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定公主真是武则天亲手杀的吗?武则天弑女真相

安定公主真是武则天亲手杀的吗?武则天弑女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99 更新时间:2023/12/27 23:42:13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事件实在太多了,其中武则天亲手杀死了安定公主一事颇有争议,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出生年月不详,约为永徽四年末至五年初,据说刚出生不久,便在王皇后探望之后离奇暴毙,武昭仪的盈盈泪水,让愤怒的高宗不假思索地认定王皇后便是杀婴的凶手,事情虽无由证明,王皇后却也无法自解,最后不了了之。但高宗对王皇后的印象从此一落千丈,不久柳奭便在皇帝凌厉的目光下窘迫难安地自请罢相了。

然而在局外人的眼中,此事殊不合理,作为一国之母的王皇后有什么理由去杀一个宠妃的女儿呢?就算真的是妒火攻心,那对象也应该是皇子弘。因此,长期流传的一个说法,就是真正凶手实际上正是小公主的亲身母亲武昭仪,因为没有这样嫁祸于人的举动,她很难向皇后的位置再迈进一步。

宋代成书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详细记载,称武昭仪藏匿起身形,等王皇后逗弄完小公主后悄悄地扼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佯装欢笑地迎接高宗,发现死婴后由宫人指证惟有王皇后探视过小公主,从而点燃了高宗的怒火。但《旧唐书》并未记载此事,加之虎毒不食子,故近人颇有不相信者,认为当时婴儿死亡率很高,小公主是正常死亡,只是被武昭仪所利用而已。按他们的看法,新唐书和通鉴的记载过于翔实,细节栩栩如生,难免人疑窦,不知这等隐秘之事史臣何以察觉?

影视剧中武则天与安定公主

而旧唐书并未记载此事经过,因此指为一大疑点。且按照旧史的记载,武昭仪便必须比任何人都更早发现皇后来访一事,并且立即做好相应安排,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皇后走后杀害小公主,然后溜出去做出不知情刚从外面回来的样子,这一系列行动很难保证不被宫女发觉,而武媚一向行事谨慎,如此冒险与她向来的作风不符。

日本人原百代因此推测,当时婴儿死亡率偏高,可能奶妈把木炭烧得太足,导致小公主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即碳气中毒),或者王皇后没有带过孩子,不小心把棉被盖在小公主的脸上离开,无意中把小公主给闷死了。这些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以此来反驳旧史上的记载个人以为仍嫌不足。旧唐书因成书仓促,前期史料常有照抄唐朝实录和国史,几可视为唐代官方喉舌的代表,这一点已为历代治史者所公认。

而高宗实录,曾有被武后亲自出面监修的纪录,后虽经反复,但为尊者讳的现象仍不少见,如不载太宗纳弟妇事,不载杨玉环原为玄宗儿媳等,而这些新唐书和通鉴均秉笔直书,因作者为宋人不必再为前朝避讳之缘故,故不能以旧唐书未详载经过而否认其事。且旧唐书虽然不曾在正文中专门记录,但史臣评传中仍有“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表明了五代人对此事的看法。那么武昭仪有没有可能比其他人更早知道皇后来访并做出安排呢?皇后来访并非邻居串门,以当时武昭仪在后宫遍布的眼线提前侦知并非难事,而整件事发生在武昭仪自己的寝宫,她要安排宫女们守在哪里不可走动那是轻而易举的事。甚至可以说,如果她在自己地盘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她也不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了。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参考日后的上官仪事件。高宗密召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如此机要隐秘之事,也逃不过武媚编织严密的情报网,立刻在第一时间内得知,并且立即做出了最为明智的决定,没有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去联络外朝官员如何在事发后进谏阻止诏书生效,而是马上赶到现场,说服高宗改变心意,从而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武昭仪的信息掌控程度和应变能力无可怀疑是极其高效的,这还完全是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变,如果小公主之死是她处心积虑已久的策划(皇后显然不是第一次来探望小公主),要做到这些那就更不成问题了。

