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梅妃的身世之谜

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梅妃的身世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12 更新时间:2024/1/18 10:55:24

梅妃江采苹

梅花,以其清雅脱俗、孤傲高洁,曾受到无数文人雅士的钟爱和赞赏。吟梅颂梅的诗词也无以数计,但要说到真正的知梅嗜梅,并将梅品溶入自己灵魂的,莫过于唐玄宗宠爱一时的梅妃江采苹了。

江采苹是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出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江家家境富足,只生有江采苹一人,却并不因为她是个女孩、断了江家香火而不悦,反而倍加珍爱,视为掌上明珠。早在江采苹初解人事时,不知是什么契机而爱梅如狂,深解女儿性情的江仲逊不惜重金,追寻各种梅树种满了自家的房前屋后。深冬临春的时节,满院的梅花竞相开放,玉蕊琼花缀满枝桠,暗香浮动,冷艳袭人,仿佛一个冰清玉洁、超脱凡尘的神仙世界。幼小的江采苹倘佯在梅花丛中,时而出神凝视,时而闻目闻香,日日夜夜陶醉在梅花的天地中,不知寒冷,不知疲倦。在梅花的熏染下渐渐长大的江采苹,品性中深深烙下了梅的气节,气度高雅娴静,性格坚贞不屈,刚中有柔,美中有善;配上她渐渐出落得秀丽雅致的容貌、苗条颀长的身段,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树。

生长在书香门第,她父亲又极赏识她的颖慧,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江仲逊曾向友人夸口道:“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唐朝时期人们思想较为开放,加之江仲逊是一位开明秀才,因此,对女儿寄予如此重望是不足为怪的。江采苹确实不享父望,九岁就能背诵大本的诗文;及笄之年,已能写一手清丽俊逸的好文章,曾有“萧兰”、“梨园”、“梅亭”、“丛桂”、“凤笛”、“破杯”、“剪刀”、“绮窗”等八篇赋文,在当地广为人们传诵和称道。除诗文外,江采苹对棋、琴、书、画无所不通,尤其擅吹奏极为清越动人的白玉笛、表演轻盈灵捷的惊鸿舞,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因此,远近的年轻人都感叹道:“不知谁家儿郎有此福气,能够娶得江采苹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最终这朵惹人爱慕的梅花落到谁家园中了呢?这有福气的儿郎不是别人,正是风流豪迈一世的当朝皇帝唐玄宗。

身处遥远南国的江采苹为什么会进入皇宫为妃呢?这得从高力士替唐玄宗选美说起。当时正值玄宗开元盛世,才识盖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治国有方,国家兴盛,四海承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志满意得的唐玄宗渐渐开始追求享乐,优游宫苑,享受声色犬马之乐。于是扩建宫室、创设梨园、广征美女、巡幸狩猎,无不穷奢极欲,极尽铺张豪华之能事。岁月在安乐中飞快地流逝,朝廷名相姚崇、宋瓃,及得力大臣张说、王琚等相继谢世,接着韩休张九龄等素为唐玄宗所敬畏的大臣也先后告老还乡。一时朝中得力之臣锐减,唐玄宗似乎失去了可以自如挥洒的臂膀,不由地产生了萧瑟垂暮之感,曾豪壮一时的他也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奈。紧接着,深受玄宗宠爱的萧淑妃因产后血虚突然离开了人世,这一打击对唐玄宗而言,绝不亚于失去众贤臣;别看唐玄宗是一个位极至尊的雄杰人物,却极重儿女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萧淑妃情有独钟,心灵最深层的爱系挂在萧淑妃身上。萧淑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曾一度失去了对儿女之情的兴致,焚烧了宫中的珠玉锦绣,放出宫女数千人,自己则沉湎于往日的追忆之中,日见衰萎。面对唐玄宗的景况,玄宗的心腹宦官,曾经屡参机要政事、迭建奇功、倍受重用的高力士,不免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力劝唐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借以改变目前枯寂的心境。

唐玄宗被高力士劝说得动了心思,但他认为,如果按惯例由各郡、州、县推选美女。选出的不过是些庸脂俗粉而已,于是改由高力士亲自出马,选人在精不在多,而且要在秘密中进行,不必惊扰地方官府,就这样,高力士领了密旨,轻车简从秘密出京,从汉江顺流向东,经江汉、广陵、钱塘而至闽地,各处明察暗访,着力搜寻,却终无满意的人。到了闽地后,一日在茶楼品茶,实际上也是为了探听一些社会上的风闻。突然听到一群儒雅的年轻茶客提到江采苹,众口一致地称赞她才貌无双、知书达礼、性情温婉、清秀脱俗;高力士心中不由暗喜,想到:“这正是皇上此刻最需要的女人啊!”

