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江出逃带着弟弟?及时雨宋江为什么要出逃

宋江出逃带着弟弟?及时雨宋江为什么要出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55 更新时间:2023/12/30 7:27:01

宋江出逃为什么要带着弟弟宋清宋江和梁山泊贼寇有联系的事情被阎婆惜发现,一怒之下将其杀死。阎婆将他骗到县衙前,却被唐牛儿搅局逃走了。知县时文彬想方设法袒护宋江,负责搜索捉拿人的朱仝雷横明着是去捉人,实际上是前去保护他逃跑。就这样明里暗里在官官相护之下,宋江暂时逃脱了牢狱之灾。不过,人毕竟是他杀的,那个被害人家属阎婆还在追究,知县也只好发出一张“通缉令”继续捉拿。家里暂时是不能呆了,宋江只好选择出逃。

有一件怪事,宋江出逃是和兄弟一起走的。就案子本身来说,宋江已经做了详细的安排,凭他的本事,这事完全能够摆平,他出逃有必要带着弟弟宋清吗?宋清和案子没有牵连是肯定的,官家连宋江都不肯捉,难道会难为宋清吗?宋江的外号很多,其中有一个叫做孝义黑三郎。古人有句话叫做“父母在,不远游”,那意思是说,尽孝要在父母身边侍候。比如《史记·刺客列传》当中的那个聂政,人家给了他很多金子让他干一件事情,但他没有答应,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金子哪怕是能找十个人为他照顾母亲也不能替代他本人,因为孝顺是他的事情,别人不能替代。等到母亲去世了,聂政马上就把这件事办了。在他看来,孝已尽,该尽义了。宋太公的身边只有宋江兄弟两个,两个人一块儿出逃,谁来对父亲尽孝?不把兄弟想方设法留在父亲身边,宋江这样做,还是一个孝义黑三郎吗?宋江临走,把日后官司怎样处理给父亲说得一清二楚,说明他的思维非常清晰,不是一时思虑不周带走了宋清。那么,宋江为什么要带走宋清呢?

1、这是一种规避官司的需要

宋江只有兄弟两人,也就是说,宋太公只有俩儿子。宋江不是三郎吗?那老大老二是谁?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老大老二还没有到娶妻年龄就已经死了,宋江这个老三,实际上就是长子;另一种就是宋太公还有兄、弟,他们的儿子比宋江大,宋江在这些兄弟中排老三,实际上是他的大儿子。比如说宋江、宋清兄弟两个每人生有一个儿子,宋太公活着还没有分家,那这两个孩子在这个大家庭当中是老大和老二,而在各自的父亲名下实际上都是老大。这种情况还反映在阮氏三兄弟身上,他们排行分别是二、五、七,可是却交代明白是一母所生。直到今天,这种排列方法还有。这只是说明,宋太公眼前只有两个儿子。

宋江和宋清出逃,表面上看,官司追究的是宋江,宋清可以出面问个路,露面联系住店事宜,但实际上宋清并没有起作用。一路上,宋清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建议哥哥先投奔柴进。就是这样一个建议,事前宋江已经和朱仝说过,宋清说出来以后,宋江说,他也是这般想的。因为在案件初期,官府追捕的紧,兄弟两个根本就不敢走大路,住大店。也就是说,张贴捉拿他们告示的地方宋江是不会走的,因此书中说他们是“吃癞碗,睡死人床”。这样一来,宋清也没有什么作用,真正是徒添了一份路途开销。那么,宋江为什么还要带着宋清一起出逃呢?实际上,这就是官司的需要,按照古代的那个办案程序,宋江不得不这样做。宋清和宋江一起出逃,有利于规避官司。因为不知道真凶逃亡何处,和凶手有直接关系的人也没有了下落,这有利于案件较快成为悬案积案。

像宋江这种杀人案件,属于重大刑事案件,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限期破案”的案件,假如这样的案件积压太多,势必影响到一个官员的政绩考核。对于这样的案件,破案的标准就是捉拿到案犯,并将案犯“绳之以法”。既然是否捉到案犯是破案的标准,那么,负责这件案子的官员就必须要捉到他。假如一时捉不到,他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手段捉到。比如说晁盖那个案子,不管是朱仝、雷横放了晁盖,还是晁盖凭本事逃走了,但晁盖逃走是很多人都看到的,这与邻居何干?难道抢生辰纲这种事情晁盖还会让邻居知道?但是,这已经成为封建社会办案的一种方式,所以,朱仝、雷横捉不到晁盖就捉拿邻居回去交差。结果这邻居还真的有用,他提供了一个线索,晁盖庄上还有庄客!于是,知县再差人,把庄客捉来,不说,往死里打,打熬不过,只得招供,还有石碣村里的三个姓阮的。到这个时候,案情已经清清楚楚,郓城县的职责已经完全尽到,剩下的就是缉捕晁盖等人。又因为缉捕任务是州里的,所以,不知情的“邻居”在宋江的周全下回家,知情的庄客交给了何观察带到了州里。