武昭仪作风稳健是不错,但并不等于说她不敢冒险。早在太宗病重之际敢于与太子私通,足可证明她有在人生陷入瓶颈之际,为寻求出路不惜放手一搏的决心和勇气。而彼时她面临的风险甚至更大,能掌握的东西更少,任何一点不慎都足以让她粉身碎骨,但她依然做了,只为了多年之后她可能会有一个渺茫的机会。

这种性格,我们还可以从她父亲武士彟身上找到。武士彟向来是以敦厚谦恭的长者著称,曾经因为顾忌自己名望不够而坚辞工部尚书的职位,可见其为人的谨慎小心,然而在隋末风云之际,他同样可以冒着毁家灭族的风险,将万贯家财和一家人的身家性命全都投入一场凶险莫测的政治投机中。作为武士彟的女儿,武媚无疑继承了他这一特点,并且走得更远。因此,无论是从动机、性格、还是作案条件和能力,认定武昭仪是小公主之死的最大疑凶,并不过分。

诚如胡戟先生所言:“许多人怀疑武则天手杀女儿的可信程度,一个母亲如何下得去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对武则天可以象常人一样论理,那么她就不成其为武则天了。当时的情势之下,武则天除非施展宫廷阴谋,脚踩自己女儿幼小的尸体,否则是很难朝皇后位置进一步的。……既然没有退路,她决不安分守己听天由命。于是下毒手嫁祸于人的做法,也就是在最不合情理的情理之中了。

学者勾利军更从她对太平公主的溺爱和对萧妃二女的*分析(我的女儿死了,你的女儿也别想有好日子过),认为这是出自爱与恨之双向移情,走了两个极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宣泄。从小公主的追封与迁葬来看,“追封安定公主,谥曰思,其卤簿鼓吹及供葬所须,并如亲王之制”,谥曰思,从字面上看,当指她一直对早夭的长女念念不忘,而根据谥法,“追悔前过曰思”(《唐会要·谥法》),也让人联想寄托追悔之情的究竟是谁。安定公主的迁葬明显逾制,以平阳公主的赫赫战功,葬礼动用鼓吹也引起了一番争辩,这个出生不久即夭亡的小公主能得如此厚葬,让人看到生为母亲的武昭仪内心的哀伤和悲凉。

后来武后临朝称制,大杀李唐宗室,唯有唐高祖之女千金公主为武后“献药”薛怀义得到赏识,被武后收为义女,改封安定公主,证明她对长女的思念,从来就没有一刻停止过。这么一对比,感觉正方的论据的确比反方更有说服力。然而最重要的一环始终无法解决:密室杀人,如无旁证,何以证实?

新唐书和通鉴的相关描写应该是出自唐人笔记,以弥补正史中缺少的这一环了。以野史入史作为正史的补充原也是常见的做法,但放在这里就显得太戏剧化,应是史官根据民间流言加上自己的推断而作,而不会真有人亲眼见到那一幕。也就是说,虽然种种矛头都指向武昭仪杀女夺嫡,但并没有目击证人亲眼看见。那么,有没有可能小公主的确是自然死亡呢?应该说,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只是微乎其微而已。

如原百代所说,当时婴儿死亡率很高,小公主会否被奶妈或者王皇后不小心闷死?当然,既然没人亲眼见到,那就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但要说是很可能,那就大有疑问。诚然当时婴儿死亡率很高,但那是由于医疗卫生条件不好,随便一个伤风感冒就可能不治而亡。但一个健康的婴儿被一氧化碳毒死(原百代所说的碳气中毒)或者不小心闷死的死亡率高不高,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单就此事而言,个人以为说小公主睡得太香,不小心被口水呛死,其可能性是和以上两种死法的几率差不多的。

此外,小公主的出生和死亡时间都是个谜,不知原氏据何而言认为此事必然发生在冬天需要生木炭取暖。而事情竟然发生得如此之巧,正好在武昭仪苦寻机会不得的时候,王皇后就遇到这样说不清的事情,也不能不让人怀疑。如果你相信世间有奇迹,或者就是这类事了吧!