于是,高力士来到珍珠村,暗中观察了江采苹好几天,认定果然是一个清丽绝世的女子。他接着以宫廷特使的身份来到江家,表明来意,江家自然也只有应承的份。于是以重礼相聘,携江采苹回来长安。到长安时,正值梅花盛开,高力士早已探知江采苹性喜梅花,人品又可与梅花比洁,为了使人与花相得益彰,他特意在梅林深处安排下酒宴,请唐玄宗临视江采苹。唐玄宗龙驾停在梅林旁,徒步进入梅林,凉风微拂,清香袭面,玉凿冰雕般的梅花映入眼帘。困郁已久的他感觉到一丝怡人的清新。待见到江采苹,只见她淡妆素裹,含羞低眉,亭亭立在一株盛开的白梅下,人花相映,美人如梅,梅如美人,煞是清雅宜人,唐玄宗顿时心喜,积郁为之烟消云散。在美人的陪侍下,唐玄宗开怀畅饮,江采苹言语文雅,性情温柔,使唐玄宗感到一种温馨的抚慰,对她产生了深切的爱怜之意。待问到江采苹擅长何艺时,采苹回禀能吹笛。于是命人取来白玉笛,朱唇轻,吹出一段《梅花落》,笛声清越婉转,吹笛人仪态万方,四周的梅树随着笛音不时撒落几许花瓣,唐玄宗仿佛置身于琼楼玉宇,不知是天上、还是人间。随后,江采苹又奉旨表演了一段惊鸿舞,身影轻如飘雪,衣带舞如白云,使得唐玄宗不知不觉地又进入了另一个幽雅灵逸的世界。从此,唐玄宗对江采苹爱如至宝,大加宠幸,封其为梅妃,命人给她所住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后宫佳丽虽多,唐玄宗自此不复他顾。

唐玄宗是个重感情的人,对兄弟十分友爱,宋王成器,申王成义,是玄宗之兄;歧王范、薛王丛是玄宗之弟。玄宗即位之初,时常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不时设宴与兄弟同乐,还曾在殿中设五帏,与各王分处其中,谈诗论赋,弹奏丝竹,议谋国事,相处得十分融恰。唐玄宗获得梅妃后,迫不及待地想介绍给他的诸位兄弟,于是特设一宴招待诸王,席间他得意地向兄弟们称道:“这是梅妃,朕常称其为梅精,能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今宴诸王,妃子可试舞一曲。”

梅妃先是吹奏白玉笛一曲,笛音曲折婉转,引人神驰。宋王成器也善吹笛,歧王范善弹琵琶,玄宗更是妙解音律,五位兄弟都十分领会梅妃笛声的神韵。笛声刚落,梅妃又翩翩起舞,漫舞轻廻,如惊鸿般轻盈,如落梅般飘逸,五人又看得如痴如醉。

舞罢,唐玄宗命人取出珍藏的美酒“瑞露珍”,让梅妃用金盏遍斟诸王,当时薛王已醉,恍惚中被梅妃的仪态迷住,一时神魂颠倒,竟然伸出脚来,在桌下勾住梅妃的纤足纠缠不放。梅妃竭力保持镇静,不动声色使力争脱,转身躲入梅阁不肯再出来。玄宗发觉后问道:“梅妃为何不辞而去?”左右答称:“娘娘珠鞋脱缀,缀好就来!”等了一会,不见出来,玄宗再次宣召,梅妃派人出来答复说:“娘娘突然胸腹作痛,不能起身应召。”没有梅妃助兴,这一夜的兄弟宴乐也就到此结束了。

