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改哥哥李建成的历史形象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改哥哥李建成的历史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66 更新时间:2024/1/18 19:27:55

导读:历史掩盖不住李世民篡改国史的丑恶,更掩盖不住建成太子的真善。

第一件事是玄武门兵变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痛哭不已,与众将士言:太子生前对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奔赴玄武门,为建成报仇。古来士为知己者死,二冯所为正是此注脚。第二件事是破刘黑闼之战。作为唐朝统一中的最后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建成太子破刘之前,已有元吉与李世民征讨过,但由于二人没有对他们实行安抚政策,反而还施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再加上这些人对李家的疑惧心理,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刘黑闼再次造**,抵抗大唐。

李建成只好亲自征讨之。他接受了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离散”的建议,改变过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的高压政策,实行宽大安抚政策以争取人心。史载:“建成至,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为了扩大影响,李建成让被释者互相转告:“若妻子获者,既已释矣。”这一措施起到了争取民心、瓦解斗志的作用,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结果刘黑闼部队“众乃散,或缚其渠长降,遂擒黑闼”。这样,李建成没费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决了河北问题,使唐初社会安定了下来。在这一事件中,虽然采取的宽大安抚政策是出于魏征,但实施者却还是建成。

和李世民一样,建成太子也曾广罗人才,善待贤才。“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在建唐前后,他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为他出谋献策。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后来的贞观名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贡献。如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后来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曾甚礼之。武将中的冯立也在后来的贞观年间“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视为心腹。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还有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样一个人被许敬宗描绘成什么样的吧。《旧唐书·隐太子传》记:(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看看这段精彩的描述,丝毫不比武侠小说的盘肠大战逊色。“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始终不明白,一个吐了数升血的人还能活下来?!

在这里,除了把李建成描述成一个阴狠歹毒的人外,还被描述成了一头猪。既然李世民吐血数升,假设不死,那么毒药的分量应该与酒相当。如果这个事情存在的话,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景:建成太子端着一碗比芝麻糊还稠的酒给李世民喝。李世民费了好大劲才把酒舔干净,然后肚子疼痛,回家吐血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不知是谁报告给了高祖,说世民喝了像芝麻糊一样的酒,在吐血呢。按照人嘴的大小和肠子的直径与血的数量,高祖到了世民处,李世民肯定还在吐。在把李建成描述成猪的同时,也把李世民刻画成了更蠢的那一头。

这只是史书中一个小片段,还有一件事是,建成太子给了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经站不起来的劣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大概在当天眼睛迷离,没有看清那匹马到底是好马还是劣马。但这个打了半辈子仗的人骑上马时却还没有感觉出马是劣马,于是,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了。即使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面前作秀。

建成太子真的就这样愚蠢和冷血吗?所有的事实已经证实这是胡编出来的。唐朝时小说还不发达,所以许敬宗编的这两个故事在当时可能会蒙住一群人,但现在,恐怕只能蒙住傻子。史书上有确切记载:在建成太子死后,其党徒散亡于民间。李世民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有捉到这些人,倒不是因为这些人神通广大,而是因为人们同情太子建成,所以会想办法将这些人藏到朝廷无法找到的地方。建成太子经营多年的河北地区,人心不稳,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进行反对李世民的起义时有发生。

贞观元年(627年),一直支持建成太子的燕郡王李艺造**。此人就是传说中罗成的老爹,因后来投降唐朝而赐姓李。同时老天也发怒,贞观元年夏天,山东大旱。八月,河南下霜。九月又发生了日食。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造。玄武门兵变后不久,幽州都督王君廓不服李世民登基,奔于突厥。突厥颉利可汗见唐朝内乱,大举进犯。李世民遣尉迟敬德出战,虽然大败突厥,但损失也不小。此事刚平息不久,颉利卷土重来,到达渭水便桥,并遣使臣到长安示威。李世民又筋疲力尽地亲率六骑到渭水,与颉利隔河相会,他大骂颉利背弃盟约,是无耻小人,同时又紧急调动唐军主力向渭水进发。颉利见唐军越聚越多,无隙可乘,于是和李世民讲和,即为历史上的“便桥会盟”。

从各种各样的史料来看,突厥进犯大唐的原因就是见唐朝内大乱,此乱自然就是李世民亲手制造的“玄武门兵变”。表面来看,“便桥会盟”似乎是李世民用强大的武力让突厥滚回了老家,但这一事实却是建立在付出大量金钱的基础上的。突厥本是蛮族,他不可能有仁义道德之价值观。他的进犯无非是想趁火打劫,至于建成太子之死,他们并不关心。但反过来讲,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会有突厥入侵中原之事吗?

