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崇嘏假扮男装成功当官,为何最后辞官了?

黄崇嘏假扮男装成功当官,为何最后辞官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311 更新时间:2023/12/6 22:30:45

黄崇嘏,邛州火井漕(今邛崃市火井镇)人,约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卒于五代十国前蜀王衍乾德六年(924)。黄梅戏《女驸马》里的主要情节,也是根据这位邛崃才女的真实故事改编。在民间被誉其为“女状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男女不平等的古代,女子一般不出当官。而各个家庭对女子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历个朝代以来,状元都是男的。可是,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美丽大方的女子,她才华横溢,被称为“第一位女状元”。

公元888年,蜀中黄使君家的女儿背着家里人,偷偷跑了出去。一路之上,她打扮成男生的样子,游山玩水,好不自在。有一天,她来到了一家小客栈,见天色已晚,就在店里住了下来。不料,这天夜晚,老板娘的情夫为了杀死老板,偷偷跑到客栈里放了一把火。

黄姑娘正好没睡觉,赶忙捂着口鼻,从没有烟的地方跑了。这时候,老板也跟着跑了出来。整个客栈的客人就黄姑娘一个,于是老板认为就是黄姑娘纵火,不容分说就把黄姑娘送到了大牢。

在古代,如果上了公堂,难免要脱裤子挨板子,或者露出脚挨夹棍,为了避免上公堂,黄姑娘一面塞钱通融,一面写诗给知州鸣冤。

偶辞幽隐在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

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这黄姑娘的鸣冤诗辗转到了当地知州周庠大人手里,周大人拜读诗句后,觉得这是位有才之人。于是,迅速叫下人召见黄姑娘。因为黄姑娘还没有成年,鬓角又修理得特别干净,平时就喜欢学习男生的言谈举止,于是黄姑娘自称自己是乡贡进士。

知州一看黄姑娘言行举止都彬彬有礼,说起案情有理有据,于是没有验身,就断定黄姑娘是一个读书人,和纵火案无关,将黄姑娘当堂释放。

不久之后,因为原来的司户参军有事,于是周庠按照察举制的旧例,向朝廷推举了黄姑娘做了代理司户参军。黄姑娘做了代理司户参军之后,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得州里的胥吏纷纷拜服,州里的案子很快就能被黄姑娘解决。

本来黄姑娘能够在任上大展宏图的,不过这时候周知州却好心办了坏事,竟然想把女儿介绍给黄姑娘做老婆。黄姑娘早已有辞官之心,所以,写诗离开。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郡掾,

永抛鸾镜画蛾眉。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这位黄姑娘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戏剧《女驸马》历史的原型,也是被民间称为“第一位女状元”的黄崇嘏(gǔ)。不过真实的历史中,她并没有当上状元。

我国古代并非全部都不注重女子教育,女生虽然不能和男生一样入学,但是有身份的人也会聘请当时的才女做家庭教师。黄姑娘的家庭就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所以黄姑娘不但会琴棋书画,对于男生的社交礼仪,官府的案件处理也非常明白。

这样的才华横溢的女子,虽然假扮男装,但平时再谨慎一点,根本看不出来是女孩子。那么黄崇嘏为什么最后选择辞官不做呢?

第一,女子做官在唐朝有罪。

我国古代的许多封建王朝,比如唐代,宋代,明代都是有女官的。但是女官多半在宫廷内部,从事文艺,纺织,烹饪等工作,并不能做外官。在黄姑娘之前,朝廷里也有女子处理政务的先例,比如做皇帝的武媚娘,起草诏令的上官婉儿。但是,都是以后宫身份涉政。

根据《南史》记载,南齐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娄逞的女人,女扮男装,还曾经到扬州做官。被发现之后,当时的皇帝齐明帝也没有除掉她,而是把她放回老家了。最后,娄逞只能遗憾自己身为女儿身做不了官。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女人扮男装做官,并不被朝廷鼓励,甚至还是欺君之罪。

第二,将来如果验身,黄姑娘就会被发现。

已经做官的黄姑娘是怎么逃过验身的?其实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并不是只有科举。古代的皇帝并不是傻子,不是有了科举制度,之前的军功爵制度,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度就全都废弃不用了。相反,这些制度还是平行使用的,或者改头换面接着用。秦朝时候按军功和人头领赏的制度很好用。武则天执政时期,人们依然可以像汉武帝时期一样写信给皇帝自荐。到了五代时期,有大官举荐做官的制度。

黄姑娘没有参加科举就做官了,不必经过科举的必须验身环节。但是,以后就难说了。以黄姑娘的能力,一旦升职了,必然要接受吏部和礼部的考核,事情败漏,立刻就会验身,被发现是在所难免的。

第三,如果公开身份,黄姑娘只能做吏。

地方上也并不是没有女子在衙门里当差。大牢里关押的不仅是男的,还有女的。为了方便管理,州衙县衙往往会安排女衙役。另外,女尸和女被害人的检验也需要专业女性存在,她们往往是仵作的副手。但是,这些岗位都是吏,不是官,黄姑娘再留在州衙只能做验尸,对犯人进行看管和用刑这样的差事,收入微薄,还要很苦很累。以她跳脱的性格来看,必定不愿做此事。

