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李若水是个什么样的人?靖康之变的大宋第一忠臣

历史上的李若水是个什么样的人?靖康之变的大宋第一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00 更新时间:2023/12/8 19:05:26

历史上的李若水是个什么样的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靖康二年(1127)金军南下来势汹汹,北宋首都东京被攻取,并且宋徽、钦二帝均被掳去,这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史称“靖康之乱”。当时,曾有一位大臣执意要护送宋钦宗到敌营去谈判议和。金人对宋钦宗一番侮辱,致使李若水不顾性命之忧,对金人破口大骂。直到被金人施以极刑,他的骂声才趋于平静。

这位以忠良著名的大臣,便是被后人尊称为“靖康之耻”的第一忠臣——吏部侍郎李若水。元祐八年(1093),李若水出生于洺州曲周县,原名李若冰,可能由于名字给人以不好相处的印象,皇帝便赐名“若水”,希望这位不可多得的忠臣能因此如水一样随机应变。

靖康元年(1126),完颜宗翰率领金兵东路军攻至开封城下,要求宋朝交出五百万两黄金和五千万两银币,及割让多地才肯撤军。当时,李若水被朝中推选为谈判的使者前去同金军谈和。

第一次前去谈和时,完颜宗翰拒绝了宋朝给出的所有和谈方案,并执意南攻,因此李若水只能失败而返。第二次出使和谈的途中,随行的官员见驻守黄河的宋军在商议着投降南逃,便也害怕地商讨着干脆抄小道逃走算了。李若水见谈和队伍人心大乱,便高声呵斥他们:“今日大宋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怎么能效仿那些懦弱的人?要是真有金兵,正好能以死报国,留名青史!”同时还下令,要处死那些决议逃跑的人,才终于止住了躁动。

金兵攻势愈发难敌,金人士气高涨,甚至宋朝提出要求,要宋钦宗亲自出城到金营来和他们见面。开始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便没有答应金人,而且当时宋兵的实力并不算很弱,还能再挺一段时间。但是朝中主和派让宋钦宗十分畏惧金人,在第二次金人要求见到他时,主动答应了下来。李若水见无法说服宋钦宗,便赶忙英勇站出,上书言自己曾多次出使,了解金人,因此能接下护送皇帝出使的任务。

谁能想到,当众人到达金营后,金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宋钦宗扣押起来,同时逼迫他脱下龙袍,换上金国的服饰。于汉人而言,汉服是是万万不可替代的,自黄帝言“垂衣裳而天下治”后,汉服设计的不断改进,都代表了汉化的发展,蕴含着汉人的道德内涵,是汉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不断传承。如今金人竟然强迫宋帝着金装,实属最大侮辱。

听闻金人要求后,李若水当即悲愤地抱着痛苦不已的宋钦宗,并手指金人打骂道“狗辈”。金人见李若水如此,便拿起手边的东西,对他一顿毒打,直到把他打得上气不接下气,甚至昏死。完颜宗翰见李若水如此,认为此人不凡,有心招降,便下令要属下停手,保住他的性命,以供自用。李若水压根就没把金人的施舍放在眼中,既然金人不直接打死自己,不如以绝食抗争,“白费”了金人的好意。

众人见李若水死心已决,但还是想要试着劝说他投降。看守他的金兵佩服李若水的士气,劝说他:“你虽然骂了人,但是我国国君却大方地没有生你的气,相反还十分欣赏你。不如现在趁他还没反悔,归顺于他,能保你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然而李若水依然义正言辞,反驳道:“天上几时有过两个太阳,难道我李若水就能侍奉第二个君主?”

不多时,他的仆人心疼主子,打起了亲情牌,称他父母年事已高,要是现在能够投降,就能回去尽一片孝心。李若水瞪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自己的人会说这种话的表情,不客气地回他:“忠臣侍奉君主,如今唯得一死才行!如果你要投降回去,就不要马上告诉父母我的死讯,留着让我的兄弟们慢慢告诉他们吧。”

绝食后又过了几天,完颜宗翰召见李若水,希望能用拥立他做宋帝来让他降服,没想李若水依旧严词反驳:“太上皇见式微,罪责自己,临危禅让帝位给了皇上。而今皇上仁义,为百姓着想才来谈和,从无过错,怎能轻易废立!”完颜宗翰见说不过他,便又拿谈和不守信用来说事,李若水听得更是来气,直言不讳称他才是无信之人,待中原大军一到,终究难逃灭亡。

