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阳公主情史:揭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悲剧爱情

高阳公主情史:揭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悲剧爱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33 更新时间:2023/12/9 16:13:01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第十七个女儿,是在初唐一贯的开放民风之中成长起来的金枝玉叶。据史学家考证,唐太宗有胡人血统,连眼珠子都是蓝的。想必高阳公主的血液之中,也像她父亲一样,流淌着胡人粗犷的野性,好比一朵初绽的红艳玫瑰,热烈奔放,又艳又刺,正合唐太宗的心意,成为他众多女儿中的最爱。

他们都是逼婚受害者

将最爱的女儿嫁给谁呢?

唐太宗把目光对准了凌烟阁大功臣房玄龄的儿子,门当户对,政治联姻的因素不消说,只说一点,房玄龄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叫房遗直、房遗爱、房遗则,可见家教是比较严厉的,那么教出的儿子一定品学兼优。

高阳公主不是有点野吗?正好,找一位道德楷模感化一下她。

这样,高阳公主与房遗爱结婚了。

然而,房遗爱不合公主的胃口;公主,也不合房遗爱的心意。

史上记载房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不知道房玄龄是不是对这个二儿子遗爱过多,才不那么严格地要求他。他不爱学习,就让他玩吧,玩到孔武有力的程度也不错,如果社会治安不好,还可以增加女人的安全感。

但是,高阳公主的身份,决定了她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女人,老爸就是自己最大的保护伞。而且热烈狂野的女人,一般不喜欢相同类型的男子,那种文质彬彬的书生类型倒有可能获得她们的青睐。

很多人为高阳公主叫屈,说她嫁的不是老公,嫁的是政治和家世。

其实,换个角度,高阳公主也不是房遗爱所喜欢的类型,但他敢拒绝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也算得上“逼婚”的受害者。

一见钟情小和尚

十六岁的高阳公主新婚生活很不快乐。

游猎成了公主打发时光、排遣心绪的最好方式。早春的三月,公主的领地在长安郊外,那时万物复苏,草长莺飞,阳光灿烂,公主面容平静,竭力用出游的兴奋压抑着心中的烦忧,夫婿房遗爱则不断弯弓射猎,不无夸张地显示武力。然而,公主对这些了无兴趣,房遗爱则现出一副无奈而讨好的样子。

突然之间,一座草屋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带着好奇和无聊,公主走进了草屋。草屋之中,一位年轻的和尚正在安静地读书。

一位美艳的少妇,雍容而华贵,仿佛美女菩萨从天而降,使得郊外的春光更加明媚。

想象这位叫做辩机的和尚当时的表情,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最初,肯定是猝不及防的惊讶,像闪电般被公主的美惊呆了,如遭电击,不敢再看第二眼。从未这么近距离接触过女人的这个男人,脸上竟然泛起桃花般的羞涩。这种羞涩,以及那双明澈的眼睛,像春风一样吹过公主的心,让她的心也“草长莺飞”起来。

《新唐书》上说:“公主与遗爱猎,见(辩机)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有人据这一段文字推想,公主随丈夫打猎的时候看上了辩机,当场将帐子等床具搬到草屋(寺庙),而她的丈夫则十分识相地退下,不仅恭顺地戴了“绿帽子”,还斥退了随从,主动为老婆“放哨”。

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任性刁蛮,也不会张狂放浪到这种无所顾忌、急不可耐的地步,她与辩机一见钟情之后,应该还有一个短暂的互相了解的过程。

对高阳公主来说,辩机正合了她十六岁芳心中白马王子的形象,年轻英俊,更主要的是学识一流,谈吐高雅,见识广博,别有一种脱离凡俗的风流。因为这辩机只比高阳公主大五六岁,十五岁就剃发出家,是著名法师道岳的弟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俊朗才子。

其次,辩机的僧人身份,对顽劣不驯的高阳公主也是一种另类的吸引。看《西游记》里的妖精勾引唐僧,唐僧越是一本正经地拒绝,妖精们越是觉得唐僧憨实得可爱,非要把他俘获不可。高阳公主藐视和尚不近女色的清规戒律,最初,她或许是想在这个帅和尚身上进行猎艳的实验,看辩机是否能抵抗得住情色诱惑,以验证自身的魅力指数。

公主与和尚,这貌似很香艳的组合,在历朝历代确实罕见。是什么原因使地位相差悬殊的男女跨越了那一道鸿沟?又是怎样的动力使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男女如胶似漆长达八九年之久?

