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上官仪:忠心耿耿却遇上怕老婆皇帝的历史悲剧

上官仪:忠心耿耿却遇上怕老婆皇帝的历史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3/12/26 13:06:00

上官仪(608?-664),字游韶,河南陕县人。虽然姓“上官”,可是他的父亲上官弘的官位并不太“上”,隋朝末年才做到了江都宫副监。因为在江都做官,所以上官一家就把江都认作第二故乡了。江都是隋炀帝最喜欢的地方,那个时代就极有名;后来改名叫扬州,名气只升不降,以至于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说法。上官弘在扬州做了几年官,最后扬州还真成了他的“墓田”。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率众弑隋炀帝,上官弘在兵变中被右御卫将军陈棱杀害。正值幼年的上官仪被父亲的部下藏匿在佛寺中,易服剃发,做了几年和尚。与青灯古佛为伴的这几年,是上官仪人生中最艰难却又最关键的几年。佛门藏书甚富,上官仪浸淫其中,成了一名佛学专家。当然,他同时还学习经史,并因此锻炼出了突出的文学才华。

上官仪赶上了好时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他还是个小毛孩,躲在和尚庙里苦读。等到明主登基、天下大定,文士可以派上用场的时候,他刚刚成年,又有了一肚子学问,正好出来做官。杨仁恭主政扬州,听说了上官仪之名,便推举他进京应进士试。上官仪不负众望,一举考中第三名,被唐太宗安排在弘文馆当值。弘文馆是唐太宗即位之后,以原秦王府文学馆十八学士为班底组建而成的极重要的一个参谋班子,它最基本的职责之一便是教育龙子龙孙。唐太宗是个狂热的文学青年,他将弘文馆(之前是秦府文学馆)学士分为三班,日夜轮值,让他们采取车轮战术为自己恶补功课。如此爱好学术和文学的唐太宗,自然倚重年轻而又富有才华的上官仪。但毕竟是术业有专攻,太宗的专业是当皇帝,因此他的文学能力与专业文士比起来尚有一定差距。所以太宗每写好一首诗,在拿出去炫耀之前,都要先交给上官仪修改、润色一番。除了学习,唐太宗的另一爱好便是请文人墨客吃酒赛诗。这样的酒宴,连王公大臣都没资格参加,可是年轻的上官仪却几乎一场不拉地吃下来了。

但唐太宗毕竟是一代明君,他能够给自己喜欢的文学弄臣优渥的待遇,却不让他们在政务上担当过多的职责。所以上官仪的官升得并不快,先是做秘书郎,很多年后才因为参预修撰《晋书》 而迁起居郎。上官仪一直在宫掖中担任清要之官,也就培养起了对这种官职的深厚感情。数年之后他担任宰相,曾经提拔雍州司士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有些人质疑说:两者的品级都是从七品下,所以根本就算不上升迁。上官仪解释道:“这是没见识的人的看法。殿中侍御史的品秩虽然不高,但他的工作场所是宫廷、交接对象是帝王卿相,这哪是一介小小的州县佐吏可以比拟的呢?”说得也是,俗话都说“宰相门下七品官”,那天子门下该算几品?恐怕在外地当个刺史还不如给皇帝牵马捧蹬来得风光呢。

高宗即位后,上官仪被提拔为秘书少监,正式成为皇帝的贴身秘书。这是他飞黄腾达的起点。几年后,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媚娘成功杀回宫中,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很快,当年太宗托孤的几大重臣如长孙无忌、来济韩瑗褚遂良等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死的死、贬的贬,作为高宗亲信的上官仪终于迎来了机会。龙朔二年,上官仪被授以银青光禄大夫的荣衔,实职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通俗点说,就是以中书省首长的身份兼任宰相。至此,上官仪达到了他人生的顶点。作为一个文人,能得到的他都得到了,不能得到的也得到了,夫复何求?

