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辽国天祚帝简介:少年天子嬉笑玩闹最终致亡国

辽国天祚帝简介:少年天子嬉笑玩闹最终致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60 更新时间:2024/1/6 14:52:08

耶律延禧生于道宗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字延宁,契丹名阿果。是道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道宗的太子耶律浚,道宗朝权臣耶律乙辛设计诛杀太子耶律浚,又企图杀害幼年的耶律延禧,好在有北院大,宣抚使萧兀纳等人的提醒,道宗皇帝加强了对皇孙延禧的安防,才能免于死在朝权臣耶律乙辛屠刀之下。

虽然六岁就被立为梁王,九岁封做燕王,十六岁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加尚书令,确立为皇位继承人,但是终日过着胆战心惊日子。

公元1101年正月皇爷爷道宗病死,年仅26岁的耶律延禧于同月继位,改年号为“乾统””。

上任后的他,在正直大臣们的协助下,扳倒了擅权达14年之久的奸臣耶律乙辛,受耶律乙辛陷害的大臣也得以平反,耶律乙辛的党羽全部被诛杀。

本来这件大康年间的冤案得以平反,辽国上下看到了中兴的希望,希望这个年轻天子呢巩固振兴朝政、扭转世风,争取民心,哪知这位年少时荒废了学业的主子,看着国家刚刚走入正轨,却不知往起来,亲佞人而远正直,拒听忠言。信用萧奉先、萧德里底等佞臣,一味游猎,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国政,致使宗室贵族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辽统治趋于崩溃。而那位一直保护着他,使得他能够最终登上皇位的北府宣抚使萧兀纳,却因敢于直谏,而遭到皇帝的疏远,被皇帝来了个明升暗降,尊为太傅,不得不离开朝廷到辽东做了节度使。

没有了总在耳边嗡嗡地“苍蝇”,天祚帝,这下放肆了起来。整日地在萧奉先、萧德里底带领下,来到女真生活区,打猎钓鱼。惹得女真民族是怨声载道,反抗的情绪日渐高涨。

玩起来就不管不顾的耶律延禧,朝政耽误了不说,就连自己亲生父亲是怎样被害的都懒得关心一下。

《辽史》有这样的记载:早年因为政见不合遭到耶律乙辛打压而流放镇州(今天河北正定一带)的耶律石柳,重新回到中央政府就职,他上书皇帝,请“尽收逆党以正邦宪,收四方忠义之心,昭国家赏罚之用”,还深情饱满地痛述当年耶律浚是如何被乙辛奸党迫害致死的,希望这位青年皇帝了解实情,做个法式,悼念一下自己的父亲。哪知这个玩过了头得天祚帝却置之不理,使得惊闻这个回复的诸多大臣没有一个不扼腕叹息的。

这样的一个朝廷,还指望着能够中兴,痴人说梦罢了,以天祚帝为首的辽统治集团,对各族人民的不满情绪默然处之,奉行“一切加强军备的行为都是懦弱”的宗旨,军人不守边,不训练,麻痹轻敌思想在辽国军事机关蔓延开来。而那两位萧氏兄弟,更是“朋结中人,互为党羽”,投其所好,声色犬马取悦陛下,得到了绝对的信任。

结党营私,军备懈怠,对敌人的军事实力没有半分的了解。情况多么危机啊,可就是这样,面对女真完颜阿骨打的挑战,在没有足够准备工作,周密的战略部署的情况下,天祚帝贸然决定派兵亲征,大败而逃,上京等地也相继沦陷。

对萧奉先兄弟的偏听偏信,令群臣失望透顶,天祚帝的无能与拒谏,贻误了战机,更是寒了部分将领那个火热爱过救亡之心,萌生出了废天祚帝另立新君的想法。

统兵副都监耶律余睹等图谋废黜耶律延禧,立耶律延禧次子晋王耶律敖鲁斡为帝。哪知兵败,归降了阿骨打的大金国。次年耶律余睹带兵来袭,驻扎鸳鸯泊。奸臣萧奉先这回出了一个嗖的不能再嗖的主意,这为老萧还说的振振有词:“敌军来袭,什么原因,那是他想夺取晋王,他本来就是想要晋王当皇帝的嘛,不如我们杀了晋王,他自然就心灰意冷,兵情不战自退。”这荒唐的主意,明眼人都知道是错误的,无论你杀与不杀,战争就在那里,不曾远去,可是咱们辽主就是没看出来,下旨杀掉了自己的二儿子晋王耶律敖鲁斡。

杀死晋王对战争的爆发于事无补,反而对契丹贵族对天祚帝失去了信心,纷纷思逃。他们的逃亡进一步的削弱了辽国的军事实力,整个辽军弥漫着投降的气氛。

杀死了晋王,希望敌人退兵的愿望落空了。金军开路大将耶律余睹继续引兵之下,天祚帝只能仓皇逃窜至云中。云中失手、东京失守、、乾、显诸州相继失陷后,“恶闻女真事”的天祚帝依旧不做任何防御工作,继续一路逃亡南方。

不久中京、西京相继失陷,最后只好逃入夹山。夹山,今天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这里四周大山与外界信息无法传递,可满足了这为不爱听女真故事的皇帝要求,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里还是通信不发达的,什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信号没有!

