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骂贼而死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天地正气,永存人间

骂贼而死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天地正气,永存人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02 更新时间:2023/12/8 20:44:39

1126年(靖康元年)11月,朔风刺骨,大雪纷飞,汴京城外,一眼望不到边的金兵把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团团包围。毫无斗志的宋钦宗一看大势已去,准备亲自去金军大营投降,想乞求金人能赏脸给自己留一两座城镇继续当皇帝。

皇帝要亲自到敌营求和的消息在朝堂上一说出来,文武大臣们也顾不上什么君臣之礼了,立时象炸了窝的马蜂,只听一片嗡嗡之声,也听不清大家说的都是些什么。哭丧着脸的钦宗唉声叹气,长吁短叹。过了好半天,朝堂上才算稍稍安静了一些。只听钦宗有气无力地说:“众位爱卿,不是寡人自己想去金人的大营,实在也是没有别的办法啊!去晚了恐怕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只有死路一条啊!”被剥夺了兵权的李纲等主战派将领高声反对投降,主张誓与京城共存亡。而以李邦彦张邦昌为代表的投降派此时已经占了绝对多数,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个人的地位,他们坚决主张让钦宗出面哀求金人,哪怕是给碗残羹冷饭总比呆在城里等死好吧。十足的一副苟且偷生的奸臣嘴脸!

争论了半天,谁也不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况且钦宗投降的基调一定,谁又能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最后,还是钦宗拍板定下了方案:“众位爱卿,都别争吵了,朕意已决,明日一大早,朕就亲自到金人营中议和。不知哪位大臣愿陪朕前往?”

朝堂上一下子又安静下来了,李邦彦等投降派大臣一听,都知道这是一件危险的差事,弄不好,脑袋会搬家,所以都屏住了呼吸,唯恐钦宗点到自己的名。李纲等主张以死守城的大臣们倒是大义凛然,都表示愿意随钦宗前往。但钦宗心里清楚,让这些人去,一定会坏了自己的大事,他不同意。谁是合适的人选呢?一时倒成了一个难题。

正在这时,只见文班大臣中有一人迈步出班,不慌不忙地说到:“臣情愿随陛下前往。”钦宗和众人一看,是吏部侍郎李若水。此人一向沉默寡言,办事稳重,也从来没有参与过战与和的争吵,而只知埋头把皇上交给自己的事办好。钦宗大喜,说:“李侍郎愿意陪朕去最好,就这样定了吧。”

第二天一大早,钦宗和李若水带了几名禁军徒步出城到金军大营投降。刚到金军大营门口,就见从里面冲出一哨人马,为首的一个小校官翻身下马,拿出两套女真人的服装强迫钦宗君臣二人换上。钦宗一看这种阵势,早就吓得两腿筛起糠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位消极抗金,一味妥协投降的皇帝仅剩下的一丝民族自尊心这时终于涌上了心头,他也知道,穿上女真服装进金人的大帐,这是上辱先人、下辱子孙的奇耻大辱!他站着没动。实际上他害怕得也动不了啦!

只见李若水快步上前一把推开手拿女真服挡在路上的小校官,高声说到:“古语说得好,士可杀而不可辱,今日我堂堂大宋皇帝亲自来到你们夷狄之人的大营谈判,已经是给足你们面子了。常言道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我们堂堂的天朝。我们是来找粘罕将军的,你凭什么要阻拦?”

金人哪听这一套,上来按住钦宗就要强行给他穿女真服,李若水一把推开金兵,死死抱住钦宗,破口大骂:“你们这帮丧尽天良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应的!”几个金兵把李若水拖开,一顿拳脚把他打得满嘴流血,昏死过去了。

正在这时,大将粘罕从大帐走出来,看到了钦宗和李若水。他命令金兵把两人带到大帐来。粘罕认识李若水,知道他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大臣,等他一苏醒,就劝他为金朝效力。李若水一口回绝:“古有明训,忠臣不事二主,我李若水宁死不降。”粘罕又说:“你虽然不怕死,但你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儿女,你就不为他们着想?”李若水大义凛然地说:“我今天陪伴陛下来你们金营就没有想活着回去,至于家中年迈的双亲和妻小,我也无法眷顾了。是你们这些该千刀万剐的金人已经使我们国将不国了,我又何必再要自己的家呢!”