第四,连累他人

即使不是因为拒绝婚事,黄姑娘其实也不能永远女扮男装下去。黄崇嘏离家出走,本就是来游玩的,当了几天官过过瘾就行了,肯定不会长久干下去。因为总是不近女色、不娶亲,身份早晚会穿帮。到时候,整个州衙都要被牵连,反而害了举荐她的周大人。

不过,关于黄崇嘏的结局,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是说她嫁给了周知州的儿子。事实上,虽然周知州对黄崇嘏不能做官表示惋惜,但是黄崇嘏最终还是因为世俗非议,选择了隐居,一辈子没有结婚,结局很悲惨。后来,明代的郎瑛甚至在《七类修稿》中指责黄崇嘏和男人们混在一起办公,就是失节。没想到,即使辞官了,黄崇嘏还是没有逃脱世俗伤害,竟然要因此背负骂名。

时至今日,人们早已有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女子可以顺利的进入政府,成为女性官员。不过,很多人都没有忘记那位大胆的黄姑娘。

在黄姑娘的出生地,人们还设立了崇嘏塔、崇嘏墓来纪念她。还有的地方为黄崇嘏建造了塑像,让崇嘏姑娘这种积极学习,上进拼搏,敢于抗争的精神发扬光大。

标签: 黄崇嘏唐朝

更多文章

  • 魏承班是哪个朝代的人?词风介绍,代表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承班

    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年不详死于925年五代时许州人,约后唐明宗长兴初前后在世,据当代学者考证,死于前蜀败亡之际。父魏宏夫,为蜀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国亡,与其父同时被杀。承班工词,艳丽似温庭筠,今存二十一首(见《唐五代词》)。 元遗山曰:魏承班词,俱为

  • 《诉衷情·银汉云晴玉漏长》作者魏承班,原文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诉衷情·银汉云晴玉漏长》

    《诉衷情·银汉云晴玉漏长》,五代时期的词,作者魏承班,收录于《全唐诗》。这首词写闺怨。上片用“银汉”点明夜间;“玉漏长”一个“长”字,已融进女主人公的怨情;“蛩声”是“画堂”之静,再配之以“簟冷”、“窗凉”、“蜡泪”,用艳辞写凄境,尤为感人。下片“那堪”二句,以女主人公的“独自步池塘,对鸳鸯”对比写

  • 《满宫花·雪霏霏》五代魏承班,原文注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满宫花·雪霏霏》

    满宫花·雪霏霏五代:魏承班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少年何事负初心?泪滴缕金双衽。注释霏霏:雨雪密布纷飞的样子。风凛凛(lǐn ):—北风凛冽。缕金双衽(rèn):金线绣的双袖。衽:本为衣襟。这里说“双衽”,可理解为“双袖”。评析这首词

  •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第二位皇帝:刘玢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玢,五代十国

    刘玢(920年-943年),原名刘洪度,一作刘弘度,南汉高祖刘龑第三子,母昭仪赵氏,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第二位皇帝,942年-943年在位。刘玢初封宾王,后改封秦王。刘玢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政事废弛。使得其弟晋王刘弘熙生取代之心,南汉光天二年(943年),刘弘熙找来力士数人在刘玢观赏角力的宴会结

  • 孙光宪五代十国词人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五代十国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

  • 《谒金门·留不得》孙光宪原文翻译赏析,写飘泊之感与相思之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光宪

    《谒金门·留不得》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孙光宪的词作。此词写飘泊之感与相思之苦。起两句,即懊恨百端,沉哀入骨。下片换头,自写江上流浪,语亦沉痛。末两句,更说明孤栖天涯之悲感。通篇入声韵,故觉词气遒警,情景沉郁。谒金门⑴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⑵,扬州初去日⑶。轻别离,甘抛掷⑷,江上满帆风疾⑸

  •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五代孙光宪,原文翻译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代十国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五代:孙光宪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译文长满蓼花的岸边,风里飘来橘袖浓浓的香,我伫立在江边远眺,楚天寥廓,江水滔滔流向东方。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我的目光追随着飞去的鸿雁,直到他的身影

  •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与范宽、李成并称北宋初年三大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董源,南唐

    董源 (934-约 962 年)中国五代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市进贤县)人,自称“江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事南唐主李煜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被看作是南

  • 董源为中国山水墨画的发展做了什么贡献?他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董源,南唐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各地割据政权之间纷争不断,战争频繁爆发,但是这个时期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唐朝时期,中国的绘画处于高速发展的鼎盛时期,五代时期的绘画就继承了唐代绘画的风范,也开启的宋代绘画的新风。在偏距江南一带的南唐王朝,聚集了一批卓越不凡的画家以及民间艺

  • 北宋三大家之一:董源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源,五代

    董源 (934-约 962年 ),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国主李璟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