按照同样的逻辑和办案习惯,捉拿不到宋江就应该捉拿宋清。宋江不是已经出籍了吗?的确如此。但是,一个邻居都可以捉来,一个亲兄弟不是更应该捉来吗?不管你时文彬知县如何地曲意维护宋江,有一个懂得法律的张文远在,宋清要是能够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办案人的视线中,你就必须到县衙里去。在张文远的监督下,你时文彬还必须就得审一审,如果再追得紧,这刑具也得多少使用一些。对于这种事情,宋江当然是“门儿清”。不仅宋江,他的老爹也很清楚,所以,他说宋清到邻村去了,不在家。等到朱仝、雷横回到县里,这话就变成了“宋清已自前月出外未回”,这就是说,这个人既和杀人无关,又不可能带来。由此我们又知道,当这个案子真正进入陈年积案,没有人再认真追究的时候,宋清没有什么事儿了,宋江让他提前回到了家。

封建社会的法律是“有罪推定”,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出罪犯就行。假如一个案子不能确定罪犯是谁,可以把很多怀疑对象一一拿来,一个个进行拷打,只要招供,就算结案。就像宋江这案子,时文彬原本是想做成在唐牛儿身上,也对他动了刑,无奈这唐牛儿至死不认,他也没有办法。如果宋清不逃走,一旦进了衙门,苦头总是要吃一些的。所以,宋江要带着他一块儿走。

2、为日后成为梁山好汉留下伏笔。

宋江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这是因为“天意”。为此,作者用了三条最强有力的“证据”。第一是小儿语,“耗国因家木,刀兵因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小儿因为天真无知,所以小儿语会被当做是上天通过小人之口来给人间某种暗示;第二是九天玄女传授天书。为什么要把天书给他?因为他是“星主”!晁盖不是,其他人更不是;第三是那块挖出来的石碣,那上边有所有人的座次,不用再多说什么。宋江不过是一个造反的强盗头子,上应天数了又有什么用处?但是,《水浒传》的用意是把梁山打造成一个理想的王国,宋江就是这个王国的国王。在这个方面,本博有专门的论述,不再多说。作为一个王国,这个国王当然就是宋江。按照封建社会的等级关系,国王的弟弟就应该是诸侯,所以,这宋清就应该在一百零八个好汉当中有一席之地。不过,按照梁山对于好汉的要求,宋清是最不符合标准的。宋清外号铁扇子,后来在梁山上也就是打理个宴席,这种人哪里都有,这样标准的人也能进入好汉序列,梁山泊肯定是“人满为患”。这样的王国还是理想王国吗?所以,作者一定要宋清也受一点苦,他在告诉人们,假如宋江失败了,宋清是要跟着上刑场的,人家上梁山,带着弟弟当一个首领,不行吗?当然了,宋清跟着哥哥走这一趟,也多多少少积攒了一点儿人气。

回过头来再看宋江带着宋清出逃,躲避官司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现实,无功受禄带上梁山做头领也是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现实。这个现实就是,宋清只能跟着宋江走,否则你看看哪个李达,他因为弟弟李逵吃了多少苦头!

标签: 宋江宋清

更多文章

  • 李从善:南唐元宗李璟第七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唐,李从善

    李从善(940年—987年),字子师,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五代时南唐诗人,元宗李璟第七子,母吴国太夫人凌氏(一说钟皇后) ,李后主之弟。南唐时,封为郑王,在李煜降称江南国主降封南楚国公,累迁太尉、中书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开宝四年春,奉方物来朝

  • 李煜所作的《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表达对弟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煜,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吧。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李煜 〔五

  • 五代十国时期寿州之战:南唐李璟不听劝告误国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唐,寿州,中主,

    自公元955年以来,南唐军队屡败于后周,中主李璟数次遣使求和,都得不到答复。李璟不得不任命弟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以陈觉为监军使,率大军抵御周军。李璟,字伯玉,初名李景通,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母元敬皇后宋氏。网络图韩熙载十分了解陈觉这个人:志大才疏,忌贤妒能。前几次率军进攻

  • 决定南唐存亡的两对父子:李璟父子和皇甫晖父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唐,皇甫晖,李煜,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

  • 李璟简介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璟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璟,五代,南唐皇帝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

  • 高览仅仅用三合就解决了刘辟,为何却赵云一枪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览,赵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览三合斩刘辟,为何被赵云一枪秒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览,武功虽然比不上四庭柱中的颜良、文丑,也不如张郃,那也是堂堂的河北

  • 刘昫:五代时期政治家,《旧唐书》的署名作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昫,五代

    刘昫 (xù)(888年—947年),字耀远,冀州归义县人,五代时期政治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风仪优美,勤奋好学。后唐庄宗时,出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唐明宗即位,累迁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唐废帝即位,授

  • 有哪些与李迥秀相关的轶事典故?刘昫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迥秀,唐朝

    李迥秀(?—?),字茂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大亮族孙。初为相州参军,后累官凤阁舍人。长安中,同平章事。中宗朝,当过宰相,终兵部尚书。卒赠侍中。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陇西李氏武阳房。初考中进士科,又考中英才杰出科。调任相州参军事。后来改任考功

  • 有哪些与李敬玄相关的轶事典故?刘昫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敬玄,唐朝

    李敬玄,唐朝时期宰相,将领,谷州长史李孝卿之子,联宗于赵郡李氏南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敬玄因得到中书令马周的推荐,成为唐高宗李治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转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主持铨选。累迁中书令,封赵国公

  • 五代词人李珣的作品:《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珣,五代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李珣的《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五代)李珣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注释红藕:红莲的别称。槛(jiàn):栏杆,这里指亭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