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霁云为何被人送外号“南八”?对南霁云的评价

南霁云为何被人送外号“南八”?对南霁云的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13 更新时间:2023/12/25 17:36:53

南霁云简介,他于公元七一二年出生于魏

州顿丘,它的别名南八,后来成为一名唐代著名将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追随张巡取得不少军功。死于睢阳之战,他的像悬挂在凌烟阁里。南霁云出身贫寒,张沼起兵讨安禄山,南霁云参军,后被提拔为将领。南霁云到达睢阳后认为张是真心对待他,均定为他做事。受皇帝之命,张巡、南霁云固守江南地区,情势不容乐观,和对方周旋了很久,损失严重,但是如果放弃,江淮会灭亡。所以南霁云去找援助,他突出敌军的层层包围,向许叔冀求援,但他不给与南霁云支援,临淮是他最后的希望,御史大夫贺兰宴请南霁云,却对南霁云请求援兵的事不表明态度,反而想让南霁云留下,南霁云很生气割断一根手指以表明他的忠心。南霁云简介这里显示了他的男子气概,正义凛然。睢阳城失陷时,敌方用刀威逼张巡投降。张巡不向对方投降,随即被带走,之后被斩首。他们还让南霁云投降。南霁云并没有回答。张巡向南霁云喊道:“南八,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屈从不义的人!”南霁云笑着回答说:“我原想要有所作为。现在您说这话,我敢不死吗?”于是他也没有屈服。

以上是南霁云简介。他在青年时勤劳刻苦,喜爱学习,可以说文武双全。南霁云为人非常忠厚,他是张巡最信任的部下,对国家也是极为忠诚。是后世学习的榜样。

南霁云出生在公元712年,他出生在唐玄宗年间,籍贯是现在的河南清丰,说来他也算是一介布衣出身,是一个标准的农民,在家里因为排行老八,因此也被人送外号“南八”。说到南霁云的形象很多人都会想到南霁云的威武不屈,的确,这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南霁云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也特别的能吃苦耐劳,平日里总是会抽时间来习文练武,有人说他会七十二路枪法,关于骑马箭,而且还能同时左右开弓,百步穿杨。但做为家里有着那么多兄弟的南霁云,他实在是觉得都挤在一起务农不会有出息,所以他就自己到外边谋生活了,经过辗转奔波,他最后就来到了张巡的部队,并且张巡还特别看好他,给了他很好的前程。

但打仗总是要面临着生死存亡,而生死存亡之时正是南霁云的形象建立的时候。所以当有一天睢阳陷落,张巡,南霁云被虏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令敌人都为之敬佩。他在死前向敌人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决不能屈服于不义之人,宁肯以死名留青史,也决不会让后人指责漫骂。说完之后就昂首挺胸英勇就义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可是南霁云的形象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那种为国为家,威武不屈,肝脑涂地的胆识的确是让人由衷的佩服。也许仍然有人对南霁云的故事并不太了解,但这就是南霁云——所有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大英雄。

历史上的南霁云是一个威武不屈的汉子,是唐朝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军队小领导,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却把中国人所谓的节操演绎得回肠荡气,让人看了之后都忍不住想要为之拍案称绝,那么南霁云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存在的呢?其实人们认识历史上的南霁云大多是从安史之乱才开始的,睢阳保卫战是安史之知中打得最惨死的一场战役之一,而南霁云所在的部队刚好是参与了这场战役。为了能够取胜,他和他的上司张巡曾在极为坚苦的作战条件下仍然选择坚守,而也决不去投降,他们惨到什么程度呢?惨到根本就是连吃的都没有,整天都是饿着肚子,为了能够添饱肚子,他们是什么都吃,地下老鼠,天上的麻省、树皮草根全都是他们用以充饥的粮食。虽然到了最后睢阳还是失守了,但张巡和南霁云却双双选择了以身殉城。那么到了安史之乱被镇压下去之后,唐肃宗也是被他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所以就追封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兼杨州大都督,还将其遗像放于凌烟阁中。后来到了清朝嘉庆皇帝的时候,他也对南霁云是欣赏有加,因此所南霁云又再一次被进敕封,这次他荣获了秦州慧音山昭绥沣嘉泽二龙大王的称号。所以历史上的南霁云是被人们当成了神一样的供奉起来了。透过历史的烟云似乎仍然可以看到南霁云那威武不屈的面庞和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

一部《大唐游侠传》,写尽男儿之间真豪情,而南霁云可谓是其中最精妙一笔。他威风凛凛,铁骨铮铮,后世将段珪璋与南霁云评价为两大游侠。千里救友,他将己之生死置之度外;骁勇过人,他令敌军闻风丧胆;勇于任事,他尽显“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临终慰妻,他又是柔情百转的痴心人。古风侠烈,铁骨柔肠正是中肯的南霁云评价。身处乱世,他以自己的全部血肉和生命去守护一座必破的孤城而毫无怨言,正所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宁死不屈,与城偕亡,身死而灵魂不灭,在睢阳奏响了一曲永生的悲壮之歌。有人对南霁云评价,他啮指乞师,爱恨分明,重回危城,彰显了战士本色,和金庸先生射雕中固守襄阳城的郭大侠同是铁血丹心。

