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大臣吕颐浩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吕颐浩

南宋大臣吕颐浩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吕颐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17 更新时间:2024/1/29 5:43:35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南宋初年名相。

吕颐浩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初任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玢州教授。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南渡,起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两入政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以少傅、醴泉观使致仕。

绍兴九年(1139年),吕颐浩去世,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

吕颐浩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创立月椿钱,为东南患。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又苗傅等为逆,颐浩与张浚创议勤王,卒平内难。少长西北两边,娴於军旅;应诏上战守诸策,条画颇备。

历史如何评价吕颐浩

总评

史载吕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然而任用私人,且“报复恩仇”是其缺点。所创立的月桩钱后来衍生名目众多,被认为“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历代评价

赵构:颐浩奋不顾身,为国讨贼,群臣所不及,但轻进,其失也。

朱胜非: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

胡世将:云水郊深退老堂,公来野服换龙章。四朝尽瘁身犹健,一德同寅福未央。小隐聊堪供放浪,神州终倚致平康。功成他日归休地,海表家风有故乡。

宇文价:伏见故宰臣太师、秦国公、谥忠穆吕颐浩,再登鼎司,能断大事。主盟义举,取日渊,讫于瀛海无波,复安宗社。艰难之际,厥功茂焉。

陆游:吕元直颐浩作相,遇堂吏绝严。

脱脱:朱胜非、吕颐浩处苗、刘之变,或巽用其智,或震奋其威,其于复辟讨贼之功,固有可言矣。然李纲、赵鼎当世之所谓贤者,而胜非、颐浩视之若冰炭然,其中之所存,果何如哉。[6]

王夫之:而悲愤始于张浚,成谋定于吕颐浩,奋勇决于韩世忠,胜非何与焉?

纪昀等:颐浩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创立月桩钱,贻东南患。深为公论所不与。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至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为逆,颐浩与张浚倡义勤王,卒平内难。又少长西北两边,於军旅颇为娴习。其应诏上战守诸策,载於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者,大约皆谓和议之必不可成,而劝高宗为乘机进取之计。凡分兵策应机宜,条画颇备。虽都督江淮,迄未建恢复之绩,不能尽酬其所言;然较张浚之迂谬寡谋,娼嫉误国,富平诸役,流毒苍生者,则固有间矣。

《历代群英歌》:①颐浩人倚为重,世忠名将第一。②南宋高宗四九龄,始终五相辅中兴。李纲力谏君南幸,颐浩驱驰将北征。

蔡东藩:若夫吕颐浩、张浚同入勤王,颐浩之心术胆量,不逮张浚远甚,而高宗又专相之。武昌之巡幸未成,而奔杭,而奔越,而奔明州,甚且以航海之说进,亦思我能往,寇亦能往,岂一经入海,便得为安乐窝乎?以颐浩为相,以杜充为将,此高宗之所以再三播越也。

标签: 吕颐浩宰相南宋

更多文章

  • 南宋大臣吕颐浩生平简介 吕颐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颐浩,宰相,南宋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南宋初年名相。吕颐浩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初任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玢州教授。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南渡,起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两入政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以少傅、醴泉观使致仕。绍兴九年(1

  • 两宋之际大臣杜充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杜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杜充,宰相,南宋

    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 ,两宋之际大臣、宰相。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建炎二年,代为东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军打仗,先是全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义都被金军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逃建康府,丢

  • 两宋之际大臣杜充生平简介 杜充是怎么没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充,宰相,南宋

    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 ,两宋之际大臣、宰相。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建炎二年,代为东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军打仗,先是全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义都被金军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逃建康府,丢

  • 南宋宰相杜充是个什么样的人?杜充为何决黄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杜充,宰相,南宋

    杜充,宋朝人,官拜宰相,在历史上臭名昭著。尤其是他先在宋朝为官后叛国投金的做法,一直被人诟病。说来也是奇怪,南宋朝廷不是奸臣就是叛徒,真是不想亡国都不行。特别是秦桧杜充一流朝廷当道,看来这宋高宗就是踩着灭亡的节奏往前走的。杜充没有什么真本事,唯一的能耐就是能揣摩皇帝的心思,用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把赵构哄

  • 范宗尹是什么人?他的丞相之位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宗尹,宋朝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南宋宰相。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029年),宋高宗赵构任命了一位叫范宗尹的官员担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一职。第二年,即建炎四年(公元1030年),因时任首相吕颐浩被罢免,范宗尹按序顶上,成为代理首相。没多久,范宗尹就因

  • 南宋宰相范宗尹简介: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范宗尹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南宋初宰相范宗尹生平简介 范宗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宗尹,宰相,南宋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今襄阳樊城区)人,南宋初大臣,。少年好学。宣和三年,上舍登进士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担任舒州知县,因反对李纲为相,又被劾曾受张邦昌伪命,责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

  • 宋高宗宰相赵鼎山谷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赵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鼎,宰相,南宋

    赵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签书枢密

  • 宋高宗宰相赵鼎生平简介 宋高宗宰相赵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鼎,宰相,南宋

    赵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签书枢密

  • 名相赵鼎和秦桧作对 为保护家人绝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鼎,秦侩

    南宋贤相,首推赵鼎。赵鼎是个体恤民情的好宰相,为民请命,鞠躬尽瘁,奸臣都恨他入骨。也正因为为人耿直,最后丢了性命。赵鼎身世很坎坷,大抵真的就是历经磨练才能成大器吧。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孤儿寡母,但是并不影响赵鼎的才华施展鲜少人知,精忠爱国的岳飞就是赵鼎提拔的,他可以说是岳飞的伯乐。当时高宗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