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个状元张镇孙主动开城门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这个状元张镇孙主动开城门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672 更新时间:2023/12/18 16:26:40

在历史上,开城投降的守将,名声总是不好的。中国人讲究忠孝节义,如果不能死战到底,不管什么原因,降了就是降了,都会被万世所讥笑。但是,有这么一位状元,他在元朝大军压境之时,最后关头放弃了抵抗,却赢得了朝廷的理解,也赢得了百姓的民心。

这个状元叫做张镇孙,自小聪慧异常,又勤于苦读,很快就在童子试中脱颖而出。然而就因为家贫,他还要为生计而奔波,结果37岁才考中进士,但一中举,就是堂堂的状元。

不过这个状元,已经是生不逢时了。当时是南宋度宗朝,外有蒙古虎视眈眈,内有流民到处起义造反,朝堂之上还有著名的大奸臣贾似道。贾似道为了拉拢张镇孙,主动对他说:“张大人,你这个状元可是我帮忙弄到手的啊,以后可要听我的啊!”(子乃似道所擢也,省试当状元,惜相遇晚耳)

张镇孙对贾似道的拉拢,却完全没有放在心中,甚至没有去贾府表示感谢。虽然贾似道御敌无能,但在朝堂之上无人可敌。张镇孙自然被一贬再贬,只担任了浙江婺州任通判。这只是一个六品的通判,纵观这个境遇的,实在太过少见。

不光对贾似道不感兴趣,虽然家贫,张镇孙对钱财也根本不感兴趣。南宋朝廷有规定,状元可以到判局取钱,以保衣食无忧。然而张镇孙却念及国事艰辛,每次只取一点点,比规定数额少得多,刚刚能够过日子而已。

元朝南侵,攻入浙江,作为通判的张镇孙无权无兵,毫无办法,只能随着难民一同南下。他担心父母双亲的安危,向朝廷辞职,想回到广东侍奉双亲。不过,朝中却还有人揪住此事不放,告他“闻兵逃遁”。这样,张镇孙却是以罢官而暂时归隐。

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群臣带着小皇帝宋端宗不断南逃,最后从福建跑到了广东。这时候,朝廷才想起在广州还有这位刚直的状元张镇孙,于是任命他为龙图阁侍制、广东制置使兼略安抚使,成为实际上的广东最高指挥官。

还别说,张镇孙任职之后,大力整军备战,还打了几个胜仗,甚至光复了已经被元朝占领几个月的广州。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是为南宋续上了一口气。元朝大军因为粮草不济,也不得不撤军而走。

然而,半年之后,大将吕师夔、索多又率领大军来犯。张镇孙闻讯,先是率领2000多艘战船迎敌而上,于元军在珠江决战。不过,此时的元朝军队,已经在长江上训练已久,再也不是毫无水战经验的旱鸭子了。再者,元朝人数众多,张镇孙寡不敌众,只能退守广州城。

原本,张镇孙带领广州百姓,准备死守城池的。然而此时大势已去,元军将广州围城铁桶一般。熟读兵书,知道已经回天乏术了。当时的蒙古人有个规定,那就是对于抵抗的城池,攻下以后,一律屠城。

为了保全百姓,避免无畏的牺牲,张镇孙冒着天下的骂名,开城投降。他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放过广州的百姓。

广州的百姓活了下来,广州城也没有血流成河,张镇孙却被押往大都。如果是真心投降,他大可继续做忽必烈的臣子。然而,这位性情刚烈的状元,饱读圣贤书,不甘屈服就辱。张镇孙趁元军没有防备,在大庾岭红梅花丛自杀殉国。

虽然冒着名节上亏输的巨大风险,虽然死了也有可能被埋没,但张镇孙还是做出了当时的最佳也是最难的选择。不过,因为张镇孙的特殊情况,宋朝流亡朝廷仍然将他认定为死难大臣。文天祥听说张镇孙死节的消息,唏嘘不已,也为他作诗,只可惜年代久远,没有能保留下来。

在现在的广州城,熹涌陈家祠至今还有张家祠的遗踪。在他居住过的地方,人们取名叫做广州状元坊,仍然为历代进行教育的场所。

标签: 张镇孙

更多文章

  • 揭秘著名词人柳永为什么又叫柳三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

  • 柳三变柳永的妻子是谁 柳永蝶恋花内容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柳三变,柳永

    柳永虽然一生中常常留恋于风花雪月场所,但是据说柳永是有妻子的,其妻名叫谢玉英,是个青楼名妓,擅长歌舞且才貌双全,平日里最喜欢唱柳永写的词。当时柳永惹怒了宋仁宗,到余杭上任县令的时候经过苏州,结识谢玉英,二人心意相通,传说《凤栖梧》这首词就是柳永写给谢玉英的。后来柳永离开苏州之前和谢玉英约定好,柳永

  • 孙洙《河满子·秋怨》:集合多种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洙,《河满子·秋怨》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时期官吏、词人,曾经进策50篇评论时政,被韩琦称赞为“今之贾谊”。他博学多才,词作文风典雅,有西汉之风。《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孙贤良集》,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二首。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孙洙的《河满子·秋怨》

  • 辽国天祚帝简介:少年天子嬉笑玩闹最终致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辽国,亡国,女真,

    耶律延禧生于道宗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字延宁,契丹名阿果。是道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道宗的太子耶律浚,道宗朝权臣耶律乙辛设计诛杀太子耶律浚,又企图杀害幼年的耶律延禧,好在有北院大王,宣抚使萧兀纳等人的提醒,道宗皇帝加强了对皇孙延禧的安防,才能免于死在朝权臣耶律乙辛屠刀之下。虽然六岁就被立为梁王,九

  • 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上官尚光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上官尚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于史记报以的最高评价。不过,在笔者看来,资治通鉴同样配得上这一美誉,翻开此书,其中隐藏的种种真知灼见,足以成为后人之师。而作者司马光也因此留名史册。不过,除了撰写资治通鉴的成就之外,后人记住司

  •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何会有“濂溪先生”这个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敦颐,宋明理学,北宋

    周敦颐世称什么,指的是世人对周敦颐的敬称。大家都知道周敦颐的世称是“濂溪先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号呢?说起周敦颐我们更多的是想到他的爱莲说,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是中国古代理学的创始人。他从小聪明好学,长大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了朝廷命官员。在为官方面他总都是清正廉洁,积极地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

  • 是周敦颐开创了宋明理学吗?周敦颐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敦颐,宋明理学,北宋

    公元1021年,周敦颐时年4岁,重阳节时,父亲周辅成和几位好友饮酒聊天,看着远处怡人的风景,心情十分畅快。村前五个土墩子引起了周辅成和他朋友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想出别致的名字,大家抓耳挠腮没有头绪。此时,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颐沉思了一会,脱口而出说,东边的土墩叫木星,南边的土墩叫火星,西

  • “女侠名姝”柳如是:理学大师周敦颐后代都为之痴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柳如是,明代

    柳如是这个女人,的确不简单。她身后三百年,出了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竟然当了柳如是的“骨灰级粉丝”。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身体衰弱,却一字一句地口述,从1953年,写到1963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学术巨著——《柳如是别传》。整整80万字啊,虔诚地献给他心中的“女侠名姝”。少女时代,柳如是聪明乖巧

  • 秦观轶事:写词追歌妓 因为词太好自己被代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观,文人,词人,

    满庭芳——秦观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首词的作者秦观是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

  • 秦观简介 北宋官员太学博士淮海先生秦观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观,宋朝,北宋官员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八品),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