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析朝鲜太祖李成桂为何要灭所有王姓的人

解析朝鲜太祖李成桂为何要灭所有王姓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13 更新时间:2024/1/6 7:35:15

朝鲜太祖成桂生于1335年,卒于1408年,号松轩,字君晋,1392年的时候李成桂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位,之后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就是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即位之后选择了作为明朝的宗主国,但是明朝承认了朝鲜这个国家的名称,却迟迟不愿意承认李成桂的君主地位,李成桂百折不挠积极争取,最后终于得到了明朝的承认。

朝鲜太祖李成桂画像

朝鲜太祖李成桂二十二岁的时候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之后归顺了高丽政府,这个时候的高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纷乱的局势使得李成桂有了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机会,李成桂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在战争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得自己的官职逐渐的获得了升迁,并且获得了非高的威望。

公元1388年,高丽国王与崔莹密议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这次行动,但是李成桂的反对却没有任效果。这一年的四月,高丽王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打辽。五月,李成桂带领军队过了鸭绿江之后,感觉到行军非常困难、粮饷迟迟供应不上,于是上书要求回师,高丽王王禑不听。于是李成桂劝服了曹敏修,非常果断的在威化岛回师,返回到了开京,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开城,掌握了高丽的实权,流放了崔莹。1392年七月十二日李成桂登上了王位,开创了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这一年李成桂五十八岁。

李成桂即位之后积极的开展各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1398年朝鲜发生了第一次王子之乱,李芳远逼迫李成桂立李芳果为世子,后来逼迫李成桂退位,李芳果成为了朝鲜定宗,1400年,李芳远再次发动了第二次王子之乱,自己做了大王,李芳远就是朝鲜太宗。1402年,李成桂刺杀李芳远未果,被李芳远幽禁,1408年五月廿四日,李成桂薨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

李成桂是中国人后代

李成桂是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是一代枭雄,是一位用兵如神能征善战的将军,李成桂的朝鲜王朝是自己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李成桂的高祖李安社是元朝的臣子,从李安社开始李氏一族开始世袭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成桂出生在永兴,但是李成桂的祖籍却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全州,很多人都在问李成桂是中国人后代吗。

李成桂画像

李成桂是中国人后代吗?专家解析李成桂确实是中国人的后代。李成桂的祖籍是朝鲜南部的全州,李氏一族在全州并不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充其量只是土豪,李成桂的始祖是新罗司空李翰,后传了十多代,是新罗六姓的后人,而新罗出自辰韩,是中国移民在韩国建立的政权。所以朝鲜(韩国)著名的李氏朝鲜太祖李成桂是中国人的后代。其实从李成桂的高祖李安社开始已经是元朝的子民,在元朝的时候李成桂的高祖李安社屡次迁徙到了咸兴一带,并且其后人在这一带娶妻生子,与当时的蒙古族以及女真族通婚,所以说从这一点上来说李成桂也可能与蒙古族或者是女真人有血缘关系。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无论是从李成桂的远祖来说还是从李成桂本身的血缘来说李成桂都是拥有中国血统的人,李成桂是中国人后代吗?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难回答,李成桂确实是中国人的后代,只不过其血缘之中也拥有朝鲜血统,所以准确的说李成桂是一个中朝混血儿。

李成桂屠杀姓氏为王的人

李成桂是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是朝鲜的第一代王,李成桂屠杀姓氏为王的人是在李成桂通过政变建立了朝鲜王国,走上了朝鲜王国的君主之位之后,李成桂屠杀姓氏为王的人的原因是因为王氏是高丽的皇室血脉,王氏成员都是与高丽的皇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李成桂屠杀姓氏为王的人导致王氏现在在朝鲜成为了稀有姓氏。

李成桂画像

李成桂在1356年放弃了元朝的世袭职位归顺了高丽,之后李成桂为高丽国东征西战,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也逐渐的获得了很大的权势,1388年,李成桂通过威化岛回军发动政变,流放了崔莹,掌握了高丽的实权,后来杀死了王禑和王昌,让高丽的宗室王瑶做了恭让王,1392年,效忠高丽王朝的大臣郑梦周被李芳远刺杀,李成桂称王的最后一道障碍被清除掉了,于是李成桂在1392年七月十七日即位称王,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就是朝鲜的太祖。