然而宰相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个位置还有好多权欲熏心的人觊觎着呢。再则,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何况高宗这只“病虎”的身边还有一头凶悍异常的“母老虎”———武则天。当年的武则天不过是个二奶的身份,现在转正了,行事张狂到了连高宗都无法忍受的地步。麟德初年,武则天把牛鼻子道士郭行真请到宫中搞封建迷信,对武则天心怀不满的宦官王伏胜借机跑到高宗面前揭发了此事。高宗盛怒之下,立即召上官仪入宫问计。上官仪心眼儿比较实,一见龙颜大怒,马上就把他对皇后娘娘的真实看法全盘托出。他说:“皇后专恣,牝鸡司晨,有失妇道。请废之,另择贤后以为天下母仪。”高宗也是这个想法,于是立马让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这时,武则天安插在高宗身边的眼线赶紧跑去禀告她,武则天气势汹汹地跑来问罪。可怜的高宗被老婆欺负惯了,看见老婆柳眉倒竖,吓得腿儿直哆嗦,赶紧为自己申辩说:“朕本来没想废你,都是上官仪撺掇的!”就这样,小两口吵了一次架,上官仪却成了替罪羔羊。

再来略略地说说上官仪的诗。上官仪是唐诗发展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物,他琢磨诗律,初步确立了“四声二元化”与“双换头”这两条原则,之后经过沈、宋和杜审言的努力而使得它被广大诗人所接受。这两个概念,说起来不太好理解,但它却是唐诗之所以成其为唐诗的根本。上官仪之前的诗人做诗,按照“八病”严格区分平、上、去、入四声,这导致诗律非常繁琐,即便是学识宏富如沈约者,也哀叹不能尽明,以至于被卢照邻嘲为“八病爰起,沈隐侯永作拘囚”。上官仪初步将四声简化成平、仄,方便了诗人的创作,对于诗律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谓“双换头”,意思是下一联出句前两字的平仄与上一联对句前两字的平仄相同,用另一个术语表述叫做“粘”。这样,唐诗诗律就从永明声律论的律句、律联扩展到律篇。对唐诗诗律稍有研究的人,就能知道“四声二元化”与“双换头”两条规则对于唐诗的意义。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唐诗就是指律诗,而律诗却以这两条规则为根本。所以,可以说,没有上官仪,唐代律诗的体制可能还要再推迟很多年才成熟;说得更严重一点,也许根本就不会有后来青春飞扬的唐诗了。

后人评上官仪之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所谓绮错婉媚,按赵昌平先生的说法,就是“绮错成文而能缘情婉密而得天真媚美之致”,即诗律精审雕润、语言秀逸流丽、情采雍容宛密。上官仪诗歌技巧圆熟,隶事用典,顺手拈来。《唐诗纪事》载,上官仪有一首诗中用了“影娥池”之典,当时学士没有一个人知道典故的出处。德高望重的令狐德棻召集了十多位学士来讨论此诗,张柬之回答说:“《洞冥记》记载,汉武帝为赏月而专门建了俯月台,台下开凿了一个人工湖。登台赏月之时,他让宫娥泛舟湖上,月影、人影交织,所以这个湖就被命名为‘影娥池’。这就是此典的来历了。”一席话让令狐老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唐初五十年间的类书是较粗糙的诗,他们的诗是较精密的类书。”闻一多先生的话指出了宫廷诗人都有爱用典的毛病。上官仪是典型的宫廷诗人,当然也用典。但上官仪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最成功的诗反而是那种完全不用典的作品,最有名的如篇首所引的《入朝洛堤步月》。“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这首诗声律精审、音响清越,描写作者入朝之时洛堤月下闲步之所见,动景与静景相映、月色共蝉鸣交辉。诗歌全篇写景,未有一字及情;但在景色的细腻描绘中,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雍容自适的感情。《隋唐嘉话》载,上官仪吟出此诗,群僚“望之犹神仙焉”。这些人全都是文化精英,上官仪一首小诗,为什么能让他们如此佩服呢?他们佩服的不仅仅是上官仪的文采,更是他通过景物描写而流露出来的太平巨宦的雍容神采和淹雅气度。

上官仪贵为宰相,诗又写得好,所以当时诗人竞相学习他的诗,并将他这种风格的诗命名为“上官体”。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诗歌风格,意义非同寻常。

然而,虽然有很多人学习上官仪的诗,但上官仪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气度,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学到。

标签: 上官仪武则天上官婉儿

更多文章

  • 安定公主是谁害死的?高阳公主为何杀死安定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剧,武媚娘传奇,安定公主,高阳公主

    萧淑妃派常孝通去面见皇上,常孝通称自己在夜观天象时发现宫中秽气涌动,武媚娘突然生病可能是巫蛊厌胜之术所致。皇上问他宫中秽气来自何处,他回答是百福殿以东。皇上命内室监去离得最近的立政殿搜查,内室监常侍刘孝以宫中突然出现刺客为由来立政殿搜查,王皇后告诉他不仅要搜立政殿,也不能疏忽其他人,刘孝只好同时派人

