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无忌的下场如何?历史上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如何?历史上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75 更新时间:2024/1/31 15:07:45

导读:贞观名臣里下场最惨的,当然要数侯君集和长孙无忌。

侯君集被列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主要罪犯,贞观十七年(643)处斩。临刑前侯君集以个人战功名义乞求保留一个儿子以传香火。太宗听了他的请求,将他的妻儿,流放岭南。

长孙无忌不仅坚决不支持武则天进步,还处处掣肘软磨硬泡,阻挡小武的前程。小武是谁?当时最受唐高宗李治宠爱的女青年,前途无量的人!挡她的路就是挡皇帝的路。当上皇后的武女士对长孙怀恨在心,终于在一连串政治较量之后,659年,由许敬宗给长孙无忌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唐高宗心里很清楚,他舅舅长孙无忌不可能有“谋反”的打算,也没有“谋反”的证据,但毕竟权力之争更重要,于是给了一个模糊的处理:不审问长孙舅舅;削去其太尉官衔和赵国公爵位;降为扬州都督,但这是一虚衔,重点是“黔州安置”;不久于黔州被逼自杀。任秘书监驸马都尉的无忌之子长孙冲等人因此开除出干部队伍,放逐岭南偏远地区。长孙一家因此案牵连受处罚的有好几人;近亲皆流放岭南做奴婢;长孙无忌从父兄子长孙祥被处绞刑。直到15年以后,才给长孙家恢复名誉,“恢复”长孙无忌官爵;允许灵柩回长安,陪葬于昭陵。以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承袭爵位。

禇遂良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后,禇遂良再贬为爱州刺史(在今越南清化),后来在爱州去世。659年,长孙无忌谋反案牵连到禇遂良,追削官爵,其子禇彦甫、彦冲流爱州,在路上就都被杀掉。

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贞观二十一年(647)病故。其子高履行,受长孙无忌案牵连,降为洪州都督,再贬为永州刺史。履行的弟弟高真行,官至右卫将军,其子高岐为太子典膳丞,等于东宫伙食主任,因为是太子府官员,牵涉到章怀太子李贤谋反案,皇帝下令高真行把高岐领回去自行教诲。高家经过考虑,居然想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高真行刺其喉,真行的哥哥户部侍郎高审行刺其腹,再由高岐的堂哥高旋动手砍下他的头,扔到大路上。也许高家人以为只有杀掉高岐才是摆脱政治困境保全家族利益的最佳办法,但这一手法实在太过残酷露骨,唐高宗听了也觉得太过分了,高真行被贬为睦州刺史,审行贬为渝州刺史。

房玄龄,爵梁国公,贞观二十二年(648)病逝。其子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这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女儿,以骄横闻名,礼遇超乎其他公主驸马之上。房玄龄去世以后,高阳公主挑唆老公提出和哥哥房遗直分家。房遗直报告给李世民,公主挨了一顿批评。不久,因为一件盗窃案,和尚辩机的一个很值钱的枕头引起办案人员注意,口供居然是情人高阳公主所赠。这事让李世民很没有面子,辩机被腰斩;牵连被杀的有十余人。太宗驾崩,高宗即位,公主继续鼓动房遗爱和哥哥遗直抬杠,结果两败俱伤,遗爱降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公主一心一意要告倒房遗直,说这大伯对自己“无礼”,处境窘迫的遗直只好反过来揭露弟弟和弟媳的罪状,事情闹大了,高宗命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有自己的算计,他把这案子的第一被告定成吴王李恪。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李恪自小聪明,深得李世民的喜爱。长孙把吴王李恪看作是对李治帝位的最大威胁。房遗爱深知长孙无忌对李恪必欲除之而后快,在自己的问题严重难以脱罪的时候,就下出一步险棋,他说自己和吴王李恪同谋造反!这步棋是迎合长孙无忌的,也未尝不是迎合唐高宗的,只是这步棋没有能救自己的命,永徽四年(653)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三驸马处斩;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赐自尽;房遗直贬为春州铜陵尉(在今广东阳春);废止房玄龄配享昭陵的待遇。

前面提到很多牵扯到谋反案的人,恐怕真正有造反意图的连一个也未必真有。只有李勣的孙子李敬业是真正参加造反的,因为造反,祖上因为战功赐姓李的光荣也被剥夺了,史书上提到他多按其本姓称为“徐敬业”。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政治野心已经毫不掩饰,李敬业和一批心怀不满的失意官员公然起兵反对武则天,以恢复李唐为号召。这一军事行动开始时轰轰烈烈,行动中犹犹豫豫,最后以彻底失败草草收场,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留下一篇骆宾王的骂人文章《讨武氏檄》。