幽会制造一场劫难

对辩机来说,高阳公主的闯入,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劫难。

当然,最初,辩机不可能预测到这一点。一向循规蹈矩、志在修行的他,这时候面对一项新鲜而刺激的挑战,公主撩拨着他生命中最原始的力量,然而,僧人的身份与多年的修行,又不断提醒着他:那是一道深渊,只要跨越,就没有回头路。

理性与欲望痛苦地纠结,胜负难分,也是一种折磨。而这时候,公主的身份,也是一道不可回避的压力。

对于这一场高级别的艳遇,如果拒绝,会是怎样一种难堪的局面?何况公主有情,美艳非凡……他已无处可逃,无可抗力。

高阳公主与辩机开始了幽会。这是一场女人的猎艳与男人的艳遇,甚至也是女人和男人的初恋,很难得也很有趣。

公主与辩机的好日子一直维持了六年之久,这期间,公主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所以,刚刚二十六岁的辩机和尚,才有机会成为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唐僧和尚的原型)的译经助手之一。

玄奘法师手下的译经助手,都是从全国精心挑选的,仅仅二十多位,辩机是最年轻的。由于才华出众,辩机又被玄奘看中,入选最核心的九名译经团成员,而在这九名成员之中,辩机又是最优秀的。

没有想到,一个前途远大的有为青年,会毁在一个不起眼的蟊贼手里。

有一天,御史破案,抓住了一个小偷,按惯例要核对赃物。在赃物中,突然发现了一只金宝神枕,这可不是一般的枕头,是皇宫的专用品。连忙审问枕头的来历,小偷一口供出是在辩机和尚的房里偷来的。

辩机被提堂审问,面对质询,他既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找什么借口,坦然承认这只枕头是高阳公主送给自己的礼物。

天子的千金又是有夫之妇,偷情的对象竟是和尚!

如果那时候媒体发达,这种事件一定会被称为“枕头门”。高阳公主的婚外情,很长时间内都将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

辩机高估公主能量

辩机为什么要招供呢?难道,他不知道招供之后的可怕后果吗?“奸情”败露后,这位“杰出青年”不但身败名

裂,死得难看,而且对公主也是致命的。

想来想去,辩机的招供有三种可能:

一、只是出于僧人诚实的本性,他无法说服自己说谎;

二、突然被审,他的住处可能藏有更多公主赠物,这些物品大多和金宝神枕一样,是御用之物,他不招供,这些物品也会被大量搜出,他无法再遮掩下去;

三、他高估了公主的能量,幻想公主能够动用手中权力和关系网,救他一命,将此事化小,小事化了。

除非,高阳公主是后来的武则天,才救得了辩机。

高阳公主不是,辩机当然在劫难逃。

按大唐律法,“诸盗御宝者,绞。”唐太宗知道这事后相当震怒,判处辩机相当于绞刑的刑罚:腰斩。

如果辩机可以请律师的话,可以做无罪辩护,更不当处以极刑:辩机并没有偷御宝,御宝是公主送的,要判死刑的是那个小偷才对。

要说辩机不对的地方,就是有伤风化,违背僧人戒律,受一下舆论谴责就完事了。

唐太宗以独裁权力干预辩机案后,为了显示父皇的权威,还没忘记给高阳公主以杀鸡儆猴的严厉警告:将她身边的奴婢杀了十几个。从此,高阳公主在唐太宗那里就完全失宠了。

破罐破摔式抗争

高阳公主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几个月后,唐太宗驾崩,高阳公主一滴泪也没流,脸上也看不出半点哀容,就像别人的父亲死了一样。她恨父皇入骨,因为他腰斩了她的情郎,也腰斩了她的爱情。从这以后,她开始勾搭上一些和尚道士,真正放浪起来。

比如一个叫惠弘的和尚,有一种能够看到鬼神的“特异功能”,高阳公主对此很感兴趣,一来二往,就和这位和尚好上了;还有一个叫智勖的和尚,很会算命,也成为高阳公主的裙下之臣;道士李晃,擅长医术,也顺利地进入高阳公主的情人名单,被她包养起来。

虽然,高阳公主后来的私生活非常不检点,但我并不认为她是一个滥情主义或者肉欲主义者,她之所以这样做,很大成分是破罐破摔,以另一种方式反抗嘲笑的眼光。我一直相信,辩机与她之间,是一场金风玉露美丽邂逅的爱情,而非满足本能欲望的苟合。

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被外力无情腰斩,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时,个人最好的抗议方式,就是这种将“滥情”进行到底。高阳公主后来的情人不是和尚就是道士,一方面表明了她对和尚情人辩机的怀念——辩机死了,她很空虚,找个替代品暂且慰藉一下自己;另一方面,一贯张扬任性的她,还有向舆论和世俗叫板的倔强:我就是要找和尚做情人,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延伸阅读

古代女子偷情为何带枕头?

