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北朝文学大家刘勰:开启了新文学的大门

南北朝文学大家刘勰:开启了新文学的大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18 更新时间:2023/12/8 2:25:38

刘勰简介必然会涉及到他小时候的困苦。刘勰出生于465年,卒于520年,别名刘彦和。刘勰是一位著名的学评论家。出生在比较混乱的南北朝时期。

刘勰画像

因此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在学习上很用功,刘勰很小就是个孤儿,家里也很穷,所以一直没有结婚,因为没有家庭他就经常和寺院的和尚住在一起,时间久了,他对那些寺院经书都很熟悉了。因为感兴趣,在空闲时间他便开始整理这些经书,现在有些寺庙里的经书就是刘勰编写的。刘勰在政治生涯中没有较大的崎岖坎坷,都是很平稳的度过,因为刘勰给皇上提了有关佛道方面改革的很好的建议,一下被提拔到了校尉的官职。

刘勰在朝廷做官期间,表现很出色,多佛学又颇有见解,十分受皇帝的喜爱,于是便被皇帝派去寺院来更佛学方面的经文,因为受到年轻时候环境的影响,他十分往寺院的生活,在提拔没多久后,便向皇帝请求辞去官位,继续去寺院当僧人,皇帝看见他对寺院如此向往,于是也就答应了。可是在去了寺院没多久,刘勰就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

刘勰的一生在政治上的成就不是很大,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方面,他的著作文心雕龙就是一个有很高评价的著作。他通过对文学的深刻研究,写出了自己对文学的见解,因此对在文学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凭借他的这个著作让他在历史上取得了很高的地位。

根据刘勰简介不难看出刘勰心胸比较豁达,不在乎名和利。

刘勰佛殿借读

提到刘勰,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至于他如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却没有太多的了解。其实刘勰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凭借他每天的刻苦读书才获得的。刘勰佛殿借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表现出了刘勰刻苦读书的场景。

刘勰雕像

刘勰佛殿借读的故事是很多家庭都知道,而且还是是勤奋学习的象征,那么具体故事内容是什么呢?其实是这样的,因为这个故事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刘勰因为家里穷而且还是个孤儿,所以很小就去寺院生活,他在空闲时间就会看经书,时间久了,他就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经常看的十分入迷。

因为刘勰读书十分刻苦,白天的空闲时间很少,根本不够他读书,于是他在晚上还会读书,可是当时因为各方面还不发达,用蜡烛看书也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于是他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去佛堂大殿里读书,因为那里有灯光,于是佛堂大殿里在夜晚就会传出来读书的声音,刘勰自己身临其中肯定不觉得奇怪,可是他的声音传到了其他和尚的耳中就会出现问题了,这些和尚听到这个声音以为大殿里出现了鬼,立刻向管事的长老报告这个情况,于是长老等一群人就来到大殿里找这个所谓的鬼,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倒是发现了刘勰,他此时还在津津有味的读着书。这就是刘勰佛殿借读的故事。

刘勰鬻书

鬻书的意思是因为家里贫穷,卖自己写的文字来谋生。但刘勰鬻书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著作被那些大文人所发现。刘勰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那么刘勰鬻书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

刘勰故居

刘勰鬻书的故事是这样发生的: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制度十分严格,对门第比较低的人更是严格,因此这类出生贫困的人很难发展自己的特长。不管借用什么方法都很难成名。而刘勰就是穷困人群中的一位,但是他虽然家穷,但志向很远大,他从小就饱读经书,等机会成熟了他便开始自己写书,他的志向很远大,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端上台面,自己则可以进入文学行业,成为一位顶尖人物,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他这个理想真的是很难实现。

在写成文心雕龙这本书后,他还是没有实现他的理想,让他十分郁闷,可是他自己坚信自己的著作对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去向在文学方面有很大成就的人卖自己的著作。

他想办法接近大文人沈约,来向他卖自己的著作,可以说刘勰真的是很幸运,他不仅见到了沈约,沈约也如他所愿的看了他的著作。沈约看了一番后对这个著作很感兴趣,于是刘勰通过鬻书实现了自己的志向,使他的著作得到了肯定而且流传到现在。这就是刘勰鬻书的具体内容,通过了解这个故事了解到文心雕龙可流传下来应该还有沈约的功劳。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作为一位在文学方面深有研究的大师,尤其擅长在文学的批评研究。《文心雕龙》就是他的理论性的代表成果。他的这部作品在历史上有很高的成就,不仅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构思结构精密,描述又十分详细。

刘勰雕像

刘勰文心雕龙这本著作一共有十卷的内容,分为上部和下部,共有五十篇。他追求诗的创作不只是表明一个事实,然后做出一个总结,而是要将其中的情感放进诗句中。因为他的一些内容有很高的概括性而且有些还涉及到意识层面,不仔细研究真的是看不懂他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这本著作最基础的内容是源于孔子在追求美的方面的一些成就,同时又采纳了道家的一些思想。

