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杨侃巧用妙计制造假象,取得平叛胜利

北魏杨侃巧用妙计制造假象,取得平叛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34 更新时间:2023/12/30 9:32:57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化,每个朝代的更替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在尔我诈的斗争中,假情报可以给敌人制造假象,从而扰乱敌人的战斗思维从中取利。今天,我们聊一聊南北朝时期的侃是怎么样灵活运用这一方法的?

公元521年七月,梁军在裴邃的率领下夺回了被魏军攻克不久的义州。梁以裴邃为豫州刺史,坐镇合肥。裴邃想袭击寿阳,联络了寿阳人瓜花等为内应。双方约好了日期。裴邃开始悄悄调集兵力。为了掩护这一大规模调兵的行动,裴邃先给魏扬州刺史长孙稚写了信。

信中写道,魏已在马头设置了边防哨所,如果还想修复白捺故城,就会给梁的边境造成威胁,因此我们要在欧阳这个地方修筑警备工事,现已调集了筑城的士兵,只等你们回信了。长孙稚召集幕僚商议如回信。大多数幕僚认为,本来没有修复白捺故城的意图,以实相告就可以了。

录事参军杨侃是个有才华、多智谋的人。对这件事他有高人一筹的见识。他说:白捺小城,并非要地。裴邃狡诈,如今调兵遣将,恐有他意。长孙稚恍然大悟,命杨侃写信回答裴邃。杨侃在回信中写道:你们调集兵力,恐怕有别的用意,何必以白捺为借口。别以为魏国无人能识破你们的真意。

裴邃看到回信,竟以为魏人已知道了自己的行动计划,命部队各回原处。到了约定之日,李瓜花等人不见梁军到来,心中惶恐,于是相互告发。参与其事的十家为魏军所杀。裴邃后来又率军袭击寿阳,但时机已失,只攻入罗城就撤退了。

在另一件事上,杨侃也显示了他的才智。魏雍州刺史萧宝寅造反,长孙稚率军进讨,杨侃也参与其事。军队前进到石锥壁,杨侃肖室寅占领区内的百姓颁布告示:我们现在驻扎于此,暂停前进,以待步兵。同时观察民心向背,然后进击。

如有想降者,各自回村,等大军到来,举烽火以响应。无烽火的村庄,即表示不降,理应消灭,并以村中百姓赏赐军士。百姓看了相互转告。不想降的村庄也诈降以避祸,点燃了烽火。一夜之间,火光蔓延数百里。被围敌军看到火光,以为魏军已攻克了那些地方,人心涣散,各自逃命。魏军轻松地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我们从在第一个战例中看出裴邃并非笨蛋,他想到了以其他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意图,但掩护行动过于拙劣,以致被识破。如何在军事、政治行动前,掩饰情报来源和行动意图以及所掌握情报的深度、广度,是一个重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为使德国人无法察觉盟军已掌握了德军密码这一绝密情报,忍痛让考文垂在德军飞机轰炸中毁灭。掩护情报来源与具体得失间的权衡,始终是最高领导人决策时为之伤神的事。

故事的主人翁杨侃只是猜到了敌人的大致意图。但裴邃为此完全放弃了战役企图,这是错上加错。战争中,敌人可能通过宣传战等方式进行诈骗吓唬,指挥员不应轻易改变作战意图。从第二个战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杨侃利用敌人内部的无组织状态,制造了大势已去的假象。充分利用敌人心理状态,是制造假象的前提。

标签: 北魏杨侃

更多文章

  • 北魏大臣杨侃生平简介,杨侃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大臣杨侃

    杨侃,杨播之子,字士业,从小热衷弹琴、写字,对儒家经典进行深钻细研,对仕途则一派漠然。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壮年。见他到三十岁了还不开窍,亲友们开始着急起来,纷纷劝其出山为官,杨侃呢,仍是不急不躁,慢悠悠地说:"良田从来不用担心误了农时,人也一样,我现在的问题不是争取时间,而是要修炼自

  • 高湝杨津文言文译文,北齐任城王湝领并州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湝杨津文言文

    原文北齐任城王湝领并州刺史,有妇人临汾水浣衣,有乘马行人换其新靴,驰而去。妇人持故靴诣州言之,湝乃召居城诸妪,以靴示之。(边批:如妪多安得尽召?悬靴为招可也。)绐云:“有乘马人于路被贼劫害,遗此靴焉,得无亲族乎?”一妪抚膺哭曰:“儿昨着此靴向妻家也。”捕而获之,时称明察。杨津为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

  • 【北史·杨津传】文翻译,杨津字罗汉,少端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津传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

  • 北魏大臣杨津生平简介,杨津为什么不愿当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魏大臣杨津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播之弟。由于他家是拓跋氏皇室的外戚,所以,当杨津11岁就被引入后宫,侍奉文明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拓跋宏年幼,由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她喜欢杨津相貌端庄,知礼义,就擢升为符玺郎中。杨津生性聪明,在宫

  • 【王罴性俭率】原文翻译,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罴性俭率】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

  • 王罴怎么读?北魏、西魏名将王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罴

    王罴[pí]生性耿直刚强,处事公平,深受乡里敬畏。北魏太和年间,王罴担任殿中将军,后改任雍州别驾。他为政清廉,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受到刺史崔亮的赏识。后来,崔亮改任定州刺史,举荐王罴为长史,但是未获批准。515年(延昌四年),南梁攻打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崔亮担任征讨都督,再次举荐王罴为长史。朝廷

  • 高欢与寡妇生下的儿子,高浚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浚,北齐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高浚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南北朝时的朝代真的换得太勤,东晋后的政权基本没有存在超过百年的。北齐这个由高家建立的政权,尽出“人才”,荒淫暴虐是大多数北齐皇帝的通病。而他们皇室的事情也是比较有趣,为北齐奠定了基础的权臣高欢有这么一个儿子,他叫高浚,是高欢娶的

  • 女诗人女战士各有千秋,刘令娴的才气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令娴,南北朝

    女诗人谢道运出生于晋代著名的文学世家。她是这个才华横溢的家庭中最具文化重要性的人物之一。中世纪文献记载“谢道运夫人是一位文学巨匠。她的诗歌、散文和悼词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谢道运的作品在她的时代广为流传,但许多作品至今仍未问世。然而,她著名的“雪诗”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谢道运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影响远

  • 刘令娴是谁?她有哪些作品?她的写作特色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令娴,南北朝

    刘令娴(约公元525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女,南朝梁代女诗人,文学家刘孝绰第三妹,世称“刘三娘”。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约公元五二五年前后在世,东海徐悱之妻。徐悱,字敬业,是仆射徐勉之子,525年,徐悱死,令娴作《祭夫文》,辞意凄惋,留下“令名士搁笔”的美谈。此文载

  • 刘令娴的评价如何?刘令娴诗作选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令娴,南北朝

    女诗人刘令娴靠写“粉诗”出名,这符合南朝齐梁年间的文学风尚。那个时代,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酷爱文艺。谁要深谙附庸风雅之道,就能升官发财。文化人就意味着是朝廷的人,舞文弄墨就意味着具有踏入官场的资本。就连诗歌评论家钟嵘也不得不服,他在《诗品》序中这样描绘当时的文学风气:“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