古代小说诗词中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描写,女子与情郎偷情,却要带上自己的枕头。古代男女幽会偷情的绯闻事件经常可见诸史料,但是人们仔细翻阅这些史料后就会发现,古代的女子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皇室公主,她们之中的一些人经常是带着自己的枕头前往与情人幽会偷情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细细分析一下,无外乎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大原因:鸳鸯枕上枕鸳鸯,古代男女寻欢作乐的实用之物。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相府小姐崔莺莺与张生夜半幽会时就带着一个叫做鸳鸯枕的枕头。

第二大原因:玲珑枕枕上留香,古代风流才女的浪漫之作。三国时的曹植与洛神甄妃。

第三大原因:金宝神枕赠神童,古代女子馈送如意郎君的情爱信物。高阳与辩机故事令人唏嘘。

一只枕头,演绎出如此多的风流轶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但是要说古代女子幽会偷情时自带枕头的真正原因,不论是鸳鸯枕上易得好梦也好,还是枕上留香,留下爱情见证也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古代一对男女幽会偷情之时,那都必须要有芙蓉帐、鸳鸯枕、桃花被这些必需的用品,而枕头是最便于携带的物品。

高阳的金宝神枕就和莱温斯基的蓝裙子一样,是恩爱的痕迹,却是灾难的因由。后宫的风云,左右着前廷的战事,而多少玄机,都是在枕边进行。

标签: 高阳公主辩机和尚唐朝

更多文章

  • 贺兰敏月勾引李治遭毒死 贺兰敏月和武媚娘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贺兰敏月,李治,武媚娘

    武则天封后,其娘家人亦获利不少,其姐获封韩国夫人,并可自由出入后宫。韩国夫人之女贺兰氏,娇艳可人,得唐高宗李治宠幸。与其母韩国夫人一同侍奉李治(这在封建时期很常见)。贺兰氏被封为魏国夫人。有说李治欲将其纳为嫔妃,碍于武则天未能成行。后魏国夫人被武后妒恨,下毒害之。有说武后借其异母二兄送食之机,下毒其

  • 武媚娘传奇贺兰敏月扮演者是谁?贺兰敏月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媚娘传奇,贺兰敏月,

    武媚娘传奇贺兰敏月扮演者是谁?贺兰敏月结局是怎么死的?《武媚娘传奇》武媚娘迎来新情敌,贺兰敏月回到皇宫就是为了皇帝李治而来,贺兰敏月的俏丽容貌再一次为皇宫添了一抹亮色,据悉,贺兰敏月扮演是马思纯,随即马思纯个人资料成热搜。马思纯个人资料:中文名:马思纯外文名:Sandra别 名:花花、思纯、纯纯、纯

  • 历史上的武三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三思,死

    武三思,生年不详,卒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大行其道。最终,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气方刚

  • 上官婉儿墓志出土 与武则天武三思关系或有新发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上官婉儿,武三思,关系

    历史的上官婉儿八面玲珑,这位被今人称为集美貌与智慧的才女,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人、又有着怎样的经历?日前,上官婉儿墓志或许让四大谜团有新发现。出土在墓志中,会如何描述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关系?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武三思到底是什么关系?墓志又如何评论太子李重俊叛乱?唐玄宗既然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为何当时会执

  • 武三思之子武崇训简介 唐朝武崇训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三思,武则天,唐朝

    导读:武崇训(?-707年),唐朝武三思之子,娶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武崇训年纪比安乐公主大一岁,常出入宫中,常在宫中偷香窃玉,与宫女干下很多风流事,以致外面常谣传武崇训上烝祖姑母,传在武则天耳中变得十分难堪,便把安乐公主许配予武崇训,以平息谣言。据说安乐公主与武崇训早已私通上了,后来又因偷情而怀孕,

  • 武三思是谁? 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武三思

    导读:武三思,生年不详,卒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大行其道。最终,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

  •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什么人?武三思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武三思

    导读:武三思(7世纪-707年),唐朝并州文水人,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大行其道。最终,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气方刚的李重俊刀下。弘道元年(

  • 唐朝宰相上官仪怎么死的?上官仪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官仪,唐朝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宰相、诗人。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

  • 上官仪:忠心耿耿却遇上怕老婆皇帝的历史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上官仪,武则天,上官婉儿

    上官仪(608?-664),字游韶,河南陕县人。虽然姓“上官”,可是他的父亲上官弘的官位并不太“上”,隋朝末年才做到了江都宫副监。因为在江都做官,所以上官一家就把江都认作第二故乡了。江都是隋炀帝最喜欢的地方,那个时代就极有名;后来改名叫扬州,名气只升不降,以至于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

  • 安定公主是谁害死的?高阳公主为何杀死安定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剧,武媚娘传奇,安定公主,高阳公主

    萧淑妃派常孝通去面见皇上,常孝通称自己在夜观天象时发现宫中秽气涌动,武媚娘突然生病可能是巫蛊厌胜之术所致。皇上问他宫中秽气来自何处,他回答是百福殿以东。皇上命内室监去离得最近的立政殿搜查,内室监常侍刘孝以宫中突然出现刺客为由来立政殿搜查,王皇后告诉他不仅要搜立政殿,也不能疏忽其他人,刘孝只好同时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