李成桂即位之后为了免除后患对高丽的王族宗亲采取了大肆屠杀的政策,李成桂遣郑南晋、咸傅霖绞死了恭让王和其二子。让尹邦庆、大将军吴蒙乙赶去江华岛,孙兴宗、沈孝生赶到巨济岛,将囚禁在这两座岛上的高丽皇族血亲全部诛杀。高丽王氏一族为躲避李成桂的屠杀,将“王”氏增加了笔画,改变了自己的姓氏,改为玉、全、琴、申、田、车、周、马,以及龙、乃、金等姓氏,所以在李成桂之后朝鲜半岛的王姓的人非常的稀少,王姓成为了稀有姓氏。李成桂屠杀姓氏为王的人造成了王氏一族在朝鲜半岛的几乎灭绝。

标签: 李成桂

更多文章

  • 唐朝大将单挑安禄山大军,坚守一天一夜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荔非守瑜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暴发。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冬十一月,反范阳,诡言奉密诏讨杨国忠,腾榜郡县,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张通儒、通晤为腹心,兵凡十

  • “奇兵不在众 万马救中原”的一代名将之李嗣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嗣业,唐朝,名将

    导读:“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将一生屡建奇功,

  • 开国功臣王君廓最终却落得叛逃被杀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国功臣王君廓

    王君廓,唐初名将,早年曾聚众为盗,打家劫舍,霸占井径,王君廓自幼孤贫,以贩马为生,但是品行不端,经常偷盗,乡里都引以为患。隋朝末年,王君廓打算聚集兵马为盗,叔叔却不同意。王君廓便诬陷邻居与叔母私通,与叔叔一同杀死邻居,从此亡命江湖。义宁元年,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派人招降王君廓。韦宝、邓豹打算归附高祖

  • 名将王君廓为何会亡命江湖?王君廓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君廓,李渊,杨广,唐朝

    王君廓,唐初名将,早年曾聚众为盗,打家劫舍,霸占井径,王君廓自幼孤贫,以贩马为生,但是品行不端,经常偷盗,乡里都引以为患。隋朝末年,王君廓打算聚集兵马为盗,叔叔却不同意。王君廓便诬陷邻居与叔母私通,与叔叔一同杀死邻居,从此亡命江湖。义宁元年,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派人招降王君廓。韦宝、邓豹打算归附高祖

  • 隋唐英雄赛关公王君廓简介 王君廓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英雄,王君廓

    王君廓是隋唐时期的著名英雄,是瓦岗军的先锋官,被人称为“赛关公”,后来王君廓跟随李世民,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身败名裂。那么,王君廓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王君廓简介:王君廓,是隋唐时期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自幼家贫,擅长盗窃,精于骑射,为祸乡里。隋末天下大乱,王君廓趁机聚众占山为王。他

  • 揭秘大唐名将韦皋为朝廷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韦皋

    韦皋简介中介绍到韦皋出生在京兆韦氏鹛城公房,字城武,陕西西安人。韦皋画像在783年,泾原军侵犯京师,率凤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云光假装生病,拜托韦皋担任首相,却在暗中策划背叛行动,准备擒拿韦皋献给朱泚。被韦皋的手下霍晰听见此事,报告给韦皋。牛云光知道事情暴露之后,率军投奔到朱泚。朱泚故意招揽韦

  •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中唐名将南康王韦皋韦城武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韦皋,名将,

    韦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出身京兆韦氏,排行第二十三。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为建陵挽郎。大历初任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

  • 不为人知的大唐名将韦皋:平吐蕃的中唐军事天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韦皋,中唐,吐蕃,

    韦皋(gāo)(746年—805年),字城武,唐朝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延赏的女婿。因祖先在北周朝和隋朝有过功勋,被任命为建陵挽郎,并被派往华州当参军,辅佐州刺史处理州务,又被升为使府的监察御史。后因助德宗皇帝还都有功,韦皋被升为左金吾卫将军,迁大将军,又

  • 李世民都是怎样保护尉迟敬德这些手下大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尉迟恭,大臣,唐朝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因为对大臣比较恩宠、对老百姓比较仁爱,美德流传后世。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喜欢擅杀大臣,他们往往找他们的过错,让大臣猝不及防,以致死无葬身之地。李世民和旁人不同,对大臣很是照顾,表面上有时很严厉,骨子里却对大臣好。却说李世民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唤尉迟敬德,此人武艺高强,而且有一股子

  • 历史上唐太宗以“刘邦为何杀功臣”惊醒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刘邦,功臣,尉迟恭

    导读: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阴历9月29日,唐太宗李世民来到庆善宫举行宴会,而且还在宴会上吟诗作赋,有娱乐节目,参与宴会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庆善宫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选择这样的宅子举办宴会,也可以说是比较随和的私人宴会。当然,气氛随和不等于随便,排座次就有讲究。当时参与宴会的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