辽国上下联系不到皇帝,于是南京蕃汉诸臣共立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贬天祚帝为湘阴王,辽朝一分为二。大山中的天祚帝,左等右等也不见有人来救他,便思量着率残军出夹山,南下武州(今山西省神池县)试图收复山西州县,复被金军击败,许多不多的那几位将领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金军。

辽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准备亡命西夏的天祚帝,在距应州新城(今山西省怀仁县西)东60里处,被金军大将完颜娄室擒获。

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这位最烦女真人的大辽皇帝与世代敌人的宋国钦宗皇帝,一同被金国的战马踏死。

标签: 辽国亡国女真

更多文章

  • 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上官尚光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上官尚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于史记报以的最高评价。不过,在笔者看来,资治通鉴同样配得上这一美誉,翻开此书,其中隐藏的种种真知灼见,足以成为后人之师。而作者司马光也因此留名史册。不过,除了撰写资治通鉴的成就之外,后人记住司

  •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何会有“濂溪先生”这个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敦颐,宋明理学,北宋

    周敦颐世称什么,指的是世人对周敦颐的敬称。大家都知道周敦颐的世称是“濂溪先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号呢?说起周敦颐我们更多的是想到他的爱莲说,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是中国古代理学的创始人。他从小聪明好学,长大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了朝廷命官员。在为官方面他总都是清正廉洁,积极地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

  • 是周敦颐开创了宋明理学吗?周敦颐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敦颐,宋明理学,北宋

    公元1021年,周敦颐时年4岁,重阳节时,父亲周辅成和几位好友饮酒聊天,看着远处怡人的风景,心情十分畅快。村前五个土墩子引起了周辅成和他朋友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想出别致的名字,大家抓耳挠腮没有头绪。此时,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颐沉思了一会,脱口而出说,东边的土墩叫木星,南边的土墩叫火星,西

  • “女侠名姝”柳如是:理学大师周敦颐后代都为之痴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柳如是,明代

    柳如是这个女人,的确不简单。她身后三百年,出了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竟然当了柳如是的“骨灰级粉丝”。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身体衰弱,却一字一句地口述,从1953年,写到1963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学术巨著——《柳如是别传》。整整80万字啊,虔诚地献给他心中的“女侠名姝”。少女时代,柳如是聪明乖巧

  • 秦观轶事:写词追歌妓 因为词太好自己被代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观,文人,词人,

    满庭芳——秦观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首词的作者秦观是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

  • 秦观简介 北宋官员太学博士淮海先生秦观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观,宋朝,北宋官员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八品),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

  • 布衣词人姜夔是哪里人 姜夔的代表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布衣词人姜夔,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一生家困潦倒,满腹才华,且精通音律,是为全才,但由于姜夔所处年代常以门阀制度用人任职,遂出生落魄官宦之家的姜夔在仕途上并不能很好的被举荐和赏识,故其一番才学不能用于其政治抱负。且说姜夔一生飘荡游历,历经多地,最后远离其家乡而居,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下姜夔是哪里人吧。姜夔于公元1154年出生在饶州鄱

  • 姜夔点绛唇赏析介绍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赏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夔点绛唇赏析,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赏析

    姜夔的《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一首写景之词,通篇幽深淡远,作者洒脱广大的胸怀跃然纸上。上片的景象主要描写了燕雀们随云飘荡,南北之间四处而飞,如神仙般潇洒自在;而词的下片写的则是因地而怀古,使无情之物也赋予真情,写出了万分沧桑之感。整片词仅用了四十一个字,委婉含蓄却将作者的心情展现无遗,引人深思。

  • 姜夔旧时月色手法赏析 姜夔扬州慢内容介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夔旧时月色手法,扬州慢内容介绍

    宋代词人姜夔出身贫寒,一生未踏入仕途,命运不济,常以卖字和朋友救济为生。《暗香·旧时月色》是姜夔借梅喻人的一首词,其中姜夔难以忘却合肥情人柳氏姐妹,常见梅则思人,回忆过往美好时光。引《暗香·旧时月色》原词: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

  • 朱寿昌简介:北宋时期孝子,是二十四孝中的“弃官寻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寿昌,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寿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寿昌字康叔,宋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人。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