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世宗柴荣简介 五代时期英年早逝的第一明君

周世宗柴荣简介 五代时期英年早逝的第一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47 更新时间:2023/12/26 13:01:54

周世宗柴荣简介: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在位,在位6年。邢州山柴家庄(今邢台市隆尧县)人,生于邢州龙冈(邢台县)之别墅。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柴荣本身是郭威的内侄)。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他是五代最英明的君主,也是五代最可惜的帝王。他如一颗流星般划过历史的长空,却给五代的黑暗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他的丰功伟绩,成为了巨人的肩膀。可是他和他的王朝,却几乎被掩盖在了大宋的光芒之下。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兼备的皇帝,他是中国最被人忽视的帝王,他就是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生活俭朴,愿为天下表率,而且虚心纳谏勇于自责,曾经下诏说大臣们不批评自己,正是因为自己为人还不够坦诚,使大臣们不敢直指自己的错误,不敢畅所欲言。当大臣们先后进言献策,他也确实说到做到,不但没有因大臣们对自己的指摘施行报复,还最终根据大臣们适当的主张建立国家大策。

对于生在乱世中的平民百姓,柴荣存有怜悯之心。他整顿经济,兴修水利,治理大运河、黄河、汴河,鼓励农桑。乱世中崇佛侫道现象非常严重,柴荣在即位的第二年便下令毁铜佛铸钱币以促进商业发展。并深有体会地说:“佛云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佛祖在世时,为了有利于人,甚至不惜割截自己的身体,何况身后的区区铜像?”他偶尔见到唐代《均田图》,立即大为叹服,随即下令各地也按此法,让百姓照实有土地交纳租税,避免地方官吏豪强将自己的赋税转嫁给底层百姓。又下令退休的官员贵族也要和小民百姓一样照章纳税,连孔子的后人也不例外。他还将战乱中无主的土地集中起来,给流民们耕种,使他们成为安居乐业的百姓。

与此同时,柴荣精兵简政,认为农民养活军队官员不易,因此军队一定要选用精良善战之士,绝不能让老百姓的血汗钱白白浪费。他又整顿吏治,对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加以重处。以各种名目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的官吏一经发现就处以死刑,虐待民夫、滥杀降人者也从不轻饶。没有真才实干靠欺诈手段当官的都被贬放罢官。柴荣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他对混乱残忍的刑律的修订。他禁止官员随意处死犯人,废除凌迟腰斩等等酷虐之刑,并下令善待关押在监的犯人,给予他们足够的食物和卫生条件,有病就妥为治疗,允许家人探视,不允许官吏虐待敲诈犯人家属,更不允许牢中有犯人无故丧命的事情发生。与此同时他派人修订刑律,并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大周刑统》,成为北宋《大宋刑统》的先声。

柴荣善待臣属。做为一个武将出身的帝王,他在称帝之初不免有些统帅之风,时常控制不住情绪处治臣子,事后又追悔不已。符宣懿皇后深知他的性情,时常在他情绪不佳时善加劝导,柴荣也知道自己的过失痛加悔改,因此从称帝的第二年之后,情形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又重整礼乐,广邀文人儒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文治并不是柴荣帝王之才的全部。做为一个乱世之主,柴荣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的勇猛善战。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后蜀西四州(秦州成州阶州凤州)收回。又经历三次亲征,将南唐江北十四州六十四县收入囊中,迫使南唐中主李璟成为后周属国。

南征也不是柴荣最伟大的战功。他最了不起的事迹是北伐。当年后晋石敬塘为当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此事一直是中原人的心头大痛。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荣领兵亲征,只用四十天时间,就从契丹人手里夺回了三州十七县。若不是他在军中忽染疾病被迫中止北伐,或许燕云南归的梦想就不至于直拖到明太祖朱元璋横空出世之后了。

柴荣登基之时年仅三十三岁,当时的他满怀雄心壮志,曾经许下三十年帝王鸿图:“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然而不幸的是天不假年,就在北伐契丹获得大胜之际,他得了急病。虽然北伐中止,但他的病情已经由于军中医药不及时而被延误,返回汴梁后,又恰逢他心爱的小女儿夭折,深受打击的柴荣病情更重了。

显德六年(公元959)六月,自知不起的柴荣册立自己的第三子(符宣懿皇后之子)柴宗训为梁王,定为皇储,又将柴宗训的姨母册立为小符皇后,定为未来太后。

十天后,周世宗柴荣溘然长逝,享年三十九岁。

《旧五代史》评价柴荣的一生说:“嗣守鸿业,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远近号慕。……渐用宽典,知用兵之频并,悯黎民之劳苦,盖有意于康济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新五代史》则称“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

