元739年,父亲韩休去世,韩滉时年17岁,离职回家为父亲守丧。韩滉服满丧期后,便回到朝廷担任京兆府同官县

  • 唐朝画家韩滉父母墓的壁画:将改写绘画史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滉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根据盗墓者提供的线索,考古人员今年3月份开始对西安南郊一座拥有5个天井的唐代壁画墓进行考古发掘,意外发现其竟然是唐代著名画家韩滉父母的合葬墓。专家研究认为,墓室壁画内容十分珍贵,有男女乐队好似斗舞的休闲之趣,更有迎面而来的巨幅红日山水图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审美观

  • 姜公辅人物生平简介,哪个朝代的人?什么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公辅

    姜公辅,唐朝左相。字德文,籍贯甘肃天水,爱州人。中唐著名诗人秦系,天宝末年避“安史之乱”隐居浙中剡溪二十余载,建中初到南安九日山西峰隐居。姜公辅到泉州闻秦系隐居九日山,即往拜访。姜公辅是“布衣崛起秉洪钧,料事当年有若神”、“一时直道犯龙鳞”、“流落空闻弃海滨”。他与秦系一见倾心,十分投契。于是,姜公

  • 【新唐书姜公辅传】原文及翻译,姜公辅,爱州日南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新唐书

    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 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朱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

  • 曾经当过唐朝宰相的越南人姜公辅,墓葬泉州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公辅

    历史上,曾有一位越南人当过中国宰相,后因触犯龙颜被贬至泉州。他便是唐朝一代名相姜公辅。姜姓宗亲辛卯年福建泉州恳亲会在4月10日举行公祭唐相姜公辅的活动。记者登南安丰州九日山探访获悉,明年春天,姜相在越南故乡的后裔拟来泉州祭祖,拜谒姜相墓

  • 杨炎是什么人?哪个朝代?杨炎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杨炎

    杨炎美须眉,峻风寓,文藻雄丽,豪爽尚气。父丧庐墓,号慕不废声。河西节度使吕崇辟掌书记。唐代宗大历时,杨炎官礼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与常衮同掌诏敕的撰写,其文笔受到朝土的赞许;称为“常、杨”。大历九年(774年),杨炎升为吏部侍郎。与当时宰相元载有戚谊,又受到元载的赏识和提拔。大历十二年(777

  • 【新唐书·杨炎传】原文及翻译,杨炎,字公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其闾。炎三世以孝行闻,至门树六阙,古所未有。终丧,为司勋员外郎。德宗在东宫,雅知其名,又尝得炎所为《李楷洛碑》,寘于壁,日讽玩之。及即位、拜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制,天下财赋皆入左藏库,及第五琦为度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