娴淑识体的梅妃并没有把薛王调戏她的事张扬出来。但是薛王第二日早晨酒醒,想起昨夜宴席上的荒唐行为,不禁大为惊惧,于是袒肉跪行来到宫中,向玄宗请罪,羞愧地说:“蒙皇上赐宴,不胜酒力,误触皇嫂珠履,臣本无心,罪该万死!”唐玄宗宽容道:“汝既无心,朕也就不予追究。”事后,玄宗回后宫问起梅妃,梅妃情知薛王是酒后失态,所以不愿意让玄宗知道,担心影响兄弟之情,玄宗问她时,她还竭力否认。见她如此顾虑皇家骨肉之情,大度地息事宁人,唐玄宗对她不由得又产生了一种既爱且敬的心意。

又一个霜冷梅开的日子,一同踏雪尝梅的唐玄宗对梅妃说:“久闻爱妃才高,入宫前所作八赋,翰林诸臣无不赞叹称绝,卿既然酷爱梅花,何不即景作一梅花诗?”梅妃谦和地答道:“贱妾乡野陋质,怎能有大雅之作,谨以咏梅花小诗一首,聊为陛下佐酒。”随即信口吟出:

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

吟完,玄宗正要夸赞,忽然内臣报岭南刺史韦应物。苏州刺史刘禹锡求见,这两位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儒官,因听说梅妃爱梅,又能吟诗作赋,心生敬慕,特挑选了当地的奇梅百品。星夜兼程,送到长安晋献。梅妃和玄宗都十分高兴,命人植在梅妃院中,重赏了韦应物和刘禹锡,并把梅妃所写咏梅诗赐与二人品尝,两位大家读后赞道:“果然诗如其人,是仙中女子呀!”

这天雪霁初晴,玄宗与梅妃在梅阁临窗赏梅奕棋。梅妃自小精于棋道,两人对奕,玄宗屡屡败北,因而颇有些不悦。善解人意的梅妃起身笑道:“此为雕虫小技,误胜陛下,请不要放在心上;陛下心系四海,力在治国,贱妾哪里能与陛下争胜负呢!”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玄宗也就为之心中释然了,暗暗为梅妃的贤淑达理而欣慰。

梅妃受玄宗专宠达十年之久,这期间,梅妃以自己的品性和贤德影响着唐玄宗,使玄宗以德治国,整个国家继续保持着开元盛世的强盛。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骊山行宫遇到了自己的儿媳、寿王妃杨玉环,一下子被她的美艳和娇媚所迷惑,从此再也不能放下,至天宝四年八月,终于册立杨玉环为贵妃。自从杨玉环进宫后梅妃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降低,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如果说梅妃象一株清雅高洁的梅花,杨玉环则以其丰腴娇艳取胜,宛如一株艳丽富贵的牡丹,两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十几年面对孤芳自赏、淡雅润静的梅妃,不免有些意兴阑珊;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性感的体态充满了逼人的诱感,还有她那热烈的情感、媚人的眉目、活泼的性格,就象一团炽热的烈火熏灼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深深地吸引着原本充满活力的玄宗。于是杨贵妃与梅妃开始了后宫中的明争暗斗。

杨贵妃接受册封后不久的一天,梅妃写了一首诗送给玄宗,诗云: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际上是在讽刺她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

这首诗被杨贵妃看到后,报以一声冷笑,随即取一锦笺,也写下了对梅妃的评价: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标签: 唐玄宗李隆基妃子身世

更多文章

  • 章敬皇后是怎么死的?她为什么只活了18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章敬皇后,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肃宗李亨皇后吴氏可算是比较幸运的皇后,虽然命短,仅活十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但其生得太子李亨的喜爱,死得儿子代宗的怀念,被追册为“章敬皇后”。只可惜未活到李亨登基的日子。吴氏为濮州濮人,父亲吴令珪是鲜郫丞相,因犯罪被囚而死。所以年幼的吴氏便被没入掖廷做了宫女。唐

  • 唐肃宗皇后吴皇后简介 唐代宗李豫生母章敬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肃宗,唐朝皇后,章敬皇后

    吴氏是濮州濮阳(今澡南濮阳)人。她的父亲吴令圭是鲜郫丞上,因犯罪被处死,所以吴氏幼年时被送入掖庭做了宫女。虽然吴氏是因父亲犯罪而入掖廷,但因其家庭出身也算是官宦人家,初入掖廷,她只是在后宫洒水、浇花,做一些琐碎之事。但因其美貌,加之出身还好,所以一个偶然的同会,被选入东宫,侍奉太子李亨。李亨是公元7