贞观之治的佳话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留下丰富的政治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教训。然而,当我们沿着题目的思绪梳理历史记载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很惊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说的是封邦建国的制度下,贵族上层的利益分配在制度保障下也很难长久延续,祖孙五代是一坎儿,未必传得下去。贞观时期的名相贤臣与唐太宗共创辉煌,居功至伟,他们的子孙的下场却往往很悲惨。毛泽东主席当年曾经借战国策里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来提醒党的干部要对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他是很有远见的。尽管本文列举的只有贞观群臣子孙中一部分人的命运,也足够引起读史者的沉思。

标签: 长孙无忌唐朝

更多文章

  • 隋唐英雄第9集剧情 长孙无忌结识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英雄,隋唐英雄第9集剧情

    隋唐英雄第9集剧情陈良娣独自一人在那里落泪,太子走了过去问及原因。陈良娣说,明日是自己的生日,而每年这个时候,自己都要用牛奶沐浴,而且撒下百花的花瓣。太子一听便伤起脑筋,因为这个时节里该往哪里去搜寻那百花花瓣?手下提议,说皇后娘娘的暖房里正好是百花争艳。太子一听便决定了,而且他明日还要大摆筵席给她庆

  • 十八学士首席杜如晦:唐太宗称制过程的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杜如晦,房谋杜断,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首席代表】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上世代担任北周和隋朝的显官。他从小机敏过人,进入仕途后做了一个小官,但很快自动离职回家。李世民进入长安时,杜如晦也被招入帐下,从此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他以办事干练有决断著称,与房玄龄齐名,人称"房谋杜断"。后升迁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晦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如晦,唐朝,唐朝大臣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从祖杲为北周、隋朝时期的显官。杜如晦出身于世宦之家,少年好学。

  • 唐代贤臣名将房玄龄与杜如晦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房玄龄,杜如晦,唐朝

    导读:说起良相,在贞观以前人们会想起姬旦、伊尹,但他们的事迹怎样为国家人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因为史料不详很少有人说得清,只能口耳相传认他们做好宰相;不过贞观之后,良相便有了更直观的代表人物,那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的事迹更直接更惠民,简直就是良相的模版。房玄龄是山东人,杜如晦是陕西人,他们的青壮年

  • 揭秘宦官高力士:从贵族美少年到唐朝第一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力士,美少年,太监

    高力士简介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祖籍潘州(今高州),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

  • 震惊:唐朝太监高力士竟然娶了“国花”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力士,太监,国花

    导读:宦官虽为阉割之人,可历史上宦官娶妻却屡见不鲜,唐代更是习以为常。据杜文玉《唐代宦官婚姻及其内部结构》一文统计,唐代娶妻的宦官,五品以上的高层宦官占49.3%,六品以下的中下级宦官占50.7%,有的甚至不止一个妻子。唐朝宦官娶妻蔚然成风,留下了许多趣闻。唐玄宗时期的宦官高力士,早年因协助唐玄宗平

  • 宦官娶妻成风苦乐不均 高力士娶完美国花且贤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宦官,娶妻

    宦官为何热衷于娶妻?宦官虽为阉割之人,可历史上宦官娶妻却屡见不鲜,唐代更是习以为常。据杜文玉《唐代宦官婚姻及其内部结构》一文统计,唐代娶妻的宦官,五品以上的高层宦官占49.3%,六品以下的中下级宦官占50.7%,有的甚至不止一个妻子。唐朝宦官娶妻蔚然成风,留下了许多趣闻。唐玄宗时期的宦官高力士,早年

  • 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变香妃的传说:揭韦皇后风流史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韦皇后,唐中宗

    提起香妃,人们大概都知道她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宠妃。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虽然,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是,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本来,她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

  • 历史上的韦皇后怎么死的?武则天的儿媳妇韦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韦皇后,唐中宗,唐中宗李显,唐朝皇帝

    导读:韦皇后是武则天的儿媳妇,就是唐中宗的妻子。这个人给人的印象是生性淫荡、贪婪,处处想要以她的婆婆为榜样;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性情骄横、放荡,也一心要与她的姑姑、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媲美。就这样,继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之后,韦后母女又在唐宫导演了一幕幕闹剧。说起来,韦皇后还是武则天

  • 唐中宗韦皇后简介 唐宫燕中韦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韦皇后,唐中宗,唐朝皇后,唐宫燕

    导读:唐中宗皇后韦氏(?—710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李显之妻,生懿德太子李重润、永泰公主李仙蕙、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和安乐公主李裹儿。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景龙四年(710年)中宗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