三十四部梁书中,温雅儒侠固然清润如春水,而南霁云身兼江湖游侠气概与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却是梁书中一股不可多得的浩荡激流。南霁云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正如梁羽生自己所评价的那样“敢笑荆轲胆如鼠,好呼南八是男儿”。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义坦荡,什么是乱世豪情,什么是超出功利之外的永生价值。南八,英雄不死,他所代表的中华男儿,粗犷中现出柔情,侠义间偕有忠勇,必将如雕塑一般,永生于千万读者心中。

标签: 南霁云安史之乱唐朝

更多文章

  • 南霁云简介 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南霁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霁云,唐朝,唐朝名将

    南霁云(712年----757年10月),勇武过人,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生于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寨村农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在“安史之乱”中,协助张巡镇守睢阳,屡建奇功。后睢阳陷落,南霁云宁死不降,慨然就义。南霁云青少年时代勤劳能干,喜爱学习,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传说他会

  • 谁提出了“琴棋书画”的概念?张彦远还是辩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琴棋书画,辩机,张彦远

    琴棋书画,即古时所谓“四艺”(也称书房四艺、文人四艺)者也。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传统音乐;棋,特指围棋,而非象棋或其它棋类;书,指书法,而非书籍;画即绘画,特指国画,即水墨丹青,而非油画、水彩画或其它画种。至于琴、棋、书、画四者的排列顺序,我认为从汉语语法角度讲,四者属并列关系,原则上是不分排名

  • 唐朝第一法师罗公远,活了两百年茂如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

    唐玄宗平生好神仙方技,时常征召一些全国各地会奇术异法的妖人到宫里来,像什么一行和尚、罗公远、不空、邢和璞、师夜光、叶法善等等,不胜枚举。除了因为《推背图》名流千古的袁天罡师徒,最有名的当属唐朝第一法师——罗公远了!这罗公远究竟是何方神仙?罗公远,又名思远,乃是晋朝时四川彭县人,也就是说唐朝时罗公远至

  • 帝王荒唐事:唐玄宗竟向道士罗公远学隐身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罗公远

    文章摘自《唐朝的黑夜》 作者:魏风华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罗公远是鄂州人,唐朝时著名的魔法师,此人虽一把年纪,但面容却如十六七岁的少年。据史上记载:罗公远身怀奇技,唐玄宗曾求其施法,让自己到月亮上走一圈儿。一天晚上,罗公远站于后宫,将手中竹杖抛向空中,顷刻间化作一架长桥。网络配图 唐玄宗登桥而行

  • 巨型近地小行星“佛罗伦萨”有两颗卫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小行星

    上周,NASA发布消息称,巨型近地小行星3122 Florence(“佛罗伦萨”)将在距离地球大约7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擦肩而过”。NASA称,这是该机构开启追踪近地小行星计划开始以来,以如此近距离掠过我们星球的最大小行星之一。研究人员使用戈德斯通深层空间通信中心70米的天线设备对此进行观测,最

  • 混沌理论之父罗伦兹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混沌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7年5月23日 (农历四月初三),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罗伦兹出生。网络配图爱德华·诺顿·罗伦兹美国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 1917年5月23日(距今100年)罗伦兹出生在美国西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科学。“孩提时,我最有兴趣

  • 震惊世界 佛罗伦萨发现“蒙娜丽莎”遗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佛罗伦萨,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对《蒙娜丽莎》原型的身份,各界众说纷纭,不过丽莎・盖拉尔迪尼即为"蒙娜丽莎"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英媒称,通过对这具遗骨的还原,或许能帮助人们揭开"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网络配图近日一名意大利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圣厄休拉修道院地板

  • 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端,唐朝

    李端(737-784) ,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北齐文宣帝皇后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

  • 苏轼《答李端叔》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答李端叔,苏轼

    古诗《答李端叔》年代:唐作者:苏轼若人如马亦如班,笑履壶头出玉关。已入西羌度沙碛,又来东海看涛山。识君小异千人里,慰我长思十载间。西省怜君?一作邻居?时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闲。

  • 歌女霍小玉与李益的悲剧爱情:霍小玉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小玉,李益,爱情

    大历年间,陇西有个叫李益的书生,二十岁,考中了进士。到第二年,参加拔萃科考试,等着由吏部来主持复试。六月盛夏,到达长安,住宿在新昌里。李益门第清高华贵,年轻时就有才气,丽词嘉句,时人都说无双;前辈尊长,全都推崇佩服。他常自夸耀其风流才情,希望得到佳偶。四处寻求名妓,很久未能如愿。长安有个媒婆叫鲍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