完颜宗翰见李若水依旧铁齿铜牙,将金人骂得猪狗不如,就连自己也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终于命人对他处以极刑。李若水知晓自己注定是活不成了,反而骂得更狠,直到被打烂了嘴,割下了舌头,还吐着鲜血无声地痛骂金人,并且怒目而视,以手相指。金人实在气极,只能挖目断手,凌迟处死了他,才终于止住了李若水的责骂。

李若水死时年仅35岁,终究只留下了一首悲壮的绝命歌:“矫首问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在行刑之前,李若水曾向随行的仆人道歉:“我为国死,是我的职责,如今却连累了你们。”后来,有幸活下来的仆人终于从金营逃出时,已是南宋。仆人带着李若水的绝命歌来到朝廷,并向宋高宗详述了主子曾经慷慨赴死的情形。宋高宗深深地被他的义节所打动,下诏追念他“若水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并且特意追赠其为观文殿学士,谥曰忠愍。

标签: 李若水宋朝

更多文章

  • 骂贼而死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天地正气,永存人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

    1126年(靖康元年)11月,朔风刺骨,大雪纷飞,汴京城外,一眼望不到边的金兵把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团团包围。毫无斗志的宋钦宗一看大势已去,准备亲自去金军大营投降,想乞求金人能赏脸给自己留一两座城镇继续当皇帝。皇帝要亲自到敌营求和的消息在朝堂上一说出来,文武大臣们也顾不上什么君臣之礼了,立时象炸

  • 李若水文言文原文翻译,字清卿,州曲周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

  • 汪应辰简介:南宋诗人,先今传有《文定集》二十四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汪应辰,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杲,医学家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

  • 张元素为何会选择行医?张元素的徒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元素,金朝,名医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第一个行医救人的故事是说张元素有一次急诊,在路上的时候看见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他出于医者态度,主动上前询问,一问果然如此。这个男子患有严重的胃病,是常年旧疾了。一直以来也找了不少医生去看病,吃了不少方子,本来家境还算殷实,但是

  • 张元素是弃医从政的吗?张元素是因何事成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元素,金朝,名医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是“童子举”,不到27岁考上了进士,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到了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因为犯了“庙讳”而走到了尽头。张元素弃医从政,但是他不是从小学医医术,虽然也是中医世家,但是他却没有经手过。但是好在他聪明肯学,又有天分。熟读医书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半山居士王荆公王安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王安石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

  • 悍将杨再兴骁勇无比杀死岳飞的弟弟岳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岳飞,杨再兴,宋朝

    义军首领曹成部下有一悍将杨再兴,骁勇无比,曾经在一次作战中,杀死了岳飞的弟岳翻。网络配图后来曹成大军被岳飞击溃,杨再兴被俘,岳飞并没有被杀弟之仇所束缚,而是亲自为杨再兴松绑,诚意地说:“我与尔是乡人,汝好汉也!吾不杀汝,汝当以忠义报国家。”感念岳飞之诚,杨再兴拜倒请降,后成为岳飞麾下得力干将,屡立战

  • 杨再兴为何杀岳飞的弟弟岳翻?岳飞为何没有追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再兴,岳飞,岳家军,宋朝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曾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席卷中原的女真铁骑却在岳家军的面前屡吃败仗。这不仅缘于岳飞本人出众的军事才能,还在于他善于治军,在麾下网罗了一批勇冠三军的骁勇悍将。其中有名将领和岳飞渊源颇深,他虽然是岳飞的同乡,却曾与岳家军为敌,亲手斩杀岳飞的亲兄弟,但却成为岳家军的猛将,最终血战殉国!

  • 演义趣闻:西夏梁太后手段堪比慈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梁太后

    梁氏,出身汉人世家,是夏毅宗李谅祚的第二位皇后,而李谅祚也是她的第二位丈夫。两人在联手发动了一场政变后,成为了正式的夫妻。梁氏的前夫是夏毅宗李谅祚的表兄,也就是说她是前皇后没藏氏的嫂子。野心勃勃的梁氏不甘心只做一个高官的夫人,即使高官夫人权力也大,却不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于是她瞄准了皇帝李谅祚,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