  • 揭秘史上安定公主之死:真是武则天亲手所为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安定公主,武则天,唐朝

    导读:宋代成书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详细记载,称武昭仪藏匿起身形,等王皇后逗弄完小公主后悄悄地扼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佯装欢笑地迎接高宗,发现死婴后由宫人指证惟有王皇后探视过小公主,从而点燃了高宗的怒火。但《旧唐书》并未记载此事,加之虎毒不食子,故近人颇有不相信者,认为当时婴儿死亡率很高,小

  • 安定公主真是武则天亲手杀的吗?武则天弑女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武则天女儿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事件实在太多了,其中武则天亲手杀死了安定公主一事颇有争议,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出生年月不详,约为永徽四年末至五年初,据说刚出生不久,便在王皇后探望之后离奇暴毙,武昭仪的盈盈泪水,让愤怒的高宗不假思索地认定王皇后便是杀婴的凶手,事情虽无由证明,王皇后却也无法自解,

  • 义阳公主为什么到四十岁才嫁人?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义阳公主,唐朝

    身为大唐公主,但到四十多岁才嫁人,她就是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公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说起唐朝的历史,人人都知道武则天。事实上,武则天在唐代非常非常有名,不仅在唐代,而且在整个中国乃至整个历史上。那时候,她做了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今天,边肖会告诉你武则天当初做了什么。许多

  • 唐宪宗女宣城公主简介 宣城公主驸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宣城公主,唐朝公主

    宣城公主(?—?),唐宪宗李纯第四女,母不详,生卒不详。下嫁沈立义。她曾因太和公主的事情被罚过。唐武宗会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843年),远嫁回鹘的唐宪宗第十女太和公主回朝,武宗命令诸公主迎接。阳安长公主、宣城公主、义宁公主、真源公主、真宁公主、临真公主等七位公主拒不从命,不肯出迎。武宗大怒。二月二十

  • 萧淑妃的女儿宣城公主简介 宣城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淑妃,宣城公主,唐朝公主

    萧淑妃的女儿宣城公主简介 宣城公主怎么死的?高安长公主,即宣城公主(649年-714年),是中国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次女,陇西狄道人。母为萧淑妃,有同母兄弟许王李素节,同母姐义阳公主。初封宣城公主,因母亲萧淑妃争宠失败的缘故,与姐姐义阳公主李下玉一起被囚于掖庭宫。高安长公主(649?—714年),陇

  • 卖木材的商人弃富从军,武士彠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士彠,唐朝

    谈及武士彠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谈及他的女儿武则天几乎是家喻户晓。根据《旧唐书》记载,武士彠最初只是一个贩卖木材的商人。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所谓“士农工商”,在古人的心中,商人的地位最为低下,而且在当时武姓属于小姓,在注重门第的时代,武家的社会地位自然不高。根据唐朝的官方史料记

  • 武士彠简介 唐代一代女皇武则天之父武士彠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士彠,唐代,唐代大臣

    武士彠,生于北周建德六年(577),死于贞观九年(635)。名稷,字士彠,其家族至士彠此辈开始以字行之。大唐开国元勋之一,位列二等“太原元谋勋效功臣”,武德皇帝李渊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之父。武士彟年轻时,经营林业木材,是有名的木材经营商之一,隋炀帝时土木工程甚多,士彠借机敛

  • 武媚娘传奇男宠张易之是谁演的?张易之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媚娘传奇,男宠,张易之,武则天,历史剧

    最后一集中范冰冰的老年装扮令人惋惜美人迟暮,而作为武皇“男宠”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的扮演者李子峰和周凯文两枚“小鲜肉”也十分抢眼,被网友誉为“全剧最帅的两个男人”,而“张易之”更是成为微博热搜词汇。湖南卫视《武媚娘》播以来一直都备受关注,不仅是范爷的召唤力强大,同时也是因为剧中强大的娘娘团,唯一遗

  • 武则天因男宠被逼退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唐朝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的事件。武则天以非常方式被迫离开了权力竞技场,后人称其中的变故为“神龙政变”。晚年的武则天内心空虚,逐渐变得昏庸荒淫,张易之是武则天晚年最大的宠臣,他是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