假设没有玄武门之变,这些大臣们会继续跟随李建成。建成太子上台的第一件事必是轻徭役。这是肯定的,是由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些大臣们在李建成的领导下未尝不可创造出另一模样的大唐盛世,而这样的大唐盛世是真实的,因为是真正的准皇帝李建成创造的。

标签: 李世民李建成历史

更多文章

  • 李渊为何要立李建成为储君?李渊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

    太子李建成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混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所残杀。古代讲究礼法、讲究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所

  • 李建成简介 唐代高祖李渊长子太子李建成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建成,唐朝,唐朝太子

    李建成(公元589~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长子,小字毗沙门。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人。他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大业十三年,李建成助其父李渊起兵反隋,授陇西公,为左三军统帅,一路率军取西河、战霍邑、守潼关、破长

  • 武媚娘传奇李淳风是谁演的?李淳风原型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媚娘传奇,李淳风,原型,历史剧

    李淳风人物介绍:在武媚娘传奇第13集剧情里提到了徐惠为迎战东瀛棋道高手向李淳风求教,李淳风原型是什么人,为什么杨淑妃都对李淳风这么看重呢?李淳风是好人还是坏人,他在历史上的结局如何?李淳风的扮演者是王泊。本文看点:武媚娘传奇李淳风原型介绍武媚娘传奇李淳风原型人物介绍根据史书记载李淳风原型是唐代杰出的

  • 李淳风预言女主武王:李世民为何不杀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武则天

    面对“女主武王”的预言,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经过这么一番努力,神话终于流传开来,百姓也相信了武则天天生就是皇帝!武则天十四岁被选入宫,如果说她美丽,当然无庸置疑的,否则就不会被选入宫。唐太宗确实喜欢过她,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武媚娘”。但她被封为才人,地位居后宫第五等,直到太宗驾崩也未曾升迁,可见

  • 李淳风是谁?唐朝李淳风简介 李淳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淳风,唐朝

    李淳风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算命非常出名,一算一个准。那么,这样的一个算命先生是如何算命的,他有何人生经历?李淳风是怎么死的?李淳风简介:李淳风,男,中国唐朝时期岐山县人,出生于公元602年,死于670年,享年68岁。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是

  • 黄巢起义简介 加速大唐走向灭亡的沉重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巢起义,唐朝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重要的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对王仙芝起义的延续,是唐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封建最高统治者,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公元874年底,王仙芝在长垣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几天之内,竟有千人响应。黄巢闻讯,惊喜万分。

  • 谜案!黄巢率40万起义军盗武则天墓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武则天墓

    武则天墓之谜:在乾陵被侵犯的历史文字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从史载的

  • 暴虐黄巢叛乱:开设"吃人工厂"敲骨吸髓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巢,吃人

    在中国人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人食人,而所有发生在王朝末代的这类人间惨剧,莫过于唐末。而在唐末,所有食人者,又都比不上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的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前无古人

  •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 元稹为何要做个负心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稹,风流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一生对感情的态度却被后人所不齿。元稹虽辗转于仕途,但骨子里是个诗人。古往今来的诗人,有几个在情感上不是五彩缤纷的呢?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元稹(779~831年),字微

  • 元稹的妻子都有哪些?揭秘风流才子元稹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稹,

    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元稹的故事元稹虽辗转于仕途,但骨子里是个诗人。古往今来的诗人,有几个在情感上不是五彩缤纷的呢!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一生对感情的态度却被后人所不齿。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元稹(779~8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