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愬夜袭蔡州之战:藩镇割据局面在中唐稍稍缓解

李愬夜袭蔡州之战:藩镇割据局面在中唐稍稍缓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97 更新时间:2024/1/18 20:48:20

【“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

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淮西一镇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区区三州之地,周围都是唐朝州县,势孤力单。十月,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以严缓为蔡、申、光招抚使,决定对淮西用兵,讨伐吴元济。

元和十年(815年),吴元济在唐军的四面围攻下负隅顽抗,并派人向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师道求援。王、李一面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一面出兵策应淮西,派人烧毁朝廷储藏的钱帛粮草,刺杀力主讨伐的宰相武元衡。宪宗不为其所动,擢升主张用兵的裴度为宰相,令其主持征讨,并以韩弘取代作战一年、无功可言的严绶。同时,又将刺杀武元衡之罪归之于王承宗,下令对成德用兵。

元和十一年(816年),唐军进攻成德。各路唐军因缺乏最高统帅,难以协调行动,被王承宗逐一击破。淮西战区的唐军因主帅韩弘养寇自重,只能各自为战。东路唐军击败淮西军,攻占鏊山(今河南丘东)。北路唐军连败淮西军。南路唐军亦攻破申州外城。西路唐军先败淮西军于朗山(今河南确山),但随即大败于铁城(今河南遂平西南)。中外为之震惊。但宪宗决意继续用兵,并以名将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愬为西路唐军统帅。

元和十二年(817年),讨伐淮西的战事进入了关键的一年。五月,宪宗下令停止对成德用兵,决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这时,北路李光颜率河阳、宣武、魏博、河东、忠武诸镇唐军渡过溵水,进至郾城,击败淮西兵3万,歼灭十之二三。郾城令董昌龄、守将邓怀金举城降唐。吴元济得知郾城不守,十分恐慌,将亲兵及蔡州守军全部调往北线,以增援董重质防守的洄曲。淮西军的主力和精锐都被吸引到了北线。这就为西路唐军奇袭蔡州创造了条件。

这一年六月,吴元济见部下多降唐,兵势不振,上表请罪,声称愿束身归朝。宪宗派中使赐诏,允许免其死罪。但吴被其左右及大将董重质所挟制,无法归朝。淮西已到了穷途末路、指日可下的地步。

七月,唐宪宗因对淮西用兵4年,馈运疲弊,民力困乏,深以为患,遂任命主战最力的裴度兼领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使,赴前线督战。

八月,裴度到达郾城后,上表说诸道皆有宦官监阵,将士进退均取决干中使。胜则被其冒功,败则被其凌辱,将士谁也不愿出力奋战。宪宗准其所奏,悉去诸道监阵中使。诸将始得独断专行,战多有功。李愬因此也就得以不受阻拦地发挥其才能。

李愬抵达唐州(今河南泌阳)后,采取了种种措施和行动,为奇袭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首先,他下车伊始,即亲自行视慰问将士,存恤安抚伤病员,以稳定军心。同时,又有意示弱,故作柔懦懈惰,御军宽怠,以麻痹敌军。淮西军因屡败西路唐军,见李愬名位卑微,行事又如此不堪,遂掉以轻心,对西路唐军不再严加防范。

其次,为增强西线的军事力量,实施、完成奇袭计划,李愬又上表奏请朝廷,调来昭义、河中、鄜坊士卒步骑2000人。

再次,为争取淮西民心,孤立、瓦解吴元济,李愬还利用淮西连年用兵,农业生产荒废,仓廪空虚,民多无食,纷纷逃往唐军控制区的机会,设县安置淮西百姓5000余户,为其择县令,责成其妥善抚养,并派兵予以保护。

复次,为动摇、瓦解淮西军的士气,争取淮西将士为己所用,李愬还采取了优待俘虏,大胆重用降将的政策。他在俘获淮西骁将丁士良后,不仅未加杀戮,反而署以官职。丁士良感激之余,献计擒获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吴秀琳部谋主陈光洽,招降吴秀琳部3000人。西路唐军因之士气高涨,连下多城,淮西将士降者络绎于道。李愬谋取蔡州,问计于吴秀琳。吴秀琳以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愬设计生擒李祐,免其一死,并委任他为自己牙队的将领——六院兵马使。李祐被李愬的亲信和重用所感动,尽心设法为袭取蔡州出谋划策。李愬在优待投诚和被俘的淮西将士及其家属的同时,十分注意询问有关淮西的内情。他还废除了藏匿淮西间谍者满门抄斩的旧命令,优待被捕的间谍,其结果是使敌方间谍尽吐实情,反为李愬所用。这样,李愬很快摸透了敌方的险易、远近和虚实,为避实击虚,奇袭蔡州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最后,为扫除外围,孤立蔡州,建立接近蔡州的奇袭基地,李愬先后出兵攻取蔡州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和西平等据点,与北线郾城一带的唐军兵势相接,连成一气。他还遣将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诸城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李愬军的主力进驻距蔡州仅65公里的文城栅。

