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褚亮所作的《秋雁》,表露出对于自身命运难以掌控的悲叹

唐代褚亮所作的《秋雁》,表露出对于自身命运难以掌控的悲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15 更新时间:2023/12/18 15:31:54

褚亮,字希明,唐朝大臣、文学家,唐初十八学士之一。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褚亮所作的《秋雁》吧。

在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常常会用到“鸿雁传书”、“鱼雁寄情”等等典故。雁为候鸟可本能感知气候,常常随着季节冷暖而迁徙,它们按时知返,南来北往,冬去春归。雁也因为其特殊的生活习性,成为诗人喜爱常用的意象之一。

高空邈远,秋意无限,一行孤鸿,几声雁鸣,便适时勾起羁旅行役游子诸多愁绪。或许正是如此,诗人往往借助于雁之意象,或抒发感情之坚贞,“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摸鱼儿》);或寄寓思乡之愁情,“鸿雁远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若虚《春江花月夜》)。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早年以诗受知于陈后主,陈亡之后,入隋为东宫学士,授太常博士。隋亡后再入唐,为秦府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其经历之坎坷,命运之宛转,可以说是那个动乱朝代变换下小人物挣扎的缩影。

褚亮曾经写过一首小诗《秋雁》,在这首五言绝句里,表露出对于自身命运难以掌控的悲叹。诗作里,雁作为另外一种意象出现,延伸出新的内涵意蕴,值得深思。

《秋雁》

[唐]褚亮

日暮霜风急,

羽翮转难任。

为有传书意,

联翩入上林。

拟题带一“秋”字,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秋天到来,秋气肃煞,草木摇落,万物含悲。又有“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说,诗人见秋雁南飞,情不自禁而动思归之心。然而,此心“归”往何处?诗人下笔从不妄落,每每自有来意,却需从细微之处琢磨。

开端两句“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直接展开场景描写:秋日西坠,暮色苍凉,凛冽的寒风急速吹过,带来刺骨的冷冻气息;霜刀风剑严相逼来,飞翔在高空的孤雁,实在难以抵挡如此强烈的状况,因为已经开始威胁到了自身的生命。“雁雍雍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宋玉《楚辞·九辩》),触目皆物则情生,然而“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一个“霜风急”尽显环境分外恶劣,从而注定诗人心将不会安宁。

秋意直入人心上,愁绪自然而然地发生。恰如庾信所写:“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卫王赠桑落酒奉答》),叶因风乱,沙因水细,生命本身的脆弱性,注定了他的渺小与被伤害性的增加。更因秋至,气候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揣度。凡此种种,不由不引人遐想:自然气候之变?抑或人心之变?不可猜测的,只能是决定诗人命运的上意!

正因为感受到了个人命运的无端,所以饱经沧桑,历经改朝换代的诗人,才会在诗作的最后写下“为有传书意,联翩入上林”。上林,可以理解为雁中途歇息的树林,却不可忽略其内在蕴藏着另外一层意思。上林苑,皇家园林建筑,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在秦朝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极尽奢侈。所以,此处的“上林”,亦可理解成诗人将要投奔、效力的对象。果然,历经数朝,诗人终入秦王府中,得以安身立命。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在诗歌最后,彻底弄清楚,诗人所谓的“霜风”,是无常命运的嬉戏摆弄,而“难任”,则是生命需要承担的因果。当诗人感受到凭借自身弱小力量,再也无法抵抗得了的时候,他由内心里感到一种迫切之意,想方设法改变命运。所以,才会有“传书意”,既是对同样沦落天涯之友伴的呼唤,希望“联翩”一起投奔新的效力对象;同时亦饱含殷切期望,希望“上林”所有者,能够给予自身以接纳。