粘罕本来就没准备和钦宗多谈什么,向卫兵们挥了挥手,“把宋朝这些蠢猪给我关到大牢里去”。李若水一看粘罕根本就没有谈判的打算,气得破口大骂:“粘罕,你是一个卑鄙的小人,你把我们君臣骗到这里,原来就是要把我们作为人质关起来,你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

粘罕见劝降李若水不成,他反倒骂个不休,气得暴跳如雷,兽性大发,下令:“武士们,把他的嘴给我撕破,看他还骂不骂了。”野兽一样的金兵果真用刀子把李若水的嘴给豁开了。满口喷血的李若水仍是骂不绝口。粘罕下令:“把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

已经是血肉模糊的李若水在临刑前慷慨悲歌:“抬头望天啊,天始终不说话;忠臣为国而死啊,死又有什么过错!”唱完,还是大骂不止。金兵又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

久经战阵的粘罕见过无数血流成河的场面,但他也被李若水的正气所感染,他叹息说:“辽国被我大金灭亡时,殉节者有几十人,而宋朝灭亡,死节者仅李若水一人。可叹啊!可惜啊!”消息传到京城,李纲痛哭失声,他说:“大宋将亡,我满朝文武大都是些寡廉鲜耻之人,而只有李侍郎这样的人才是知廉耻的!”

敌我双方对李若水的评价竟是这样的一致!李若水,天地正气,永存人间!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李若水文言文原文翻译,字清卿,州曲周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

  • 汪应辰简介:南宋诗人,先今传有《文定集》二十四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汪应辰,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杲,医学家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

  • 张元素为何会选择行医?张元素的徒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元素,金朝,名医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第一个行医救人的故事是说张元素有一次急诊,在路上的时候看见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他出于医者态度,主动上前询问,一问果然如此。这个男子患有严重的胃病,是常年旧疾了。一直以来也找了不少医生去看病,吃了不少方子,本来家境还算殷实,但是

  • 张元素是弃医从政的吗?张元素是因何事成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元素,金朝,名医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是“童子举”,不到27岁考上了进士,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到了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因为犯了“庙讳”而走到了尽头。张元素弃医从政,但是他不是从小学医医术,虽然也是中医世家,但是他却没有经手过。但是好在他聪明肯学,又有天分。熟读医书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半山居士王荆公王安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王安石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

  • 悍将杨再兴骁勇无比杀死岳飞的弟弟岳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岳飞,杨再兴,宋朝

    义军首领曹成部下有一悍将杨再兴,骁勇无比,曾经在一次作战中,杀死了岳飞的弟岳翻。网络配图后来曹成大军被岳飞击溃,杨再兴被俘,岳飞并没有被杀弟之仇所束缚,而是亲自为杨再兴松绑,诚意地说:“我与尔是乡人,汝好汉也!吾不杀汝,汝当以忠义报国家。”感念岳飞之诚,杨再兴拜倒请降,后成为岳飞麾下得力干将,屡立战

  • 杨再兴为何杀岳飞的弟弟岳翻?岳飞为何没有追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再兴,岳飞,岳家军,宋朝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曾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席卷中原的女真铁骑却在岳家军的面前屡吃败仗。这不仅缘于岳飞本人出众的军事才能,还在于他善于治军,在麾下网罗了一批勇冠三军的骁勇悍将。其中有名将领和岳飞渊源颇深,他虽然是岳飞的同乡,却曾与岳家军为敌,亲手斩杀岳飞的亲兄弟,但却成为岳家军的猛将,最终血战殉国!

  • 演义趣闻:西夏梁太后手段堪比慈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梁太后

    梁氏,出身汉人世家,是夏毅宗李谅祚的第二位皇后,而李谅祚也是她的第二位丈夫。两人在联手发动了一场政变后,成为了正式的夫妻。梁氏的前夫是夏毅宗李谅祚的表兄,也就是说她是前皇后没藏氏的嫂子。野心勃勃的梁氏不甘心只做一个高官的夫人,即使高官夫人权力也大,却不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于是她瞄准了皇帝李谅祚,借

  • 汉顺帝皇后梁妠如何临朝执政? 梁太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顺帝,皇后,梁妠,

    梁妠(106年—150年),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北)人,汉顺帝刘保的皇后。顺帝死后,她执政6年,先后迎立冲帝、质帝、桓帝三位皇帝。公元128 年(东汉顺帝永建三年),梁妠与其姑妈梁氏同时选入宫中,不久封为贵人。顺帝对她十分宠爱,几乎不再临幸其他嫔妃,而梁贵人劝顺帝:“后妃若似螽斯虫那样不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