但是这是刘勰个人的思想,所以他在进行某些批判的时候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为每位创作者都是各自的独立的思考方式,不是一层不变的,也不可能都符合他的思想。他追求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外在含义。他的著作还是在追求如何在表达思想上更成功。刘勰对抽象的思维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了解了表面的问题,将自己的一些想象结合起来来概括诗句。他在该著作中不仅实现了开发新内容,还丰富了内容的思想。刘勰文心雕龙看似是一个有关文学方面的著作,但是在刘勰的探究后,把自己想法融合到内容,开辟了新文学道路。

更多文章

  •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后的女人:守寡不安分的冯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孝,冯太后

    冯氏(442—490年),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文成帝的妃子,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浚死后,冯氏操纵政权。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生平大事记:北燕灭亡后,其伯父与父亲归附北魏,其父官至魏秦雍二州刺史,后因罪被杀,冯氏

  • 北魏冯太后:“千古第一后”冯太后和她的男人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太后,北魏,北魏皇帝

    北魏冯太后的男宠有哪些?北魏冯太后执掌北魏政权二十多年,实行了大量社会政治改革,使国力达到鼎盛。她的一些改革成果积极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不少,除了当上皇帝的武瞾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几乎没有一个超过冯太后的,因而,冯太后有千古第一后之称。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

  • 冯太后简介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冯太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冯太后,南北朝,北魏皇后

    冯太后(442~490),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濬死后,冯氏操纵政权。北魏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北魏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冯太后,魏文成帝皇后,谥文成文明太后,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

  •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北魏殇帝元姑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魏,南北朝,皇帝,殇帝,元姑娘

    元姑娘能够坐上龙椅,绝不是通过某种手段篡位得来的,也不是通过美色换来的,她的登基完全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是由其祖母胡太后一手导演和策划的。公元515年,年仅33岁的宣武帝去死后,由他年仅四岁的儿子元诩继位,这就是孝明帝。子贵母荣,孝明帝继位,其母胡充华被尊为皇太后,由于孝明帝年幼无知,胡太后得到妹夫宗

  • 中国历史四大女帝:殇帝元姑娘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殇帝元姑娘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绝对是另类的人物,因为她是一个女皇帝,更重要的是她的执政能力让人刮目相看,让男儿自叹不如。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不止一位,除却武则天之外,吕后,慈禧,等人都可以说是实际上的女皇。这些人由于没有正式的称帝,我们暂且不计。看看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女皇帝都有谁?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殇帝元

  • 北魏孝明帝元诩有几个孩子 元诩女儿元姑娘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诩,皇帝,北魏,南北朝

    元诩(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宣武帝元恪次子,母宣武灵皇后胡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延昌元年(512年),成为皇太子。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元诩即位后,其母胡氏开始擅权乱政,直接导致北魏土崩瓦解。武泰元年(528年),元

  • 陈朝皇后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从何而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朝皇后沈陈朝皇后沈婺华

    沈婺华是出生在吴兴武康地区的人,她的父亲在当时担任着仪同三思的职位,也是望蔡贞宪候,而她之后嫁给了陈叔宝,在陈叔宝成为皇帝之后,她也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可是这个皇后的位子并没有坐多长时间就遭遇了王朝灭亡,所以她这个皇后的命运也并不是很好,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沈婺华简介中有着详细的介绍,那么沈婺

  • 沈婺华见证2个王朝3个皇帝倾覆竟因守孝分房遭冷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沈婺华,陈叔宝,陈朝

    出嫁从夫,古代女子无法选择自己的丈夫,连皇后、公主都是如此。嫁给陈叔宝这样的男人,是沈婺华一生唯一的错误。她是一个德容出众,品行端庄的好女子,史称沈婺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别的皇后说德容出众,可能是一句套话,沈婺华不是,她是真的没有缺点,起码在民间看来是如此。陈叔宝虽然身

  • 南陈末代皇后沈婺华:历史上首位出家为尼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陈,陈丽华,陈叔宝,

    在中国古代的宫闱生活中,出家为尼的皇后不乏有之。那么,究竟谁才是历史上首位出家为尼的皇后呢?其实她就是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亦称陈后主)的皇后沈婺华。沈婺华,南朝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是名门之后,父亲是尚书吏部侍郎、永安亭侯沈君理,母亲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女儿会稽穆公主。为陈叔宝的皇

  • 窦禹钧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他们家为何能“五子登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窦禹钧,五代十国

    说到窦禹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古代家中多子都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往往会成为一出美谈。说起窦禹钧我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有关于“五子登科”这句谚语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了,其实“五子登科”讲述的就是历史上窦禹钧五个儿子的故事。家中五子,个个成龙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