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宰相叶衡简介:对盐政、马政、兵籍有诸多革新

北宋宰相叶衡简介:对盐政、马政、兵籍有诸多革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8 更新时间:2023/12/18 17:01:52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叶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叶衡(1114—1175),字梦锡,金华城区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授宁德县主簿兼摄县尉。调任於潜知县。任间,整顿户籍、赋税,查征富户隐漏,减轻贫户负担,而库入增加。考绩第一。升常州知州。适遇水灾,发常平仓米烧粥赈饥。有人劝说常平仓不可轻发,叶衡说:“

储蓄正备缓急,民饥怎可不救?”灾后疫病流行,率医生携药品遍问疾苦,救活甚众。升太府少卿,

奏请将合肥40里圩田募民耕作,年收谷数十万斛,初免租赋,后官私各收其半。

人物生平

乾道六年(1170)任户部侍郎、枢密院都承旨,于盐政、马政、兵籍诸多革新。历知荆南、成都、建康府。

淳熙元年(1174),任户部尚书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后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将库存金、银及铜钱换“会子”(纸币),以稳定流通。对外,力主抗金。三年,朝议遣使者至金求河南地,衡以司谏汤邦彦有辩才,荐以使金。汤邦彦误以为衡蓄意排挤自己,挟恨上奏言衡诽谤朝廷,孝宗遂罢衡右丞相职,责授安德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及邦彦出使辱命,被流放岭南,衡复官,遂归故里。卒,赠资政殿学士。金华城北隅人名其所居为衮绣坊。

史籍记载

《宋史》卷三八四: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陪输,衡定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岁灾,蝗不入境。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即召对,上曰:“闻卿作县有法。”遣还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偏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上之信其言如此。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淮南于通州,浙东于明州,浙西于秀州。

丁母忧。起复,知卢州,未行,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知荆南、成都、建康府,除户部尚书,除签书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衡奏二事:一,牧守将帅必择材以称其职,必久任以尽其材;二,令户部取湖广会子实数,尽以京会立限易之。从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时会子浸患折阅,手诏赐衡曰:“会子虽曰流通,终未尽惬人意,目即流使有二千二百余万。今用上下库黄金、白金、铜钱九百万,内藏库五百万,并蜀中钱物七百万,尽易会子之数,专命卿措置,日近而办,卿真宰相才也。”

一日,上曲宴宰执于凝碧,上曰:“自三代而下,至于汉、唐,治日常少,乱日常多,何也?”衡奏:“圣君不常有,周八百年,称极治成、康而已。”上曰:“朕观《无逸篇》,见周公为成历言商、周之君享国长远,真万世龟鉴。”衡奏:“愿陛下常以《无逸》为龟鉴,社稷之福。”上又言:“朝廷所用,正论其人如何,不可有党。如唐牛、李之党,相攻四十年,缘主听不明至此。文宗曰:‘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朕尝笑之。”衡奏:“文宗优游不断,故有此语。陛下英明圣武,诚非难事。”

御宝实封令与临安府窦思永改合入官,衡奏:“选人改官,非奏对称旨,则用考举磨勘,一旦特旨与之,非陛下爱惜人才之意。”上亟收前命。

上谕执政,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责授安德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邦彦使还,果辱命,上震怒,窜之岭南,诏衡自便,复官与祠。年六十有二薨,赠资政殿学士。

衡负才足智,理兵事甚悉,由小官不十年至宰相,进用之骤,人谓出于曾觌云。

标签: 北宋叶衡

更多文章

  • 南宋叶衡的生平简介 叶衡是的个人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叶衡,南宋,宰相

    叶衡(1114—1175),字梦锡,金华城区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授宁德县主簿兼摄县尉。调任於潜知县。任间,整顿户籍、赋税,查征富户隐漏,减轻贫户负担,而库入增加。考绩第一。升常州知州。适遇水灾,发常平仓米烧粥赈饥。有人劝说常平仓不可轻发,叶衡说:“ 储蓄正备缓急,民饥怎可不救?”灾后疫

  • 孝宗时右丞相赵雄生平简介 赵雄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雄,南宋,宰相

    赵雄,1128-1193,字温叔,四川省资中县江渡人。宋孝宗时官至右丞相。光宗时,进封卫国公。他直言敢谏,御国,终遭诽谤而去职。孝宗时右丞相赵雄生平简介赵雄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163年4月,到成都乡试考中第一名。时左丞相虞允文宣抚西蜀,任用他办理公事。1169年,他受诏在便殿面见孝宗,应对称旨,被委

  • 太平广记·卷九十九·释证·王淮之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广记,北宋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 南宋名相王淮简介:宋孝宗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王淮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南宋名相王淮生平简介 南宋名相王淮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淮,南宋,宰相

    王淮(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 。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南宋名相王淮生平简介王淮于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

  • 南宋宰相留正简介:五代时期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留正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南宋大臣留正生平简介 南宋大臣留正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留正,南宋,宰相

    留正,谥忠宣,南宋永春昭善里留湾(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南宋大臣留正生平简介从之。主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累官签书枢密院院事、右丞相、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学士等职

  • 南宋宰相葛邲简介:被列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葛邲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南宋大臣黄祖舜生平简介 南宋大臣黄祖舜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祖舜,南宋,宰相

    黄祖舜(1100-1165)字继道,晚号巩溪宫人。南宋福建福清(今属福州南日岛)平南里大壤人,祖尧弟,被称为巩溪枢相之族。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累迁权刑部侍郎,进《论语讲义》,荐李宝智勇双全。兼权给事中,请限制勋臣家兵员额。秦喜死,论其预父桧阴谋,不宜赠太傅。绍兴三十一年(1161),为同知枢

  • 南宋名臣赵汝愚的作品 后世如何纪念赵汝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汝愚,南宋,宰相

    赵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南宋宗室名臣、学者,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赵汝愚早有大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