壮志未酬身先死,是为柴荣一生的写照。虽然他没能完成自己的人生大志,他的英武不凡已经足以令世人为之侧目。短短几年间,后周国力大振,回鹘、鞑靼、女真、高丽……这些久未露面的使节都纷纷出现在汴梁城里。五代十国的其它国家也因此对后周望而生畏。所有这一切,都为后来赵匡胤建立北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标签: 柴荣五代皇帝

更多文章

  • 周世宗柴荣怎么死的 周世宗暴毙因遭遇外星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世宗,五代,古代皇帝

    后周世宗柴荣的死因是什么?在公元959年的春天,周世宗柴荣派遣王朴巡查汴水河道,在巡查河道的时候,王朴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王朴也算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可当看到异象之后,王朴惊慌失措,赶紧回到京城,赶往皇宫,拜见周世宗。见到周世宗之后,王朴提出自己汇报的事情关乎大周江山社稷,要求周世宗让其他人全

  • 后周世宗柴荣简介 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代十国皇帝,后周世宗,后周皇帝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后周太

  • 历史上最冏的“君臣之恋”:萧太后与韩德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萧太后,韩德让,辽国

    翻开中国历史,不乏缠绵悱恻的“君臣之恋”。但君臣恋情中最冏的一例当数大辽萧太后与重臣韩德让的“相许终身”,萧太后为此竟残暴地“杀人妻、夺其夫”。萧太后史称承天太后,名绰,小名燕燕,系辽国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圣宗之母,主持辽国朝政四十载。她被人称为“细娘”,应该是一个气度非凡的绝色

  • 真实的萧太后:成为一国之母还与旧情人同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萧太后,旧情人,同居

    萧燕燕(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为景宗,封萧燕燕为贵妃,旋即册立其为皇后。982年,景宗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尊生母萧皇后为“承天皇太后”。因圣宗年仅12岁,萧太后奉景宗遗诏摄行国政。1009年,萧太后病死,终年57岁。

  • 大辽萧太后:如何带领契丹残兵血战宋朝精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萧太后,辽朝,北宋

    傅太后简介:公元1122年,风华绝代两百余年的大辽王朝,有如一个衰朽的老人,蹒跚迈向了它宿命的终点。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分,大辽末帝耶律延禧收拾金银细软仓皇出逃。多少达官贵宦择机待变,卖主求荣。多少赳赳武夫,跪倒在强敌脚下求生乞活……这时节,威震万邦的大辽国只剩下南京一座摇摇欲坠的帝都,城中被拥立仅三个

  • 辽国萧太后与韩德让是什么关系 他们真的相恋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萧太后,韩德让

    萧太后与韩德让:辽国萧太后是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的母亲,是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野史上说萧太后与韩德让有君臣之恋?那么历史上的辽国萧太后与韩德让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真的相恋吗?韩德让是辽代圣宗时权臣。辽景宗病危之时,韩德让与耶律斜轸俱受顾命。他与承天皇后萧绰密议,剥夺了觊觎皇位的各路诸

  • 萧太后与韩德让是什么关系 他们真的相恋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太后,韩德让

    辽国萧太后是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的母亲,是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野史上说萧太后与韩德让有君臣之恋?那么历史上的辽国萧太后与韩德让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真的相恋吗?韩德让是辽代圣宗时权臣。辽景宗病危之时,韩德让与耶律斜轸俱受顾命。他与承天皇后萧绰密议,剥夺了觊觎皇位的各路诸侯兵权,立12岁

  • 牝鸡司晨 历史上真实的辽国萧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辽国,萧太后,澶渊之盟

    由于小说《杨家将》对萧太后的的描述,使她在大多汉族人心目,是一个凶残、好战的女子。萧太后还与汉官韩德让有君臣之恋,那么这都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辽国萧太后是怎样一个人呢?萧太后与武则天、慈禧一样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萧太后在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名叫萧绰,小

  • 馆娃宫是哪里的遗址?黄滔的《馆娃宫赋》表达了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黄滔

    馆娃宫是哪里的遗址?唐朝诗人黄滔的《馆娃宫赋》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原文】:吴王殁地兮吴国芜城,故宫莫问兮故事难名。门外已飞其玉弩,座中才委其金觥。舞榭歌台,朝为宫而暮为沼;英风霸业,古人失而今人惊。想夫桂殿中

  • 水浒秘史:晁盖遗嘱为何不立宋江为梁山之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晁盖,宋江,水浒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命丧黄泉。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惟一遗言。晁盖这遗言好没道理。晁盖这“梁山泊主”是怎么当上的?不是世袭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