九月,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愬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李愬深以为然,派人将奇袭计划密呈裴度。裴度十分赞赏,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敌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命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3000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3000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3000人殿后。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30公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500人守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500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但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

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唐军无人认识,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于违令。

夜半,雪愈下愈大,唐军强行军35公里,终于抵达蔡州。

近城处有鸡鸭池,李愬令士卒击鸡鸭以掩盖行军声。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唐军已有30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未发现唐军的行动。四更时,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纳大唐军。接着,又依法袭取内城。鸡鸣时分,雪渐止,李愬进至吴元济外宅。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说,官军来了。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报告说,城已陷。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有惧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厚抚董重质的家属,遣其子前往招降。董重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

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昏时分,城门坏,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见可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从客观来说,唐宪宗和裴度始终未改其平定淮西的决心,又能集中力量对吴元济用兵,甚至撤去监阵中使,而北线唐军则牵制、吸引了淮西的主力,这都为奇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淮西平定后,各藩镇恐惧不安。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朝廷收复沧、景(治今河北景县东北)二州。幽州(今北京)镇刘总上表请归顺。成德镇亦上表求自新,献德、棣(治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并请朝廷任命其余诸州录事以下官吏。王承宗病死后,其弟王承元上表归降。朝廷又挟平定淮西之声威,讨平淄青李师道,收复淄(治今山东淄博南)、青(今山东青州)等十二州。藩镇割据的局面因之暂告结束,唐朝又恢复了统一。

标签: 李愬藩镇李希烈

更多文章

  • 王玄策是谁?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外交官王玄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玄策,外交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初唐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历史上关于王玄策的记载不是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战绩,那么王玄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王玄策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代明将,王玄策出生日期不详细,只知道是唐朝时期汉族人,出生于河南洛阳,任职骁卫长史,曾推翻摩揭陀国新王,生擒阿罗那顺,曾三次

  • 后唐大将史建瑭:李克用麾下每战当先的“史先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建瑭,后唐,李克用,

    史建瑭生于唐乾符二年(875年),卒于梁龙德元年(921年),字国宝,雁门郡(治今山西代县)沙陀人,五代时后唐将领,其父为白袍将史敬思。史建瑭少以父荫,在军中任职,在李克用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由于史建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为一员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世人称之为“史先锋”。本

  • 五代十国的干爹时代:从李克用到石敬瑭非常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从珂,李克用,石敬瑭

    现代似乎流行“干爹”文化,认爹的,多为妙龄女子,做爹的,多为事业有成的多金男。利益双方,往往在借助各宗媒介,在诸多场合多有互动,其中演绎最为精妙的,恐怕非前些时日锒铛入狱的郭美美莫属了。但中华文化,本就博大精深,这“干”字,白天在公共场合,念的是“平声”,晚上关起房门,屁股一沉,恐怕就成了“仄声”。

  • 李克用简介 唐末将领独眼龙晋王李克用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克用,唐朝,唐朝将领

    李克用(856年—908年),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先后镇压庞勋起义

  • 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瑁,唐代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775年(大历十年)薨。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失

  • 李瑁与杨玉环差几岁 李瑁和杨玉环有孩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瑁杨玉环

    李瑁是唐玄宗的儿子,杨贵妃的前妻,杨贵妃是李瑁的前妻,唐玄宗的宠妃,这可谓是老爸和儿媳妇在一起了,这是一起多少狗血的故事啊。李瑁和杨玉环当初在一起的时候婚姻生活挺美满的,但是两人却迟迟没有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李瑁与杨玉环差几岁李瑁是唐玄宗和武惠妃两人所生的儿子,年轻时期被封为寿王,娶妻杨玉环,杨玉环

  • 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简介 寿王李瑁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寿王李瑁,唐朝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775年(大历十年)薨。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爱

  • 李琮: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琮,唐朝

    李琮(706年前~752年),初名嗣直,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睿宗景云元年,以皇孙身份,封为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后,加封郯王,狩猎伤及面部。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开

  • 李琮:纪王李慎次子,为何会遭到酷吏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琮,唐朝

    李琮(?-688年),字仲,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孙子,纪王李慎次子。初以皇孙,册封申州义阳郡王,先后治理归州、檀州、沂州。垂拱四年,父亲支持越王李贞起兵,兵败受到罪责。李琮流放于桂林郡,遭到酷吏杀害。神龙革命后,恢复官爵和姓氏,获赠陈州刺史,陪葬于昭陵。下面中国历

  • 李琮怎么读 李琮生平简介 李琮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琮,唐朝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景云元年,以皇孙封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天宝元年,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