  •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介绍 金世宗完颜雍与乌林答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出生时间不详,去世的时间是786年的时候,他是唐德宗的皇后,生了个孩子名为李诵,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尽管她的名号是皇后,可是也只在皇后这个位置上做了三天的时间,去世之后才被追封为昭德皇后。昭德皇后乌林答氏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订了婚约的,直到十八岁的时候才嫁给了完颜雍,在婚

  • 唐德宗李适昭德皇后王氏简介:为何只当了三天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德宗李适,昭德皇后,唐朝皇后

    王皇后(?-786年12月6日),唐德宗李适的皇后,唐顺宗的母亲。在生前只做了三天的皇后,谥号昭德皇后。王氏(?—786),生年不详,出身官宦世家,秘书监王遇之女,唐德宗李适担任奉节郡王期间纳之。上元元年(761年),王氏为李适生下长子李诵,即后来继任的唐顺宗。母凭子贵,生下李诵后,李适对王氏“特承

  • 唐德宗李适的皇后是谁?唐德宗昭德皇后王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德宗李适,唐朝皇后,昭德皇后

    唐德宗李适(kuò)是唐朝第九位皇帝,皇后为昭德皇后王氏。王皇后(8世纪?-786年12月6日),唐德宗李适的皇后,唐顺宗的母亲,在生前只做了三天的皇后,谥号昭德皇后。王皇后的父亲是秘书监王遇,母郕国夫人郑氏。大约在德宗的曾祖父唐玄宗或祖父唐肃宗的时代,未来的王皇后成为了时为奉节王的李适之嫔(并非正

  • 唐宪宗李纯懿安皇后:唐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位贤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宪宗李纯,懿安皇后

    唐懿安皇后郭氏(?-848年),名不详,华州郑县人,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之孙女,驸马都尉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历经唐穆宗、敬宗等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极尽尊贵,所谓七朝五尊。郭氏出身将门之家,为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父亲郭暧,母亲是唐代宗的长女齐国昭懿公主。郭氏因

  • 唐宪宗嫡妻懿安皇后郭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懿安皇后郭氏,唐朝皇后,唐宪宗

    唐懿安皇后郭氏(?-848年),名不详,华州郑县人,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之孙女,驸马都尉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历经唐穆宗、敬宗等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极尽尊贵,所谓七朝五尊。封为太子妃郭氏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华州郑县人,郭暧与升平公主的长女,亦是唐代宗的外孙女

  • 唐穆宗贞献皇后萧氏寻弟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贞献皇后,唐穆宗,唐朝

    唐穆宗贞献皇后萧氏,福建人,约生于唐贞元十六年(800年)。幼时因家遭离乱,没入宫廷,她只记得自己是闽人,父母已丧,有一幼弟。16岁时服侍建安王李恒,生子李昂,后被册封为妃。长庆元年(821年),李恒即位,是为穆宗。大和元年(827年),文宗李昂即位,尊萧皇后为皇太后。文宗以母族鲜亲,下诏闽地官员,

  • 唐穆宗贞献皇后萧氏简介 唐文宗生母贞献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穆宗,贞献皇后,唐朝皇后

    贞献皇后萧氏(8世纪?-847年6月1日),闽人。唐穆宗的侍女,唐文宗的生母。在唐穆宗李恒为建安王时,萧氏入十六宅得侍。元和四年(809年)十月,生李恒次子李涵(后来的文宗)。820年,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824年唐穆宗逝世。在此期间,萧氏是否获得妃嫔封号或具体的位号,已无从考证。宝历三年(826

  • 唐穆宗李恒皇后恭僖皇后简介 恭僖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穆宗李恒,唐朝皇后,恭僖皇后

    恭僖皇后(8世纪-845年),王氏,名不详,为唐朝唐穆宗妃、唐敬宗生母,后被追谥为皇后。王氏出身越州,父王绍卿,为婺州金华县令,母张氏。王氏在年少时,入皇太子李恒的东宫为侍妾,于元和四年(809年)生下李恒长子李湛(之后的唐敬宗)。李恒在820年即位,是为唐穆宗,将王氏立为妃,册立为妃,具体封号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