而我个人认为,武昭仪确有杀女夺嫡,有机会能充分利用到尽,那不过是汉武帝之母王夫人的档次,没有机会自己能创造机会,这才是武则天的手段,也是她能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的原因。

标签: 武则天武则天女儿

更多文章

  • 义阳公主为什么到四十岁才嫁人?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义阳公主,唐朝

    身为大唐公主,但到四十多岁才嫁人,她就是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公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说起唐朝的历史,人人都知道武则天。事实上,武则天在唐代非常非常有名,不仅在唐代,而且在整个中国乃至整个历史上。那时候,她做了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今天,边肖会告诉你武则天当初做了什么。许多

  • 唐宪宗女宣城公主简介 宣城公主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宣城公主,唐朝公主

    宣城公主(?—?),唐宪宗李纯第四女,母不详,生卒不详。下嫁沈立义。她曾因太和公主的事情被罚过。唐武宗会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843年),远嫁回鹘的唐宪宗第十女太和公主回朝,武宗命令诸公主迎接。阳安长公主、宣城公主、义宁公主、真源公主、真宁公主、临真公主等七位公主拒不从命,不肯出迎。武宗大怒。二月二十

  • 萧淑妃的女儿宣城公主简介 宣城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淑妃,宣城公主,唐朝公主

    萧淑妃的女儿宣城公主简介 宣城公主怎么死的?高安长公主,即宣城公主(649年-714年),是中国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次女,陇西狄道人。母为萧淑妃,有同母兄弟许王李素节,同母姐义阳公主。初封宣城公主,因母亲萧淑妃争宠失败的缘故,与姐姐义阳公主李下玉一起被囚于掖庭宫。高安长公主(649?—714年),陇

  • 卖木材的商人弃富从军,武士彠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士彠,唐朝

    谈及武士彠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谈及他的女儿武则天几乎是家喻户晓。根据《旧唐书》记载,武士彠最初只是一个贩卖木材的商人。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所谓“士农工商”,在古人的心中,商人的地位最为低下,而且在当时武姓属于小姓,在注重门第的时代,武家的社会地位自然不高。根据唐朝的官方史料记

  • 武士彠简介 唐代一代女皇武则天之父武士彠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士彠,唐代,唐代大臣

    武士彠,生于北周建德六年(577),死于贞观九年(635)。名稷,字士彠,其家族至士彠此辈开始以字行之。大唐开国元勋之一,位列二等“太原元谋勋效功臣”,武德皇帝李渊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之父。武士彟年轻时,经营林业木材,是有名的木材经营商之一,隋炀帝时土木工程甚多,士彠借机敛

  • 武媚娘传奇男宠张易之是谁演的?张易之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媚娘传奇,男宠,张易之,武则天,历史剧

    最后一集中范冰冰的老年装扮令人惋惜美人迟暮,而作为武皇“男宠”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的扮演者李子峰和周凯文两枚“小鲜肉”也十分抢眼,被网友誉为“全剧最帅的两个男人”,而“张易之”更是成为微博热搜词汇。湖南卫视《武媚娘》播以来一直都备受关注,不仅是范爷的召唤力强大,同时也是因为剧中强大的娘娘团,唯一遗

  • 武则天因男宠被逼退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唐朝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的事件。武则天以非常方式被迫离开了权力竞技场,后人称其中的变故为“神龙政变”。晚年的武则天内心空虚,逐渐变得昏庸荒淫,张易之是武则天晚年最大的宠臣,他是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出身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改哥哥李建成的历史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李建成,历史,

    导读:历史掩盖不住李世民篡改国史的丑恶,更掩盖不住建成太子的真善。第一件事是玄武门兵变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痛哭不已,与众将士言:太子生前对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奔赴玄武门,为建成报仇。古来士为知己者死,二冯所为正是此注脚。第二件事是破刘黑闼之战。作为唐朝统一中的最后一场战争,它的胜

  • 李渊为何要立李建成为储君?李渊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

    太子李建成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混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所残杀。古代讲究礼法、讲究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所

  • 李建成简介 唐代高祖李渊长子太子李建成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建成,唐朝,唐朝太子

    李建成(公元589~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长子,小字毗沙门。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人。他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大业十三年,李建成助其父李渊起兵反隋,授陇西公,为左三军统帅,一路率军取西河、战霍邑、守潼关、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