综观本诗,不管是从字词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显得十分鄙陋,毫无新意可言。但是如此就给予断然地否定,就会不够公平。诗人借助“秋雁”意象,抒发面对命运无常时刻的无助之意,非常真挚,惶恐之情,表露无遗。弱小的个体生命,在直面惨淡的人生,以及那些暴力强权的时候,如何苟且偷生的惨状,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灵魂不甘心地呐喊,固然嗓音嘶哑,模糊不清,但终究还是叫了出来。如此,便是此诗存在的意义所在。

标签: 褚亮唐朝

更多文章

  • 汪宏华解《西游记》:唐僧仨徒弟影射三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名家评史,西游记,古代书籍

    唐僧仨徒弟原型是谁?著名学者汪宏华新解《西游记》的观点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近日他又撰文揭示了《西游记》的“三重神化-还原”结构。汪宏华认为,《西游记》运用时间跳跃、空间循环的神话手段,同时杂糅统合发生在东汉、唐朝、明朝的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域取经盛事。沙僧、孙悟空和猪八戒分别影射了当朝的汉明

  • 唐僧身世之谜 揭秘历史上的唐僧真正身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僧,身世,玄奘

    唐僧身世之谜:玄奘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在汉传佛教的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也是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而后后世的人们对于他的身世却有很多的疑问不曾解开,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探究下唐僧的身世之谜。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要讲唐僧,我们得先从唐僧的父母亲讲起。在西游记的《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中,疑点

  • 揭秘:史上去西天取经比“唐僧”还早的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天取经,唐僧,还早

    法显撰《佛国记》,又名《历游天竺记》等。一部《西游记》,使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于是,人们便认为“唐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其实,早在“唐僧”之前的公元228年,就已经有人去西天取经了,他便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师。法显俗姓龚,东晋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幼年夭折

  • 孙悟空的师傅 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悟空的师傅,孙悟空

    孙悟空的师傅: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那么他的那些本领都是谁教给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师傅。菩提祖师,《西游记》中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的法门,但菩提祖师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曾习道的往事。《西游记》中

  • 孙悟空为什么是只猴子?历史上真有“悟空”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悟空,西游记

    孙悟空为什么是只猴子?吴承恩为什么把西游记主角的形象设计成一只猴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一根毫毛七十二般变化的孙大圣说来说去就是一直猴子,孙悟空为什么不是龙,不是虎,不是豺狼牛羊,而是只猴子呢?在这个看似幼稚的问题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佛教史上,悟空不是猴子而是人,他也

  • 孙悟空的身世之谜 破解历史上孙悟空的身世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悟空,身世

    孙悟空的身世之谜:孙悟空,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著作的《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角色,也是一代年轻人所追崇的虚拟人物之一,然而孙悟空从何而来,他真的是从石头里崩出来的吗?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探究下孙悟空的身世之谜。一,我们知道孙悟空是石头里跳出来的,所谓“父天母地”。这个形象与《淮南子

  • 解密:《兰亭集序》凭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兰亭集序,行书,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突破了隶书

  • 一行简介 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一行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行,唐朝,唐朝佛学家

    一行(683~727),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

  • 穿越烽火险第37集剧情 保育院一行人被日军关押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穿越烽火险,穿越烽火险第37集剧情

    穿越烽火险第37集剧情赵大鲁和王维若抬着病重的于智华来到山腰处,孩子们也结伴跟在后面。田小二、小胖和孟飞菲饿的实在走不动了,他们躺下休息,田小二从口袋里掏出一朵花送给孟飞菲,怀表一直惴在田小二口袋里,田小二小声哼起保育院的儿歌。王维民好像听到田小二等人在唱歌,他让众人停下唱歌,田小二也听到保育院其他

  • 徐有功:竟然敢当众“顶撞”女皇武则天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徐有功

    武则天篡唐天下以后,遭到了李唐宗室和忠唐大臣的激烈反对,他们一次次发起兵变。武则天面对这样严峻的政治局面,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任用酷吏,诬构大狱,偏离法规,接连诛杀所谓不法的唐朝旧臣和宗室贵族,以此来震慑潜在的敌对势力。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然而却又这么一个人,他不仅多次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